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籽粒形态及鲜重产量的影响,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及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玉米9叶期分别喷施矮丰(AF,50 mg/L)、烯效唑(S3307,50 mg/L)、乙烯利(ETH,400 mg/L)、激动素(KT,10 mg/L)及激动素和烯效唑的混剂(H,30 mg/L),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喷药后第17d开始取样,以后每隔9d取1次样,分别测定玉米穗鲜重及籽粒鲜重、体积和干重,计算籽粒水含率、鲜比重和单粒重,成熟期进行产量及穗部形态测定.[结果]喷药后第17和26 d,各调节剂处理穗鲜重较CK增加11.68%~26.47%和10.13%~22.94%,籽粒百粒鲜重比CK增加16.21%~24.31%和11.60%~ 17.40%,籽粒百粒体积比CK增加20.00%~50.00%和12.00%~30.00%,籽粒百粒干重比CK增加32.44%~53.87%和6.28%~10.43%,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喷药后第35和44d,各调节剂处理穗鲜重及籽粒形态指标基本高于CK,且第44d时籽粒水含率比CK显著降低5.49%~24.15%.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后,穗行数、单粒重和鲜重产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各调节剂处理籽粒鲜重产量较CK增加0.47%~9.72%.[结论]玉米9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增加其穗鲜重及籽粒鲜重、干重和体积,降低籽粒水含率,进而提高玉米鲜重产量,其中以喷施ETH和S3307的调控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对鲁中地区不同种植密度下适宜机械化收获的优良玉米品种进行筛选。选用在当地推广潜力较大,比对照郑单958增产且田间表现优良的品种。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时选用7个品种,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选用8个品种。对这些品种的倒伏率、倒折率以及样点的落穗损失进行测定和计算。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时,不同参试品种机械收获损失率在1.6%~6.3%,士海718、五岳78、士海928、登海605抗倒性较好,机械收获损失率低于3.0%,适合机械化收获。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不同参试品种机械收获损失率在1.6%~5.9%,伟科702、登海3737、圣瑞999抗倒性较好,机械收获损失率低于3.0%,适合机械化收获。随着倒伏率、倒折率的变化,机械收获损失率也明显发生相应的变化趋势,说明倒伏率、倒折率是影响机械收获的重要因素。品种的种植密度会对品种的倒伏率和倒折率造成影响,因而会影响机械化收获的落穗损失。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设置了4种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处理,分别为大豆玉米S3:M2、S4:M2、S3:M4、S4:M4和单作玉米对照(M),与单作玉米相比,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产量减产25.1%~41.4%,S4:M2影响最大减产41.4%,S3:M4影响最小减产25.1%;玉米产量构成:收获穗数减少4.2%~14.9%,千粒重减少0.5%~3.6%,单穗粒数减少5.2%~10.8%;玉米穗部性状:穗长减少6.1%~11.2%,穗粗减少0.2%~3.1%,秃尖长增加17.7%~27%,植株农艺性状:株高减少2.2%~9.3%,基茎粗作减少14.4%~19.4%。综合玉米产量构成及农艺性状指标,带状复合种植S4:M2对玉米影响较大,S3:M4对玉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在桦甸市开展玉米新品种的示范,并对各品种的生育期、叶片生长速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完全适合该区域种植,各参试品种的保苗率较当地主推品种金园15高7.7~11.4个百分点,收获株数多6 000~8 667株/hm~2,收获穗数多6 667~7 334穗/hm~2,增产5.2%~11.5%。  相似文献   

5.
一、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 1、秸秆还田方式 方式一:人工摘玉米穗-机械切碎秸秆抛撒还田 方式二:玉米收获机摘穗并切碎秸秆抛撒还田 方式三:人工摘玉米穗-秸秆青贮收获(一旋耕灭茬)  相似文献   

6.
