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安徽省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增长间的关系,通过仿照IPAT方程构建了含有建设用地和GDP的核算方程,利用2004-2013年安徽省建设用地、GDP、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的数据分析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状况。结果发现,研究期安徽省GDP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相对同步,并且处于弱脱钩状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GDP的增长对建设用地的依赖有所降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关系趋势相同,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依赖更大。最后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以期为安徽省制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冯高翔  林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120-17123,17126
从实证角度探讨建设用地供给与第三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影响机制,为土地参与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设用地供给数量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静态与阶段性动态关系;建设用地供给是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促进其产值增加,促进就业具有长期的持续效应,同时呈现二至三年的滞后性;建设用地供给对第三产业产值与就业人数作用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建设用地供给对第三产业拉动就业带来的冲击响应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东兴市边境贸易与建设用地变化之间的关系,明确该市边境贸易发展水平对建设用地变化的影响,以该市2003~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等为资料,采用SPSS软件对这10 a间该市边境贸易发展情况与建设用地变化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0 a间东兴市边境贸易总额与建设用地面积均呈增长趋势,且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边境贸易发展变化是建设用地结构变化的直接动因;从建设用地结构来看,伴随着边境贸易额的增长,该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和交通运输用地面积随之增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科学调整,合理规划,制定全市建设用地变化与边境贸易发展的协调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西安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对1985~2005年间有关工业和人口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在实证基础上定量化研究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并根据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理论,选取多个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因子,综合分析了西安市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协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化水平和非农产业就业、第三产业就业、第三产业产值、人均GDP、非农产业产值相关性较大。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安市的地域及社会经济特点提出四点对策,以期实现西安市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调性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运用典型相关模型,在分析嘉鱼县产业结构变化特点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研究了嘉鱼县土地利用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调性.结果表明:①嘉鱼县工业化发展已达到一定水平,但第一产业比重依然较高,第三产业水平不高,工业处于发展期,产业结构并不合理;②各类用地中,以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比重最高,其次是耕地,再就是林地;③农用地中,以草地变化动态度最大,其次是林地,再就是园地,最后是耕地;④城镇村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比例上升了1.02%,但交通运输用地略有减少,建设用地增加主要表现为城镇村工矿用地增加;⑤产业结构的演化过程中,产业发展依然表现为建设用地的增加和农业用地的减少,特别是林地的减少;⑥用地结构演变促进产业发展和产业机构演变不利于产业长期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吴九兴  王晓妹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0):1920-1924
本研究以建设用地的数量为切入点,对建设用地转型的幅度和速度进行实证研究,详细分析了安徽省2004—2016年建设用地的演变趋势与原因。研究发现,安徽省建设用地的数量形态经历了快速而非平稳的转型过程。2004—2016年安徽省建设用地增加了3 777.36 km2,增长幅度为23.4%,转型幅度和转型速度分别为2.7%和5.6%。由于不同时期的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安徽省建设用地转型幅度和转型速度均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由于各个地级市之间行政区划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差距的变动,使得部分地级市建设用地变化较为明显。同时,因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对各个地级市的建设用地转型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常德市1997~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手段与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常德市所辖9个县(市、区)地区的建设用地的空间变化,力求准确测算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及其差异;并对研究地区建设用地类型结构变化程度、变化速度进行分析,探讨其与耕地变化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建立了建设用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西安市2002~2008年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及其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的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明显增加,但是社会、生态效益一直偏低;建设用地利用效益的协调程度日益提高,截至2008年底西安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处于比较协调状态。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提高西安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该区域建设用地利用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遥感技术与社会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定量分析西安市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景观动态的变化,并对城市化的驱动因素进行探讨,为西安市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获取并分析了西安市城区1988年、1995年和2006年3期的卫星影像数据。【结果】1988-2006年,西安市建设用地增加205%,水域增加3%,耕地减少37%,林地下降36%;耕地、水域破碎化程度严重,林地、建筑用地集中度提高。【结论】通过城市景观动态变化可以看出,西安市城市化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于政府政策导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此外,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管理也是影响城市景观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西安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西安市2000~2010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和协调度评价模型对西安市近11年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定量测度和分析,得出: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水平均得到了提高,产业生态化指数提升了0.60,而城市化指数提升了0.79;从协调度发展指数来看,西安市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的协调程度持续提升,大致经历了失调衰退类型、勉强协调发展类型、协调发展类型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快速工业化中,城镇化和工业化导致建设用地大量增加、耕地锐减,从而造成经济发展与用地的不协调。尝试通过对江苏省如东县近10年工业化发展与耕地变化的分析相关,厘清影响耕地变化的主导因素,从而有针对地提出耕地保护的有效对策。笔者主要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工业化与耕地变化相关性分析;应用霍夫曼系数来确定工业化阶段,应用单因素逐一回归分析耕地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如东县工业化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耕地变化显著;导致耕地变化的主导因素主要是城市化和固定投资;应该通过集约节约用地、深挖用地潜力、协调城乡用地等方面进行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西安市为例,以Landsat 8 OLI_TRIS影像为研究数据,采用遥感反演方法提取城市建设用地、地表温度、植被及水体信息,并对多要素间的相关性进行定量表达与分析,结果表明:高建设用地密度地区的温差要明显小于低密度的建设用地地区,分散的城市绿地景观难以有效改善高密度建设用地区域的热环境。多元分析表明地表温度与建设用地正相关,与植被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新疆产业投资结构的关联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以及产业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得出第三产业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且对投资的依赖性最大;第二产业是新疆发展的优势产业,但第二产业投资的发展并未明显带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最后分析存在的问题,要优化三次产业间和产业内投资结构,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4.
