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在中国第八届绿色食品博览会期间举行的中国粮油市场信息报告会上,国家粮食信息中心副主任杨卫路表示,今年在世界粮食出现危机、国际粮价飞涨的情况下,中国粮食有望继续实现增产,总产量将达到5.1亿吨以上,国内粮食价格将基本保持比较平稳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粮食危机的爆发,国际粮价飞涨,而各地农资价格上涨也使国内粮价存在着上涨空间,这将影响到国内百姓的正常生活。本文将深入发掘引发世界粮食危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防止国内出现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3.
面对国际粮价飚升,国内粮价上涨压力增大的形势,全国两会代表对如何提高我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献计献策。来自粮食生产大省黑龙江的全国政协常委何小平认为,我国粮价形成机制的不完全市场化与农资、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相对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导致我国粮食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剪刀差”现象,需要研究解决,否则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
1 近阶段我国粮食生产与贸易展望 1999年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1990年增长5.4%.粮食总产量比1990年增长13.9%.2000年我国粮食调减约为7%,粮食减产幅度是近20年少有的.按照一般规律,粮食减产,粮价肯定上扬,但当年粮价总体平稳.这说明社会对粮食价格波动的接受能力加强了,老百姓对粮食的消费观念更新了,市场调控价格的作用更加显著了.  相似文献   

5.
国际市场粮价演变与国内粮价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国际市场粮价变化大约10年为一个大的周期,目前粮价正处于1995年以来又一个周期的上涨阶段。近十年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粮价走势基本一致,特别是小麦、玉米的关联度逐步提高。而且,由于信息传播能力的增强,国际市场粮价变化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快。10年间世界粮食产量增加5.81%,消费量增加了11.7%,人均收获面积下降,工业对粮食的需求有加快增长趋势。在全球可耕地面积增长缓慢的情况下,粮食种植成本在不断提高。全球粮食供需关系和粮价问题,都值得关注。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应该立足国内供给,从两个市场的联系上把握和处理好粮食和粮价问题。  相似文献   

6.
据海关总署统计月报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粮食进口达4085万吨,同比增长41.2%,增长主要来自于玉米、小麦等谷物的大幅进口。业内人士认为,在全球极端天气导致国际粮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国内上半年进口量猛增利于下半年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在对我国粮食类价格体系详细介绍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的市场收购价格、国家定购价格和消费价格以及它们之间的差价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未来一年粮价总体将出现稳定略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贸易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君 《农业展望》2012,8(2):46-50
中国粮食贸易特点主要表现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总体以进口为主;贸易品种结构不平衡,进口来源国(地区)集中。中国在世界粮食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粮食进口在世界粮食进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大幅提高,而出口占比已降至很低水平。中国粮食进口对国际市场相关粮食品种价格影响越来越大,也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粮价的联动性增强。粮食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贸易依存度可能进一步提高,需要平衡粮食自给和进口贸易的关系,确定合理的进口空间,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由于全球粮价暴涨,国际市场上大米价格每斤超过了6元,而目前国内市场的米价普遍在每斤1.50元左右,在巨大的差价诱惑下,粮食走私出境案件时有发生,就连世界头号大米出口国——泰国,也成了中国粮食走私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10.
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合理制定极为重要,直接影响着当年粮食的生产。本文从种植面积、主要粮食产量、粮价波动、农民收益4个方面采用灰色模型和神经网络对粮食最低收购政策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阐明了最低收购价格对于稳定我国粮价稳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价丰年涨升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2006年发生在我国的粮价丰年涨升现象,本文就粮食增产涨价以及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并非国内粮价上涨的关键所在;国内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是粮食丰年涨价的重要诱因,其中最低价托市收购政策的影响最为重要;发挥粮食政策作用的核心在于夯实市场运行基石,而实现粮食安全目标则亟需突破市场组织制度的瓶颈约束。  相似文献   

12.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受近期美国遭遇严重干旱导致粮价上涨的影响,为降低全球粮价大幅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伊藤忠、丸红等日本商社开始扩大海外粮食进口渠道,将传统粮食主产地北美洲扩大到非洲、南美等地,以确保稳定的粮源。  相似文献   

13.
粮食问题是国计民生的大事,粮食干燥技术是粮食储藏的首要技术。我国粮食干燥机的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干燥机厂家生产的干燥机仅能满足国内市场的基本需求,带有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干燥机在市场上逐渐成为新宠,智能化干燥机能自动检测粮食水分,自动控制炉温,风机,排粮转速,提高粮食的干燥品质,成为干燥机技术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农民粮食生产投入与粮价波动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民种粮积极性调动和粮食市场调控,利用Granger因果分析试图揭示我国农民粮食生产投入与粮价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农户粮食生产投入不是引起粮价波动的格兰杰原因,但粮价变动是引起农户粮食生产投入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取得"十二连增"。丰收背后,粮食收储面临新矛盾,特别是粮价下行压力加大、主产区仓容缺口巨大、国内外粮价倒挂给粮食收储带来很大压力。对此,日前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国粮食流通会议也明确提出将以"五大理念"为指引,推进粮食流通体系领域改革。当前,如何推进粮食去库存调结构,用新理念破解粮食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以来国际粮价呈现暴涨之势,粮食形势骤然紧张,一些国家甚至出现粮荒,而我国依靠近年来重农政策下较强的粮食自给能力,在采取措施切断了与世界粮价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以来中国粮食尤其是大米进口量大幅增加,同时国内稻谷增产、库存高企,对大米市场形成双重挤压。近几年粮食进口大幅增加主要是中国进口价格低于国内价格所致,预计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两年左右,但并不会成为"新常态"。中国主粮政策仍应坚守底线;目标价格是中国粮价形成机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但不可急于求成。同时,有必要对当前情况采取阶段性、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国粮食供需矛盾突出,库存居高不下,粮价持续低迷,流通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困难。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粮食部门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粮食经济也孕育着新的发展契机。业内人士指出,和以往相比,当前粮食行业面临着新的形势。 一、影响粮食市场的因素增多。首先,当前我国粮食出现的“过剩”现象,具有阶段性、结构性、地区性的特点,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等方面的原因,2000年粮食减产幅度在10%左右,国内粮食市场在渐渐发生新的变化。其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粮油贸易必然要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将直接面对国际市场,融入真正意义的大市场大  相似文献   

19.
“九五”期间,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连续几年增长,供求形势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加之国际市场粮价持续下跌等因素影响,1996-2000年,国内市场粮食价格一路走低,2000年国内市场粮价跌至5年来最低水平。2001年,虽然因粮食连续两年减产粮价有所回升,但进入2002年后,国内市场粮食价格仍然低位徘徊,稳中有降。一、2002年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2002年,国内市场粮价稳中有降,国际市场粮价却大幅度上升。总的来看,全年国内外市场粮价走势呈现以下特点:国内市场原粮收购价格稳步走低,除小麦价格年底有所回升外,1~12月,玉米、早籼稻…  相似文献   

20.
粮食供大于需市价趋稳据预测,1995年我国粮食总需求可达48124万吨。粮食供大于需一千多万吨,决定了我国1995年的粮食市场波动不会太大。在1995年新粮上市以前,我国的粮价将继续上浮,但幅度不会太大,随着新粮上市,粮价将趋于平稳,甚至下降。就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