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谷晶 《花卉》2019,(16):174-175
森林资源是重要的国家资源,除了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生产生活的材料外,还能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逐渐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林业建设,有力的保障了国家的建设发展。本文对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进行了分析,期望为我国的林业建设提供帮助,促进我国森林产业的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概述当前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探讨了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出一系列切实可行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以期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经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林业经济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国家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林业经济。发展林业经济可以造福人民,也可以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面对当前我国国土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现状,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国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也是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本文将从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出发,结合江西吉安的实际情况,根据林业产业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对策,为江西省林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利参考,从而推动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庆来 《花卉》2016,(14):41-42
在我国,森林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为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迅速。2015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60亿元;经济林产品年产量也已达7000多万吨。林业产业为促进我国生态建设、国民经济做出主要贡献。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本文详细阐述了下我国林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保证林业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进而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林业产业当中,林木种苗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对于促进该产业的飞速发展十分重要。虽然现如今我国在林木种苗管理工作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国家对于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对于促进林木种苗管理工作具有极大的意义,同时也推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林业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数据显示,我国的林业总产值在2001至2017年中由原来的4090亿元迅速增长到7万亿元,仅仅17年时间,林业产值竟然增加了16倍,这样的成就使我国成为全球林业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林业产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国7亿多农民脱贫致富,在我国脱贫攻坚项目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阐释了这一优势的具体表现,并对未来林业致力于脱贫攻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实践者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探析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技术的进步,我国林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虽然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仍旧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既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林业产业发展的需求,也无法满足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林业经济产业发展,对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现阶段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一是从发展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对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二是促进我国林业产业不断发展的有效对策,根据现阶段林业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林业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有着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显著的区域特色和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主要地位等发展特点。但总体来看,我国的林业产业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如何促进林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国家的宏观调控、节约木材、提高木材利用率、以人工林取代天然林,方能从林业产业大国转变为强国。  相似文献   

10.
由于近些年来国家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缺乏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导致污染事故频发,森林资源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了进一步缓解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退耕还林就是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森林抚育工作是退耕还林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为了有效转变传统林业产业的发展思路,就必须做好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既要起到对森林保护的目的,又能解决传统林业的发展问题,为此,探讨了退耕还林与林业产业机构调整的对策,以期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加深,这要求加强林区生态建设,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阐述了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然后分析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联系,最后提出两者和谐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杜洁 《花卉》2019,(24):175-176
本文对森林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外特色森林的保存相关概念和形成机制、发展模式,并从我国发展过程中的悠久历史中梳理出我国森林文化的康健发展模式,对森林进行了简要的描述.提高我国工业发展现状以及高效转型、引起林业科研院所的关注度.从"两山"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振兴国家战略、推进林业扶贫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森林、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林业发展的对策.德恩林业的观点,认为需要通过建立多个部门的政策体系,规范林业卫生产业发展机制,加强多学科交叉,科学技术与人才支持的融合,等等来促进林业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工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宾  唐保刚 《花卉》2019,(18):163-164
我国地域面积辽阔,林业资源丰富,林业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在劳动就业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林业产业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作为林业工作者,一定要知晓林业技术创新的意义,利用林业技术创新来均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产业方向,促进国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休闲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林业在休闲产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载体和生态建设功能,充分发挥林业在休闲产业建设中的作用,对实现林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林业的概念、特征以及组成部分,指出了我国林业发展中取得的成果,并分析了我国林业休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政府导向的优惠政策、制定产业规划、发挥示范效应等3个方面,明确了林业休闲产业未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李金龙 《花卉》2021,(2):251-252
森林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资源,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原料。基于此,本文从林业产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间的关系入手,结合我国各地区林业产业发展实践,总结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林业产业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对林业的关注不断增加,林业的发展开始慢慢融入许多高端先进的技术。其中信息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表现尤为突出,不但促进了林业产业化结构的改良,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林业的整体发展,是我国构建现代化林业的主导力量和先决条件。本文就我国林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和抚育技术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我国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林业是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之,我国林业资源较丰富,但由于我国粗放型经济的发展不注重科学合理地开发林业资源,制约林业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实现林业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落实造林抚育工作,促进林业产业经济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详细地分析林业生产中造林抚育技术要点,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白军 《花卉》2019,(16)
新时期下,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利用林业资源,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林业资源的规划设计,积极利用一些先进的造林技术,以最大程度上实现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本文首先介绍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然后对我国的林业规划设计以及林业造林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丛鑫泽 《花卉》2019,(20):260-261
随着对森林产业的保护需求日剧增长,森林产业需要加大经费的投入以及国家的扶持力度,以保障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的森林资源面积不断地增加,林业建设也得到了国家与政府的重视,但是林业有害生物一直是林业健康发展最大的威胁和障碍。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形式异常严峻,给我国的森林产业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破坏,通过分析,对以后国家出台的相关的法规及政策提供依据。有害生物的监测能够帮助林业的发展,减轻防护工人的负担。  相似文献   

20.
生态林业建设是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发展林业经济,不但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促进经济转型以及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林业建设,林业生产和技术部门加强了对生态林业的研究,促使林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