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吉林省黑土区玉米氮肥减施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吉林省黑土区玉米种植过程中氮肥用量偏高导致的氮肥利用率低、氮素残留高等问题,在习惯施氮量的基础上设降低10%、20%、30%、40%的不同氮肥减量处理,研究减氮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子粒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中无机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伏龙泉和米沙子试验点降低20%氮肥用量、开安试验点降低30%氮肥用量玉米子粒产量无显著降低,减氮处理显著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降低氮肥用量可减少玉米收获后耕层土壤中无机氮的积累(硝态氮)。玉米施氮量在223 kg/hm2时玉米收获后耕层土壤无机氮含量与播种前基本一致。吉林省黑土玉米种植区适当降低氮肥用量不会显著影响玉米产量,同时会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玉米收获后耕层无机氮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不同化肥减施模式在机插粳稻上的应用效果,以水稻南粳5055为材料,基于减施25%的化肥氮,设置有机肥等氮量替代(T1)、缓混肥一次性基施(T2)、缓混肥与常规氮肥一基一追配施(T3)3种施肥模式,以施用常规化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化肥减施模式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1处理的水稻产量增加了3.90%,T2和T3处理则分别减少了4.09%和0.67%。T2处理产量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其总颖花数(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显著降低。T2处理的氮素吸收量较CK显著降低,但T1和T3处理均与CK无明显差异,并且T3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效率。T1和T3处理均较CK提高了水稻净收益,但T1处理的有机肥使用会增加投入成本,而T3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减氮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对花生生长、产量、氮肥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花生品种阜花17号为材料,连续两年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4个处理,不施氮肥(N0)、常规施氮(N_(100%))、减氮20%+接种根瘤菌(N_(80%)+Ri)、减氮50%+接种根瘤菌(N_(50%)+Ri)。结果表明:适量减施氮肥配合接种根瘤菌可促进花生生长,以减氮20%配合接种根瘤菌处理的促生增产效果最明显,能增加花生根瘤数量、下针数、植株鲜质量、花生总分枝数、单株果数,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加11.7%~18.7%,与常规施肥相比产量增加5.8%~7.1%,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均明显提高。但减氮50%配施根瘤菌处理效果微弱。本研究结果为花生高效高产种植、科学合理施用氮肥,实现花生节本增效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提高番茄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研究氮肥减施对设施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方法]以现有施氮水平为对照,研究了追施氮肥用量分别减少20%、40%和60%对番茄果实产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追施氮肥用量减少20%,番茄产量并未降低,果实的口感品质得到提升,可溶性糖含量提高4.90%,番茄果实的营养品质得到提高,维生素C含量提高9.21%,番茄果实的安全质量得到改善,硝酸盐含量降低6.97%。[结论]现有施氮水平下追施氮肥用量减少20%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为给稻茬小麦大面积提质增效生产提供参考,以中筋小麦徐麦818为材料,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以施氮量225 kg·hm-2、基肥和拔节肥各50%模式为对照,在此模式基础上进行减少追氮量和平衡减少基肥和追肥施氮量(简称平衡减氮),探讨减氮模式对稻茬中筋小麦籽粒产量、品质、氮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氮减少10%...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田小区定位试验,设5种施肥处理模式,分别为不施氮肥(CK)、农户习惯施肥(CF)、减氮纯施化肥(R)、减氮配施20%有机肥(R20)和减氮配施40%有机肥(R40),研究豫西半湿润偏旱地区冬小麦-夏玉米1年2熟区氮肥减量配施有机肥两年后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分配、氮素积累和分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总量、氮素积累总量和子粒产量平均分别比对照增加17.07%、31.63%和36.61%。R20处理氮肥利用效率显著提高40.01%~60.63%,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35.86%~82.78%,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5.14%~32.93%,肥料贡献率显著提高24.10%~55.63%。因此,R20处理可实现玉米稳定增产,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合理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控释肥、配方肥、有机替代和蚯蚓生物培肥4种化肥减施增效复合技术模式对广东单丛茶区茶园土壤肥力、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模式的肥料农学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结果表明,4种技术模式可减少化肥养分投入量20%~30%(总养分投入量减少17%~0),产量增加4.9%~12.3%,且品质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年经济效益每公顷增加1.51~3.26万元。其中,控释肥模式的肥料农学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最高,分别比习惯施肥增加58.0%和10.9%;有机替代模式品质提升最显著,氨基酸增加10.2%,可溶性糖增加9.6%,酚氨比下降13.4%。控释肥和有机替代两种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在广东单丛茶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减施氮肥对不同密度夏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玉米品种郑单1002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施肥(N1,复合肥225 kg/hm2;N2,复合肥180 kghm2;N3,控释肥180 kg/hm2;N4,复合肥180 kg/hm2,有机肥1 500 kg/hm2)和两个密度(D1,6万株/hm2;D2,7.5万株/hm2)处理,研究减施氮肥对不同高密植夏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D2处理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24.74%,两个密植条件下N3和N4处理均未造成显著减产。D2处理显著提高吐丝期和成熟期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降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子粒的贡献率,减氮处理对干物质积累特征均无显著影响。N2、N3和N4处理显著提高两个密植夏玉米氮肥偏生产力16.00%~22.90%,仅D2N4处理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效率16.32%。夏玉米在75 000株/hm2高密植水平,施氮180 kg/hm2(减氮20%)配施有机肥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9.