生物有机肥对鲜食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张睿佳 《农学学报》2021,11(11):33-36
为了研究生物有机肥对鲜食玉米的产量、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鲜食玉米‘中科糯甜99’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调查了施用生物有机肥后鲜食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检测了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显著降低了土壤的pH,分别比对照减少4.9%~6.8%;提高了土壤的养分含量,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4%~9.8%、4.9%~11.6%、6.7%~19.2%和4.9%~19.4%;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施用生物有机肥增加了玉米的株高、穗长、穗粗、穗行数、单穗重、行粒数和鲜百粒重,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8.5%~16.5%。生物有机肥不但可以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培肥地力,还能促进鲜食玉米生长,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玉米穗对特定波长红外光的选择性吸收理论,研究了红外辐射条件下玉米穗的红外吸收特性,针对玉米穗收获后含水率较高、直接脱粒易导致子粒破碎等特点,设计了一种传热效率高、能耗低、干燥均匀性好,且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的玉米穗干燥试验台,为研制红外辐射玉米穗干燥机奠定了坚实基础。该试验台可以将收获后含水率较高的玉米穗降低到18%左右的最佳脱粒含水率,这对于降低玉米穗脱粒过程中的子粒破损率、减少玉米的产后损失、满足生产实际需要、确保玉米的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玉米机械化收获是将来玉米生产的必由之路,玉米从人工收获到机械收穗,再到机械粒收,是玉米收获的两次重要变革,收获方式的每一次转变都会对品种特征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从收穗到收粒,对品种的要求目标发生了显著变化.该文结合冀中南玉米机械化发展状况,着重探讨了冀中南地区收获方式的转变趋势及未来机械化收获条件下的玉米育种目标,以期为育种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缓冲弹簧和柔性触穗表面两种摘穗机构在摘取果穗中的低损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传统玉米收获用板式摘穗机构和具有缓冲弹簧加柔性触穗表面的柔性摘穗机构为2种摘穗结构,以刚性触穗表面、柔性橡胶触穗表面、柔性发泡材料触穗表面为3种触穗表面,得出6种摘穗机构,进行鲜食玉米果穗碰撞试验,采集和分析碰撞时间、碰撞加速度峰值,计算碰撞冲量,统计籽粒破碎率。【结果】柔性摘穗机构能够有效降低鲜食玉米果穗受到的碰撞时间,从而降低鲜食玉米果穗的籽粒破碎率。缓冲弹簧可缩短鲜食玉米果穗的碰撞时间,当柔性摘穗机构表面为柔性橡胶和柔性发泡材料时,碰撞时间分别比板式摘穗机构降低了66.2%、70.1%和70.1%。碰撞冲量分别降低了67.6%、77.9%和79.7%。籽粒破碎率降低了71.2%、51.3%和83.6%。对于柔性摘穗机构,鲜食玉米果穗与柔性橡胶、柔性发泡材料触穗表面的碰撞时间比刚性触穗表面分别延长了58.7%和63.2%。碰撞加速度峰值分别降低了62.5%和68.7%。碰撞冲量分别降低了42.4%和54.5%。籽粒破碎率分别降低了47.4%和68.4%。【结论】通过降低收获过程中鲜食玉米果穗受到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已形成三大玉米生产区,一是北方玉米区,二是黄淮平原玉米区,三是西南丘陵玉米区,全国需要玉米收获机10万台以上。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玉米机收率不到2%,远远低于小麦70%和水稻20%的机收水平。一、玉米收获机械生产现状1、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该机可以及时收获青绿秸秆,达到玉米穗茎兼收的目的,目前尚处于试制阶段。代表机型有:河北省农机化研究所研制的4YZ-4型、天津市农  相似文献   

11.
