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晓琪  米素娟  钟天航  韩云华 《草地学报》2022,30(10):2692-2700
干旱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种子引发是通过调控种子吸水状态,激活种子生理代谢过程,使种子质量与植物抗逆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种子处理方式。种子引发技术能显著提升草类植物的发芽率、幼苗整齐度和田间表现等,并在改善草类植物抗旱性方面有广阔的应用潜力。本文论述了种子引发常规方法和新技术、总结了其在草类植物抗旱中的研究,从形态变化、生理生化响应和分子调控三个层面明确了种子引发技术提高抗旱性的内在机制,并对种子引发技术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种子是微生物从母本植物到子代植物的传播介质,将有益微生物代代相传。种子传播的微生物存在于植物不同部位,为寄主植物提供了一系列的益处。以往种子微生物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作物,鲜有关于草地植物的研究。本研究利用Illumina-Miseq DNA测序技术,对青藏高原高山草甸8种优势植物的种子微生物群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种草地植物的种子中有多种细菌和真菌(115个细菌属和135个真菌属),且细菌和真菌群落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8种草地植物的优势种细菌门和真菌门分别为Proteobacteria和Ascomycota。在8种草地植物的种子中均发现了细菌属Pseudomonas、Pantoea和Ochrobactrum及真菌属Botrytis、Bullera和Didymella。另外,在8种草地植物的种子中有其独特的细菌和真菌属。本研究表明,植物的个体特征是塑造种子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素,同时还发现了一些有利于寄主植物生长且可用于未来种子微生物组调控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3.
科尔沁沙地西部草甸植物萌发特征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西部64种草甸植物在实验室条件下的萌发特征.结果表明,1)64种草甸植物中,30种植物发芽率超过80%,41种植物发芽率超过50%;2)12种禾本科植物中有8种萌发率达85%以上,5种菊科植物发芽率超过85%,所有豆科植物发芽率都小于50%;3)种子萌发能力与生活型相关,一年生植物种子较容易发芽,灌木种子最不易发芽;4)种子萌发能力与种子形态学特征有关,大多数小种子物种具有高萌发率,圆锥形或钻形的种子较大的发芽率,具芒和毛的种子偏向高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75种植物的结种量、种子形态、植物生活型关系.结果表明,灌木和半灌木(小半灌木)的结种量比草本植物的大;就草本植物而言,多年生植物的结种量较一、二年生植物的小;植物结种量和种子重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植物结种量和种子形状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种子越接近圆球形,结种量越大;占绝大多数的草甸植物结种量相对较小;而在物种数占总物种数的百分数相近时,草原植物的结种量最小,沙生植物的最大,杂草植物居中.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牧草种子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的牧草种子是草业与畜牧业健康发展的物资保障。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推广使用为提高牧草种子产量开辟了新的途径。依据其作用效果,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分为植物生长促进剂与植物生长抑制剂两大类,目前以后者在牧草种子生产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就两大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牧草种子生产中的应用与作用机理进行了总结,重点论述了其对种子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
种子激素引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云华  王彦荣  陶奇波 《草业科学》2016,33(12):2494-2502
种子激素引发(Hormonal priming)是种子引发(Seed priming)的一种。通过激素引发可以有效改善种子萌发状态,促进幼苗生长和产量提高,并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本文针对近年来植物激素引发的研究情况,介绍了激素引发在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中的应用,论述了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有利影响。并从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两个方面阐述了种子激素引发的机理。同时,对影响引发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种子引发的浓度与引发时间、种子引发后的回干条件是影响引发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未来的研究应充分借助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等方法,深入探究种子激素引发的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机理,并加强在草类植物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白音库伦自然保护区进行的植物区系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分布着蕨类植物1科1属3种,种子植物41科129属263种;其中,双子叶植物33科98属211种,单子叶植物8科31属52种。科、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各大陆广泛分布的科占绝对优势,达到本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78.32%;热带分布的科最少,只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4.48%;温带分布的科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16.50%。本文统计不同生境内植物种类比例的基础上论述了白音库伦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区系组成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8.
对高寒嵩草草甸41种植物种子(果实)形态及表皮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41种植物隶属13科34属;24种为果实,其中瘦果18种、小坚果4种、双悬果2种;以果实形态从植株脱离落入土壤是植物对寒冷气候条件的适应。41种植物的种子(果实)颜色以褐色、黄褐色、黑色为主,形状各异,以椭圆形、卵形、长圆柱形等为主。高寒嵩草草甸植物种子(果实)的传播主要依靠风力,很多植物的果实具附属物,另外,种子或果实大多质量较轻,41种植物的种子(果实)千粒重平均为0.798g,有33种植物的种子千粒重小于1g,其中三脉梅花草和黑边假龙胆的千粒重仅为0.079g、0.085g。同种植物的种子或果实形态特征基本稳定,不同分类群的种子(果实)大小、形状和表皮饰纹具有明显的相异性,对分类具有参考意义;种子(果实)大小、形状和表皮饰纹影响种子(果实)的散布和萌发。对41种植物种子(果实)形态、表皮特征研究,可作为土壤种子库种子鉴定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酸模植物在饲料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酸模(Rumex)属于蓼科植物,抗逆性强,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俗称高杆菠菜,该植物的特点是耐碱、耐旱、抗寒、速生、高产、多年生(25年),故很有潜力成为改变盐碱、干旱和风沙土地的品种。1 酸模属植物的生物特性 酸模属于蓼科(Polygonaceae)酸模属(Rumex),包括许多种,几乎分布于全世界,许多国家将酸模作为一种草场控制杂草的植物进行研究,这种植物的生存能力和繁殖力都十分惊人,一棵酸模一年可产出几千粒种子,而且种子埋入地下若干年后仍能发芽。埋入地下30厘米深长达25年,其它草的种子都完全腐烂,酸模种子仍未完全死亡,有1- 2% 的种子还能发芽(Suzuki,1994)。酸模种子强的生存能力还表现在抗发酵,包括酸模等16种杂草的种  相似文献   