10.
在吉林黑土地区,在减氮肥50%、减磷肥100%条件下,评价15种商业微生物肥料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氮肥50%处理减产3.6%~5.5%;不施磷肥减产0.6%~4.1%.在减氮条件下,33.3%的微生物肥料稳定增产,增产率为15.7%~35.5%(平均增产25.6%);在不施磷条件下,26.7%的微...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地区双季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系统地了解不同施肥制度下各生育期氨挥发损失的程度及规律,采用密闭室法对南方红壤地区双季稻田的氨挥发进行了监测。不同施肥制度下氨挥发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施肥后1~3 d内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1周后无明显排放。氨挥发速率随施N量增加而增加。早季各处理氨挥发累积量基肥时为1.6~3.6 kg/hm2,分蘖肥时为58~18.2 kg/hm2;而晚季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时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为4.5~7.9、12.3~26.8和1.4~2.4 kg/hm2,早、晚季氨挥发总累积量分别占其施N量的4.5%~15.3%和16.9%~32.8%。相对于不施肥处理,尿素的施用促进氨挥发,而在等氮施用量下,缺P处理通过氨挥发损失的N量较多,较高水平的秸秆和绿肥施用也会增加氨挥发量。此外,氨挥发与田面水NH4+ N浓度及水层pH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气候条件也显著影响氨挥发量。  相似文献   

12.
调查分析位于广东省湛江农垦属下华海公司、南华农场、红星农场、丰收公司、广前公司、五一农场、湖光农场和友好农场等8个单位1 918个土样的养分状况,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对比集约化种植后砖红壤肥力变化。结果发现:pH呈下降趋势,即有土壤酸化特征;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呈现较高水平,但也呈现下降趋势;土壤全氮总体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明显提高,总体处于良好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有很大程度增加,但仍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3.
综述近年来我国南方红壤地区土壤质量评价研究的成果,指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向、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采集华南荔枝主产区荔枝园土壤样本470个,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对土壤性质进行评价,并对各产区土壤性质进行对比,进一步探讨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荔枝园土壤普遍酸性强,90%以上果园土壤为酸性和强酸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整体处于低水平,保水保肥能力弱。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及有效钼含量处于中低水平,交换性钙和镁及有效硼处于低水平,而有效磷、有效锌含量适中,有效硫和有效铜含量丰富。整体上荔枝园土壤养分肥力偏低且不均衡。不同产区土壤养分肥力差异较大。海南产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锌含量最高;云南产区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区,而有机质、有效磷、有效硫、有效钼含量最低;广东产区则土壤有效硼含量最高。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多种性质之间关系密切。其中,pH和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之间,有效铜和有效锌之间,速效钾与交换性钙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针对华南荔枝园土壤酸性强及养分不均衡的问题,建议重视土壤pH改良,加强有机肥的施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并增加钙、镁、硼肥。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肥对红壤区水稻增产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红壤区水稻试验,分析了长期使用氮磷钾肥条件下双季水稻的生物量(包括稻谷产量和秸秆量)、养分增产效应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对双季水稻生物量的影响顺序为NPK>NP>PK>NK>CK。N、P、K对水稻的增产效应系数分别为41.2%~54.8%、66.3%~88.2%和10.3%~10.9%。N、P和K增产效应的变异系数规律与其增产效应相反,说明养分对双季水稻增产效应越高,其稳定性越好。双季水稻的增产效应及其稳定性均表现为早稻优于晚稻。氮磷钾肥的配施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磷肥的使用明显增加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钾肥使用提高了土壤全钾和交换性钾含量,然而水稻生物量的输出却与之相反,两者的平衡决定着土壤全钾和交换性钾含量的变化。氮磷钾肥对土壤pH值影响则不一致,氮肥(尿素)的长期使用降低土壤pH值,而磷肥(钙镁磷肥)的使用减缓了土壤pH值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南方红壤旱地不同施氮量下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变化,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以高含氮肥料为材料,设置8个处理:不施氮肥(N0)、200%施氮量(N200%)、150%施氮量(N150%)、100%施氮量(N100%,纯施氮180.48 kg/hm2)、80%施氮量(N80%)、60%施氮量(N60%)、40%施氮量(N40%)和20%施氮量(N20%)。