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合江苏句容丘陵地区栽培的早熟、耐热、圆球、抗逆性较强、高抗病毒病、抗黑腐病甘蓝品种,2013-2014年引进MSC-332、19327、19330、瑞甘15、希望(CK)5个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MSC-332和瑞甘15早熟性好,产量较高,耐热性好,球形圆叶球圆,适合在江苏句容地区推广应用,19327、19330可作为补充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太阳甘蓝是由日本野崎公司选育的一个耐热甘蓝品种,2002年引进试种,目前已成为慈溪市夏季和早秋甘蓝的一个适合保鲜加工出口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3.
以进口强力50甘蓝为对照,对自主选育的3个早秋甘蓝品种(早秋一号、早秋七号、中y),通过人工气候培养箱高温模拟培养,观察各品种的外观热害指数,同时测定各材料叶片脯氨酸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通过耐热性的初步综合鉴定,结果表明,自主选育的早秋一号甘蓝新品种抗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早熟春甘蓝新品种8398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8398甘蓝是利用8101-2-20-2和8180-1-1-2-1两个优良的自交不亲和系配制而成的早熟春甘蓝一代杂种。具有优质、早熟、丰产等优良性状。从定植到收获约50天,一般667m2产量3300~3800kg,其产量、商品品质及杂交种的杂交率和种子发芽率显著优于中甘11号。目前已在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
6.
为了寻找适合我县高山台地夏秋季节种植 ,生产符合出口要求或市场适销的甘蓝品种 ,在县科委的支持下 ,我办引进了日本早秋甘蓝新品种试种 ,表现良好 ,可以作为夏秋甘蓝主栽品种推广。1 早秋甘蓝的品种特性根据玉山镇、尚湖镇不同播期种植及品比试验结果 ,早秋甘蓝表现叶色淡绿 ,蜡质较多 ,球形扁圆 ,抗旱、耐湿能力均较强。在玉山台地 (海拔 5 2 0m左右 ) 4月初至 5月底均可播种 ,全生育期 10 0~ 10 5天 ,产量最高达 4 95 60kg/hm2 ,产值 39648元 ,平均产量2 2 5 0 0kg/hm2 ,产值 180 0 0元以上 ,适宜我县玉山台地及类似地区夏秋季节种植…  相似文献   

7.
张长全 《蔬菜》2002,(9):10-11
KK早秋甘蓝是福建省种子公司从日本引进的早熟甘蓝品种,植株开展度60cm,外叶18~20片,叶色灰绿或绿色,蜡粉较多,叶球扁圆形,单球重1.5~2kg。早熟,从定植到收获60天左右,耐热性和抗病性较强,667m2产量可达2500~4000kg。一、培育壮苗选择平、细、实、透的土壤作苗床,667m2施土杂肥1500~2000kg、尿素10kg、过磷酸钙30kg作基肥。福建省海拔800m的地区播种期一般选择在4月中旬~7月上旬,播种后,667m2用500~1000kg的土杂肥盖种,盖种土厚度以0.5~1cm为宜,要时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齐苗。1~2叶期用0.1%磷酸二氢钾或1%过磷酸…  相似文献   

8.
潘奇  侯跃  何佳顺  刘忠义 《蔬菜》2003,(1):15-15
东方秋实甘蓝是中泰合资东方正大种子有限公司从泰国引进的新品种,该品种连续2年在我市夏秋季示范种植,具有抗病,商品性好,耐热、耐湿性强,结球紧实等优点,夏秋季保护地栽培,667 m2产量在2 800~3 200 kg,667 m2产值在3 000元以上。一、品种特征特性叶色深绿,蜡粉适中,球形扁圆,横径18 cm,纵径13 cm,结球紧实,单球质量1.5 kg,味甜质脆,抗逆性强,耐贮运。早熟,定植后60 d可采收。二、栽培要点1.育苗 5月-8月均可育苗。播种前10 d整地晒垡,整地时每m2施入10 kg优质有机肥,做到土细平整。每m2播入种子1.5 g,用1:2的细土…  相似文献   

