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豆保护性施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晓波 《大豆科学》2001,20(2):138-140
大豆籽实的需氮量相当于一般禾谷类作物的二倍 ,淀粉类作物的三倍 ,但由于大豆具有根瘤共生固氮 ,其氮素营养特性与其它作物不同[1] 。加之作为肥料的化合态氮时常对根瘤的固氮作用产生强烈地抑制 ,从而使大豆的氮素施肥技术更为复杂。自 2 0世纪 60年代以来发展的大豆保护性施氮技术已成为大豆氮素营养与施肥研究的热点 ,并将在大豆的优质、高产栽培中发挥巨大的作用。1 大豆保护性施氮技术的理论依据大豆生育初期依靠消耗种子储藏氮素维持根瘤固氮是可能的 ,但发芽数周后开始出现氮素缺乏症 ,施用氮素基肥又往往抑制根瘤的着生、肥大和固…  相似文献   

2.
作为大豆氮素给源,可以区分为来自施肥、根瘤和地力三方面。本试验通过施用和测定重氮硫酸铵数量,以确定来自施肥的吸氮量。通过测定与大豆吸氮力相当的马齿型玉米的吸氮力,间接求出大豆来自地力的氮素吸收量。求出大豆吸收的全氮量以后,可以计算出来自根瘤的氮素量。  相似文献   

3.
施肥方式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A1(N,210kg•hm-2)、A2(N,270kg•hm-2)、A3(N,330kg•hm-2)3种施氮水平和距窄行玉米0cm(B1)、15cm(B2)、30cm(B3)、45cm(B4) 4种施肥距离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氮(A3)相比,减量施氮(A1、A2)提高了大豆R2、R5期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和根瘤固氮潜力,以距玉米15cm处施肥的根瘤固氮能力较强;玉米、大豆的籽粒产量、地上部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以A2处理的最高;施肥距离过大和过小均不利玉米、大豆产量的提高和氮素的吸收利用,以距玉米15~30cm处施肥效果最佳;减量施氮18%(A2)时,B2、B3处理相对常规穴施(B1)处理,玉米、大豆及玉米-大豆系统的籽粒产量、植株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总氮含量均显著提高,土壤氮素贡献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大豆是需肥数量多的作物。正确施肥不仅能满足大豆对营养的需要,而且可促进根瘤固氮作用,从而获得较大的增产效益。生产_中也经常因施肥不当损害了根瘤的良好作用,不能获得预期的增产效果。因此,大豆的需肥特性,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生产技术水平,是大豆合理施肥根据。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乙炔——乙烯还原法(Hardy等人1968)使用SP—2305型气相色谱仪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法对大豆结瘤固氮和产量的影响。其主要结果如下:1、大豆施肥必须考虑大豆共生固氮的特点,施肥既能促进根瘤的发育发挥其固氮能力,又能给大豆补充营养。2、在当前生产条件下,种肥每亩施磷5~10斤于种籽下3~5厘米时,据大豆根瘤菌的固氮酶活性测定,大豆生育期的单株固氮量较对照增加61.4%,达到了“以磷增氮”的效果。增产7.9~14.9%。因此,大豆增产重视磷肥的施用是必要的,在缺磷的土壤上效果更显著。3、氮素作追肥,亩追施氮7斤于垅侧开沟深施复土和结荚鼓粒期叶面喷氮肥,亩施尿素1.5~2斤加水60~80斤。氮素主要抑制大豆主根根瘤的发育,对侧根根瘤的发育是促进的,单株根瘤数比对照高16.2~67.6%,单株根瘤重增加4~14.9%,增产10.1~13.1%。结荚鼓粒期叶面喷氮肥,增产4.3~5.9%。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品种辽豆15作为试材,设置不施肥、复合肥和复合益生菌3个处理,比较不同施肥条件下大豆根系形态、根瘤数量、根瘤干重和根冠比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大豆分枝期、开花期或鼓粒期,与不施肥相比,施用复合肥条件降低了辽豆15的根长、根系表面积、根毛数量、根瘤数量、根瘤干重和根冠比;施用复合益生菌则提高了辽豆15的根长、根系表面...  相似文献   

