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垒 《现代园艺》2023,(8):136-139
目前,城市向“存量更新”发展,生活性街道不仅具备日常通行功能,而且是兼顾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社交活动的重要载体,是一类重要的开放空间。梳理近年来街道空间环境特征与步行活动类型及密度的相关研究成果,从中观、微观角度,梳理可能影响步行行为类型及密度的空间环境因子。以福州市鼓楼街道为例,选取7条典型生活性街道进行实地调研并获取数据,运用SPSS相关与回归分析,得出街道空间环境中的公共交通因子、功能业态因子、空间尺度因子、界面形态因子、设施环境因子,对通行、商业性与休闲性停留、长时间驻留密度具有显著影响,并针对性提出街道空间布局、空间尺度、空间界面、设施环境要素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关规划人员从事街道空间环境的更新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吴雨 《现代园艺》2014,(21):72-73
在城市层面上,江滨公园是城市绿色公共开放空间的"心脏"。在生态层面上,江滨公园以优质的自然因素使人与环境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在文化层面上,江滨公园是展示城市文化风貌的一张别致的"名片"。在社会层面上,江滨公园具有高品质的休闲资源潜质,并对周边商业开发具有重要连带价值的魅力地带。  相似文献   

3.
马唯为 《现代园艺》2024,(9):137-140
随着城市从工业时代步入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逐步内化于城市转型与发展进程之中,成为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有效途径。景观在地性设计是符合城市更新阶段资源统筹发展目标的设计模式,而现有的成果主要是将“在地性”设计置于乡村语境下的研究,本研究提出把“在地性”设计延伸到城市开放空间中,根据时代需求提炼出“在地性”设计要素及设计重点,并以黄浦江东岸滨江公共空间南延伸贯通工程为例,分析滨水空间更新景观在地性表达的具体策略,总结设计要点,为其他地区城市公共空间更新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彩带公园景观设计为例,探讨当前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的营造方法。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通过自然生态设计手法,重构绿色堤岸,修复河流生态系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滨水空间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关于自然生态、旅游产业、文化、娱乐、交通、安全等因素,也让人们越来越重视滨水驳岸的生态景观设计。在滨水驳岸的景观设计中,应加入构建生态合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创造出更加舒适宜人的滨水驳岸景观。以广西大学为例,分析目前城市滨水驳岸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建设生态驳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张剑 《花卉》2022,(4):23-24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人居环境、城市生态环境以及绿地建设的重要指标.随着新形势下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园的建设方式、功能的丰富多样、土地的有效利用、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审美标准提出更高要求,而我国城市公园面临着起步较晚、设计理念滞后、基础设施薄弱、景观面貌单一、城市特色缺失等多种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早期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绿化工作取得的成果也有目共睹。早期建设的公园随着城市的发展通常地处使用需求强烈的中心城区,但其质量与发挥的功能却逐渐无法满足市民需求,且与新建的城市公园存在差距,若推翻重建,则存在人力物力财力多重困难。而通过存量设计可以将这些没有被有效利用的绿地资源得到精细化、综合化利用,以达到更高的城市服务水平。文章以金华市三江六岸核心区段景观优化提升方案设计为例,从宏观角度阐述如何利用存量设计整合更新新老公园植物景观,形成协调连贯的绿化系统。  相似文献   

8.
房斌  周建华 《西南园艺》2011,5(1):24-28
介绍了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论述了立体化设计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及立体化的相关概念、特点及设计手法。通过重庆市奉节西部新城滨江带案例体现立体化设计在城市滨江景观中的作用,希望使目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协调。  相似文献   

