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建育繁推加联合体,推进小麦良种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松洁 《种子》2001,(4):54-55
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是实现高产、稳产和优质的重要保证。“小种子 ,高科技 ,大产业”,强化种子科技创新 ,培育优良作物良种 ,是发展农业高科技的核心内容和突破口。建国以来 ,党和政府对种子工作十分重视 ,主要粮食作物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几次更新换代 ,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入战略性调整的新阶段 ,我国种业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种子产业真正形成“育、繁、推”一体化 ,“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制 ,进一步提高种子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良种在粮棉增产中的份额是我国种业…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建立云南烟草种子育繁推销一体化的必要性,加快育繁推销一体化体系构建进程等方面的论述,提出云南烟草种子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小麦良种育繁推技术体系建设及效果河北省沧洲市农林科学院赵松山,王奉芝,王学信,张焕英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实现农业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事实证明,农业生产的每一次较大突破都是从良种更新开始的。近年来,在地方科委的支持下,我们结合抗旱耐盐冬小麦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种子市场竞争激烈,种子企业生存陷于困境的实际,紧紧围绕我县发展农村经济的总体思路,重新调整思路,改变了经营策略,由过去单一经营种子转为经营与科研结合,单一育种转为育繁推结合,使企业在困境中增强了活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科研育种成果显著。继玉米巴单1、巴单2之后,1997年又审定通过了巴单3号新品种;2001年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巴单4号玉米新品种;1999年我们又培育出几个玉米新品系,经……  相似文献   

5.
建立良种繁供新体系推进稻麦种子产业化江苏省如东县种子公司(226400)徐善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常规稻麦繁育推广体系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当前种子工作探讨的重要课题,也是实施种子产业化工程中的难点。如东县种子公司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原...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兵团主要的粮食作物。当前,兵团小麦种子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品种多乱杂;二是良繁体系不健全;三是小麦商品种子不足;四是缺少供种主体。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就是实现小麦种子育繁供一体化,即大力开展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多点比较试验、品种展示和高产示范,确定品种目录,认真做好品种区域布局;健全良繁体系,选择适宜的方法生产小麦种子;以师为单位、企业为主体统一供应良种,最终实现兵团小麦种子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经营企业化、管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是以商业模式运作为前提,以市场消费者需求为研制导向,制定攻关项目,研制出科研成果,生产出初级产品,通过合格产品以及流通领域商品种子推广销售、服务等,实现投资回报及企业利益最大化。从商业角度探讨及解读了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子企业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8.
1994年从漯河农科所组建的二环系中选育出高产、高配合力、高抗性、株型紧凑、品质优良的玉米自交系漯12,1995年用其做母本,用不同类型的玉米骨干系对其进行配合力测定,1996年从大量测配组合中筛选出强优杂交种漯单6号(漯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种子产业育繁推销一体化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苏省种子产业的育繁推销一体化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对企业育种、种子生产加工与经营能力及育繁推销一体化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加强宏观调控及监管,推进企业产业链合作进程,加大科企合作力度及科研投入占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种子产业中3个重要环节分别是育、繁、推,只有这3个环节相互协同发展,整个种子产业链才能够高速地运转。根据玉米种子市场发展和需求选育出的优良品种,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繁育生产和加工包装过程进入市场,再配合科学的栽培技术,才能使消费者满意,从而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增强新疆玉米企业、品种的竞争优势。针对新疆玉米品种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市场需求,从育、繁、推3个环节,围绕玉米产业链进行探究,以期找出问题的核心点和关键限制因素,为新疆玉米品种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论甘薯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及繁育供种体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林生  孔祥生 《种子》2002,(6):61-62
利用20世纪50年代沿袭下来的“三囿制“进行甘薯种薯生产,已难以适应现代化种业的发展。为此,本文结合甘薯生产实践,借鉴农作物良种繁育的最新成果,提出了甘薯育种者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生产程序及关键技术,同时也探讨了甘薯繁育供种体系和各级种薯的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生产已提出多年,许多地方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小麦生产产业化的道路上我们走得还不够远,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研究自1988年立 题,在1989-1993年“河南省黄淮海平原小麦良种基地建设及综合技术开发”项目中进入实质性研究与实施阶段。1996年开始又正式列入河南省政府“九五”攻关计划,由河南省农业大专院校、科研和种子部门的10多个单位协作,在河南省范围内的主要作物上进行  相似文献   

