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外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对粮食出口国(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和粮食进口国(如日本、印度)的粮食安全状况及保障系统的运作机制和模式进行了概述.并提出对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系统建设的一些启示,主要包括:(1)健全粮食价格保护政策;(2)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建立高效的粮食储备机制;(4)加强粮食国际贸易;(5)建立粮食安全顸警系统。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在维护自身粮食安全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各国从农业发展、粮食价格、粮食储备、粮食贸易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政策体系,为维护本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室测定,狼毒根在氯仿、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三种萃取物中,氯仿的萃取物对麦二叉蚜的触杀活性最高,为77.95%,其50mg/ml的浓度触杀活性最高,校正死亡率为95.00%。氯仿萃取物对甘蓝蚜的拒食活性最好,校正拒食率达到了87.85%。在氯仿萃取物的四个浓度中,(50mg/ml)的拒食活性最高,达到了91.84%,25mg/ml和16.67mg/ml的拒食率分别为87.04%和87.71%,12.5mg/ml的拒食活性仍然达到了84.82%。  相似文献   

4.
就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治理现状来看,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等几个方面。尽管我国构建了多方面支持的政策体系,并通过对低产田改造和提高粮食种植积极性来提高粮食产量,但是由于粮食公共产品特性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导致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积极性不高、种植结构落后、粮食市场配置效率偏低,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粮食生产除了受到劳动力、土地和水等基本生产要素影响之外,还会受到一些偶发因素的影响,诸如极端气候、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污染、战争与疾病等异常情况。虽然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这些异常情况引发饥荒和社会大动乱的可能性较低,但是对于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需求持续增长,粮食生产将面临巨大压力,中国的粮食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因此,中国应通过增加投入,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并以建设家庭农场为契机,提高农业和农民抵御异常情况的能力,同时在异常情况发生后,加强粮食流通工作,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的恢复,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广西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现状,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农业结构调整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提出了以提高思想认识为先导、以加强主产区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动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以加快科技进步为依托、以加大政策支持为保障等规避粮食安全隐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关于“粮食安全”和“泛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一直是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执政集团所关心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一些耕地资源有限、人口众多的国家,无论其经济状况发达还是落后,粮食安全都是其核心国策。不仅仅是在中国,我们可以从日本、韩国、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国家对待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态度和政策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其核心无疑都是立足于“自给自足”。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业具有中国农业的特色,传统的精耕细作在历史上起了惊人的作用,在新的世纪里还需要与现代科技密切结合,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的面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农业道路,在中国农业发展当中,粮食生产问题始终是首要问题,农民人数的“精兵简政”,适应于当地自然环境的生产内容与技术,适应于市场需求的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生产形式与规模的不断优化,政府的宏观指导、市场信息体系和流通环节的逐步完善,低耗高效益的生产技术体系研究和推广将有助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新的绿色革命与中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是人类发展史上的辉煌世纪。农业在这个世纪取得了巨大成就。尽管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 ,从世纪初的 16亿增加到世纪末的 6 0亿 ,增长 3.75倍 ,但全球谷物产量却从 190 0年的约 4亿t增加到 1999年的 19亿多t ,增加了近 5倍。粮食产量的增长得益于科技的进步 ,以高产良种、化肥、灌溉和农药四大技术为杠杆掀起的第一次绿色革命成为 2 0世纪农业发展的伟大事件。进入 2 1世纪 ,农业面临新的挑战 ,一场新的绿色革命正在孕育之中。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如何养活养好未来中国 16亿人口 ,不仅是中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需要解决的首要问…  相似文献   

