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警惕麦瘟病全球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瘟病是南美出现的一种新的小麦病害,流行区域包括巴西、阿根廷、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造成5%~100%的产量损失。气候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高温潮湿可导致麦瘟病大流行。麦瘟病的病原菌为Magnaporthe grisea,具有寄主专化性,来自不同寄主的M.grisea菌系对小麦的致病性有显著差异,同时在小麦品种和M.grisea菌系间存在明显的生理专化性。已报道的小麦抗麦瘟病基因有5个,分别是Rmg1、Rmg2、Rmg3、Rmg4和Rmg5。由于生产上尚无控制此病害的有效方法,故应加强研究,以阻止麦瘟病在全球的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2.
胡椒瘟病是危害我国胡椒产业的首要病害,目前基本依赖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筛选应用生物农药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胡椒瘟病病原菌对12种生物农药和新型低毒化学农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70%烯酰?嘧菌酯WG、木霉菌WP和枯草芽孢杆菌WP对胡椒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好且敏感性高,EC50分别为0.211 3、0.49和0.78 μg/mL。  相似文献   

3.
研究胡椒瘟病的发生与气象因子、土壤pH、土壤质地、地形地势、种植年限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气象因子是胡椒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土壤pH和种植年限与病害的发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土壤质地、地形地势、农业措施对病害的发生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胡椒瘟病是危害中国胡椒产业的首要病害,目前主要依赖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筛选应用生物农药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室外盆栽药效试验,测定了5种生物农药对胡椒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木霉菌WP、枯草芽孢杆菌WP和Z菌株发酵液对胡椒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好且敏感性高,EC50分别为0.49、0.78、1.13μg/m L;盆栽药效试验Z菌株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WP对胡椒瘟病防效最好,平均防效分别为83%和82%,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WP的防效次之,平均防效为69%。综合来看,Z菌株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WP对胡椒瘟病具有很好防效,具备良好的绿色防控潜力。  相似文献   

5.
孢子囊的产生和发育过程是研究胡椒瘟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及其病害防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分析不同诱导条件下胡椒瘟病菌孢子囊的产生情况,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孢子囊及其内部游动孢子的发育过程。结果发现:(1)3种诱导方法均能诱导出大量孢子囊,其中在V8-A平板上光照和抹伤双重诱导法获得的孢子囊数量最多,其次是在V8-A平板上光照诱导法,获得孢子囊数量最少的是V8液体光照诱导法,但仅差异最大的2个处理间达到显著水平;(2)显微镜观察发现,孢子囊由气生菌丝顶端逐步膨大形成,初始为近球形逐渐发育成倒洋梨形,孢子囊成熟后从顶端排出大量游动孢子,偶尔可见孢子囊顶端直接发育出芽管;(3)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首先孢子囊内部原生质体被膜结构隔裂成大约数十个独立小格,然后在每个格子中积累数倍于细胞核的DNA,最后每份细胞核DNA发育成一个游动孢子。本研究从微观角度揭示P. capsici孢子囊发育外观及内部的形态特征,为胡椒瘟病菌后续致病机制研究和胡椒瘟病田间防控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香蕉内生炭疽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香蕉内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的分类地位和致病性测定,确认香蕉内生炭疽菌为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对香蕉果实具有致病性,病菌可从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果皮致病,引起不同程度的果实腐烂。试验结果表明,香蕉内生炭疽菌是香蕉炭疽病的潜伏侵染菌源。  相似文献   

7.
香蕉防台风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漳州市受9914号强台风的正面袭击,给我市香蕉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全市50万亩香蕉损失25万亩,损失面达50%,绝收10万亩,绝收率达20%.然而长泰县武安镇红四洋果农张瑞安及时采用防风技术的香蕉园,虽然叶子破裂,却基本临风不倒.张瑞文8.3亩的1000株香蕉,仅倒伏70株(其中折30株),损失率为7%,绝收率仅为3%.现就该防台风综合措施整理如下,供广大蕉农参考。一、选择中秆型品种选用株高2.3-2.5米左右的巴西2号、漳选2号等中秆型香蕉组培苗。二、加强栽培管理其一是增施农家肥(腐熟鸡屎:第…  相似文献   

