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19%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及用药量。采用拌种法测定19%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麦蚜和全蚀病的田间防效。该种衣剂在药种比为237.5、313.5g a. i./100kg时,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80%和88.21%,与对照药剂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90g a. i./100kg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对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拔节期60.42%和66.67%,抽穗期69.79%和72.71%,乳熟期77.81%和76.60%,与对照药剂30/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差异不显著。19%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麦蚜和全蚀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为药种比237.5~313.5g a. i./100kg。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试验环境条件下,生物源杀菌剂多抗霉素3.5%水剂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多抗霉素3.5%水剂26.25g(a.i.)/hm2对水稻稻叶瘟和穗颈瘟的防效分别为82.34%和72.14%;31.5g(a.i.)/hm2对水稻稻叶瘟和穗颈瘟的防效分别为95.03%和81.39%。试验剂量下,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3.
嘧菌酯·戊唑醇50%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控水稻纹枯病,开展了嘧菌酯·戊唑醇50%悬浮剂田间试验研究。采用38、75、112g(a.i.)/hm23个浓度兑水后进行田间喷雾,施药3次后第7d对水稻纹枯病平均防效分别为75.94%、85.69%、95.47%。经方差分析,供试药剂不同剂量处理间防效相比,差异显著,中剂量处理与对照药剂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各药剂处理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均呈极显著。试验证明嘧菌酯.戊唑醇50%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药后对水稻安全,在发病前施药效果更好,使用剂量以75~112g(a.i.)/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1%(噁)嗪草酮悬浮剂45 g a.i./hm2处理对稗属杂草、千金子的防效均为90%以上.1%(噁)嗪草酮悬浮剂37.5 g a.i./hm2剂量与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2.5 ga.i./hm2混用,对稗属杂草、千金子、鳢肠、陌上菜、丁香蓼、草龙、田菁及异型莎草的防效均达到80%以上.1%(噁)嗪草酮悬浮剂37.5 g a.i./hm2剂量与10%双草醚可湿性粉剂30 g a.i./hm2混用对稗属杂草、千金子、鳢肠、陌上菜、丁香蓼、草龙、田菁、野荸荠、异型莎草的防效为88%~ 100%.1%(噁)嗪草酮45 g a.i./hm2剂量及37.5 g a.i./hm2剂量与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2.5 g a.i./hm2混用或与10%双草醚可湿性粉剂30 g a.i./hm2混用,对机插秧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二甲戊灵在水稻田的安全使用技术,采用茎叶喷雾法测定二甲戊灵对不同水稻品种以及不同叶龄水稻的安全性影响。结果表明,水稻苗前施用1 980 g a. i./hm2以下剂量二甲戊灵,对籼稻、粳稻、粳糯稻的生长发育基本无影响;水稻出土后,立针期施用495 g a. i./hm2以上剂量二甲戊灵对籼稻、粳糯整体表现较严重的抑制生长作用,而对粳稻影响较弱。水稻1叶1心期施用二甲戊灵,对水稻的影响弱于立针期,仅1 980 g a. i./hm2剂量下施田补对籼稻、粳糯稻整体有较明显抑制作用,而对粳稻抑制作用较弱。水稻2叶1心期即药后28 d,仅施用高剂量施田补对籼稻有轻微抑制作用,抑制率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6.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螺威4%粉剂对水稻福寿螺有较好的防效。施药剂量为90~150g(a.i.)/ha,药后7d防效为89.30%~94.79%。在试验剂量范围内,试验药剂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控制旱直播稻田杂草,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不同剂量的10%■唑酰草胺·氰氟草酯乳油+480 g/L灭草松水剂,以2.5%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480 g/L灭草松水剂为对照,观察不同除草剂组合对旱直播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唑酰草胺·氰氟草酯乳油300~450 g a.i./hm~2+480 g/L灭草松水剂1 440 g a.i./hm~2对旱直播稻南粳9108无药害,具有较好的杂草防除效果,株防效和干重防效均达98%以上,而2.5%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37.5 g a.i./hm~2+480 g/L灭草松水剂1 440 g a.i./hm~2对杂草的株防效和干重防效分别为85.5%和87.3%。10%■唑酰草胺·氰氟草酯300~450 g a.i./hm~2+480 g/L灭草松水剂1440 g a.i./hm~2处理的水稻产量与人工除草间无显著差异,而2.5%五氟磺草胺+480 g/L灭草松水剂处理的水稻产量较人工除草显著降低,残存杂草造成水稻叶片光合速率降低、根系氧化力减弱是该处理下水稻减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5%氯虫苯甲酰胺UL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本文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二化螟卵孵化高峰期喷施5%氯虫苯甲酰胺UL进行防治,施药后20 d,5%氯虫苯甲酰胺UL 15 g a.i/ha、22.5 g a.i/ha和30 g a.i/ha对二化螟的防效分别为74.18%、88.45%和91.32%,与对照药剂对比,22.5 g a.i/ha处理与30 g a.i/ha处理的防效极显著优于20%氯虫苯甲酰胺SC的防效。