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棉叶枝数量对产量的贡献规律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保留不同数量叶枝、设置不同密度处理,研究发现,随着叶枝数量增多,单个叶枝籽棉产量占单株籽棉总产的比例降低,留2叶枝处理单叶枝籽棉产量占16%左右,留3叶枝处理占12%左右,留4个叶枝处理占9%左右.同一叶枝数处理中,叶枝之间籽棉产量无显著差别.同时,随叶枝数量的增加,单个叶枝叶面积占单株总叶面积比例减少,留2叶枝处理中单个叶枝叶面积比例占20%左右,留3叶枝处理占15%左右,留4个叶枝处理占13%左右.叶枝铃数占单株总铃数比例也有减少趋势,留2叶枝处理中单叶枝占20%,留3叶枝占15%,留4叶枝占13%,且同一叶枝处理中,各叶枝比例差别不显著.而叶枝的数量对主茎叶和叶枝中叶绿素8的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与留叶枝对棉花产量和早熟性的互作效应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为实现合理密植与叶枝利用的有机结合,研究了种植密度与整枝对棉花产量和早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整枝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去叶枝情况下,以低密度(3.00株.m-2)的产量最低,中高密度(5.25~7.50株.m-2)的产量较高;留叶枝条件下,以中低密度(3.00~5.25株.m-2)的产量较高,高密度(7.50~9.75株.m-2)的产量较低。去叶枝条件下,中密度(5.25株.m-2)比低密度皮棉增产9.7%,而留叶枝条件下,低密度与中密度的产量相当,比高密度(9.75株.m-2)增产15.3%。密度与留叶枝可以单独或协同影响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产量结构,对皮棉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低密度条件下保留叶枝似可弥补密度不足引起的产量损失,而中、高密度条件下,去叶枝仍有益处。  相似文献   

3.
棉花保留营养枝的效应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棉花栽培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去除叶枝则是精耕细作的重要技术内容。此文简述了保留营养枝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认为留叶枝能增大棉花的“源”与“库”,促进根系与棉株的生长,壮大营养体,提高前中期的叶面积系数,对克服抗虫棉苗期生长慢等问题意义重大。在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下,保留利用营养枝有利于促进棉花生产。近年来,作为棉花简化栽培技术之一的留叶枝栽培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棉花栽培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精细整枝则是精耕细作的重要内容。整枝有利于减少棉株营养物质的消耗,并且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起调节作用。棉花叶枝是一个消耗营养的器官,更是一个制造营养的器官[1],在一定栽培管理措施下保留利用叶枝,对棉花生  相似文献   

5.
棉花叶枝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单株叶枝的变化幅度为0-5盘,且呈正态分布,单株分枝2-3盘比例最高,平均单株叶枝数2.81盘,叶枝成铃占全株成铃的34%,单株总成铃数与单株着生叶枝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叶枝的发生数量及成铃数受制于单株占有空间的大小。留叶枝较去叶枝棉花单株平均成铃增加12.2%,皮棉单产增加3.05%-8.10%。  相似文献   

6.
去留叶枝对棉花叶片、叶柄、铃柄解剖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冀棉958为材料,于花铃期观察去留叶枝对果枝叶片、叶柄和铃柄解剖学结构,研究去留叶枝对棉花形态建成、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设计留叶枝和去叶枝两种整枝方式,于花后15 d(花铃初期)、45 d(花铃后期)取中部果枝(第6果枝)第1果节叶片、叶柄、铃柄,通过常规石蜡切片观察其结构,并于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表明,去叶枝有利于提高果枝叶光合能力及蒸腾作用;有利于果枝叶及叶柄输导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即能促进同化物及水分的运输。花铃初期去叶枝有利于铃柄同化物运输到棉铃,花铃后期留叶枝有利于铃柄同化物运输到棉铃。去叶枝棉花理论产量显著高于留叶枝理论产量,表明去叶枝能够显著促进光合同化产物的形成与运输,对提高棉花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选用适宜的品种.选用中早熟、叶枝发达、结铃性强、吐絮快、单株生产潜力大,同时叶枝成铃率高,赘芽易形成亚果枝和亚果的品种,如GK12、标杂A等.……  相似文献   

8.
棉花的三种叶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的分枝有叶枝和果枝。叶枝又叫营养枝,它不能直接开花结铃,而且生长势旺,消耗养分多,使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因此在栽培上当棉株出现叶枝后便及时除去,或将叶枝改为果枝。但是,叶枝出现的多少受品种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很大,如果我们掌握叶枝出现的规律,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加以控制,则可促使棉花座盘低、果枝多,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棉花的三种叶枝:在棉花主茎的叶腋间,一般有2—3个芽的原始体,共正中的正芽发育成叶枝,左或右的侧芽发育成果枝。在一般情况下,棉花主茎最下部的1—3个节的正芽和侧芽都不  相似文献   

9.
选用适宜的品种.选用中早熟、叶枝发达、结铃性强、吐絮快、单株生产潜力大,同时叶枝成铃率高,赘芽易形成亚果枝和亚果的品种,如GK12、标杂A等.……  相似文献   

10.
简化栽培棉叶枝的补偿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发育追踪法,相关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叶枝对棉株生育性状及产量的补偿效应。结果表明:留叶枝后能提高株株在6、7、8月分的现蕾、开花强度,增结伏桃和旱秋桃;且能增加棉株的果枝数、果节数、提高主茎的铃枝比和成铃率。叶枝对生育性状的补偿作用最终表现为对产量的补偿效应,即增加公顷成铃数。经回归分析表明,叶枝铃贡献率与全株成铃数呈二次曲线关系。当叶枝铃贡献率达理论最适值,留叶枝简化栽培棉的hm^2成铃数比对照增加显著。在高产条件下,叶枝铃最适贡献率一般为20% ̄25%。而当棉株具有3个叶枝时,叶枝铃贡献率接近理论最适值,全株成铃数较多。因此在生产上可通过培育带有3个叶枝的棉株群体,来实现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