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里高镇青花梨果实品质的调查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了青花梨果实品质,增加了果实收入,促进果业增效。  相似文献   

2.
对青海地产的两个梨品种-冬果梨和软儿梨进行了套袋试验.结果表明:果实套袋能改善两种梨果的果实品质,改善果实外观品质,提高商品性,具有进一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氨基酸硒叶面肥在梨树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5年生的华酥、华金和五九香梨为试材,在不同生长期分别喷施300倍、500倍和700倍的氨基酸硒叶面肥。结果表明,氨基酸硒叶面肥可以极显著地提高梨果实中硒元素的含量,提高果实中钾、镁、钙等矿质元素的含量,提高华酥梨果实中铁的含量。氨基酸硒叶面肥可以改善梨的叶片质量,增加梨的平均单果重。综合考虑喷施效果和经济成本,700倍为适宜的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4.
套袋对翠冠梨果实品质和矿质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普通双层袋和小林1-KK双层袋对翠冠梨果实品质和矿质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套袋均能改善翠冠梨果实外观,提高果实综合品质和商品性,以小林1-KK双层袋效果最为明显;套袋后,果实氮、钙、镁含量有一定程度下降,尤以小林袋套袋最为突出;套袋后矿质营养的下降并不直接影响翠冠梨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5.
不同果袋套袋对翠冠梨果实品质及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翠冠梨是南方早熟梨主栽品种之一,属砂梨系统。果实套袋可有效防止农药污染,提高果实品质(特别是外观品质),是日前生产无公害果品的一条有效途径。本试验试图通过对翠冠梨套袋果和未套袋果氨基酸含量及果实品质变化的测定、分析,探讨套袋果实外观品质提高和某些内在品质下降的原因及机理。  相似文献   

6.
为了开发省力、节肥水的根部地下渗灌技术,探讨不同灌水量(6L/株、12L/株、18L/株)对红梨果实肥大、品质及开花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梨果实肥大过程中,随着灌水量的提高,果实的横纵径明显增加;在果实品质中,12L灌溉水量果实的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均显著高于6L和18L;12L灌水量显著提高了花芽的数量和花数。综上所述,12L的灌溉水量有利于提升红梨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探讨人工剪萼对莱阳慈梨果实发育的作用及生理机制,以莱阳慈梨为试材,研究了人工剪萼对果实发育膨大、品质及其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剪萼能够改善慈梨果形,提高风味品质,与宿萼果相比,剪萼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含量高,可滴定酸含量低,石细胞团直径小;果实PAL活性在果实发育前期较低,POD和PPO活性在发育中期较低。人工剪萼能提高莱阳慈梨果实外观与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8.
梨套袋后,提高了果实的商品价值,但由于袋内复杂的微环境,也加重了某些病害的发生,常见的病害有梨黑点病、梨黑斑病、梨黑星病,通过对3种病害发生的特点、原因、发病规律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了一套绿色防控技术,为生产出高品质果实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于梨果实组织结构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广泛。从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组织结构变化到组织结构变化与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等相关性的研究,以及从单一薄壁细胞到包括石细胞在内的研究,都有广泛的开展。综述了梨果实组织结构的维护及其与梨果实品质、耐贮性方面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我国梨果实组织结构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连续3年对梨果实轮纹病的侵染时期进行了研究,试材是较感病的锦丰梨,树龄12年。经定期接种和定期暴露试验看出:7月上中旬以前接种的梨果实发病率高,8月上旬以后接种的梨果实发病率低,以6月份接种的梨果实发病率最高;不同年份梨果实轮纹病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但不同时期侵染果实的发病趋势3年有共同之处,即6月中旬有1个侵染高峰,7月份有1个小的侵染高峰。 以上结果表明,梨果实轮纹病的侵染主要发生在果实发育的早期,因此建议生产上对梨果实轮纹病的化学防治应在6月初开始,甚至5月底就喷药,而且要喷高效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也就是…  相似文献   