结果表明:与N0处理相比,施氮肥提高了花生荚果产量,增产幅度为12.94%~24.62%;荚果产量、单株果重和饱果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分枝数和百仁重随施氮量变化不明显;株高和百果重以N80%效果最佳。土壤碱解氮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产量与饱果率、有机质和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碱解氮与饱果率和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呈显著负相关。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第1主成分性状,即产量因子,如荚果产量、单株果重和百果重对花生生长有重要的作用。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百果重和饱果率通径系数较大,所以在提高花生荚果产量中应重视这2个性状。综上所述,从花生产量、农艺性状和成本考虑,以N80%处理(纯施氮144.38 kg/hm2)的荚果产量、株高、单株果重、百果重、百仁重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s of application of N fertilizer on wheat on the grain yield and N use efficiency (FNUE) of rice in the wheat-rice rotation system, as well as on the soil fertility were studies. N-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whea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tal N, arnrnoniurn-N and nitrate-N contents in paddy field, resulting in high indigenous N supply of soil (INS). Compared with low INS, the effect of N rate on the grain yield of rice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and FNUE was decreased under high I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igh INS wa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low FNUE in rice.  相似文献   

18.
冬作物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冬作物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冬闲—双季稻为对照,设计了油菜—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黑麦草—双季稻、马铃薯—双季稻4种复种模式,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与冬闲相比,油菜、紫云英、黑麦草和马铃薯秸秆还田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水稻平均产量增加,增幅分别为4. 44%、6. 50%、4. 76%、6. 69%;油菜、紫云英、黑麦草和马铃薯秸秆还田后土壤平均pH值比冬闲分别下降0. 07、0. 11、0. 25、0. 08个单位,平均有效磷含量分别下降25. 0%、17. 6%、22. 5%、28. 6%,降幅明显;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幅大小顺序为紫云英还田处理>油菜秸秆还田处理>黑麦草秸秆还田处理,增幅分别为4. 41%、1. 39%、1. 36%;有机质含量增幅大小顺序为油菜秸秆还田处理>马铃薯秸秆还田处理,增幅分别为3. 0%、1. 2%;速效钾含量增加的只有黑麦草秸秆还田处理,增幅为7. 4%。表明紫云英—双季稻和油菜—双季稻是较好的复种模式。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土壤中磷素利用率低的问题,进行了2a的磷素活化试验。结果显示:在水稻本田中施用二铵150kg/hm2(常规用量),配施7.5kg/hm2土壤磷素活化剂,可增稻谷13%左右。分析了土壤磷素活化剂的应用条件,指出了土壤磷素活化剂只有在配施一定量二铵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活化土壤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肥料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会影响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本文研究了等氮条件下不同肥料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物质转运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控释肥(N、P、K含量分别为25%、6%和19%)处理相比,施传统复合肥(N、P、K含量均为15%)和快美复混肥(N、P、K含量分别为24%、7%和19%)的处理,水稻抽穗期叶片SPAD值显著增加,穗部干物质累积量、穗部干物质累积速率和库容量分别增加2.7%~17.1%、1.6%~17.1%和5.4%~11.0%;水稻总吸氮量、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9.4%~38.2%、26.6%~102.4%、19.3%~76.7%和4.5%~15.1%。在本试验条件下,快美复混肥是提高华南双季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的优势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