试验药剂5%氯虫苯甲酰胺UL对二化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掌握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至幼虫1~3龄期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施,用水量为0.6 L/667m2,推荐使用剂量为22.5~30 g a.i/ha,但在使用中,要注意和其他药剂轮换使用,以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莲藕叶斑病的药剂,探索适宜的防治方法,本文研究了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嘧菌酯3种杀菌剂不同剂量处理对莲藕叶斑病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第三次施药后10 d,10%苯醚甲环唑WG 112.5 g(a.i.)/ha的防效(72.79%)最高,其次为70%甲基硫菌灵WP 787.5 g(a.i.)/ha和10%苯醚甲环唑WG 75 g(a.i.)/ha的防效,分别为70.90%和69.13%,这3个处理之间的防效无显著差异,并均与对照药剂50%多菌灵WP 412.5 g(a.i.)/ha的防效(68.50%)无显著差异,且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莲藕安全,可在生产中与50%多菌灵WP轮换使用。推荐使用剂量:10%苯醚甲环唑WG为75~112.5 g(a.i.)/ha;70%甲基硫菌灵WP为787.5 g(a.i.)/ha。在莲藕叶斑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施药时间选择上午9时前或傍晚时进行,采取常规方法叶面均匀喷雾(加充分溶解的0.1%中性洗衣粉),每次用水量675 L/ha左右,间隔7~10 d施药1次,连续施药3次,注意几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以减缓抗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冬小麦-水稻连作制度下的水直播稻田杂草发生动态进行监测,建立水稻播后有草/无草天数与水稻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推导出杂草与水稻的竞争临界期,并探讨水直播稻田杂草苗后一次化除技术方案。结果表明,水稻产量损失率随水稻播后有草天数的增加而增大,随无草天数的增加而降低;以3%作为水稻产量损失的最大忍受限度,则四川省水直播稻田杂草与水稻的竞争临界期为播后16~55 d。水稻播后15 d喷施3%氯氟吡啶酯乳油22.5 g a.i./hm~2+300 g/L丙草胺乳油450 g a.i./hm~2,播后20 d喷施20%二氯喹啉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600 g a.i./hm~2+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33.75 g a.i./hm~2+100 g/L氰氟草酯乳油150 g a.i./hm~2,或11%■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23.75 g a.i./hm~2对水直播稻田总杂草的鲜重防效均在98%以上,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噻呋酰胺在水稻和环境中的安全性,建立了噻呋酰胺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开展噻呋酰胺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进行两年三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按噻呋酰胺植株中162 g a.i./hm~2施药1次,土壤中216 g a.i./hm~2施药1次;最终残留试验按162 g a.i./hm~2(高剂量)和108 g a.i./hm~2(低剂量)分别施药2次和3次,水稻收获期采样。噻呋酰胺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8~5.0 d、1.8~5.2 d、2.1~9.1d。噻呋酰胺在土壤、植株、谷壳和糙米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322 0、2.305 2、2.142 7、0.199 7mg/kg。糙米最终残留量低于中国规定的糙米中噻呋酰胺最大残留限量(MRL)5.0mg/kg。  相似文献   

12.
5种杀虫剂防治枸杞锈螨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药效对比试验,阿维菌素1.8%乳油为最理想的药剂,持效期长,药效期可以达到14d,最佳使用剂量为12mg(a.i)/kg。也可以使用哒螨灵20%可湿性粉剂,最佳使用剂量为200mg(a.i)/kg;唑螨酯5%悬浮剂最佳使用剂量为25mg(a.i)/kg。以上3种药剂对枸杞和天敌均表现出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棒头草(Polypogon fugax)是我国夏熟作物田常见杂草,在一些地区已成为主要杂草。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研究了棒头草对夏熟作物田常用的5种土壤处理和11种茎叶处理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5种土壤处理剂对棒头草抑制地上部分生长90%的剂量(ED_(90))分别为:乙草胺(6.58 g a.i./hm~2)、氟乐灵(1 900.16 g a.i./hm~2)、吡氟酰草胺(120.22 g a.i./hm~2)、异丙隆(1 560.82 g a.i./hm~2)、绿麦隆(3 373.13 g a.i./hm~2)。乙草胺对棒头草的ED_(90)值远低于其推荐剂量,吡氟酰草胺对棒头草的ED_(90)值低于推荐剂量上限,然而氟乐灵、绿麦隆和异丙隆对棒头草的ED_(90)均高于推荐剂量上限,尤其是氟乐灵、绿麦隆。11种茎叶处理剂对棒头草的ED_(90)值剂量依次为:烯草酮(11.93 g a.i./hm~2)、甲基二磺隆(4.16 g a.i./hm~2)、啶磺草胺(12.62 g a.i./hm~2)、唑啉草酯(21.49 g a.i./hm~2)、精唑禾草灵(20.15 g a.i./hm~2)、精喹禾灵(6.77 g a.i./hm~2)、高效氟吡甲禾灵(81.82 g a.i./hm~2)、精吡氟禾草灵(32.63 g a.i./hm~2)、氟唑磺隆(176.44 g a.i./hm~2)、炔草酯(20.15 g a.i./hm~2)、烯禾啶(89.99 g a.i./hm~2),其中仅氟唑磺隆、高效氟吡甲禾灵对棒头草ED_(90)高于田间推荐剂量的上限。因此在播后苗前按推荐剂量使用乙草胺和吡氟酰草胺,以及除氟唑磺隆、高效氟吡甲禾灵外的9种茎叶处理剂均能有效防除棒头草,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对作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丁硫克百威拌种剂对水稻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天敌的影响,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不同剂量对水稻种子拌种。结果表明,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30g/kg拌种,对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对稻田捕食性蜘蛛种群数量有一定影响,但对水稻黑肩绿盲蝽没有显著影响。在水稻生产中,可采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拌种防治秧田期水稻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相似文献   