7.
氮和根瘤菌交互作用对大豆生长、结瘤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根瘤菌拌种,以氮素及根瘤菌为试验因素设置处理,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氮和根瘤菌交互作用对大豆根瘤生长及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入的根瘤菌能有效的增加大豆植株的结瘤数量,而施入大量的氮肥则产生抑制作用。根瘤菌的接入对大豆R3期生物量的积累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接入根瘤菌的条件下,施入氮肥单个根瘤体积增大;不施入氮肥,单个根瘤体积变小。产量构成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接种根瘤菌与施入氮肥相比,更能提高大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自然条件下,仅依靠土壤供应的营养元素不能满足作物高产稳产的需要,施肥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必要手段,本文综述了大量元素(N,P,K)和某些微量元素(Mo,Mn,Al,Fe,B,Zn)对大豆氮素营养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983—1985年我们应用同位素示踪方法,对大豆氮磷营养中的一些特点,土壤养分供应和根瘤固氮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植株三种氮源(肥料氮、土壤氮、根瘤固氮)之间和两种磷源(肥料磷和土壤磷)之间互相制约关系,同时还看出氮营养和磷营养之间的联因效果及氮肥发挥肥效的条件。即在磷肥,钾肥与马粪配合施用基础上,凡增施氮肥的都有增产效果。 大豆的氮素来源以根瘤固氮为主,其次是土壤氮,对所施化肥氮摄取量最少,而且随施氮肥量的增加以及随施肥时间的拖后,植株固氮量也有降低的趋势。 大豆在磷素吸收过程中,对肥料磷和土壤磷的吸收量随大豆的生育都有不断增加,但土壤磷素是大豆的主要磷源,各生育期吸收量都高于肥料磷。  相似文献   

10.
氮素形态对大豆根系形态性状及释放H+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培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大豆根系形态性状及释放H 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素对根系形态特性的影响不同,表现为,NO3-N和NH4NO3-N促进根表面积增加;NH4 -N对根系的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而生物固氮处理,除根尖数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外,其他根系形状几乎没有变化.NH4 -N处理根系释放出大量H ,且大豆根系受到NH4 -N的毒害,阻碍了根系对其它元素的吸收;而NO3-N处理,根系释放出大量OH-,对根系吸收其他元素的抑制作用较小,因此,生物量增加较明显;NH4NO3-N处理根际pH变化较小,促进大豆植株生长;而生物固氮处理,在生育前期,根瘤固氮能力较弱,不能及时为大豆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素,进而抑制大豆的生长,使生物量偏低.  相似文献   

11.
麦秸还田大豆增产效果李清泉(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齐齐哈尔市,161041)大豆是一种共生固N的作物,在田间条件下根瘤固N一般可满足大豆需N量的1/3~1/2.显然只依靠根瘤菌共生固N满足不了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这就需要人为地施氮肥。为解决氮素的...  相似文献   

