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下名园重洛阳",洛阳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园林艺术得古今之大成。借助于佛寺塔林和山岳形胜进行造园,是龙门佛教文化园林的一大亮点,形成了独特的佛教园林艺术特色。下面分别以北魏、隋唐、北宋时期的龙门佛教园林来阐述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与中国古典文学、绘画、手工等艺术紧密联结、源远流长,是中国园林大系中私家园林代表之作。简单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几个代表名园,并就其构景艺术及理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古都洛阳与桃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花木和果树,古都洛阳与桃有着极深的渊源。历史上,北魏“华林苑”和隋代“西苑”等皇家园林中有植桃的记载,西晋“金谷园”、唐朝“归仁园”等私家园林中有植桃的记载,洛阳白马寺等寺庙园林中也广植桃李,洛阳古代“八大景”和“八小景”也大多与桃有关,西晋时洛阳城郊的河阳县因广植桃树而号称“花县”。如今,洛阳现代园林中广泛应用桃树,桃树也是洛阳的重要果树之一。  相似文献   

4.
北宋洛阳与南宋临安私家园林存在诸多不同点。以两地私家园林的代表富郑公园和南园为主要实例,先从自然条件、人文传统、政治环境三方面分析其造园背景的不同;再从社会风尚、审美观念对比其营造思想的差别;最后从掇山置石、园林理水、建筑布局、植物造景四方面阐述其园林风貌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王月瑶  潘泰妙  钱勇  陈波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1):2661-2668
温州是一座山水城市,特殊的自然条件与地域文化使得在继承传统江南园林的理景艺术的同时,又形成造就其独一无二的园林风格。基于温州私家园林的生成环境、发展脉络、分布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总结了温州私家园林在选址、叠山、理水、植物和建筑的营造特色,体现出温州私家园林是生态和谐、巧借自然造园的典范,对当代园林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开始阶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与熏陶下,园林艺术创作在思想、建筑、叠山、植物和理水等设计方面有了极大的发展,充满诗词情趣和书画意境的园子逐渐地成为宋代园林最显著的特色之一。以沈园为代表的私家园林可以称得上是宋代园林诗画情感表达的典范,笔者试从沈园建造中历史背景的浸透与文人诗词情感的充分表达上,去感知园林景观建造中人文历史艺术体现的魅力,以期对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古典园林活动的茶文化研究不仅是对茶文化和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丰富和重新诠释,更是从茶和茶文化这一角度深层次挖掘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文人园林生活的精神内核。通过分析茶文化与茶类植物、园林泉水、园林建筑、园林活动等的密切关系,结合种茶、采茶、制茶、泉水、煮茶、品茶、茶诗、茶画、茶联、茶类景题等文人园林活动,发掘茶文化对古典园林、文人气质、文人生活的影响,来延续园林精神和茶文化传统,彰显园林文化和茶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性,创造出富有禅意的园林茶景观。进而提升园林意境,提炼文人气质,扩大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播效应,以达到名茶与名泉、名园互相影响、共同发展、互相促进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文风昌盛。其书院园林自北宋始建,注重建筑与山水的关系、园林与文化的结合,继承了浙江传统园林的造园艺术,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以及深厚的文化意蕴。基于温州书院园林的生成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发展脉络、分布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总结出温州书院园林的巧借自然、高雅脱俗,布局灵活、礼乐相成,人文构景、意境深邃等营造特色,体现出温州书院园林是清闲旷远造园的典范,加强温州书院园林的保护,对丰富温州园林类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亚敏  李荫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51-6752,6755
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三大流派之一,它取得的艺术成就对世界园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私家园林空间布局的研究,对分景、曲折之致和借景3种布局理景手法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典型实例论证了3种手法的深刻内涵和应用技巧,以期对传统园林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扬州园林地域特征自然属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园林地域特色的形成和其气候、地形、水文等条件以及植物资源、造园材料(建筑材料、假山石)的地方性有关。扬州园林"北雄南秀"特点的形成,得益于历史上的扬州曾为重要的水运交通枢纽,南北造园、建筑匠师因而得以交流。扬州园林中水、月、石、花、茶等自然属性及其衍生出的文化特色,使扬州园林在构思立意、基址选择、园林布局、植物配置、叠山置石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是扬州园林的物质基础和创作的源泉。也正是由于扬州园林善于利用自然资源,把握"借宜造景"及"借因造景"的造园主旨,扬州园林才能傲立于中国古典园林之林,享有"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垒石胜"的赞誉。  相似文献   

