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城市滨水区是水域与城市的过渡空间,有着良好规划设计的滨水区往往是一个城市景色最美好的地方。随着城市滨水区功能的多元化,滨水区的夜间使用率激增,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光源单纯的功能性照明,开始要求照明光源的景观性、特色性与绿色性。文章从城市滨水区域这一景观类型出发,基于其区域特征和设计原则,提出滨水区景观照明设计思路,并结合杭州运河沿线景观照明规划设计实例,探讨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照明设计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城市滨水区是水域与城市的过渡空间,有着良好规划设计的滨水区往往是一个城市景色最美好的地方。随着城市滨水区功能的多元化,滨水区的夜间使用率激增,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光源单纯的功能性照明,开始要求照明光源的景观性、特色性与绿色性。文章从城市滨水区域这一景观类型出发,基于其区域特征和设计原则,提出滨水区景观照明设计思路,并结合杭州运河沿线景观照明规划设计实例,探讨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照明设计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城市滨水区亲水景观规划建设中,生态环境要因地制宜并根据施工量对保留地进行存留保护,面对其自身多变性,结合人性化、区域化发展原则进行实际规划设计。本文参考相关资料并结合国内外关于城市滨水区亲水景观的成熟设计经验进行探讨分析,发现我国部分城市滨水区亲水景观建设开发中存在公众意识薄弱、参与力度不够、设计开发生搬硬套、缺少人性化设计、景观沿岸设计单调、亲水区域开发设计过时等相关问题。本文结合这些问题,总结出相关整改措施,以期对现阶段城市滨水区亲水景观规划设计有一定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构建良好的护岸景观为出发点,对护岸的特点、类型、规模进行简述,分析比较不同护岸的特点,归纳总结护岸的设计原则和意义,为研究与实际施工提供参考。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探究城市护岸景观形式,形成功能多元化、景观优美化、生态多样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护岸景观。  相似文献   

5.
《现代园艺》2020,(1):88-90
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营造中,植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形象以及滨水景观建设中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植被景观的分析和总结,提出在不同环境中如何运用植物与相应的科学合理搭配的原则,在艺术美学原理的指导下,为滨水区景观植被的色相搭配、层次选择、配置方法提出了建议,做到四季有景可赏,以期为都市滨水植被景观的设计提供一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6.
水不仅仅是地球上所有生命之源泉,而且在现代的城市中,水也是城市景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城市滨水区设计手法探讨,以及提出了城市滨水区设计的基本分类。  相似文献   

7.
城市滨水区景观是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城市空间,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结合阜新市细河景区景观提升设计实践得出结论:增加滨水游园的各项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8.
由于城市滨水区是反映城市特色的代表性区域,是城市最重要的景观,滨水区规划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难点,如何建设既要保持景观生态过程,又要体现城市的独特性,也要满足城市集水区和滨海水域现代居住空间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城市生态滨水景观设计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提出了滨水景观设计要点和设计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简单概述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并表达了滨水不景观的人性化设计,最后分析了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0.
寒地城市滨水区域景观功能的状况关系着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日益被人们重视。文章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寒地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干扰因素,并对滨水区的植物群落、人工设施、地域人文等多方面进行研究,阐述了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措施,以期构建适合寒地城市河流有序发展的预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城市发展中水系自然属性的观赏性和滨水景观的休闲性出发,分析它与城市发展及景观规划设计的关系,从而构建了发展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黄艾 《北方园艺》2010,(12):128-131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形成时期最早的聚居点、城市繁荣期的经济与文化中心、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城市滨水区线形景观作为一种线形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视线观赏线,它可以提供连续的、以平视透视效果为主的、高潮迭起而富有变化的视觉景观效果。结合节点分布,可以创造出有特色、给人印象深刻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形象特征的形成和环境功能的体现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以宁波市甬江东岸滨水线形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进行探讨如何创造一种多功能的、人文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滨水线形景观。  相似文献   

13.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还是现代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当代城市的滨水区规划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文在提出这些问题的同时,给出了一些新的设计理念与规划思路,希望能对现代城市的滨水区建设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滨水区景观以其活跃性和穿透力而成为城市中最具吸引力的景观;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重要组成要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滨水区规划中引入色彩景观理论,可使滨水区达到审美、生态、文化和游憩等多重功能。现以驻马店小清河滨水区为例,在规划设计中引入色彩景观理论,在详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规划出"靛"、"橙"、"蓝"、"黄"、"红"、"紫"、"绿"7个功能区;将不同功能区赋予不同色彩。  相似文献   

15.
陈香君 《现代园艺》2022,(6):120-121,124
河流滨水空间是城市滨水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设计和景观建设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人文内涵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加全面系统地改造提升复合滨河空间景观,提出了"绿化、净化、活化、文化、亮化"的"五化"滨河景观提升策略,并具体运用到嘉兴市平湖塘滨河景观的系统性改造提升设计中.通过采用基于当前植被群落的景观空间提升、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现代西方设计思潮的涌入,各地的滨水景观设计日趋千篇一律性,而滨水区往往是一个城市展示自身魅力的重要窗口,如何解读地域文化并加以演绎融入到滨水区景观空间设计中,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以文化演绎为切入点,从景观文化系统梳理、滨水重要节点文化再造2个层面来探讨文化景观视角下的滨水区空间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城市因水而兴,因绿走向永恒。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景色与人工景色的区域,滨水区景观环境的好坏与城市的形象息息相关。因此,滨水区绿化中植物的选择在设计中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以咸宁市淦河滨水区景观建设为例,从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出发,本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探导滨水区景观建设的必要性,系统提出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原则与思路,提出城市滨水景观建设应“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特色滨水景观,实现滨水区景观建设的可持续、有序健康和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是当前城建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滨水植物景观建设普遍存在不足之处。本文总结了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建议滨水植物景观建设应保持一定的整体性,自然生态效益与美学效益并重,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优化养护管理方法,使滨水景观持久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结合深圳水库排洪河景观设计实例,着重针对防洪景观要素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指出在城市滨水区设计中,应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最大限度减轻防洪工程对滨水景观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