10.
粮食安全与中国种业发展思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献伟 《种业导刊》2010,(11):13-16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后,我国种业开始了市场化进程,由于我国种业企业普遍规模小,整体实力差,导致外资企业大量涌入,挤压了我国民族种业生存空间。本文就如何发展壮大民族种业企业,保持国家对种业的控制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多胺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周麦18和西农538为材料研究表明,喷施精胺(Spm)或亚精胺(Spd)显著促进冬小麦籽粒灌浆,而喷施腐胺(Put)对冬小麦籽粒灌浆无显著影响;外源Spm或Spd显著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以及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同时显著降低旗叶丙二醛以及籽粒乙烯释放速率。说明不同类型多胺对冬小麦的影响不同,多胺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与叶片光合、衰老以及籽粒ETH释放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选用4个耐热性不同的籼稻品种,分别于抽穗(始穗后0~10 d)和灌浆早期(始穗后11~20 d)进行高温(白天温度>33℃)处理,以同期自然温度(白天温度<30℃)为对照,研究高温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显著降低热敏感品种的花粉可育率、受精率,而耐热品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高温胁迫明显降低热敏感品种的结实率,导致产量显著下降,且抽穗期高温处理影响大于灌浆早期处理。高温胁迫显著增加耐热品种黄华占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对热敏感品种影响不大。高温胁迫显著降低热敏感品种籽粒ATP酶活性,耐热品种结果则相反。高温处理增加两类品种叶片温度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速率,耐热品种增降的幅度显著小于热敏感品种。在高温胁迫下较低的叶片温度,较强的根系活力和抗氧化保护系统能力及较高的籽粒ATP酶活性是耐热性品种保持较高产量的重要生理原因,也是耐热品种的重要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同一穗上弱势粒占强势粒千粒重的百分比表示籽粒相对充实度。2003-2004年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了籽粒灌浆、充实度和相对充实度的动态,探讨了籽粒相对充实度化学调控及其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速率在灌浆初期(花后5~12 d),强势粒平均比弱势粒高256%;而在灌浆盛期(花后12~19 d)及后期(19~32 d),弱势粒平均分别比强势粒高16.67%、154.55%。PR1处理可明显促进弱势粒的起始灌浆速率,及早启动弱势粒的灌浆。籽粒相对充实度在花后5~12 d迅速降低,花后12~19 d迅速上升,花后19~32 d缓慢上升,呈先降后升的偏“V”型动态曲线。PR1处理在花后19 d籽粒相对充实度明显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灌浆中、后期(花后19~32 d)的籽粒相对充实度基本上与平均千粒重、经济系数、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强势粒和弱势粒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弱势粒的糙米率呈显著正相关,花后19 d的相对充实度与弱势粒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辽宁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客观、定量地表明了粮食生产和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粮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关联序依次为:粮食单产、播种面积、化肥折纯量、有效灌溉面积、农机总动力、农村用电量和受灾面积。针对结果,提出了相应促进辽宁省粮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两个耐热性不同的籼稻品种为材料,在减数分裂期进行高温(白天温度>35℃)处理,以同期自然温度(白天温度<33℃)为对照,研究减数分裂期高温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了热敏感品种双桂1号的花药开裂率及花粉育性,对耐热品种黄华占影响较小;明显降低了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粒重,从而使产量显著下降,其中耐热品种下降幅度小于热敏感品种;热敏感品种粒宽显著缩短,长宽比显著增大,而对耐热型品种影响不大;明显降低了水稻的根系活力和幼穗的核糖核酸(RNA)含量,显著增加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幼穗的乙烯释放速率,热敏感品种变化幅度大于耐热品种;显著增加了耐热品种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对热敏感品种无显著影响。总之,根系活力和抗氧化保护系统能力强、RNA含量高、MDA含量低及乙烯合成少是耐热性品种在高温胁迫下保持较高产量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6.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  相似文献   

17.
籽粒苋优异性状相关基因的发掘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拓宽籽粒苋基因资源,本研究归纳了籽粒苋在作物分子育种中的作用,包括籽粒苋品质、抗性、高产、节水特性及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利用;籽粒苋的富钾特性及富钾基因型筛选;籽粒苋富镉特性及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潜力。认为随着现代种植业的设施化、机械化、集约化,农作物种类和农作物品种的多样性减少,特有基因资源容易流失,遗传基础日益贫乏。开拓、保护、利用籽粒苋这一新型的基因资源,对于农作物品种设计和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新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并以此体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其结果显示,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粮食安全程度呈下降趋势,整体属于轻度风险警级,尤其以2003年为最低点。特别是本地区粮食总产量及人均粮食占有量的逐年减少,使其面临一定的粮食风险。该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可判断此预警系统较为合理、灵敏,操作简便,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