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半紧凑型品种龙单33和紧凑型品种龙青1号为材料,比较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的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茎粗变细、株高穗位略有增高、空秆率增高,双穗率降低;行粒数及百粒重均出现降低趋势,群体产量随密度加大先增加后减少,龙单33品种密度为6.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龙青1号密度为6.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探讨适合苹果幼园套种的大豆品种类型,明确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在苹果幼园种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套种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存在差异,品种之间产量差异显著(P0.05),中黄13产量最高为3 682.5 kg·hm~(-2);株高与产量存在一定的关联,其中第一类株高中等、产量最高;第二类株高低、产量适中;第三类株高最高、产量最低。株高64 cm左右、百粒重22.39 g左右的大豆品种及其类似品种在苹果幼园套种大豆生产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玉米新品种丹玉336和丹玉307为试材,于2018年和2019年在两个不同密度水平下进行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密度对百粒重、穗粒数影响较小,对空秆率、倒伏率影响较大。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两个品种均能适应辽东地区自然条件,丹玉307在6.0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丹玉336在7.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对引自国内外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物候期、返青率、株高以及产量等性状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的生育时期有较明显的差异;返青率国内苜蓿好于国外苜蓿,其中国外苜蓿返青率第三、四年明显下降;农菁1号品种一次刈割株高高于其它品种;肇东品种二、三次刈割株高高于其它品种;肇东苜蓿产量最高,农菁1号与草原1号次之,敖汉最低,国外品种第三年后产量降低明显。综合评价认为,农菁1号、肇东苜蓿、草原1号及龙牧801紫花苜蓿品种的综合性状好、产量高且稳定,适宜黑龙江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明确冀南麦区适期播种(10月12日)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可为指导当地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依据。采用二因素(品种、密度)三水平试验设计,以当地主推小麦品种济麦22、邯6172和衡4444为试验材料,基本苗密度均设300万、375万和450万株/hm~2计3个水平,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干物重、有效分蘖成穗率、收获指数等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小麦品种产量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大,其中,济麦22在种植密度为3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邯6172和衡4444均在种植密度为3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并分析了各品种最佳种植密度下形成高产的主要原因。另外,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使小麦在生长中后期形成较多的干物重、次生根条数和单株分蘖,且有效分蘖成穗率高,主茎穗长较长,有效小穗数多、无效小穗数少,容重和收获指数高。  相似文献   

6.
参照四水平五因素正交L16(45)设计。研究品种、播期与播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对产量构成要素影响显著,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构成要素部分显著。品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因素最大,其次为播期,播量影响最小。在笔者试验条件下,最好的小麦品种为金麦1号,适宜的播期为10月10~16日,适宜的播量为210万~270万株·hm-2,小麦产量获得最高产。  相似文献   

7.
选用9个冬油菜品种进行引种和栽培试验,连续两年对9个品种进行农艺性状、越冬率和产量测定,对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品种进行播期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有3个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和陇油8号在榆林地区可以安全越冬,667秆产量可达到158~169kg。播期试验表明,8月15日至8月25日播种越冬率和产量高,8月20日播种越冬率最高(92.3%),8月15日之前播种随播期提前,越冬率下降;8月25日之后播种,随播期推迟越冬率下降,9月3日播种越冬率和产量下降明显。密度试验表明:密度50000株·667m-2时越冬率最高(91.3%),密度大于50000株·667m-2后,随密度增加越冬率降低;密度小于50000株·667m-2时,随密度下降越冬率降低。结论:榆林地区种植冬油菜可以安全越冬,并取得高产,适宜榆林地区种植的冬油菜品种为陇油6号和陇油7号,最适播种期在8月20日左右,最佳播种密度为50000株·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呼和浩特地区种植玉米种类单一、品种退化严重、产量逐年下降等实际问题,【方法】于2018年和2019年在玉米主产区土默特左旗、和林格尔县和托克托克托县3个地区开展小区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对比各地区不同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旨在为呼和浩特地区遴选高产优质玉米品种。【结果】各地区不同玉米品种株高、穗位高和茎粗差异显著,以先玉696、金韵308、先玉335表现最好。在产量方面,土默特左旗先玉696品种产量最高,和林格尔县金韵308品种产量表现最好,托克托县先玉335品种产量最高。【结论】综合分析推荐金韵308和先玉696为呼和浩特玉米主产区高产优质栽培品种,其它玉米小规模种植地区以及小型农户种植亦可参考本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种密度对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密度增加使马铃薯产量提高但同时造成商品薯率下降,生产上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生产商品薯及种薯,以满足不同需求。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对马铃薯主茎数、结薯数、大中薯率、小薯率及产量影响,找到最佳播种密度,旨在为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晚熟品种冀张薯8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42 000株/hm2条件下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中熟品种同薯20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47 250株/hm2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早熟品种冀张薯12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63 000株/hm2产量最高,商品薯率最低,但3个密度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建议冀张薯12号播种密度以63 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吴观菊 《河南农业》2016,(35):20-21
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性状产生的影响,选择丹3363玉米品种和丹玉86玉米品种作为试验研究材料,观察、统计和分析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与各种性状的异同性.结果表明:玉米品种丹3363的产量达到最高和最低的种植密度分别为7 50万株/hm2和5.25万株/hm2;玉米品种丹玉86的产量达到最高的种植密度为6.00万株/hm2,且该种植密度下棒3叶宽度和面积达到最大值;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种品种玉米植株的倒佚率和空秆率均表现为上升趋势,茎粗、株高、穗高以及叶片数等的变化不显著.结论种植密度除了会对玉米种植的产量产生影响之外,同样会对玉米的棒3叶宽度和面积等性状产生影响,所以在实际的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结合所用玉米品种等条件来合理确定玉米种植密度,确保可以提升玉米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山西省晋中市进行红皮秋萝卜露地引种试验,对8个红皮萝卜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及产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红袍生长势最强,株高最高,株幅较小,适合密植;口感清脆、无辣味;糠心率、畸根率、裂根率均为0,抗病性强,产量较高。该品种最适宜在山西省晋中地区露地种植,为当地红皮萝卜生产品种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9,(12):7-9
为探明安顺市玉米顺单7号的最佳密度,设计49 500株/公顷、57 000株/公顷、64 500株/公顷、72 000株/公顷和79 500株/公顷共5个密度对玉米品种顺单7号母本产量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制种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性状中的空秆率不断增加,以最高密度79 500株/公顷时的空秆率最高,为5.9%;双穗率逐渐下降,当密度高于72 000株/公顷时,双穗率为0。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中的有效穗数呈正相关,与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呈负相关,有效穗数的增产效应有效弥补了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的减产效应。产量与密度间存在一元二次函数关系,回归方程为y=-0.000003x2+0.413793x-10344.4896,由方程可以计算出顺单7号制种在密度为68 966株/公顷时,理论产量达到最大值3 924.2公斤/公顷。  相似文献   