10.
种子发芽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红香  周道玮 《草地学报》2009,17(1):131-133
生活史策略是植物种群生态研究的重要领域,而种子发芽是植物生活史的重要阶段, 因此, 研究种子发芽规律及对策, 有助于认识和阐明物种进化及其生态适应特征。本论文以松嫩草原区植物为对象, 主要研究种子对恒温和变温的发芽响应, 比较变温梯度模拟的全球增温对C3、C4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研究植物发芽模式及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 探讨植物对盐、水势变化及盐与温度交互作用的发芽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概述了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杂草的潜在优势和研究进展,介绍已商品化和具有开发潜力的微生物除草剂及具有除草活性的微生物天然植物毒素。  相似文献   

12.
13.
将WGA-HRP注入75~90日龄鸡肾上腺内,追踪支配鸡肾上腺传出神经元的胞体,结果显示:鸡肾上腺接受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的支配,以节后神经元支配占主导;迷走神经的传出神经元也支配鸡肾上腺,并处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蝗虫生物防治技术概况与蝗虫微孢子虫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蝗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概况,着重介绍了原生动物治蝗的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5.
青海高寒牧区土壤荒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刁治民  吴保锋  熊亚  邓君  冯欣 《青海草业》2005,14(4):26-31,40
草地是具有重要生态、经济功能和价值的自然资源。草地的天然牧草通过家畜转化,可为人类提供乳、肉、皮、毛等廉价畜产品,从而使草地畜牧业成为牧区经济和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产业;草地作为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对维持生态平衡,维系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发挥着巨大作用;与此同时,草地的自然景观和区域人文景观还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因此,加强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青海草地土壤荒漠化现状、原因、危害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防治土壤荒漠化的基本思路及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The diseases of the eye constitute a very important, but a most unsatisfactory division of our work, for the melodies of this organ, although few in number, are frequent in their appearance. They are sadly obstinate and baffle all skill".  相似文献   

18.
19.
THE RADIOGRAPHIC APPEARANCE OF THE PULMONARY VASCULATURE IN THE CA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 J. Hayward  BVM&S  MRCVS    S. J. Baines  MA  VetMB  PhD  MRCVS    E. A. Baines  MA  VetMB  MRCVS    M. E. Herrtage  MA  BVSc  MRCVS 《Veterinary radiology & ultrasound》2004,45(6):501-504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dimensions of the pulmonary arteries and veins in the cat, both in normal animals and those with evidence of intrathoracic disease. The radiographs of 50 normal cats, 35 ca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 and 15 cats with other intrathoracic disease were assessed. The normal range for the right cranial lobar artery compared with the proximal third of the fourth rib was 0.5-1.0, with a mean artery-to-rib ratio of 0.70 (standard deviation +/- 0.13). Normal cats had a mean vein diameter of (0.20 +/- 0.03 cm) (P = 0.034) compared with cats with HCM, which had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mean vein diameter (0.22 +/- 0.04 cm).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