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中棚生产的不断扩大,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90年虹桥乡已有中棚群22个,面积500亩。春季栽培22个中棚群均以番茄、黄瓜为主栽品种。为了增加中棚早熟栽培的花色品种,充分发挥中棚生产的优势,我们在星联村北王东队进行了中棚豆类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2.
黄瓜霜霉病是大棚黄瓜生产最大的障碍因子。我们依据黄瓜霜霉病病菌,在一定范围的高温下,不能繁殖生长,且在一定时间内可渐死至灭的理论,于1990年5月在联合村农科队进行了黄瓜闷棚试验。现将结论试析如下。1、闷棚的温度和时间闷棚的温度一定要达到  相似文献   

3.
要想实现油桃保护地栽培当年定植、成花,次年3~4月份成熟上市,抓好扣棚前后管理是最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4.
介绍水稻育秧棚水果番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采收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根据陕西省2009~2011年新增百万亩设施蔬菜建设工程的需要,积极开展设施蔬菜间套种栽培技术研究,探索总结出早春茬黄瓜复种秋延后番茄、早春西瓜复种秋延后菜椒等4种适宜在陕西关中地区6~12m塑料大中棚栽培的蔬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榆树村科技示范户王克民从1996年开始种植露地小棚青椒.四年来,由于他坚持科学种田和精心管理,年年获得早熟高效益。有“青椒王”之称。一般温度正常年份他4月中旬定植,5月末六月初上市。上市早、价格高,最高1997年5月27日开始登市,每kg青椒售价5元。他种植4个拥,面积480m2,产青椒3260kg,产值5866元。而且秋季种一茬大白菜.每棚产值600元,一年两茬480m2收入8266元。他的栽培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1扣越冬棚定植后加盖草苫防寒他扣的露地草苫棚是长30m、宽4m、高1.5m钢筋骨架棚。每年前茬作物收获后,结冻…  相似文献   

7.
板栗空棚因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空棚就是栗棚中没有栗子,严重影响板栗产量。莱西市栽培板栗历史较长,栽培面积大。空棚现象年年发生,已成为板栗生产的严重问题。1989~1994年,我们进行了全面调查,基本摸清了板栗空棚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农大秋棚一号黄瓜(或称‘秋一号’)是适合于大棚秋延后栽培的一代杂种,系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黄瓜生态育种组于1984年初步育成,经1984~1985年两年小面积试种和1986~1988年较大面积生产示范栽培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耐热,耐涝,抗病性强,结瓜性能好,瓜条生长速度快,品质优良等特点。使用该品种,可以提高栽培效益,有利于发展大棚黄瓜秋延后生产,改善市场10月份的鲜瓜供应。该品种已于1988年10月通过技术鉴定,目前以北京郊区秋大棚栽培为主,在南方秋露地也有较大的种植面积。现已推广到甘肃兰州、河南新乡、山东聊城、江苏盐城、海南以…  相似文献   

9.
黄瓜高温闷棚防治病虫害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闷棚常用于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为了找到最佳防治方法,笔者对闷棚温度、高温持续时间进行了试验观察,以期为黄瓜大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德泉 《蔬菜》2006,(12):21-21
为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优化新型高效农业种植模式。2004年,山东省平阴县蔬菜办公室在平阴镇、安城乡积极推广了“拱圆棚早春西瓜—越夏甜椒”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利用西瓜拱圆棚,在早春季节覆盖棚膜同时定植西瓜和甜椒,春季以西瓜管理为主,夏秋季以甜椒管理为主。该模式一改过去拱圆棚只生产一季早春西瓜、效益低的现状,既充分利用拱圆棚设施,又做到了西瓜、甜椒周年生产,因而效益成倍翻番。目前,该栽培模式在山东省平阴县推广面积已达到180hm2,平均每667m2产西瓜3500kg、甜椒5000kg,纯效益达1.2万元以上,深受当地菜农的欢迎。现将该栽培…  相似文献   

