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广西野生饲用植物资源考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广西野生饲用植物资源历时5年的考察,基本上摸清了野生饲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及组成,了解了野生饲用植物的特点和营养价值,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本地饲草用植物资源的建议。对指导当前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野生牧草现状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牧草育种工作中,常按种质资源的来源分类。根据种质资源的来源不同,可分为自然种质资源和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凡供直接利用的现有饲草类型,称为自然种质资源。自然种质资源又可分为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和野生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即本地区广泛分布的野生饲草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3.
1 饲草资源及产量 黑龙港区饲草资源,主要有天然野生饲草资源,农作物副产品资源,人工林木叶类饲草资源,人工饲草资源四大类,充分开发利用,可有效推动农区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饲草供给随之也成为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黑龙江垦区作为国家重要的农业基地,饲草资源丰富,初步统计天然草场44.4万公顷,耕地200.0万公顷,年产农作物秸秆1000.0万吨,如对这些饲草资源加以合理利用,必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本文从饲草加工角度对垦区的饲草加工机械发展前景进行了浅析,目的是通过提高农民的饲草资源利用意识,以加快垦区牧业机械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大力发展,饲草饲料的生产和供给情况对畜牧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我国饲草资源可分为天然草地和栽培饲草两大类。天然草地由于不合理利用,野生羊草草地出现盐碱化,草地面积逐年减少,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吉生羊草的育种工作者对野生羊草进行了物种分化的研究,经过轮回选育,育成了“吉生一、二、三、四号”四个羊草新品种,目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本试验通过对吉生羊草与野生羊草进行饲喂奶牛的对比研究,为利用吉生羊草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提供科学依据。1羊草饲喂奶牛试验1.1材…  相似文献   

6.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大县,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地处东部农业区,水热条件好,饲草资源极为丰富,这对于发展畜牧业生产,尤其是节粮型畜牧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调查研究饲草资源及利用现状,积极探讨饲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地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发展措施,对今后畜牧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疆伊犁地区野生黄花苜蓿的分布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是伊犁地区的优良牧草,在长期的放牧实践中,牧民特别重视选择伴生黄花苜蓿的草地,并打贮干草作为草料缺乏时的补充饲草.为了合理开发利用野生黄花苜蓿资源,我们对伊犁地区野生黄花苜蓿的分布与利用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 发掘优良的野生饲草资源,是草地调查的重要工作,现就1980—1981年间我们  相似文献   

9.
饲草高粱生长及饲用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饲草高粱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所利用高粱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SXIA为母本,苏丹草为父本,于1996年组配而成的高粱苏丹草杂交种。我市于2003年3月引进该草种,在全市12个乡镇82个村420个养殖户中进行了试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曾在我市靳屯村实地拍摄报道。现对饲草高粱的生长情况及饲用效益加以介绍,望能给种草户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对当前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草业经济的全面振兴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1 饲草高粱的特点 饲草高粱属于高光效C4作物,它具有再生力强、生物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在我国春播早熟区、中  相似文献   

10.
<正> 饲草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高质量的人工草场建设,是解决牲畜缺乏饲草的重要途径。我县地处四川盆周山区,草山草坡资源丰富,但多为野生牧草,品种质量差,产量低,所以,合理利用开发草山资源,发展草食牲畜,具有很大潜力。为改良现有草场,我们从1987年4月至1988年6月,在鸣玉乡进行了牧草区域种植试验,以筛选出适合本地自然条件栽培的牧草品种,并探索其栽培技术、生产性能和适应能力,希望能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1.
许成坤  于德何 《饲料工业》1996,17(11):37-38
优质野生饲料──山莴苣吉林省白山市农业局许成坤,王焕顺吉林省饲料公司于德何发展养殖业,饲料是必需的物质基础。开发利用饲草资源,是发展畜牧业必要措施。山莴苣是一种优质野生饲草资源,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途。1植物学特征及生态习性山莴苣Lactucaindi...  相似文献   