15.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8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在有效成分108~180g. a. i/ha推荐用量下,于水稻潜叶蝇发生期喷施1次,施药后5d、10d对潜叶蝇的防效均在91%以上,对水稻生长安全。8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可以作为水稻生产中潜叶蝇的防治用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几种除草剂对水飞蓟的安全性及对水飞蓟田杂草的防除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水飞蓟田播后苗前除草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精异丙甲草胺96%悬浮剂720~1 008g(a.i.)/hm2、仲丁灵48%悬浮剂720~1 440g(a.i.)/hm2和二甲戊乐灵33%悬浮剂495~990g(a.i.)/hm2对水飞蓟安全且除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16%草除灵·二氯吡啶酸.烯草酮SC对移栽油菜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的防效良好。在试验剂量180~480 g a.i./hm2下对移栽田油菜安全,不影响油菜的生长和发育。其适宜的施用剂量为240~480g a.i./hm2,施药适期为油菜3~5叶期、杂草3~4叶期,使用方法为叶面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8.
毒死蜱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毒死蜱在梨果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用带有火焰光度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测定其残留量。其最小检出量为0.1ng,在梨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5mg/kg。在梨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5%~98%,变异系数为0.88%~3.23%,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毒死蜱在梨上的半衰期为5.2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5.6d。毒死蜱按推荐剂量250a.i.mg/L和推荐剂量的2倍500a.i.mg/L使用2、3次,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7~28d,毒死蜱在梨中的残留量为0.05~0.347mg/kg,土壤中为0.05~0.102mg/kg,残留量低于我国规定的毒死蜱在梨中的MRL值1mg/kg,欧盟、日本规定毒死蜱在梨上的最高残留限量0.5mg/kg,美国规定毒死蜱在梨上的最高残留限量0.05mg/kg。建议毒死蜱在梨上按推荐施用剂量250a.i.mg/L,施药2~3次,安全间隔期为7d。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的应用潜力,将氟吡菌酰胺与吡虫啉种衣剂混合后采用种子包衣法及喷洒法研究其对水稻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效,并测定了不同施药方法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吡菌酰胺4.2、8.3、12.5 g(a.i.)/kg种子与吡虫啉18.0 g(a.i.)/kg种子混合包衣处理,播种后35 d其根结抑制率和防效分别为41.0%~51.8%和47.4%~58.6%,土壤中2龄幼虫减退率为38.6%~40.4%,显著高于单施吡虫啉18.0 g(a.i.)/kg种子处理。水稻播种后连续3次以氟吡菌酰胺250.2、375.3、500.4 g(a.i.)/hm2进行土壤喷洒,最后1次施药后7 d,其根结抑制率和防效分别为81.0%~89.9%和65.9%~74.3%,土壤中2龄幼虫减退率为65.4%~73.4%,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克百威1 800.0 g(a.i.)/hm2处理。氟吡菌酰胺各处理对水稻苗期生长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显著提高千粒重和有效穗数,产量比空白对照增加50.0%~61.2%,保产效果显著。水稻播种后35 d采用氟吡菌酰胺对稻田进行1次喷洒,对水稻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保产效果不明显。表明采用氟吡菌酰胺与吡虫啉混合包衣种子处理及在水稻苗期进行喷洒处理对水稻拟禾本科根结线虫防效显著,具有显著的保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防治冬枣绿盲蝽的药剂,采用浸叶法及喷雾相结合的方法,对吡虫啉、啶虫脒2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对绿盲蝽的室内活性基本相当,LC_(50)分别为8.52、9.84 mg/L,对照药剂氟氯氰菊酯活性最差。田间试验剂量下,各药剂对绿盲蝽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0.0~93.3mg a.i./kg)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50.0~80.0mg a.i./kg)防效相近,且防治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20%吡虫啉微乳剂80.0 mg a.i./kg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2.4 mg a.i./kg防效间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