11.
孙丰宝  迟照芳 《蔬菜》2003,(12):15-15
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是利用日光温室在密闭条件下形成高温,达到杀灭病原菌的目的。也是进行温室黄瓜无公害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虽然方法简单,行之有效,但操作不当,则会出现治病效果不明显或对黄瓜造成危害等问题。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高温闷棚只适用于在黄瓜植株生长旺盛健壮且略带旺长趋势的温室里进行。连阴骤晴,地温低,绝对不能采用。二、闷棚前1 d必须浇1次大水,同时喷1次防治霜霉病的高效杀菌剂,并适当控制稍高些的夜温,以减少地温散失,尽量使地温与气温差距不过大。三、闷棚当日揭苫后封闭温室,不能放风,待9-10时左右…  相似文献   

12.
西抗9号是西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培育出的杂交一代黄瓜新品种。其抗病性非常突出,瓜味清香、脆甜,品质好,产量、经济效益高,适合大中棚早春茬薄膜覆盖栽培。1品种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3.
秋茬棚黄瓜高产栽培经验徐文莲(长春市奋进乡农科站)奋进乡小南村秋茬棚黄瓜栽培面积很大,仅西山大棚秋黄瓜面积就达25。由于菜农经验丰富,懂科学,善经营,每年都能取得好效益。去年平均亩产高达7500公斤,亩产值6500元。其栽培经验总结如下:一、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14.
高温闷棚常用于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  相似文献   

15.
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是利用日光温室在密闭条件下形成高温杀灭病原菌。具体操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国内食用菌设施化栽培的主流模式仍以自然条件栽培为主,存在空间利用率低和复种指数低的问题。笔者参考工厂化食用菌栽培模式,以河南清丰县阳子菌菇产业示范带出菇棚为研究对象,以低投入、高效、节能为目标,开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食用菌节能菇棚。该菇棚适合栽培出菇期需氧量大的中高温型食用菌品种。现将该菇棚具体构造及应用测试结果总结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忠贤  仉会娟 《蔬菜》1999,(7):20-20
霜霉病是大棚黄瓜的第一大病害,若防治不及时,5~7天就可能全日发生和病害流行。防治霜霉病除了加强放风排湿,增施农肥和磷钾肥,及时施用农药以外,及时正确采用高温间棚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仿治措施。科学实验证明,霜霉病菌在28℃以上时侵染不利,45℃时就停止活动而渐渐死亡。利用病菌这一弱点可进行高温间棚来抑制和杀灭病菌,控制病害的发生。高温闷棚一般是在黄瓜霜霉病发生以后和气温比较高时进行。高温闷棚的具体做法是:在准备间棚的头一天必须灌足水。并适当提高夜温,减少地温散失,有利瓜秧忍受高温。闷棚必须在睛天进…  相似文献   

18.
我市城郊菜农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摸索出了中棚黄瓜,豇豆一中棚芹菜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年667m^2产值可达10000元以上,其中黄瓜667m2产量4000kg、产值5000元,虹豆667m2产量1000kg、产值1500元,芹菜667m。产量3500kg、产值3500元。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地中热交换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刘晓丽,周桂术(长春市南关区幸福乡农科站)我乡光明村今年一次性投资4万元,建太阳能地中热交换棚5栋,生产面积5000平方米。经过一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利用太阳能地中热交换大棚不仅能早定植、早收入而且产量高。经济效益也高...  相似文献   

20.
范春江 《食用菌》1998,20(3):31-31
自从“寿宁花菇,一枝独秀”走向全国,并获得“中国花菇之乡”之后.我国部分县、市开始大面积栽培花菇,其中以闽北发展速度最快,大量的花菇棚在4月下旬~8月下旬都是闲置,此期正是栽培草菇的好季节,如能充分合理利用起来,经济效益颇为可观.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l 菇棚的改革 香菇棚一般由木条、竹片、杂草等组合而成,通常是5~6层,架宽0.8~lm,层距40~60cm,长因棚长短而异.用塑料薄膜沿床架四周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