机械粒收推动玉米生产方式转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正玉米机械粒收是利用联合收获机摘穗、脱粒一次完成的收获方式,由于减少了果穗储运、晾晒、脱粒等作业环节,不仅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力成本,还可降低晾晒、脱粒过程中的籽粒霉烂与损失,是我国玉米机械收获的发展方向和今后玉米生产转方式的重点~([1])。美、德等国20世纪50年代玉米收获作业也以机械穗收为主,70年代全面采用田间机械粒收~([2-4])。目前我国玉米机械播种率已超过80%,但机械收获率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丝黑穗病对玉米产量损失程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探明玉米丝黑穗病对玉米产量造成的损失程度,对5个感玉米丝黑穗病品种进行发病情况观察及对产量损失影响程度的测定。经2个试验点调查发现,每个品种感病后部分病株都有分化穗的能力,一般分化穗株占病株数0.51%~14.64%,并且分化穗全部在病穗上位叶。其中病株分化穗表现为可授粉穗能够正常结实,并有商品价值;可授粉结实但灌浆不足,无商品价值;可授粉仅有粒型但未能灌浆;分化穗未能授粉等类型。结果表明少量病株分化穗株具有一定的结实能力,病株分化穗株结实产量比病株率减少损失0.13%~1.27%,因此玉米丝黑穗病产量损失率小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适于机械化粒收玉米新品种育种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山东省玉米生产的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越来越高。从人工收获到机械收穗,再到机械粒收,是玉米收获的重要变革。收获方式的转变对玉米品种选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山东省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状况,探讨了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目标,以期为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商水县的主要秋季粮食作物。2012年商水县秋粮播种面积8.3万hm2,其中玉米播种面积6.7万hm2,占秋粮播种面积的80.7%。近几年,影响该县玉米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玉米生产中常出现空秆。玉米空秆是指有秆无穗或有穗无粒的植株,空秆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玉米产量,一般减产5%~10%,严重者高达20%。在生产中分析玉米空秆形成原因,及时采取预防对策防止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商水县的主要秋季粮食作物。2012年商水县秋粮播种面积8.3万hm2,其中玉米播种面积6.7万hm2,占秋粮播种面积的80.7%。近几年,影响该县玉米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玉米生产中常出现空秆。玉米空秆是指有秆无穗或有穗无粒的植株,空秆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玉米产量,一般减产5%~10%,严重者高达20%。在生产中分析玉米空秆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推广夏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实现更高水平的玉米机收,改良传统夏玉米收获模式,探索完善的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本研究对不同夏玉米籽粒收割机收获玉米的生产效率、籽粒含杂率、籽粒破碎率和籽粒损失率等作业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并对夏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与传统收获技术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品种迪卡653、伟玉618和联美853均适宜夏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可以作为夏玉米籽粒机收主要品种;谷王4LZ-BZ1收割机籽粒损失率、果穗损失率和籽粒含杂率高于谷王TB60,谷王TB60更适宜开展夏玉米籽粒机械化技术推广;夏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模式较人工摘穗收获模式收益更高,推广应用前景广阔。为了更好地推广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提出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和加大机具研发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是农业大县,玉米是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过去玉米收获主要以传统人工收获为主,经过人工摘穗、切削秸秆、清运、腾茬等环节,劳动力投入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随着近几年地区农业机械化地不断发展,玉米收获逐渐实现了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等,促进了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技设备的应用。玉米机械化收获一直都是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农机化重点工作。大力推进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推广先进的玉米联合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黑粉病又称瘤黑粉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玉米各栽培区,以北方发生较普遍而严重,主要危害玉米植株各部位的幼嫩组织:叶、秆、雄穗及果穗等,在病部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物,瘤状物发生的部位、多少、大小对玉米产量造成的损失不同,一般可减产30.9%~80%,甚至高达100%。大田发病株率为5%~10%,严重发病田可达70%-80%,减产率约为病株率的1/3。近年来由于玉米种植面积增大,玉  相似文献   

19.
忻玉6002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t14-3b为母本,自选系忻9101-1为父本,于2004年选育而成。在2006年山西省预备试验中,以10 984.5 kg/hm2的单产水平排第12位,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19.0%。2007—2008年山西省区域试验(2年)中,平均产量为10 825.5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6.7%,位于参试品种的第8位。在2008年的玉米中晚熟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 831.5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6.9%,位于参试品种的第11位。该品种高产、优质、多抗,淀粉含量74.49%,属于高淀粉品种;抗玉米穗腐病(病级3)、粗缩病(病株率2.9%~4.4%),中抗玉米大斑病(病级5)、茎腐病(病株率13.8%~29.0%),感玉米丝黑穗病(病株率3.6%~17.8%)、矮花叶病(病情指数15.4~59.1);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平均产量可达10 880.5 kg/hm2,开发应用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20.
馆陶县玉米大、小斑病普遍发生,个别地块病株率在80%以上,到玉米花丝慢慢干枯期,已有10%~15%的叶片枯死,造成籽粒所需养分供应不足,形成秕粒和秃尖,收获后亩减产幅度在20%~30%,因此,应及早控防,确保夏玉米的良好长势和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