12.
大豆根系特别是与大豆共生的根瘤菌对土壤中的NH 4非常敏感,尿素酶抑制剂NBPT能够抑制土壤尿素酶的活性并减缓NH:的水解速率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为探索利用NBPT提高大豆生长发育的途径,对施用NBPT的大豆,利用氧化还原法,乙炔还原法和凯氏定氮法分别测定了大豆根系活性,根瘤固氮活性和植株含氮量,并测定了大豆根瘤的数量和重量.结果表明,NBPT提高了大豆整个生长期的根系活力,对根瘤固氮酶活性有促进作用,根瘤数量和重量都有增加,因而大豆植株的含氮量也随之增加,根系生长得到促进.NBPT作为氮素由于施用量小对大豆根系及根瘤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大豆氮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玉库  张瑞朋  谈伟 《杂粮作物》2006,26(3):200-203
氮是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主要元素之一,是构成大豆体内蛋白质的主要成分。综述了大豆氮素在各器官的分布状况及氮对大豆生理指标、根瘤固氮、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了氮代谢与其它元素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资料。对根瘤菌固氮数量的估计,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对于根瘤固氮时期与大豆生育时期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却比较一致。山东农科院认为夏播大豆出苗后12天,根瘤小米粒状时即开始有微弱的固氮作用。桥本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实现大豆节约化生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海藻寡糖增效尿素配施4种有机肥(精致有机肥、腐殖酸有机肥、海藻有机肥和炭基肥)对大豆光合特性、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和普通尿素相比,同等施氮量条件下,海藻寡糖增效尿素处理可提高大豆生育前期功能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总干物质累积量及产量分别显著增加22.5%和9.7%,根瘤数、氮素累积量及利用效率也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80%施氮量处理,单株氮素累积量较全量处理显著下降7.3%,但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5.3%、12.6%和5.4%。此外,80%施氮量条件下,海藻寡糖增效尿素和4种有机肥配施的大豆主茎节数、单株总荚数和根瘤数均显著高于单施海藻寡糖增效肥;与腐殖酸有机肥配施还可提高籽粒和荚皮干物质所占比率,降低秸秆所占比率,提高其产量3.6%;与海藻肥配施可提高大豆开花期净光合速率、根瘤数和氮素利用效率;与炭基肥配施可提高生育前期功能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促进干物质及氮素积累。综合而言,本试验条件下,海藻寡糖增效尿素与腐殖酸有机肥和炭基肥配施对大豆的节肥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钾素营养充足,可以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和产量。随着氮、磷肥在生产中施用的增加,钾肥已逐渐成为作物产量的最大限制因子。大豆开花后籽粒形成期是大豆氮素积累、产量提高的重要时期,文章对钾肥施用后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两者开花后氮素的积累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正常氮磷种肥用量基础上,设置3种施钾处理:不施钾(K0)、种肥施钾120 kg·hm~(-2)(K1)、种肥施钾120 kg·hm~(-2)且在花、荚期喷施30 kg·hm~(-2)叶面钾肥(K2),探究菜用大豆、普通大豆开花后28~56 d内籽粒、叶片、茎中氮素积累动态。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增进两种类型大豆植株各部位中氮素积累。同时期内,两种类型大豆在各施肥处理下各部位的氮素积累量均为K2K1K0,大豆植株各部位中相对氮素累积量均为籽粒叶片茎。钾肥施用对提高菜用大豆籽粒氮素含量的效应高于普通大豆,与K0相比,K2处理下菜用大豆、普通大豆籽粒平均氮素含量分别增加了0.19%和0.1%。施用钾肥提高了菜用大豆叶片氮素转移效率,相比K0处理,K1、K2处理分别增加了6.1%、8.2%,而对普通大豆影响不大。钾肥施用显著增加普通大豆茎中氮素积累,但菜用大豆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品种花育25为材料,采用麦收后贴茬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花生根瘤数、根瘤干重、根瘤固氮量、植株含氮量、荚果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37.5kg/hm2处理的根瘤数和根瘤干重均高于其他处理,根瘤菌固氮量较高;植株、荚果含氮量和荚果产量与75kg/hm2施氮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其他处理;氮素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和氮素利用率两方面因素,施纯氮量37.5kg/hm2为兼顾高产和节肥的最佳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大豆施用生物有机肥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世超 《大豆科技》2002,(4):10-10,12
通过对大豆施用生物有机肥料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处理间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具有明显的差异。从生育性状和物候期方面无论是茎粗,还是根数、根长和根瘤数,处理都比CK表现好,并且对作物起到促进提早成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肥对大豆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娇  韩晓增  邹文秀  严君 《大豆科学》2012,31(5):778-783
以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择了5个不同施肥处理,包括无肥(CK),单施氮肥(N),氮肥+有机肥(N+OM),氮、磷、钾配合施用(NPK),氮、磷、钾+有机肥(NPK+OM),研究了连续27年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明显增加大豆株高和荚数,并且能增加植株的生长速度,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能增加大豆根瘤干重和根瘤数,而有机肥对根瘤的作用不显著。与单施化肥和无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大豆的根冠比较小,说明有机肥能够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长期施肥对大豆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表现为:NPK+OM>NPK>N+OM>N>CK,大豆产量也表现出相似趋势,说明有机肥的施用能够改善大豆的产量性状,同时氮肥配施有机肥的大豆产量低于氮、磷、钾平衡施肥的处理,说明在东北黑土区有机肥不能代替磷钾肥施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施肥处理,研究对掐尖大豆根瘤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的根瘤数有一定的影响,且处理间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对初花期(R1)和盛花期(R2)调查的叶绿素含量、植株鲜重、干重、根系鲜重等生理指标影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