12.
<正>发展肉牛产业,提高草食家畜比重,有利于食物安全,有利于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立足丰富的饲草资源和悠久的养殖传统优势,提出了建设全区肉牛养殖基地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天然草地资源和农副秸秆资源均十分丰富,为德宏州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德宏州天然草地退化严重,草畜季节矛盾尖锐,现有饲草资源品质普遍较差,成为制约当地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不利因素。从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提高养殖业的效益等角度考虑,首先应将水牛业作为德宏州草地畜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其次,应通过多种饲草资源的合理搭配,实现草畜的季节平衡和营养平衡;此外,还应加大优质饲草饲料作物的推广种植,增加优质饲草的供应量。  相似文献   

14.
孙雅琪  张春光 《中国饲料》2021,1(6):123-126
畜牧产业是青海省海东市重要的传统产业,历来受到政府重视。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对畜牧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但由于农民不了解,干部不重视等因素,影响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及产业发展。随着现代化工业体系的建立,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饲草饲料技术的发展。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对地区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凸显。饲草饲料资源开发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趋势,是拉动产业链条、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对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青海省海东市在饲草饲料资源开发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探索有效对策,促进海东市饲草饲料产业的发展和海东市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饲草饲料|资源开发|青海省|海东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的青绿饲草资源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也巨大。对云南省4个地区15个品种常见青绿饲草和3个品种青贮料进行营养成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青绿饲草资源品质优良,其中苕子、银合欢叶、菊苣、黑麦草、木薯叶、构树叶品质优于或等同于苜蓿;4个地区的饲草品质具有地域差异,以红河州的饲草品质最佳。结合养分测值、安全性评估和粮改饲工程建设内容,为家庭牧场实施测料配方、合理利用自有青绿饲草资源提供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云南省4个地区15种反刍动物常用青绿饲草和3种青贮料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云南省青绿饲草资源品质优良,其中苕子、银合欢叶、菊苣、黑麦草、木薯叶、构树叶品质优于或等同于苜蓿;4个地区的饲草品质具有地域差异,以红河州的饲草品质最佳,其中木薯叶品质明显优于木薯副产品,更适宜于饲用。研究补充了饲料资源营养价值分析评定数据,为合理开发利用本土饲草资源提供较客观、全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丰县宋楼镇辛庄村地处黄河故道,属平原旱作农区,沙荒面积大,野生杂草多,农作物秸杆、树木叶花丰富,发展草食家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该村在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利用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围  相似文献   

18.
<正>1合理供给饲料(1)混合搭配。坚持野生牧草、人工牧草和农作物秸秆混合搭配饲喂,保证饲草的多样性和营养的全面性。同时注意饲草的质量,不饲喂发霉变质的饲草料。(2)少给勤添。要把饲草混合铡成2~3cm的草节,上午饲喂草节,下午饲喂颗粒料或草粉混合料。要根据羊的数量合理饲喂,少给勤添。每天饲喂4~5次,每次给草不能超过饲槽高度的最低端,平均每只羊饲喂量不能超过250g。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高寒类牧草的物种资源库,许多野生牧草的抗寒、抗旱等抗逆基因和特殊种性是弥足珍贵的种质资源,而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在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青海省目前已收集整理入库的牧草种质资源有1548余份,其中禾本科1180份、豆科358份、其他科10余份。经选育出的8个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品种和8个一年生饲草品种已成为高寒牧区适宜种植的当家品种。本文深入分析了青海省在饲草种质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个重要的保护和利用措施。指出在保护和利用优良牧草种质资源的同时,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2003~2005年我们对北京市农业野生饲草植物进行了普查。通过分类鉴定可作为饲草植物的有170种,隶属26科,100属。其中,水生饲草植物31种,隶属15科21属,占饲草植物总数的18.2%;陆生饲草植物139种,隶属14科79属,占饲草植物总数的81.8%。分布广泛、发生数量多、有较好应用价值的主要饲草植物有48种,隶属15科38属,占饲草植物总数的2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