9.
中甘9号为新育成的中熟秋甘蓝一代杂种,从定植到收获约85天。高抗TuMV兼抗黑腐病。植株开展度60~70cm,外叶15~18片,深绿色,叶球略扁圆,单球重约3.0kg,叶球紧实度0.52~0.55。叶质脆嫩,风味品质优良,较耐贮藏,平均产量5500~6000kg/667m2。适于我国各地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前武汉市场主推的早秋甘蓝主要为进口品种QL50,耐热性强、丰产性好、蜡粉中等、叶色绿、球形美观,从定植到收获63天左右,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但耐裂球性不好、品质一般;国产适应南方高温高湿的早秋甘蓝品种仍较单一,且品种叶面蜡粉多,呈灰绿色,致使叶球亮度不够,产品外观较差,市场竞争力较弱。针对早秋甘蓝生产上这一实际情况,以耐热、早熟、耐裂、优质为品种选育目标,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在引进部分国内外抗热甘蓝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定向筛选,于2013年配制杂交组合,2014-2015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育成耐热、早熟、耐裂、优质的甘蓝新品种汉夏1号。2016年进行品种多点比较试验,2018-2019年相继在湖北、浙江、江西等地进行区域试验,品种性状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11.
成甘1号是由2个自交不亲和系彩(05-01)和金杯(05-02)配制而成的甘蓝一代杂种。叶色深绿,蜡粉少,结球紧实,外观整齐,单球质量0.75kg左右,净菜率80%以上。叶球圆形,球高约12cm,中心柱长约5.0cm,口感好,品质优。从定植到采收55~65d(天),平均产量3500kg.(667m2)-1,适合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2.
郑金和  叶利勇 《上海蔬菜》1998,(3):20-20,33
近几年来,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一些夏季栽培的甘蓝品种,在海涂田进行多点栽培试验。由于结球期正值盛夏,高温(>25℃)持续时间长,参试品种结球率低,且很松散。去年,又引进国内外3个新品种,与往年优选的“K-K”甘蓝和主栽品种夏光甘蓝进行比较,旨在筛选耐热、耐盐、抗病、优质、高产,适于涂田栽培的品种,供大面积推广。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品种:夏王(泰国),爱华(泰国),K-K(日本),苏晨(江苏农科院),以夏光(上海农科院)为对照(CK)。 (二)试验方法:试验于1997年5—8月,在瓯海区海滨镇涂田进行,土壤为淡涂粉砂质粘土,pH为8.62,表土氯化钠含量为 0.15%。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 15m~2,定植 60株。5月 4日播种育苗,6月7日定植,8月7日和8月14日分2期采收,  相似文献   

13.
武汉地区早秋甘蓝栽培面积有2000多hm2,主要分布在东西湖区、洪山区等乡镇。由于该类型甘蓝耐热性强,6月中旬前后即可播种,7月底8月初定植,10月初可在蔬菜秋淡季节供应市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利用鸡心9-2-3、金早生5-3两个自交不亲和系作亲本,1983年育成了新的早熟春甘蓝一代杂种‘春丰’。该品种具有早熟、丰产、整齐度高、播种期弹性大、抗先期抽薹等优良特性。‘春丰’先后在十余个省市推广,反映都很好。  相似文献   

15.
春冠亲本之一493是将国外引进的资源96011、9502杂交后,经系统选育,采用露地越冬栽培加大耐先期抽薹性的选择强度选育出的自交不亲和系。另一亲本711是从国外引进的资源B-21经多代自交选育出的自交不亲和系。该品种耐寒,露地越冬不易先期抽薹,早熟,叶球尖桃形,肉质脆嫩,品质佳。单球质量1.5kg左右,每667m^2产量3500kg左右。在南方地区可露地越冬栽培,已在长江流域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黑丰的亲本之一 8110是从江苏地方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不亲和系 ,另一亲本 84 0 5是从国外引进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不亲和系。该一代杂种叶球厚扁圆形 ,单球质量 1.0~ 2 .0kg ,中心柱较短 ,紧实度较高 ,商品性好。抗CMV、TuMV和黑腐病 ,一般每 667m2 产量 30 0 0kg左右 ,在夏秋高温季节栽培结球率高 ,耐热性较好。适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栽培  相似文献   

17.
1 选育经过 自1996年开始笔者先后对国外收集、引进的甘蓝种质资源进行露地越冬耐寒及耐先期抽薹性、品质等经济形状的鉴定.  相似文献   

18.
中甘21是以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DGMS01—216为母本,自交亲和系87—534—2—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甘蓝一代杂种。该品种春季种植早熟性好,定植到收获50—55d(天),叶球圆球形,球高14.8cm,宽14.5cm,中心柱长6.3cm,单球质量1.0—1.5kg,球色绿,不易裂球,品质优,外观美观。每667m^2产量3800—4000kg。适于华北、东北、西北及西南等地作早熟春甘蓝栽培。  相似文献   

19.
以自交不亲和系90-2-5-3-2-4为母本,自交不亲和系92—6为父本配制的结球甘蓝一代杂种皖甘2号,开展度50-55cm,叶圆形,叶缘稍有锯口,叶色深绿,蜡粉少,叶球扁圆形,球叶乳白色,球高11~13cm.球宽20-25cm,叶球紧实度0.53~0.56。一般单球质量1.6~2.0kg,大球可达3.0kg。中心柱长5~6cm,近于球高的1/2。短期零下10~15℃不发生冻害。12月~翌年3月均可采收。  相似文献   

20.
甘蓝新品种苏甘8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甘8号的亲本之一9103是利用国外引进的资源通过基因重组和系统选育而成的自交不亲和系,另一亲本9405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L-49中选育而成的自交不亲和系。该一代杂种耐热,在夏秋季32℃以上的高温下正常生长,对黑腐病、病毒病的抗性强。露地越冬作春甘蓝栽培,冬性强,平均单球质量2 kg,每667 m2产量约3 500 kg。适宜于我国南方地区春、夏、秋季栽培,已在长江流域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