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近年来我县发生多起由魏氏梭菌感染而引起的牛猝死症 ,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 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柳南乡东升屯有养牛户 10 4户 ,近三年来牛死亡很多。1999年养牛 2 78头 ,死亡 6 0头 ,死亡率为 2 2 % ;2 0 0 0年养牛2 6 8头 ,死牛 4 8头 ,死亡率为 19.7% ;2 0 0 1年养牛 2  相似文献   

2.
兔魏氏梭菌性下痢是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外毒素引起的兔的一种以消化道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以排大量水样稀粪、脱水和急性死亡为特征.本县养兔户周某饲养的长毛兔于2007年11月4日开始发病,至11月17日共死亡84只,经诊断为兔魏氏梭菌性下痢.  相似文献   

3.
<正>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以家兔急性腹泻、排黑色水样或带血的胶胨样粪便、盲肠浆膜出血斑和胃黏膜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的肠毒血症。该病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如治疗不及时,会造成大量死亡,给养兔业带来严重的损失。2014年2月,我市某户饲养的獭兔发生本病,通过及时诊断及治疗,减轻了一定的损失。1发病情况我市某户饲养170只52日龄的獭兔,在2014  相似文献   

4.
魏氏梭菌(亦称产气荚膜梭菌)C 型菌株引起的仔猪肠毒血症.又称仔猪红痢。据我区历年发病情况调查,本病不仅发生于生后7日龄内的乳猪,同时也发生于2~4月龄的断奶仔猪.现将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和诊断结果报道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以原始病历及主管兽医人员的记载为依据,对近三年来猪魏氏梭菌病发病情况与发病年龄的调查结果为:1.本病有两个发病高峰期。第一高峰期为1~7日龄,三年内死亡286头;第二高峰期为断奶至4月龄,死亡542头;5月龄以上者,仅死亡6头;10~50日龄未见发病。2.1~7日龄仔猪发病率极高,一窝仔  相似文献   

5.
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兔的以腹泻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又称为魏氏梭菌性肠炎、兔肠毒血症.主要特点是发病快、水样泻、死亡率高.在兔场和农村散养户中时有发生,给养兔户带来较大的损失.2007年12月,马龙县某养兔户饲养的獭兔群,因饲料配制不当,引发魏氏梭菌病.  相似文献   

6.
马龙县畜牧局种畜场共饲养杜大母猪30头、种公猪3头.2000年8月17日,该猪群的9头母猪发病.经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猪魏氏梭菌病后,采取有效措施治愈7头,死亡2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D型魏氏梭菌引起黄牛猝死的诊断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D型魏氏梭菌病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此病在牛群中一经出现,危害极大。2006年7月20日至8月12日,海西州大柴旦行委一牧户饲养的34头黄牛当中先后有6头发生不明原因的猝死,接到报告后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取样,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尸体剖检、实验室检查,确诊为D型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牛只死亡。  相似文献   

8.
鸡魏氏梭菌病的诊疗骆永泉邓绍基(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县畜牧局542800)鸡魏氏梭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其特征为突然发病和迅速死亡。1996年5月,偶遇一起典型病例。现将诊疗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广西贺县某养鸡专业户,1996年3月15日从广东某鸡...  相似文献   

9.
<正>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可见于土壤、污水、饲料、食物、粪便以及人畜肠道等中。菌体呈直杆状,两端钝圆,单个或成双,为革兰氏阳性菌。依据主要致病性毒素与其抗毒素中和试验,可将此菌分为A、B、C、D、E等5个型。其致病作用主要在于它产生的毒素可引起不同动物发生不同的疫病[1]。2019年9月底钦州存栏70多头牛的某肉牛场,7天内发病10头,死亡7头,其中发病第三天死亡3头。经诊断为牛魏氏梭菌病,采取抗菌素治疗、改善饲养管理、环境消毒等综合防控措施,病情得以基本控制。  相似文献   