8.
轮作是控制大范围土传病害的自然屏障。试验(1989-1991)结果表明,冬大麦和冬小麦混作能降低由眼斑病菌(pseuaocercosporellaherpotrichoicles)、镰刀菌(Fusariumspp.)、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mycesgraminis)和丝核菌(Rhioctoniacerealis)引起的茎腐病。前茬为谷类混作的,后茬大麦和小麦健茎数目增加。前作为混作时,大麦拔节期和成熟期Fusariumspp.的发病率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大于50%);在大麦成熟期,G.grarminis的发病率从44%(前作大麦)降低到9%(前作混作)。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没有因为前作的不同而明显不同。前作为大麦的混作小麦。眼斑病的发病率增加,且病原菌间发生互作,表明竞争的差异。大麦和小麦连续2年混作,控制病害的效果提高。这种情况下,小麦病害降低的程度与小麦单作施杀菌剂效果相似。利用选择性培养基测定小麦下胚轴和根组织的病原频率表明:G.grarminis在小麦组织中的频率从14%(前作大麦)和7%(前作小麦)降低到1%(前作混作),Fusarium.spp的频率一般不受前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基因组DN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基因组DNA和香蕉组培苗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RAPD分析,获得了香蕉果实潜伏炭疽菌长约700bp的差异片段,对其进行克隆和测序并登陆到GenBank进行同源序列比较,结果表明所克隆的片段为国内外的新报道。在该片段内又分别设计了探针和引物,进行了Southern blot分析和PCR验证,证明357bp的片段为香蕉果实潜伏炭疽菌的特异片段,可用于香蕉炭疽病的PCR检测。  相似文献   

10.
香蕉是澳大利亚一种主要亚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昆士兰州及新南威尔士州的部分地区.与世界各国一样,其香蕉业的发展也受到香蕉束顶病因ananaBunChyTopVirus)、香蕉镰刀菌枯萎病ousa。mOxyspo。mf.spCubense)及香蕉叶斑病(MrcosPhacrcllafiyCnsls和MycosphaercllamasiCola)的严重威胁.八十年代以来,农业科研单位在努力寻找新方法、新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以昆士兰马卢奇园艺研究所(MaroodHortlcu【tUralResearChStun。if)等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全面应用组培技术,在香蕉品种改良;抗病资源筛选;病毒脱除及快速检测;潜在优…  相似文献   

11.
病史 早在1890年,由古巴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 Schiecht. f.sp. cubense(E.F.Smith)Snyder & Hansen]引起的香蕉镰刀菌萎蔫病在巴拿马就成为流行病,因此此病一般称为巴拿马病。此病害在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南太平洋,以及热带美洲香蕉植区广为传播。巴拿马病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毁灭性病害之一,50年来毁灭了中南美洲40,000公顷以上的香蕉。 以前芭蕉科只发现古巴尖镰孢的三个小种(表1)。小种1和小种2使香蕉产生萎蔫,而小种3侵染了野生的海里康(Heli-conia)种。小种1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它在经济上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因为它侵染许多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最受欢迎的商业性香蕉品种。在热带美洲大部分香蕉产地,此病害已得到控制,因为易感病品种兰田蕉 ( Gross Michel)已由抗病品种香芽蕉 ( Cavendish)所取代。小种 2仅仅侵害杂交三倍体Bluggoe(ABB),它是中美洲地方性病害。1962年Stover发表了关于香蕉镰刀菌萎蔫病的综论。从那时起,一直到台湾出现新的真菌小种以后,才引起人们对它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土菌消防治甜菜根腐病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菌消防治甜菜根腐病试验简报李仁绪,郑德林(黑龙江省拜泉县农科所)(黑龙江省经济作物指导站)根腐病是世界甜菜三大主要病害之一,是危害严重、且难以防治的病害。黑龙江省是我国甜菜根腐病重病区,一般发病率在30%左右,块根含糖下降1.0~2.5度,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胡椒瘟病病原菌对常用的1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胡椒瘟病病原菌对不同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69 %烯酰吗啉·锰锌WP、25 %甲霜·霜霉WP、50 %烯酰吗啉WP和36 %霜休锰锌WP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好且敏感性高,EC50分别为1.862 1、1.129 8、3.419 8和6.309 6 μg/mL;50 %琥铜甲霜WP次之。  相似文献   