11.
山西古代私家园林的造园历史悠久,直至今天还有一些具有特色且历史悠久的古代私家园林。在查阅山西古代私家园林的历史文献和对现状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分别从山西古代私家园林的历史发展、选址布局、建筑营造、叠石理水、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山西古代私家园林在造园意匠方面独特的地域性,并且为山西现代园林特色方面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苏杭园林植物配置特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园林风格、植物种类选择与应用、植物景观营造手法、植物配置原则、服务对象等方面比较分析了苏州古典私家园林和杭州自然风景名胜区园林的植物造景特色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东方园林的代表,日本园林文化与中国园林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但由于两国园林发展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园林特色。文章基于对同时期两国私家园林造园特点的分析,找出其造园艺术的差异,并探究了其差异产生的原因———不同的生长环境造就不同的园林文化。为中国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肖雍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23-20625
解析了园林与文学的概念,从园林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关系出发,通过园林表现形式、园林景观的主要造景手法以及游人赏景角度分析了文学在园林中的应用。在表现形式方面解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有形"文学和"无形"文学;在造景手法方面突出了文学在借景、抑景、题景、点景中的应用;分析了游人赏景中的"观"、"品"、"悟"的文学,指出园林设计应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园林特色;强调不同主题的园林景观应突出不同的文学韵味;根据游客心理,体现园林景观的文学内涵。以期对今后的园林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东阁 《河南农业》2019,(15):63-64
景题是中国古典园林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声景景题是古典园林意境营造、感官体验的重要方面。通过声景声源选择、声景景题分类、修辞手法、体现意境等分析,将声源分为自然之声与人为之声。声景景题与五感中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四感相结合,运用借景、反衬、用典、通感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烘托意境。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中需要保护、放大有利声景,削弱不利的人为之声,以期为当下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创造有利的声景环境,给使用者以更好的体验感受,进而提高空间意境的营造水平,为当下城市公共空间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朱云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24-14825,14829
潜庐为清末官员杨艺芳于清朝末期所建的别墅园林,该时期私家园林较少,而潜庐布局紧凑,设计巧妙,其体现出的造园思想和文化内涵对了解近代江南园林的风格特征、研究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分析了潜庐蕴涵的隐逸文化及风水观,解析了潜庐造园理水的空间布局,认为潜庐的园林被分割为东西两大区域,东部为厅堂、西部为住宅,东部按中轴线对称布局,西部则为自由布局。点出了潜庐运用了隔景、借景、障景等造园手法,叠石成山的传统造园技艺,利用植物的"比德"属性营造出的文化意境。潜庐造景运用了隐喻和象征的手法附加于园林装饰物上,笔者重点解析了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仙鹤装饰和特色万字符拼石地面,反映了解读装饰物对挖掘潜庐文化内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潘泰妙  钱勇  王月瑶  陈波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2):2883-2887
寺观园林往往分布于风景秀丽的名山胜地。温州位于浙江东南部,通江达海,山城相拥,正是营造寺观园林的沃土。特殊的自然条件与历史文化使得寺观园林成为温州独一无二的园林特色。基于温州寺观园林的生成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发展脉络、分布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总结出温州寺观园林具有融于山林、清旷自然,因势就形、布局多样,内外交融、蔚然大观,景借文传、意境清幽等营造特色,体现出温州寺观园林是生态和谐、巧借自然造园的典范,其表现出的思想内涵以及地域文化特色,有助于对现代温州园林资源和历史形成的认识,从而营造出既具有温州特色,又满足本地居民生活习惯和审美趣味的园林作品。  相似文献   

18.
六朝南京园林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喜全  姚亦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70-11472
研究了六朝南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的分布、结构及园林特色,实地调查了这些历史园林的现状情况,并对历史园林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由于历史、气候等因素形成北方地区以皇家园林为主和南方地区以私家园林为主,两种园林形式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规模、布局、建筑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以致今天形成两种园林风格,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探寻景题文化的发展历程,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景题,且从思想内容方面对部分优秀景题作出相应的鉴赏分析,揭示了景题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创造的突出作用,以及景题文化给现代园林设计所带来的一些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