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以发根力弱的当家品种湖桑32号剪梢枝条为插穗,通过扦插生根规律研究和采用温床捆插(每捆20株,每平方米扦插2000株左右)、加温(床温27~28℃,气温11~13℃)催根、床内炼苗、大田移栽等措施,湖桑扦插有了突破。即使不用激素处理,插穗发根率达95%左右,移栽成活率60~70%。扦插1株所花成本0.015元左右。试验还表明:春伐枝条的中下部作插穗,经NHM生根剂处理,在温床内可使发根率由58%提高到95%。插穗充实粗壮(直径1.2厘米左右),发根苗移栽成活率高,扦插适期苏州地区三月十日前后,留床38天左右移入大田,插穗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分别达95%和76%。  相似文献   

2.
室外炼苗与桑树温床硬枝扦插移栽成活率关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二步"法温床硬枝捆插,大田移栽成活率较低和土团扦插床内扦插密度较小的缺点,进行了"三步"法温床硬枝扦插的改进试验,试验结果取得了明显成效,温床内捆插的密度每平方米达2 000株,床内插穗的发根率达95%左右,室外炼苗和大田的移栽成活率均稳定在95%以上。用于一步建园,净收入与传统的建园相比,提高约1.65倍。同时,试验又系统地总结了室外炼苗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桑树硬枝温床土团扦插育苗技术的应用与生根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桑树硬枝温床土团扦插育苗相关技术,并对不同生根粉和不同直径插穗生根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试验表明:桑树硬枝温床土团扦插育苗技术具有温床内扦插发根率高,土团苗移栽成活率高,当年成苗,当年建园等优点,在进行扦插时要选用桑树专用生根粉,插穗直径应不低于1.1cm。  相似文献   

4.
桑树硬枝土团电温床育苗是将桑树春季剪梢硬枝剪成插穗,再做成土团苗,经电温床发根,最后移栽育苗或一步建园的技术,该技术具有避开农忙,生根率高,移栽成活率高,成本低,可实施工厂化育苗等优点.实践中,应把握以下五个关键:  相似文献   

5.
桑品种与温床硬枝扦插效果关系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生产上栽培的主要新老桑品种对地加温线温床硬枝扦插效果及其适用性,我们选择26个桑品种进行了扦插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其中77%的新老品种扦插发根率和炼苗成活率都达90%以上,只有少数品种的扦插发根率在50%左右,也有极个别的品种(水桑)扦插不能生根成活。  相似文献   

6.
许永  李芬 《蚕学通讯》2009,29(2):21-23
本文介绍了桑树硬枝温床土团扦插育苗有关技术并对相关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表明桑树硬枝温床土团扦插育苗技术具有温床内扦插发根率高,土团苗移栽成活率高,当年成苗,当年建园等优点。在蚕桑生产上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桑树硬枝温床土团扦插育苗技术并对相关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表明桑树硬枝温床土团扦插育苗具有扦插发根率高,土团苗移栽成活率高,当年成苗,当年建园等优点,在蚕桑生产上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 利用电热丝加温繁育硬枝扦插湖桑苗,是一种快速、高效、实用的育苗方法,在苏州蚕专试验成功的基础上,1990年春常熟徐市镇利用前梢枝条采取“联户共育催根,分户扦插移栽”的方法,插繁发根难度高的湖桑32号,获得了成活率70~80%的好成绩。但是,14个(?)户之间开差较大,最差的不足30%。通过总结分析,我们对提高成活率有以下体会。一、注重插穗素质用作插穗的剪梢枝条,要在长势好,上年晚秋用叶合理(梢头留叶5—6片)、枝条粗壮而无病虫害的桑园内剪取。该镇在2月下旬进行水平剪梢,选用粗壮充实的条梢,基部克径1.1厘米以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湖桑硬枝温床扦插“发根容易,移栽难活”的难题,我们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最近两年以湖桑剪梢枝条作插穗,采用新的生根剂、调节扦插时期、改进扦插方法等,在电热线温床内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平均直径1量米的剪梢插穗,经100ppm的RHM生根剂处理后,发根时间比前报的NHM生根剂提早6天,扦插时期比前报提前15—20天(2月17日)后,扦插期间平均气温8℃左右,扦插发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均达95%以上;尤其平均直径0.8厘米的剪梢插穗,采用土团(内含砂)扦插后,扦插发根率和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与对照区(不带土团扦插)移栽成活率零相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 在进行桑树绿枝扦插育苗时,在剪取穗梢前10~12天先行摘芯处理,不但可促进叶质成熟,而且可提高扦插成活率,促进扦插苗长势。作者于1990年对扦插用的新梢于5月15日摘芯,5月26日剪取穗梢扦插,以不摘芯的新梢扦插作对照,扦插方法、插后管理均为常规处理,于6月29日调查(各插200根),结果:摘芯处理的成活率为82.5%,苗高7cm、对照区成活率71.59%,苗高  相似文献   