13.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籽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探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登海3719、金海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密度(52 500株/hm2)、中密度(75 000株/hm2)和高密度(97 500株/hm2)对玉米籽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各粒位籽粒灌浆影响显著,各品种受密度影响趋势一致,以穗上位籽粒受密度影响最大,而金海5号各部位籽粒灌浆均受密度影响较小。各品种产量受种植密度影响显著,金海5号产量随密度增加而提高,而登海3719和郑单958产量均在中密度下达到最高,高密度下显著下降。金海5号产量在各密度下均高于其它两品种。  相似文献   

14.
红麻纤维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理调控红麻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红麻的纤维产量。[方法]以纤维产量为参考数列,株高、茎粗、皮厚、笨麻率、干皮精洗率5个产量构成因素为比较数列,对8个红麻品种的纤维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红麻5个产量构成因素与红麻纤维产量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皮厚>株高>干皮精洗率>茎粗>笨麻率。关联度分析表明,在育种上,红麻应选育皮厚、植株高大的品种;在栽培上,应主攻皮厚,增加植株高度,减少笨麻率,协调好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论]红麻的纤维产量与皮厚、株高、干皮精洗率等产量构成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前,选用耐密高产的抗倒伏品种且合理密植是玉米生产的主攻方向。本试验对玉米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探讨,表明郑单958、蠡玉16二个品种随种植密度增加,株高和穗位也随之增高。每667m2密度达到5000株以上时,品种倒伏率明显增加,最高达到75%。郑单958种植密度4500株/667m2植株性状与产量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玉米品种选育和大田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三北61、三北63、先达607三个春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中晚熟春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显著,穗长、单穗重、穗行数、行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株高基本保持恒定,穗位有所抬高,出籽率变化不大,穗粒数、千粒重随着密度增加小幅度减少;三北61、三北63均在密度67 500株/hm~2产量最高,大田生产上密度应控制在60 000~67 500株/hm~2较为适宜;先达607受株型的影响在密度97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根据试验产量、试验区域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地力、生产管理水平、安全生产需要,密度控制在67 500~7 5000株/hm~2较为适宜。因此,要根据品种的特性选择适宜的密度获得安全的生产和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奥玉3101和强盛4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个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密度及其品种和密度互作间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种植密度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性关系,强盛49号密度为42650株/hm2时产量最高,奥玉3101密度为53745株/hm2时产量最高;品种、密度以及品种和密度互作对2个玉米品种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差异影响均达显著水平,而对脂肪和淀粉含量的差异影响均不显著;在密度为2.4万~3.6万株/hm2的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都呈上升趋势,在3.6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育成品种的不断推出,在河北省东部低平原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也随之增多。为了筛选适合该区域种植的抗旱、耐盐、丰产小麦品种,在盐分含量3.26 g/kg的盐碱地上,选用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的8个优质旱碱麦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比较小麦株高、穗长、小穗数、不孕小穗数、不孕小穗率、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对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捷麦19和小偃156产量较高、生态适应性强,为适合河北省东部低平原区种植的旱碱麦优选品种,其中捷麦19株高最大,小偃156蛋白质含量最高。在降水量多的地区或年份,可以追求旱碱麦的产量和品质,推荐种植小偃156;反之,则需要种植抗旱性强、产量稳定的捷麦19。  相似文献   

19.
棉花新品种鄂棉23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丰产性突出的特点.在对鄂棉23进行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种植密度、施用钾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每公顷植37 500株产量最高,每公顷用K2O 225 kg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翔玉998和优迪919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在株高、穗位高上差别不大,翔玉998生育后期的叶面积指数相对较大,干物质积累量也较多;在试验范围内两个品种的产量均随密度增加先升后降,翔玉998最高理论产量密度为7.9万株/公顷,优迪919最高理论产量密度为7.3万株/公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