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阳县朝阳茶区群众,于五七年冬季进行的无蔭棚扦插試驗,获得初步成功,为短穗扦插方法开辟了“多、快、好、省”的新途徑。为了及时总結和提高这一宝貴的群众經驗,以便广泛地应用到生产实踐中去,我場于去年12月起,开展茶树无蔭棚短穗扦插試驗,至今已取得很大的成功,現將試驗方法,結果及对生产上应用的初步意見敘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茶叶》1960,(3)
在大力发展新茶园的形势下,迅速培育种苗是当前极为迫切的任务。茶树短穗扦插是解决种苗不足的主要途徑之一,但是規行的短穗扦插,在遮蔭方法上一般采用斜面棚或平形棚(棚架高約2尺左右)的形式,在遮荫工作上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无形中增加了扦插苗的成本,而且管理又不方便。因此如何改进遮蔭方法,育好种苗,并节省人工和遮蔭材料,降低种苗成本,是短穗扦插育苗中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总結群众經驗,探求适于本省地区气候条件和  相似文献   

3.
孙金池 《茶叶科学》1966,3(2):55-57
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是繁殖优良品种的先进方法。我县于1957年试插,1958年就全面推广。但群众反映,扦插搭遮荫棚花工大、材料费,特别在平原地区,就更为困难。1959年,崎领公社磁头大队和长乐公社文田大队,首先应用芒箕骨遮荫,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大大地节省劳力、材料和经济利用土地,而且苗穗成活和茶苗生长都比搭遮荫棚的更好。  相似文献   

4.
茶树的良种繁殖,一般必须经过无性繁殖短穗扦插过程。可是茶树短穗扦插在长江以北的江北茶区一年中只能在夏秋两季进行。夏季气温高,扦插以后生长时间长,从扦插以后的发根情况看,在江北茶区来说,夏季扦插又优于冬季扦插,至于春季扦插在长江以北如不采取特殊技术措施,根本不可能成功。这是因为江北茶区夏秋季多干旱,冬季多严寒,夏秋季枝条经过严寒干旱后到了春天叶柄着生处容易产生离层组织,常常  相似文献   

5.
严东平 《茶叶科学》1966,3(1):32-35
一、基本情况茶树种苗,是扩建新茶园,进一步发展茶叶生产的物质基础。笔者根据在临湘县的聂市、桃林和羊楼司第三个茶叶主产公社进行的调查,特别是对聂市公社国庆大队谢家生产队在1963年建立的1.3亩茶树留种园的详尽调查,觉得老青茶区解决种苗的办法除大力推广短穗扦插外,积极建立茶树留种园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例如临湘县因生产边销茶类(老青  相似文献   

6.
《茶叶科学》1966,3(2):84-86
随着各地新茶园的发展与旧茶园缺株补植的需要,目前茶树种苗已经远远跟不上需要,如何寻找一个迅速解决茶树种苗的办法,已经成为目前茶叶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根据临天公社石桥大队曾在1957年用茶树短穗扦插法繁育过一批茶苗的情况作了研究,并吸收了外地用茶树短穗扦插繁育茶苗的经验,1964年春季先在临天公社余村  相似文献   

7.
茶树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树扦插繁殖技术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具有繁殖系数大 ,方法简便 ,扦插后发根成苗快等优点。用扦插苗发展的茶园 ,整齐一致 ,便于机械化操作和提高茶叶品质。近 2 0年来 ,国内外科学工作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 ,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为茶树扦插育苗技术进一步提高 ,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现将扦插育苗技术各方面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对扦插用穗的研究自 1955年福建安溪农民的短穗扦插技术问世以来迅速得到总结和推广 ,现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各产茶区运用最广泛的繁殖茶树种苗的方法 ,与此相关的一些研究也相继发表 ,董丽…  相似文献   

8.
《茶叶》1958,(4)
茶叶短穗扦插育苗在我场还是一项新的工作,因此,整个扦插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过程。今年我场采用无性繁殖方法,完成了茶树短穗扦插育苗101亩,其中春插茶苗49.81亩,夏插50.8亩。总的来说,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吸取了不少教训,可以多插而且应该多插的春季中,完成的育苗在务只有32%,扦插一亩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一九七六年开始短穗扦插采用恒湿育苗。几年来在生产实践及试验中都证明,短穗扦插恒湿育苗,操作简易、成活率高、苗木生势好、出田率高、成本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茶树短穗扦插,是福建省安溪县茶农在长期辛勤劳动中的宝贵创造。福建省茶叶研究所于1953年将安溪农民的短穗扦插技术,进行系统的总结,现已推广到全国各茶区,其他主要产茶国也都在运用这种繁殖方法。国内外茶叶科学工作者都重视研究短穗扦插,以往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八十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研究促使插穗早发根,多发  相似文献   

