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 桃和梨混栽时,梨小食心虫发生严重。因为梨小是梨树的主要害虫,初期为害桃梢,后期为害梨果,如梨树附近没有桃树,梨小则发生很轻,梨桃混栽时蚧壳虫传播为  相似文献   

2.
目前,发现不少果园存在果树混栽现象.混栽形式不尽相同,有隔行混栽的,也有隔株混栽的.实践证明,混栽果园有很多弊端. 1桃树与梨树混栽桃树萌芽早,生长快,桃树刚萌芽生长时,正值梨小食心虫的越冬代和第1代,它以桃的嫩梢为食,并迅速繁殖.桃树坐果后,又转人为害梨果.从而为后2代梨小食心虫的增殖创造了条件,不仅越冬代的虫口基数大为增加,而且虫果率一般高2倍以上.在预防梨黑斑病和黑星病时喷布的波尔多液易使桃树产生药害.另外,桃耐涝性比梨树差,在同一果园内管理极不方便.  相似文献   

3.
梨小食心虫简称梨小,是目前梨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梨树、桃树混栽区和管理粗放的梨园发生尤为严重,中后期世代交替。传统的梨小食心虫防治仍以化学方法为主,已使此虫对化学农药产生了一定的抗性以致防效降低,生产上常加大用药量和增加用药次数进行防治,导致果品和环境污染严重。生产上迫切需要有效的非化学防治措施代替化学防治,减轻病虫害发生程度,减少果品和环境污染,现介绍几种非化学防治措施。非化学防治是从20世纪90年代逐步应用,是相  相似文献   

4.
《果农之友》2006,(12):46-46
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表明桃树生长快、结果早。因此,有些果农想在果园里把桃树与苹果树、梨树、山楂树等果树混栽在一起,以增加建园初期的经济效益。但实践证明,这样做是很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简称梨小。主要为害苹果、梨、桃、李、杏、山楂、樱桃等,以梨、桃混栽的果园为害重,梨果受害率可达60%~80%。  相似文献   

6.
定兴县的重要特色产业是以传统桃树、梨树栽培为主的产业,全县果品种植面积1000 hm,果品产量2.6万t.根据近年来的调查发现,桃树梨小食心虫一直是危害定兴县果品品质的一大杀手.桃树梨小食心虫主要危害梨、苹果、桃、山楂、海棠等.近两年来,梨小食心虫在定兴县桃园发生呈上升趋势. 1 梨小食心虫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 1.1 ...  相似文献   

7.
剌槐 刺槐极易招引蝽象,为害梨、苹果、桃、李等果树。蝽象吸取枝叶和果实汁液,导致枝梢和叶片枯萎、果实变形,不能食用。此外,洋槐还是梨树、苹果炭疽病菌丝体的越冬场所。 柏树“梨柏是冤家,并栽必出差”。在梨树附近,忌栽桧柏、翠柏、龙柏等柏类树木,否则,将会给梨树造成一个大隐患。因为梨树上常发生一种严重病害——梨锈病,为害梨树的叶片、  相似文献   

8.
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梨小食心虫是果树的主要害虫 ,除危害仁果类果树 (苹果、梨等 )以外 ,还危害核果类果树 (桃、李、杏、樱桃等 )。关于其生物学习性和发生规律的研究多见于梨树上〔1~ 5〕。长期以来 ,许多文献记载 ,梨小食心虫幼虫在果树生长前期 ( 5~ 6月 )主要危害桃梢 ,在果树生长后期 ( 7~ 9月 )主要危害梨果实〔6~ 7〕。这一结论在桃与梨混栽或桃、梨毗邻的果园是合理的 ,而关于在周围无梨园的单植桃园 ,梨小食心虫的周年生活史和对桃树的危害性尚未见有研究报道 ,本文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1 材料和方法采用田间观察和调查的方法 ,研究梨小食…  相似文献   

9.
<正> 近几年来,梨茎蜂对我场幼龄桃树的危害日趋严重。据我们1987年以来的几年观察,该虫危害性较大,除为害梨树外,还为害4年生以下的桃树,且为害程度严重。平均每株桃树上被害枝为4~8个,最多达21个,主要为害春梢。为害特征与为害梨梢相同,使枝梢折下萎蔫,风吹断落。严重时,主、侧枝的延长梢常被折断,致使幼龄桃树树冠开张严重受阻,成园困难,直接影响前期产量。为害时期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上旬,以4月中下旬为害最重。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农家有“桃三、杏四、梨五年”的说法 ,这说明桃树生长快、结果早。因此 ,有些果农把桃树与梨树等果树混栽一起 ,以增加建园初期的经济效益。其实 ,这样做是很不科学的。因为 :桃树具有早熟、分枝快、喜光性强的特点 ,3年生的桃树树冠为同龄梨树树冠的 3~4倍 ,会影响主栽果树的生长发育 ;桃树根系新陈代谢旺盛 ,会分泌出大量的扁桃苷 ,同时桃树的残根在土壤中腐败水解时产生大量的氰化钾和苯甲醛等毒性很高的物质 ,能抑制其它果树根系的呼吸作用 ,并可直接杀死其它果树的幼根 ;桃树耐旱怕涝 ,其根系比其它果树的根系浅 ,呼吸强度高 ,对水分…  相似文献   