11.
在日韩梨栽培中,果实套袋是提高梨果品质和商品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经过连续多年的观察,发现梨果实套袋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梨果品质和商品性,导致收益降低。需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不同授粉品种对新梨7号的授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上常用的几个梨品种为早熟优质梨新品种“新梨7号”授粉,坐果率显著提高,且表现亲“母”不亲“父”现象。不同品种授粉影响新梨7号果实外观和大小,但对果实内在品质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鸭梨、砀山梨、慈梨、香梨可作为新梨7号的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梨种子情况对果实品质的影响,2016年秋季果实采摘期,对大量梨果实进行了详细观测。结果证明:梨果实内种子的位置与数量影响果实的形状和大小,种子数量的多少与果实大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前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梨果实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采前Me JA浸泡处理对梨果实抗病性的影响。【方法】将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MeJA的PDA(potato dextrose agar)培养基上并在1周后测量其病斑直径,筛选出能有效抑制黑斑病病原菌生长的MeJA浓度;以‘新梨7号’为试材,在果实成熟前30 d每隔10 d用有效浓度的MeJA浸泡处理1次,清水浸泡为对照;采后用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孢子悬浮液对果实进行损伤接种,发病后测定病斑直径以及抗病相关酶活性。【结果】7 mmol·L~(-1)的MeJA能有效抑制黑斑病病原菌的生长,其病斑直径比对照降低了91%。果实损伤接种后第5天开始,对照果实发病率为85%且病斑直径持续增加,采前MeJA浸泡处理的果实一直未发病。采前MeJA浸泡处理提高了梨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β-1,3-葡聚糖酶(GLU)、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T)等活性。【结论】MeJA可以抑制黑斑病病菌的生长,通过采前MeJA浸泡处理能提高梨果实抗病相关酶的活性,激活果实抗病防御系统,抑制成熟梨果实发病。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Melatonine,MT)诱导梨果实抗采后黑斑病的作用,以‘翠冠’梨为材料,测定MT对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作用和诱导果实抗黑斑病的效应。结果表明,0.025~0.300 mmol·L-1 MT处理对A. alternat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无明显抑制作用,但MT处理梨果实可显著降低黑斑病发生,其中0.100 mmol·L-1 MT诱导梨抗黑斑病的效应最高可达45.04%。与对照相比,0.100 mmol·L-1 MT处理显著提高了梨果实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有效降低丙二醛(MDA)积累,暗示MT处理诱导梨果实对黑斑病的抗性可能与其调控活性氧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套袋具有改善翠冠梨果实外观,提高光洁度,防治果实虫害,减少果实农药残留量,防止果面污染等作用,可提高果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梨果实石细胞发育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石细胞是影响梨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石细胞大小、分布与梨果实品质密切相关,石细胞发育是木质素的合成、转运和沉积的结果。在前人对不同系列梨果实石细胞的大小和分布、生长发育特点、木质素合成途径以及影响石细胞发育的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总结的基础上,阐明了梨果实石细胞的形成特点和发育规律,为梨果实石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果袋对新西兰红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5种不同类型的果袋对新西兰红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研究了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改善新西兰红梨果实外观品质,单果质量增加,果面光亮、洁净、着色好、果点变小且不明显;但套袋也会使新西兰红梨果实的可滳定酸有所降低,不同类型果袋使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Vc含量降低或提高.在5种果袋类型中,编号为D-2和D-4果袋处理的果实综合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9.
随着果实套袋技术的推广,梨的套袋逐年增多。凡是按照套袋规程操作的,都收到了减少病虫危害、增进果实着色、提高果皮光洁度和外观品质的效果,但同时各地又发现套袋梨比不套袋的黄粉蚜危害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树形对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梨优质生产的树形,本研究以翠冠和翠玉梨为试验材料,连续3年对平棚架和自由纺锤形两种树形的梨果实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整形方式下,翠冠和翠玉梨的果实形状、糖酸组分及含量整体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和外观色泽在单个年度受到树形的影响.综合认为,翠冠、翠玉梨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