以呼和浩特市作为研究区域,以2006和2012年各产业用地产值数据为基础,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将各产业主要用地类型的产值与内蒙古自治区进行对比,对增长份额、结构偏离份额和竞争力偏离份额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3次产业用地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从具体产业用地地均产值来看,第三产业用地地均产值极高,因而对土地利用结构效益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用地,而第一产业用地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调整优化各产业用地内部结构,促进3次产业用地合理发展,是维护土地利用结构效益平稳增长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4~2008年统计数据,运用shift-share偏离份额分析法和区位商分析法,对定西市各县(区)2004~2008年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和比较,分析了产业结构与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劣势以及现有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定西市各县(区)三次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提出了加快定西市各县(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大特色农业投入,促进第一产业发展;加快大中型工业企业建设,促进第二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区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足迹计量模型,对日照市1994—2017年生态足迹变化轨迹及生态压力变化特征进行测算分析;采用弹性系数法,对生态足迹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结果显示:日照市生态足迹构成中化石燃料用地占比逐年增加,2008年开始成为占比最高的用地类型;人均生态足迹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较小,生态赤字明显,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变化特征;研究期内,生态足迹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第二产业比重,抑制因素为第三产业比重,且主要驱动因素与抑制因素伴随人均生态足迹的阶段变化而存在一定差别。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构生态文明、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保障日照市生态足迹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重庆开县近几年建设用地的详实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当前全县建设用地基本现状及各类建设用地几年来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开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辅以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等为参考指标体系,分析其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高的长期变化趋势;此外还分析了开县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提出促进开县建设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探寻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选取2011—2017年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等统计数据,构建基于产业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采用信息熵、结构变化率、偏差系数、单位产值占地率、Pearson相关系数等模型与指标,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变化情况,并深入探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曲周县作为处于工业化早中期过渡阶段的农业大县,其第一产业用地、第二产业分别主导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目前存在着土地利用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等问题;2)曲周县产业结构变化强度大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强度,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不同步、不协调,第一和第三产业用地的利用效率过低,土地利用集约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二产业的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曲周县应全面提升第一产业用地效率,推进第二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其产业空间的集约利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合理安排第三产业、后备产业用地布局,同时加强土地利用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的衔接,促进二者共同优化。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大气污染物与产业产值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三相散点图进行分析。选用西安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_(10)和PM_(2.5)浓度值以及同时间段的生产总值、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两类8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分析并排除可见误差后得出结果,即西安市二氧化硫同第一、二产业产值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PM_(10)同第一、二产业产值之间呈一次函数关系,PM_(2.5)同第二产业产值之间呈一次函数关系,同时也论证了文中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西安市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ArcGIS 10.5分析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特征,并利用Fragstats 4.2计算景观指数研究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安市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200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为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建设用地明显扩张,其中耕地面积减少497.54 km2,建设用地增加532.36 km2;各地类相互转化,其中耕地的转出率较高,建设用地的转入率较高,且新增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于耕地.2000—2018年建设用地破碎化程度最高但有所降低,耕地和林地破碎化程度升高,草地的破碎化程度先升高后降低,景观类型趋于复杂化、多样化、异质化.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西部地区,必须注重生态保护,降低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干扰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