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城市的不断发展,必然带动着城市附属绿地的开发,而滨河绿地又是城市附属绿地中景观塑造性相对比较强的一类绿地,文章结合自己设计的一个滨河绿地的植物景观,从绿地的性质、植物的选材及配置的方法等方面提出如何更好的营造该类滨河绿地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3.
以"安徽全椒城市中心滨河区更新"项目为例,以重塑与再生作为设计的主题,在分析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墟"的设计理念,并对其进行规划布局及分区设计。 相似文献
4.
5.
6.
城市景观与文化传承——以湘乡市滨河读书长廊景观设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座城市的景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座城市的历史,反映这座城市的人文思想,反映这座城市的追求.湘乡市滨河读书长库,集中固有的文化脉络和空间脉络,重塑湘乡滨河景观,以一部关于文化的书,以励志为主题的景观书抒写湘乡历史.文章以湘乡市滨河读书长廊景观设计为例,分析湘乡的文化底蕴,阐述城市景观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河道遭遇城市扩张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广利河作为东营市重要的生态廊道,其建设不仅能改善城市面貌、改善生态环境,而且为市民提供观赏、休闲、游憩、文化交流的公共绿地。 相似文献
8.
城市滨河地带是打造城市特色生态景观的重要区域,利用千姿百态的植物景观营造滨河特色风景,改善生态环境,达到提升人居生活质量的目的。以城市滨河地带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滨河植物的种类、观赏特性及当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滨河植物景观设计策略,以期为提升城市滨河景观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景观只有传达给公众系统的、良好的景观意象才能引起公众的共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继而产生对城市环境的亲切感、满足感乃至归属感。景观形象识别系统就是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景观的理念、行为、视觉、触觉、意境等识别系统,构建城市景观的综合形象,不仅从物质要素方面给公众美好的景观体验,而且注重环境意境等思想文化层面的表达,给公众以境胜的陶冶。本文通过分析和梳理企业CI和城市CIS理论,以城市滨河区域生态结构、功能需求为基础,结合城市的地域风格特色、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通过学科交叉整合,研究了适合滨河区域形象特色塑造的识别系统,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触觉识别、环境意境识别五个要素构成,塑造系统、整体的滨河区域形象特色。 相似文献
10.
河流作为城市空间格局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市民休闲游憩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六盘水市水城河景观改造一期项目为个案,从河道的区位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其景观特点及景观改造的原则,重点关注其对原有沿岸景观的发现、保护和生态改造。尤其是将新景观融入河道周围环境的方法,在营造良好视觉和空间体验的同时,使改造设计具有本土性、地域性和场所性,其场地特点和地域生态得到重新的诠释和展现,使河道景观得到延续并产生综合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12.
13.
滨河地带可说是万物生命的重要源头,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同时滨河地带也是城市当中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社会产业不断发生调整的同时,城市滨河公园景观改造这一话题也逐渐在人们的关注下成为了焦点。本文主要就当前我国城市滨河公园景观改造设计的现状,及其发展做了详细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城市河滨景观的重要性和个性特征,以天津塘沽河滨公园为例,具体阐述了城市内河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多方面作用,强调了城市河滨景观作为城市的首道风景线,对于城市给外来人员留下的印象及城市的自身发展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城市河滨景观应该和人相互联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结合虹桥商务区滨河景观提升改造项目设计与实践,围绕如何建设既兼顾防洪、防护又以绿色生态、休闲游憩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的滨水景观,让其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其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应用提供案例参考和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6.
借助设计语言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内涵研究作为本文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以阐明、分析、构建校园滨河景观的设计语言,为进一步探索校园滨河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提供符合校园滨河实际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不合理的开发设计行为会使自然生态环境及人文生态环境都遭到严重破坏。将自然、人文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滨水区域设计结合起来,对我国未来滨水区域的开发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兰州市北滨河空间景观设计为例,提出滨水区域景观营造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