9.
陈文纯  王玥  李晓敏 《现代园艺》2024,(1):22-24+27
随着我国水美乡村建设的逐步深化,农村滨水生态景观空间作为水美乡村建设的重点,对研究其景观空间的利用效率与活力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借助空间句法理论,选取连接值、深度值、全局集成度、选择度及局部选择度5项指标数据,对龙湖古寨滨水步道连通性进行分析,并通过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构建龙湖古寨滨水步道连通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探究龙湖古寨滨水生态景观空间的利用情况。结合实地的现状勘察,总结龙湖古寨滨水生态景观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农村滨水生态景观空间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生态观光茶园是现代休闲农业的一种形式,在经济大发展的今天,生态休闲观光已然成为现代人出游的首选。目前休闲观光茶园旅游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在观光茶园快速发展的同时,茶园生态景观在设计方面也遇到了瓶颈。在此背景下,在总结目前生态观光茶园景观设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广西苍梧县天洪岭六堡茶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为例,从项目背景、总体设计、功能分区等方面,对该生态茶园的自然、人文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旨在为当前我国生态茶园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滨水区进行景观规划时,必须坚持以“天然”为核心,把“生态学”思想融入城市的生态环境中,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态环境的可利用资源。要注重城市的职能,把周边环境和滨水公园的功能结合起来,提高城市整体的品位和发展水平。还需注重市民的参与,必须贴近市民的使用性。为解决滨水公园景观生态的设计问题,本文结合广东江门近年发展,提出滨水生态设计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设计开发既要考虑河道环境的生态性,又要关注岸基的技术性要素。但设计最终的落脚点是为使用者提供一处充满活力的亲水地带。滨水空间的设计应多关注人群的行为需求,让使用者在空间使用过程中感受到场所与其行为需求之间良好互动。因此,设计结合人的环境行为,对空间进行预见性和适应性设计。这样的景观设计所展现出来的美,才是深邃的形式和有意义的美,而在此过程中,大众行为模式和场地环境的塑造,两者之间通过交互的方式,相互的影响,致力于最终表现形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王昱  许立南  张友丽 《现代园艺》2023,(10):115-117
以苏南运河丹阳段(丹阳运河)滨水空间更新为例,回顾丹阳运河整治历史,指出滨水空间更新之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总结丹阳运河的设计策略及设计实践过程,进而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更新和工业遗存保护与再利用的方式,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世界城市化进程表明,城市将成为地球上一个重要系统,生态城市对全球的环境而言越来越重要,城市生态功能的破坏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扩大而日益加剧,城市景观生态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居住区作为人们生活最重要的载体,其景观设计将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通过对青岛"颐海蓝湾"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浅析打造生态居住区,设计独具特色的生态可持续景观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5.
科学分析国土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区域空间可持续发展。基于青龙县2010年、2014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功能分类的角度识别国土空间,基于GIS技术、动态度模型和CA-Markov模型,分析2010-2018年期间青龙县国土空间结构演变特征,探析未来时期国土空间格局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2010-2018年期间,青龙县各类型国土空间面积呈“二升二降一波动”的变化规律。各类型空间动态度表现为:农村生活空间〉城镇发展空间〉生态水域空间〉生态陆地空间〉农业生产空间,即农村生活空间变化最活跃,从综合动态度角度分析,青龙县2010-2014年期间变化较快。②从空间转移特征来看,在研究时期内,主要是生态空间向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转换,其中农村生活空间转入面积最多,生态陆地空间转出面积最多。③CA-Markov模型预测结果表明,2018-2022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面积持续上升,生态空间面积明显减少,与2010-2018年相比,2018-2022年期间国土空间转化较为活跃。运用CA-Markov模型预测未来时期国土空间格局,对青龙县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园艺》2020,(5):105-107
空间优化对乡村资源整合与经济结构调整有重要影响。以杭州大明山景中村为研究对象,引入"三生"空间理念,根据景中村发展的特色,分析了发展存在的困境与机遇。根据规划前村庄存在的问题,从生产空间梳理引导、生活空间改善优化、生态空间修复提升3个方面着手,实现景中村"三生"空间协调发展。对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城市双改”理念旨在改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不足,提供城市发展转型中滨水空间改造提升系统性理论方法。以郑州市二七区金水河景观改造设计为例,以“城市双改”理论为依托,系统性总结“城市双改”理念,通过问题探寻提出针对性的四大“双改”策略,解决“旧城市病”,提升城市滨水名片效应。  相似文献   

19.
侯秀英 《花卉》2020,(8):48-50
充分了解项目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评估休闲聚集功能区建设的基础条件和可行性;充分了解项目周边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使用人群的需求,为复合功能规划提供基本依据;在上层次和相关规划的引导下,补充城市建设缺失的功能;以使用人群和城市提质发展的需求为核心,明确“灰空间”的规划目标和定位,选择合理的“灰空间”与“水”的过渡衔接方式;运用“点线面”景观结构设计方法,把复合功能置入各个公共活动空间;在保证景观的稳定性、协调性原则基础上,利用植物丰富的季相变化,塑造不同的空间环境特色。  相似文献   

20.
校园景观不同于住宅、商业、公园类型的区域,因其作为教育学习的空间特性,成功的设计总结归纳应具有以下特征:生态优美的环境、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有学习氛围的户外空间、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富有荣誉感的文化精神。而设计常犯的错误有:硬性的文化植入,采用造价昂贵的雕塑景墙,且易过时;脱离校园景观的本质,一味的塑造成"主题公园、雕塑公园"式的文化景观,没能从校园的使用群体出发考虑景观的塑造;塑造的景观只满足观赏功能,只追求好看缺少实用功能;不考虑现状与已有的景观设施,大面积的重新塑造,不切实际的景观规划等。要避免激进式的一次性投入,虎头蛇尾,无法形成健康的、可持续式的发展,文化景观的塑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大学校园景观建设,文明校园的塑造不能仅仅考虑只考虑文化,应从多方面入手,包括自然环境的塑造、户外的拓展。要考虑不同群体对景观需求,包括学生、教师、社团甚至是家长、游客等。下面就以"龙岩学院校园文化景观规划"为例,探讨现代高校校园的景观改造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