14.
几种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蕉叶班病是我区香蕉上为害较严重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蕉果的产量和质量。叶斑病病原苗上要有尾孢属(Ceroosporamusac)、小窦氏霉(Deightoniellatorulosa)、暗双孢零(Cordanamusae)和大茎点霉(Macroplomamusae)等4种真菌。这些病菌都引起枯叶、早衰、穗小和减产,果实失去商品价值。产区蕉农试用波尔多液、多菌灵、托布津、百菌清等常用杀菌剂进行防治,却未能控制病害的流行,为此,本站对几种新引进的杀菌剂进行防治试验,以筛选药效高的药剂,进行推广应用,控制购斑病的流行。现将1996年试验结果简介如下:材料和方法试验地…  相似文献   

15.
烟台地区花生病毒病调查与血清学鉴定/陈坤荣(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郑建强,毛学明…//山东农业科学.—1994,(2)—34~361992~1993年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栖霞、牟平、蓬莱、莱阳等4县(市)花生病毒病为黄花叶病害和轻斑驳病害流行区,黄花...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香蕉根结线虫病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2013年,在福建省漳州市进行香蕉根结线虫病害的分布和危害性调查,结果表明:香蕉根结线虫病发生普遍,田间香蕉的株发病率达79.3%,苗圃香蕉假植苗株发病率达94.8%,带病香蕉苗成为香蕉根结线虫病的重要侵染源。香蕉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种类鉴定结果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 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 arenaria),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且存在根结线虫的混合种群。  相似文献   

17.
在温室和大田(2年)中,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了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f.sp.tritic)与颖枯病(Septo-ria nodorum)在小麦上的相互作用。逻辑增长模式dy/dt=ry(1-y/K)的积分式符合病害进展数据,式中r为感染率,K为最终积累病害。颖枯病明显地减轻了白粉病的严重度,并使白粉菌的最终积累病害K至少降低了60%。在大田试验中,白粉病则提高了颖枯病的最  相似文献   

18.
茉莉常见病害的发生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茉莉常见病害的发生及综合治理胡淑霞(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合肥·230061)茉莉是茶用香花中最重要的一种花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茉莉栽培面积(除台湾省外)已达33.35km2,但由于多种病害的发生和危害,严重地影响了茉莉花的产量和质量,从而给茉莉花茶生...  相似文献   

19.
香蕉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试验初探张汉城(平和县坂仔镇农业站,363705)香蕉是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其果实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香蕉片干、香蕉精、香蕉饮料.其茎、叶含丰富的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等,可作饲料...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平和县香蕉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香蕉18百万吨,香蕉产量居全省首位.为探讨硝酸磷肥施用香蕉的生产效应,我县特进行香蕉施用山西省无脊集团公司生产的硝酸磷肥田间试验,现把试验的结果报道于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的选择:试验设在我县小溪镇后丘村,试验地土壤为水稻土,肥力中上,灌排条件好,海拔高度45米.2、试验设计:调施硝酸磷肥与施等养分单质氮磷(尿素、过磷酸钙)进行对比。选择蕉苗(吸芽)生长一致的种植供试验.施用硝酸磷肥与施用等养分单质氮磷的香蕉各350株.供试的硝酸磷是山西省天脊集团公司生产的,尿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