11.
最近,笔者发现不少农户种植的梨树病虫危害严重,叶片几乎脱落、经仔细观察发现,叶片早期脱落的主要原因是梨锈病危害所致。有林谚“梨柏是冤家,并栽必出差”。若梨园附近栽有桧柏、松柏等树种就容易使梨树发生梨锈病。梨锈病菌主要危害梨的叶片、新梢和果实,而桧柏就是梨锈病的转主寄主。这种病菌在危害梨树后,必须转移到柏树上越  相似文献   

12.
正1发生规律梨小食心虫简称梨小,俗称桃折梢虫。不仅为害梨树和核果类果树的果实,还为害核果类特别是桃树的嫩梢。我们经过多年多点多种方法的调查研究,初步认定梨小在营口南楼经济开发区每年发生三四代,多数在9月中下旬以老熟幼虫做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开始羽化为成虫,延续到6月中旬结束,历时一个半月有余。它完成一个世代平均需要33.5d(为害桃梢)或35.5d(为害桃果),其中幼虫期14.5d或16.5d、蛹前期3.5d、蛹期8d、产卵前期2.5d、卵期5d。往  相似文献   

13.
梨大食心虫,对梨树品种的选择为害,目前尚少见报道。笔者在带领学生调查梨树人工授粉实习时,发现梨大食心虫,对苍溪雪梨花芽、花、幼果的为害均比同园的其它品种严重。为此,我们于1992-1993年在开江县长岭镇中山坪村对20年生苍溪雪梨、金川雪梨、六月雪梨、鸭梨等4个品种进行了梨大食心虫为害状况的调查,其中,苍溪雪梨为主栽品种,其余为授粉树。每个品种选择树体大小、生长势基本一致的树各5株,每株调查500个花芽,1000朵花、200个幼果,分别统计其平均被害率;同时调查幼果被害的起始时间,统计各品种的平均株产量。  相似文献   

14.
梨小食心虫,又称桃折梢虫,是桃、梨、苹果等果树的主要蛀果害虫,尤其喜食桃树新梢和桃果.深州蜜桃在我市栽堵历史悠久,目前栽植面积2万多hm2,每年冈梨小食心虫为害造成的蛀果减产30%~40%,严重影响了蜜桃的产最和品质.该虫寄主种类繁多,世代重叠,给防治带来较大的困难,为此,我们对河北省衡水地区桃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梨小食心虫在田间主要寄主上的转移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梨小食心虫在转移寄主过程中选择性及转移性的特点,选择梨小食心虫主要被害寄主——桃树、梨树,分析梨小食心虫的危害习性。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桃园、梨园诱蛾峰数、诱蛾量均有差异,在果树生长前期(7月1日以前),桃园诱蛾量明显高于梨园,7月1日以后梨园诱蛾量明显高于桃园;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梨园梨小食心虫数量显著高于桃园。不同管理模式下,8月不套袋梨园日平均诱蛾量显著多于套袋梨园,分别为131.25、70.75头。在新梢期,桃树蛀梢率显著高于梨树,达11.13%;果实成熟期,桃蛀果率显著低于梨。  相似文献   

16.
<正>梨黄粉蚜又叫黄粉虫,在我国各梨产区普遍发生,主要为害梨树果实、枝干和果台枝等,很少为害叶片。梨树各品种间均有发生,但为害  相似文献   

17.
<正> 1985年发现大灰象(Sympiezonias velatus)在当地为害猕猴桃。1987年大暴发,为害面积400余亩。为此,进行了初步观察。大灰象以成虫为害嫩叶,用短喙咬食成不规则圆形缺刻,严重时整株叶片全被食。越冬成虫4月上旬开始上树为害,4月下旬至5月初出现高峰,6月下旬后成虫渐少,后期转食辣蓼,樟树。成虫喜群集为害。猕猴桃与柑桔、梨混栽时,多集中为害柑桔和梨树。成虫具假死性。防治方法:避免在柑桔象鼻虫多发桔园栽种猕猴桃,栽种猕猴桃前每亩撒施辛硫磷乳剂或微胶囊剂0.5~0.75kg,栽后及时除草。避免在防风林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四川省忠县海拔500~700m山地种植的梨树,受梨虎为害很重。1984年仅该县干井乡三抚村的30亩梨园,因为梨虎为害引起落果就达1500kg左右。  相似文献   

19.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又称梨小、桃树折梢虫.该虫早期主要为害桃、杏等未木质化的嫩梢,中后期为害桃、杏、梨、苹果等的果实,严重影响了果树生长及果实品质和产量.自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我地果区加强了对该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本控制了该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20.
梨网蝽在四川成都桃树上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铤 《山西果树》2013,(1):26-27
梨网蝽又名梨花网蝽、梨冠网蝽、梨军配虫,是危害梨树叶片的重要害虫之一,除危害梨树外,还危害苹果、桃、李、杏、樱桃等果树。近几年在成都地区主要桃产区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已成为桃树的主要害虫。2012年,我们对梨网蝽在桃树上的发生危害规律及实施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调查,现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