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地理生态条件、叶锈菌群体结构、研究历史和研究方法等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相应的小麦叶锈菌鉴别寄主和小种命名方法。美洲、中国、欧洲、埃及、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均采用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分别含有Lr1、Lr2 a、Lr2 c、Lr3、Lr9、Lr16、Lr24、Lr26、Lr3 ka、Lr11、Lr17和Lr30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作为小麦叶锈菌鉴别寄主,但附加的辅助鉴别品种不尽相同;澳大拉西亚和印度的鉴别寄主自成体系。这种格局不利于国家间研究结果的对比和交流。因此,建立一套国际通用鉴别体系实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是多品种与多小种群体互作的动态进程,所以品种-小种互作规律的研究,应该把单小种的研究与多小种的研究结合起来,即把多个小种共同放在某一病害体系中,研究品种-小种间以及小种之间的互作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3.
小麦条锈菌新毒性小种的产生与发展是造成条锈病大流行及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导因素。1999~2004年采用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致病性及寄生适合度测定、毒谱分析、哺育品种调查等方法,对条中32号及水源14致病类型的流行预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条中32号及水源14致病类型已经成为甘肃省第一、二位优势小种,两小种毒性谱宽、致病力强、寄生适合度高、哺育品种面积大,其流行趋势已超过条中31号,将继31号后成为危害甘肃省小麦生产的流行小种。小麦条锈菌毒性群体结构已进入以条中32号和水源14致病类型为代表的Hybrid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占优势的新时期,这也对全国小麦条锈菌群体组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烯效唑在小麦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烯效唑拌种处理小麦种子后,对小麦生长发育、生理特性、产量影响的研究表明:烯效唑拌种使小麦苗期分蘖早生快发,根系活力增强,但株高、地上部分干物质和C/N比降低,总的表现为控上促下,延缓纵向生长,促进横向生长,麦苗呈壮苗长相。四分体和开花期处于寒潮时,烯效唑能增强SOD酶、POD酶活性,使MDA含量减少,因而可减轻低温对膜的伤害。烯效唑拌种使小麦生长物候期延迟,拔节期推迟,幼穗分化总天数缩短,但小花至药隔期延长。烯效唑拌种处理能显著增加穗粒数和产量。拌种处理小麦种子是使用烯效唑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小麦叶锈菌在感病寄主上发育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荧光显微技术、微分干涉技术和生物电镜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小麦叶锈菌在感病寄主上的发育过程及其超微结构特征。小麦叶锈菌在感病品种上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几个明显的阶段,即孢子的萌发、附着胞的形成、气孔下囊的分化、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的形成和生长、吸器母细胞和吸器的形成、夏孢子床和夏孢子堆的产生以及夏孢子的形成。小麦叶锈菌的胞间菌丝呈丝状,生长和分枝通常沿寄主细胞壁进行。胞间菌丝与寄主细胞的接触诱导了吸器母细胞的分化,吸器母细胞在与寄主细胞壁的接触部位发育形成入侵栓,穿透寄主细胞壁后于细胞内形成吸器。胞间菌丝和吸器母细胞均含有双核,而成熟吸器则含有单核。经常规染色后,胞间菌丝和吸器母细胞的壁与隔膜均可分辨出由多层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