11.
茶树短穗扦插法自从五十年代总结安溪茶农经验以来,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这种方法用材省,繁殖系数大,促进了茶树良种的普及与推广。近几年来短插技术虽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不少茶区还缺乏经验,不论穗源、穗质、苗圃管理等都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交流经验,充分发挥短插育苗的优越性,加速良种的选育与发展,为新茶园速成高产创造条件,我们调查总结了福安甘棠,宁德地区农校等地的育苗技术,简介如下,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短穗扦插是目前茶树良种繁育的主要方法。按常规做法,扦插后适当遮荫(通常用竹帘覆盖),勤浇水,便可保证成活。但在海拔800m以上茶区,本法育苗的成活率和出圃率很低,主要原因是秋冬季容易遭受干旱和冰冻灾害。为了探索高山茶区提高扦插育苗成活率和出圃率的途径,加快无性育种推广步伐,鹤峰县国营走马茶场采用覆膜免浇育苗技术,经过多年试验,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1 覆膜免浇育苗的原理及优点1.1 原理本法育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塑料薄膜密封覆盖,改变茶苗生长的气候环境,使苗圃内的水分产生局部环流,始终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同时阻隔寒冷空…  相似文献   

13.
短穗扦插育苗,必须适度遮荫,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以利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成活生长.本试验根据广东英德的气候特点,探索几种不同遮荫材料的育苗效果,为育苗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短穗扦插育苗,必须适度遮荫,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以利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成活生长.本试验根据广东英德的气候特点,探索几种不同遮荫材料的育苗效果,为育苗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茶树覆膜免浇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穗扦插是目前茶树良种繁育的主要方法。在鄂西海拔800m以上茶区,由于秋冬季易遭受干旱和冰冻危害,扦插苗的成活率和出圃率较低,为了探索高山茶区提高扦插育苗成活率和出圃率的途径,加快无性系良种推广步伐,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提出了覆膜免浇育苗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材料准备 (1)水管,浇水用,按苗圃地的远近宽窄配置。(2)地膜,用作密封扦插苗圃畦面,以2m宽的地膜最合算,每公顷约需150kg。(3)竹弓,用作盖膜支架,弓长2.2m,宽2cm,每公顷约需 4500kg。(…  相似文献   

16.
茶树短穗扦插时间的选择及防冻措施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 ,我区茶农在秋冬两季 ,充分利用闲余劳动力、闲置土地和丰富的穗源 ,进行短穗扦插育苗 ,由于有些茶农扦插时间太迟 ,又没有采取防寒抗冻措施 ,遇上冬季低温天气 ,很容易受冻 ,成活率低 ,损失巨大。针对此情况 ,笔者在 1999年秋冬两季选四个时间进行短穗扦插育苗 ,并分别设置三种防冻措施处理进行对比试验 ,探讨茶树秋冬两季短穗扦插育苗的最佳时间和采取最有效的防冻措施 ,以便更好地指导生产。1 试验材料1 1 苗地 苗地选择与整理与常规育苗相同。1 2 供试品种 为福建水仙 ,穗条选择隔季生的半木质化红棕色无病虫害健壮枝条。…  相似文献   

17.
茶树短穗扦插育苗能保持良种纯度,繁育系数也大,是当前加快茶树良种繁育和推广步伐、提高无性系良种茶园比重的主要途径。目前,茶树多在夏季扦插育苗,但据浙江临海市茶农多年的实践结果,秋季扦插育苗,比夏季扦插育苗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 1.稳收春茶。夏插用的茶树穗条,需在采制部分名茶后的4月中旬对母本园实施重修剪措施予以培  相似文献   

18.
前  言安溪早在 1936年就创造发明了茶树短穗扦插技术 ,它对我国茶树良种的选育 ,大面积茶树良种苗木的繁育 ,大面积茶园的种植与我国茶业生产的发展 ,做出了巨大的科学贡献。对此史实 ,1981年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论证。而今 ,适逢安溪举办“中国茶都 (安溪 )茶文化旅游节暨首届中国安溪铁观音乌龙茶节”盛典之际 ,把它整理出来以飨读者。1 茶树短穗扦插的演化过程茶树苗木的繁育经历了从原始的茶籽直播→压条分株→长穗繁育 (即一芽二至三、 四叶为一穗繁育 )→短穗扦插繁育 (即一芽一叶也叫一叶一节扦插育苗 )→组培育苗法 ,漫长的…  相似文献   

19.
短穗扦插育苗用茶树堆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短穗扦插营养钵育苗通常以新土及天然表土作为扦插土壤,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新土和天然表土不易获得。用修剪过程中废弃的茶树枝叶制成茶树堆肥,含有较丰富的营养元素,可促进插穗愈伤组织的形成及发根,适用于短穗扦插营养钵育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不少茶区反应若干抗逆性和适应性比较差的品种,应用短穗扦插育苗成活率较低,而这些品种,如铁观音等又是目前生产上需要加速繁育的品种,因此,本文特就几个问题:影响铁观音成活率和生长的主要因子;以及加强铁观音品种繁殖技术,作初步的试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