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优质稻米的需求越来越高,有关稻米品质的研究也越发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影响水稻弱势籽粒淀粉品质形成的机理与相应调控途径,基于此,提出了通过调控水稻弱势籽粒淀粉形成来提高稻米整体营养品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温胁迫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本文概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和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并从同化物的积累与转运、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内源激素以及分子机理等方面综述了其生物学机制;讨论了减轻水稻高温危害的关键技术措施和水稻响应高温胁迫机制的重点研究方向,为水稻抗高温育种和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谷粒形状与稻米品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通过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17个水稻品种(组合)进行粒形分类,并对谷粒形状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组合)的粒长多属短粒形,长宽比多为短圆形。谷粒形状(粒长、粒度、长宽比)与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蒸煮品质中的碱消值呈显著相关;千粒重对各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并提出水稻品质育种只有做到粒长、粒重兼顾,才有可能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达到改良米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稻米品质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灵佳  肖层林 《作物研究》2006,20(5):405-408
扼要介绍了稻米品质的概念、要素,评价稻米品质的主要指标,综合评述了稻米品质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湖南省优质杂交稻育种的现状与进展分析,结合当前我国水稻品种的品质现状,指出了稻米品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稻米品质改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水稻在最适时期收获可获得高的精米率和好的蒸煮品质,1989和1990年我们利用6个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品种为材料,每个品种种植600m2的小区,不设重复,研究了不同成熟期收获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在淹水栽培下进行,记载抽穗期(50%抽穗的日期)。在抽穗期后27~42天,每3天收获1次,每亚区6m2,重复3次。收后在太阳光下晒干,2个月后用Satake水稻去壳机(型号THU-35A)和BurrowsMcGill3号精米机碾成精米,然后用过量水法煮成米饭。稻谷成熟期对稻米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见表)。我们观察到当稻谷含水量在20%~23%时收获,可获得较高的总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钾量级对寒地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洋  陈秋雪 《北方水稻》2012,42(4):26-28
试验研究不同施钾量级对水稻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钾量(K2O)为5.25 kg/667m2时,水稻产量最高为635.6 kg/667 m2;当施钾量为3.5 kg/667 m2时,品质各项指标均较好,可以确定施钾量在3.5~5.25kg/667 m2时产量及品质各项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7.
彭灵佳  肖层林 《作物研究》2006,20(Z1):405-408
扼要介绍了稻米品质的概念、要素,评价稻米品质的主要指标,综合评述了稻米品质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湖南省优质杂交稻育种的现状与进展分析,结合当前我国水稻品种的品质现状,指出了稻米品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稻米品质改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米品质与水稻栽培技术措施是否得当有着直接关系,稻米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食,其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解决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早育苗早插秧可提高精米率,降低整精米率而提高糊化温度、粗蛋白质、使胶稠度变硬。晚育苗,晚插秧,则稻米品质结果则相反。插秧方式过密、株行距过小,会导致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率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及胶稠度有所提高,蛋白质含量下降而米质变差。科学施肥既能提高稻米外观品质,又能改善食味品质,防治杂草及防治病虫害是提高稻米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灌溉水质关系到稻米品质的优劣,收获时期与方法、仓储技术都会对稻米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从水稻育苗、移栽、施肥、除草、防治病虫、灌溉、收获、仓储等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影响加以简述,仅供生产优质稻米参考。  相似文献   

9.
灌溉对杂交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不同灌溉方式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出现差异,造成对稻株水分供应的不同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亏水较重、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杂交水稻产量明显减少,稻米品质下降。减产的原因主要是每穗谷粒数少。米质主要是加工品质、蛋白质含量降低及胶糊化变劣。长期湿润灌溉由于使土壤沉降收缩,造成含水量长期偏低,对杂交水稻产量及品质不利。  相似文献   

10.
水稻根系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部位,同时也是合成和分泌多种植物激素、有机酸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形态和生理特征对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水稻根系形态与生理特征研究进展,分析了主要根系特征及化学信号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并讨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植酸和氯离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原丰早为材料进行了在不同时期施用植酸与氯离子的试验。在水稻抽穗至成熟期间叶面喷施植酸,能抑制水解酶类的活性,减弱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反应,提高淀粉合成酶的活性,有利于淀粉合成,改善稻米品质。水稻齐穗期叶面喷施50、100 mg/kg 两种浓度的植酸,碎米率的平均值比对照低2. 8~23. 1个百分点,整精米率上升5~7个百分点;垩白等级、垩白率降低,乳白米粒减少,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对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亦有影响。氯离子作为淀粉酶的激活剂,喷施后能抑制淀粉合成酶的活性,对稻米品质呈逆向效应。  相似文献   