11.
桑树硬枝温床扦插技术的改进与技术要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桑树硬枝温床扦插方式、幼苗移栽方式、生根剂研制和桑苗管理等技术的改进和完善,提高桑树硬枝扦插育苗发根率和一步建园成活率,达到育苗快、建园时间短、效果好、成本低、技术简易、便于推广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江苏蚕业》1992,(1):18-22
试验结果表明,3月上旬利用发根力弱的湖桑32号条梢(直径为1.1厘米以上)作硬枝插穗,在太阳能温床内倒插预措,促使根源体萌动和剪口愈伤组织形成,再经 NHM 激素浸渍40分钟后插入大田地膜内,亩插3万株时,产苗10500—12000株,达到常规袋接苗1万株左右的亩产苗量指标,亩年净收入达2000元以上,比袋接育苗高3.9倍。  相似文献   

13.
摘 要:以“维尔”蓝莓为试验材料,研究插穗不同留叶数对蓝莓扦插成活率、生根性状、叶绿素含量、新梢生长性状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插穗生根数、插穗生根量、根长随留叶数增多而增加,其中留3片叶的处理成活率最高,其叶绿素含量、新梢数、新梢量、新梢长、新梢粗等性状都优于其他留叶数处理,生长效果最好。在同个测定时间点,蓝莓插穗留3片叶处理的荧光参数YIELD、ETR、qP值都比其他处理高,且全天保持较高水平,而qN值则相反,光响应曲线ETR值稳定且高于其他处理,光饱和度达到1500 μmol·m-2·s-1。蓝莓插穗留叶量3片可以促进电子传递能力的提高,促进光合作用,为插穗提供营养,促进蓝莓插穗生长和提高其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正> 自1983年开始,我们对桑树硬枝扦插育苗技术的改进进行了探讨,先后在六县九个单位采取“以上倔下”的方法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一之濑、育2号、湖桑199等品种成活率可达85%以上。扦插苗床要选用带沙性的土壤,或在土壤中进行掺沙处理,在冬季深翻15厘米,插前筑高畦,沟系配套,畦沟要低子插穗基部。插穗要选用施有机肥多、中晚秋留叶较多、枝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短穗和茶枝嫩梢扦插的试验研究,得出茶枝嫩梢优于短穗扦插,嫩梢扦插又以三叶梢效果最好的结论。继而又对采叶留穗茶园以及以苗繁苗进行了研究,分析茶枝嫩梢扦插的可行性。提出以茶枝嫩梢扦插替代短穗扦插的论点,建议嫩梢扦插以三叶梢为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短穗和茶枝嫩梢扦插的试验研究,得出茶枝嫩梢优于短穗扦插,嫩梢扦插又以三叶梢效果最好的结论。继而又对采叶留穗茶园以及以苗襞苗进行了研究,分析茶枝嫩梢扦插的可行性。提出以茶枝嫩梢扦插替代短穗扦插的论点,建议嫩梢扦插以三叶梢为宜。  相似文献   

17.
台湾黑珍珠莲雾传统育苗方法主要是用高压繁殖,其速度慢,每株高压苗从环剥至伤口长根截断需要45~60天,且茎粗要求2~5cm,费工又费料,假植成活率在80%左右。用全光照扦插育苗方法,扦插枝条长6~10cm,留5~7个节间,留叶7~8片,茎粗0.3~ 0 6cm,进行全光照杆插育苗,扦插至插穗长根时间在春、夏季10天左右,发根多,根系发达,每个插穗发根在95%左右,且假植成活率90%以上,既省料省工,繁殖系数又高。1扦插槽设计与扦插土壤配制1.1扦插槽:选平坦、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光照充足,近电源、…  相似文献   

18.
<正> 关于湖桑扦插育苗国内已有不少研究。在扦插方法方面,六十年代报道了绿枝薄膜复盖扦插和硬枝扦插以及七十年代温床硬枝密插,大田移栽等试验。最近顾青虹等又连续报道了自动间歇喷雾绿枝扦插,上述小区试验都获得了成功。通过上述扦插方法在成活率和实用化方面的比较与分析,1980年我们提出了湖桑绿枝土钵扦插研究新方案,于1981~1983年在校内外进行这项试验,探索了实用化效果。  相似文献   

19.
湖桑硬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简易和实用为目标,对提高湖桑硬枝扦插成活的有关技术——穗条的剪伐适期,发根剂的筛选、浓度、浸渍时间,插穗的沙培贮藏及温床催根,扦插适期等进行了研究。平均扦插成活率达60%左右。  相似文献   

20.
<正> 今年夏天进行了湖桑绿枝扦插试验,采用芽片、单节、双节和多节四种插穗扦插后,均能发根成活,以单节与双节扦插效果较好。试验中同样证实了一根湖桑绿枝中,枝条上、中部各节的扦插成活率高于枝条下部,因此,选用中上部枝条作插穗,可以提高扦插成活率,但腋芽绿色的嫩梢部分应剪除不用。试验中用锯木屑、黄沙与泥土配制的插壤,具有保温、保湿、透气性好,有利于插穗发根。(经试验:以一份锯木屑、一份黄沙与三到四份泥土混合作插壤,扦插效果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