10.
自1990年至2000年间,海南省部分市县某些村庄的耕牛零星发病,共死亡1 663头.海南省畜牧兽医管理站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进行耕牛放养观察、尸体剖检、毒物检测、病毒和细菌分离等,结果在采集的23头病牛的样本中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A型、C型魏氏梭菌,从而证明牛“猝死”实为牛魏氏梭菌病.随后,我站与兰州兽医研究所联合研制牛魏氏梭菌多价苗,在6个疫点试用.经2年多的观察,疫点的牛魏氏梭菌病基本得到控制.但在部分疫点仍存在牛发病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2002年8月,我市肃州区一专业户饲养的奶牛发生了一起传染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临床症状不明显,死亡率达100%。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诊断为奶牛魏氏梭菌病。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5—9月,思南县某养殖场饲养的育肥野猪发生不明原因死亡,病初以为是食物中毒,之后每隔几天又出现死亡。采集病死野猪的肠内容物进行实验室检验,最后确诊为魏氏梭菌病感染。现将诊断情况介绍如下。1流行病学该场饲养特种野猪100余头(其中经产母猪12头,种公猪1头,不同日龄育肥猪78头,后备猪15头),发病均为育肥猪,死前未见任何临床症状,死后腹部胀气,肛门外翻,先后死亡6头。免疫记录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衡水市某奶牛场于2006年6月2~3日相继死亡奶牛4头,病程呈急性经过。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菌鉴定,最后确诊为C型魏氏梭菌病。  相似文献   

14.
我县从1972年开始饲养奶牛,经过15年的努力,现有集体奶牛场35个,其中县级1个,乡办21个,村办13个,养牛专业户16户。1988年共饲养奶牛4217头,比1987年同期增加1034头,增加32.4%;  相似文献   

15.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兔梭菌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及其所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肠道急性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最为常见,即使在饲养管理条件较好的兔场也有本病的发生。该病多发生于断乳以后的家兔,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因此对养兔业的发展危害极大。其病原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病兔和带菌兔及其排泄物,以及含有本菌的土壤、饲料、蔬菜、污水、人畜肠道内以及粪便都常含有,当兔舍环境卫生条件差或消毒不彻底时,病原菌迅速大量繁殖,此时常因饲养管理不善和各种应激因素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本病的暴发。2007年3月份,我乡一养兔专业户饲养的兔突然发病,并伴有剧烈的腹泻等症状,最后死亡。用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抗菌素治疗无效后大量死亡,诊断为兔魏氏梭菌病。  相似文献   

16.
长毛兔魏氏梭菌病的诊疗李超(山东省宫南县兽医站,276600)1991年3月18日,莒南县文瞳镇银子坑村一养兔专业户的一群1月龄仔兔突然发病,严重腹泻,后期水泻,多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死亡140多只,经综合诊断,确诊为兔魏氏梭菌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兔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魏氏梭菌外毒素引起肠毒血症。该病以急性腹泻、排黑色水样或带血胶冻样粪便、盲肠浆膜出血斑和胃黏膜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如不及时诊治,会造成大批死亡。2001年9月9日南宫市段芦头陈某饲养的300只獭兔发生本病,经我院诊断与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9月9日,南宫市段芦头陈某饲养的300只獭兔,突然发病,发病日龄为35~115日龄,并出现死亡,每天死亡10~20只左右,3天死亡57只,死亡率为19%。发病后用过氯霉…  相似文献   

18.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为兔魏氏梭菌性肠炎或兔肠毒血症,它是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急性水样腹泻和高死亡率为特征。我校兔场饲养400余只獭兔。2005年6月发生一种以急性下痢,高传染性、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疾病,死亡40余只,兔龄均在3月龄左右。病兔一旦出现腹泻,1~2d内即死亡。开始误诊为兔球虫病,并立即用抗球虫药治疗,同时用庆大霉素按每公斤体重4万IU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两次,连用3d。结果,疫情非但没有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9.
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红痢、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主要发生于1~3日龄的新生仔猪。2009年12月我区某猪场饲养的断奶仔猪于5天内死亡36头,最多l天死亡15头,给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上虞市地处曹娥江下游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广大畜禽养殖户充分利用冬闲田、海涂、果园、桑园、茶园等地 ,引种牧草、蔬菜等优质青绿饲料 ,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养禽、养兔生产 ,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种草养畜的现状据调查 ,2 0 0 1年冬~ 2 0 0 2年春 ,上虞市由畜禽养殖户种植的黑麦草面积已达 40 0余亩 ;有食草畜禽养殖专业户 1 64户 ,存栏畜禽44560 0余只 (头 )。其中饲养獭兔、长毛兔专业户 70户 ,存栏兔 2 3 50 0余只 ;养羊专业户 2 3户 ,存栏山羊 2 840只 ;养牛专业户 1 4户 ,存栏牛 60头 ;养鹅专业户 60户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