12.
选用我国江浙地区近期育成的晚粳稻品种(系)29个,对它们在浙江杭州相同栽培条件下籽粒中的植酸、蛋白质含量与其组分差异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供试29个品种(系)植酸含量的平均值为0.868%,变化幅度为0.699%~1034%,其中秀水系列品种的植酸含量一般较低,而武育粳系列和淮字系列品种(系)的植酸含量则相对较高;供试29个品种材料总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为8.722%,其含量大致呈正态分布。在4种蛋白质组分中,谷蛋白、球蛋白和清蛋白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较大,而醇溶蛋白则相对较小,且在分布频率上也表现出品种类型间的差异特征;除谷蛋白与总蛋白质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外,供试29个品种(系)的植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及4种蛋白质组分含量间并无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以协青早、秀水110及其辐射诱变获得的低植酸突变系(HIPi1和HIPj1)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对不同氮、磷、锌浓度处理下水稻籽粒植酸含量差异及与几种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高水平氮、磷、锌浓度处理的籽粒植酸含量较同一品种的低氮、磷、锌处理均有所降低,但在水稻生育期间,籽粒植酸含量对磷、锌处理浓度变化的敏感性,则因品种的植酸类型特征而异;氮、磷浓度增加能分别提高铁或降低铜在籽粒中的积累,但在高锌处理下,籽粒铁含量明显降低、而钾和镁的含量等却有所升高; 籽粒植酸含量一般与K、Mg、Fe、Cu 4种矿质元素含量呈正相关、与籽粒Zn含量呈负相关,但统计显著水平因品种而异。低植酸突变体籽粒中的K、Mg、Fe、Zn等含量虽略有下降,但可以通过适当的介质营养条件来调节有关矿质营养在水稻籽粒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Twenty-nine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collected from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China were planted in Hangzhou,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phytic acid content in brown rice and its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 among the contents of phytic acid, total protein and four protein compositions in brown rice. The phytic acid content in brown rice ranged from 0.699% to 1.034%, with a mean of 0.868% for the 29 tested rice varieties. Xiushui series rice varieties generally exhibited lower phytic acid level than Wuyujing and Huai series rice varieties. A rough 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a mean of 8.722%, was observed for the total protein contents in the tested varieties. Of the four protein compositions, the glutelin, globulin and albumin contents had larger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than the prolamin content, although the difference in prolamin content was genotype-dependent.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phytic acid and four protein composition contents, whereas the total protein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glutelin content in brown rice.  相似文献   

16.
以12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和8个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硬米为研究材料,分析了两类稻米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低的软米食味优于直链淀粉含量高的硬米;硬米食味值与整精米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粒长和粒型呈显著正相关,软米食味与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的相关性不显著;硬米和软米食味值与胶稠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硬米食味值与RVA谱相关性不显著,软米食味值与崩解值和最高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消减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在今后的稻米食味品质评价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直链淀粉含量进行分类,再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食味品质指标进行测定,以便能更加准确地评价不同类型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稻穗离体培养方法,对不同外源磷浓度下水稻籽粒植酸等磷化物含量的差异及其植酸代谢相关功能基因在灌浆过程中的表达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水稻籽粒中的植酸、无机磷和总磷含量随外源磷处理浓度上升呈增加趋势,但磷处理对千粒重和单位籽粒中植酸积累量的影响因磷浓度水平而异,高磷处理会导致水稻千粒重和籽粒植酸积累绝对量的显著降低;外源磷处理浓度的上升,不仅会引起水稻籽粒中锌和铁元素含量的显著降低,而且会导致锌、铁营养的生物有效性下降;外源磷处理对水稻籽粒植酸含量的影响与不同磷处理下RINO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之间存在较密切关系,中磷浓度(3P)处理会诱导RINO1基因的表达,但高磷浓度(12P)会抑制RINO1基因的表达,RINO1是外源磷浓度处理对水稻籽粒植酸合成代谢过程产生调控作用的一个重要功能基因位点,而IPK2基因与水稻在不同磷浓度处理下的植酸含量变化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稻植酸含量差异较大的品种中花11(粳型)和LPA(籼型)为亲本杂交获得F2群体的172个单株,构建了含126个SSR和4个ST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利用贝叶斯(Bayesian)法对水稻籽粒植酸含量性状进行了主效应QTL定位和上位性互作分析。共检测到 3 个与水稻籽粒植酸含量性状有关的主效QTL,分布在第3、5和6 染色体的相应区间内,表型贡献率分别为538%、802%和462%,降低籽粒植酸含量的等位基因均来自亲本LPA。检测到10对上位性互作影响籽粒植酸含量, 分布于水稻第1、3、5、6、11染色体上,互作效应值为169~518,其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867%~2473%。  相似文献   

19.
利用RM190和484/W2R ACCⅠ标记分析了50个水稻非糯品种的Wx基因的等位性变异。其中,RM190揭示出7种(CT)n纯合变异类型和1种杂合类型,分别为 (CT)20、(CT)19、(CT)18、(CT)17、(CT)14、(CT)11、(CT)10和(CT)11/(CT)18,并以(CT)11和(CT)18两种类型为主;484/W2R ACCⅠ共揭示出2种纯合类型和1 种杂合类型,分别为G/G型、T/T型及G/T型;(CT)11大多为G/G型,(CT)18大多为T/T型,这两个标记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10种等位基因变异类型。进一步分析表明,RM190揭示的Wx基因多态性可以解释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的59.3 %;484/W2R ACCⅠ揭示的Wx基因多态性可以分别解释直链淀粉含量及胶稠度变异的56.1%和24.6%;而两标记共同可解释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的72.4%。还对这两个标记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41个棉花品种的棉仁油分含量测定表明,不同品种间的棉仁含油量差异较大,平均含油量为31.19%,变幅为27.77%~40.36%,含油量最高的品种为‘中棉所16’,最低的品种为‘豫棉11号’。对41个品种的纤维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纤维品质最好的为‘海7124’,最差的为‘晋棉11号’。相关分析表明,棉仁含油量与纤维品质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即可在不降低纤维品质的基础上,开展棉仁高含油量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