14.
开放型小麦种子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平 《中国种业》2009,(12):10-12
目前我国现行的小麦良种生产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农业生产需求,因此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类型多样等特点.积极探索并建立适合我国小麦种子生产的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多区域的开放型小麦种子生产新体系。这对于实现种子生产产业化,建立现代种子生产体系及与国际种业市场接轨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也为实现农业科研成果向产业化快速转化及加快小麦新品种推广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5.
马麟 《中国种业》2016,(4):56-58
总结了春小麦青麦2号良种繁育制种路线,创新了良种生产技术实践,通过标准穗的选择,结合二圃制和三圃制的繁种途径,加快良繁速度,同时提出加强县级制种基地为基础,充实发展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更好地促进繁育良种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与其他主要农作物相比,小麦种子生产与经营具有品种区域性强、种子需求量大、纯度要求高、生产周期长、经营时间短等特点。在小麦种子生产与经营中,应注意小麦品种的区域适应性,重点利用广适应性品种,注意防杂保纯,实施小麦生产用种原种化,推广种子生产的免去杂技术和实行种子联繁联营。  相似文献   

17.
小麦品种的种性加工与良种繁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高低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提高小麦生产水平及单产的途径中,搞好小麦种子生产与加工是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加入WTO后,国外种业及优质小麦将对我国的小麦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因此,不仅要加强优良品种的推广,而且要对现有品种的种性进行加工提高,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品种结构,增加小麦原粮市场的竞争力,使农户的经济利益得到切实的保障。本文对小麦品种种性加工与良种繁育技术进行探讨。1小麦种性加工的理论基础对现有小麦品种进行种性的提高与再加…  相似文献   

18.
武威市玉米制种产业化优势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威市玉米杂交制种从20世纪70年代引进、试验、示范,80年代逐步完善形成规模,90年代初随着全国玉米杂交制种基地的西移,从单纯自产自销转为对外生产以掖单、酒单、农大、豫玉等国内系列和国外引进杂交种等60多个高产品种的制种基地。仅2006年就配制杂交品种(系)50余个约3.33万hm^2,产优质玉米杂交种约22500万kg,销往全国各地,总产值达到6.75亿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29.8%。制种区农民人均制种年纯收入超过1872元,比2005年增长800多元,占人均年纯收入的5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Linking participatory plant breeding to the seed supply syst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re is a strong link between formal plant breeding and seed suppl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t was the emergence of systematic plant breeding that generated new named varieties and stimulated organized seed multiplication and marketing by commercial compan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ikewise, the experience of the ‘Green Revolution’ in the 1960’s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in the following decade of national seed projects which could deliver the products of plant breeding more effectively from breeder to farmer. The provision of a secure conduit leading from research to agriculture remains a major justification for formal seed systems. The limitations of formal breeding approache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for crops grown in marginal and diverse environments, where farmers’ requirements are more complex. This has prompted interest in alternative participatory plant breeding strategies in which farmers can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he selection process. There has been a parallel recognition of the role of the informal seed sector, as the major seed supplier in many crops and areas where the regular sale of seed by formal organizations is difficult. The question which arise therefore is—“How do participatory breeding approaches relate to both formal and informal seed system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technical, regulatory and policy aspects of this question, with emphasis on the following issues:
  • The nature and definition of participatory plant breeding (PPB) outputs,
  • Maintaining the identity and integrity of PPB outputs
  • The relevance of official variety evaluation and registration procedures
  • Maximizing the diffusion and impact of PPB outputs
  • Innovative seed supply systems linked to PPB activities
  • The role of policy in facilitating alternative seed delivery systems
The synthesis of this discussion is that PPB initiatives must be linked to a secure diffusion strategy within and beyond the participating communities if the techn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is approach are to be fully realized. National policies relating to seeds and regulatory frameworks must also take account of this approach to avoid downstream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20.
加快推进种子产业化 做大做强我国种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自"九五"实施种子工程以来,特别是《种子法》实施后,我国种子产业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当前我国种子产业所面临的挑战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