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麦秸秆调节猪粪碳氮比对产沼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沼气发酵试验,笔者研究利用小麦秸秆调节猪粪碳氮比对沼气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碳氮比为22(CK)的纯猪粪处理,产气速率最快,产气量最大,说明碳氮比为22的猪粪直接作为沼气的发酵原料最好;高温条件下,利用秸秆调节猪粪碳氮比为25的处理总产气量大,产气速率适中,有利于沼气稳定产气,避免高温条件下产气过量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生物质发电厂得知,牧豆树常被选为下吸式气化炉的燃料。产气的特性由不同的成分、热值、密度和焦油含量所确定。气化炉的性能通过观察参数如燃料消耗量、比燃料消耗量、当量比、比产气率、比气化速率和气化效率来评价。在负荷20 kW条件下,一氧化碳(CO)、氢气(H2)、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氮(N2)体积百分比分别为18.4%、13.8%、11.1%、2.40%和54.2%。随着发动机负荷从5 kW增加到20 kW,气体的热值、密度和焦油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17~4.85 MJm3,1.16~1.56 kgm3和10.0~10.2 mgm3;燃料消耗速率、比燃料消耗速率、比气化速率、比产气率、当量比和气化效率变化范围为11~28 kgh,1.40~2.20 kg(kW·h),29.63~75.43 kg(m2·h),103.7~257.43 m3hm2,0.32~0.47和79.26%~89.90%。   相似文献   

3.
果蔬废物CSTR-ASBR强化酸化分相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STR-ASBR强化酸化分相工艺对果蔬废物厌氧消化产气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先将果蔬废物榨汁,果蔬渣水解酸化后再进入到甲烷相,果蔬汁直接进行甲烷化的方式,实现强化酸化与分相厌氧消化.结果表明:采用此种厌氧消化方式,可以使酸化相稳定运行的最高负荷达到16 gVS·L-1d-1,将酸化相的末端产物均换算成乙酸后,负荷产酸率平均在800 mg·gVS-1d-1以上,并形成稳定的乙醇发酵类型.甲烷相的有机负荷可从1 gVS·L-1d-1上升到5.5 gVS·L-1d-1,负荷产气率平均在500 mL·gVS-1 d-以上,CH4含量稳定在55%~60%之间.甲烷相运行的最优负荷为4 gVS·L-1d-1,负荷产气率与VS去除率分别可达557 mL·gVS-1d-1和83%,且系统稳定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庞昌乐  刘晓  陈理  刘良 《农业机械学报》2016,47(10):215-220,301
针对实验室厌氧发酵试验周期长、产气速率低、人工测量产气量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根据排水法原理,设计了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的微量产气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系统标定、测量液体自动添加和补充、产气量实时测量、累积产气曲线实时显示和监测数据自动存储等功能。厌氧发酵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在线监测数据与人工测量数据对比,相对误差平均值为-2.30%,相对误差最大值为-3.03%,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可满足实验室厌氧发酵试验微量产气实时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常温条件下,西瓜鲜秸秆和干秸秆分别与牛粪以1:1比例在原料浓度为6%,8%,10%,12%条件下混合发酵的产气速率、累积产气量以及原料的产气率。结果表明:在发酵前期鲜秸秆与牛粪混合发酵的产气速率明显大于干秸秆,发酵后期却小于干秸秆;干秸秆对温度的变化不如鲜秸秆敏感,因而产气相对于鲜秸秆稳定;鲜秸秆和干秸秆与牛粪混合发酵的累积产气量随着原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原料产气率在超过一定原料浓度范围时反而降低;综合累积产气量和原料产气率,最适宜的发酵原料浓度为8%。该研究对解决农村地区大棚蔬菜基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了化粪池粪便与麦秸在不同有机负荷下按不同C/N在中温厌氧消化条件下的产气性能和协同作用效果。设计了3个不同有机负荷(50 g TS·L-1,65 g TS·L-1,80 g TS·L-1)和3种C/N(15,20,25)以及单一化粪池粪便和单一麦秸。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物料的产气性能明显高于单一化粪池粪便,其中混合C/N为25,上料负荷为80 g·L-1时,累积产气体积达到了最大值8220 m L,比其他混合物料的累积产气量高出3.1%~126.4%,其单位TS产气量可达到205.5 m L·g-1,单位VS产气量可达到230.9 m L·g-1,比相同负荷下单一化粪池粪便高出287.7%和284.2%。在C/N为15,上料负荷为80 g·L-1时,其协同作用值为38.16%,高出相同负荷下C/N为20和25的协同作用值的316.6%和112.6%,协同作用的贡献效果明显,可以为粪草混合原料厌氧消化提供设计和运行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接种量对产气肠杆菌同步糖化发酵产氢的影响,以期寻求最佳的接种量条件。试验以累积产氢量、产氢速率等指标来分析产气肠杆菌利用小麦秸秆进行同步糖化发酵产氢的潜力及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以反应液体积为200 mL,底物为5 g小麦秸秆,酶负荷为150 mg·g~(-1)秸秆、初始pH值为6.5,温度为35℃的条件下,接种量为30%时产氢效果最好,此时的累积产气量达到737 mL,累积产氢量达到293mL,最大产氢速率为35.42 mL·h~(-1)L~(-1)。该实验研究为秸秆类生物质同步糖化厌氧暗发酵产氢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茶树叶为发酵原料,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物,在接种量为25%,配料TS浓度为7%和恒温35℃下,研究了纤维素酶预处理、高温蒸煮处理与Na OH预处理3种预处理方法对茶树叶厌氧发酵产气性能的影响。试验数据经过改Modified Gompertz模型处理,获得相应的厌氧消化动力学参数(最大累积产气量、最大产气速率和滞留时间),并计算出TS和VS评价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经纤维素酶与Na OH预处理可以不同程度提高产气能力,并缩短发酵启动时间。Modified Gompertz模型拟合不同预处理茶树叶厌氧发酵累积产气量随时间变化具有较好相关性,拟合结果中质量分数4%的Na OH预处理茶树叶产气效果最好,发酵累积产气量2860 m L,最大产气速率127.9m L·d-1,总固体产气率、挥发性固体产气率分别为109.58 m L·g-1,116.73 m L·g-1,优于其他实验组与对照。因此,碱处理可能成为今后茶树叶沼气工程较理想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进料负荷对中试规模餐厨和果蔬混合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餐厨和果蔬垃圾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的主体,产量巨大,其高含水率的特点给传统的垃圾处理方法带来极大压力。中试规模下将餐厨和果蔬垃圾按质量比8∶5混合后进行两相厌氧消化研究。在产甲烷相有机负荷为1,2,3 kgVS·m-3d-1时,系统pH值始终维持在7.0~7.3之间,产气性能良好,负荷产气量和VS去除率分别为0.97,0.78,0.72 m3·kg-1VS和84%,87%,83%。当产甲烷相负荷升至4 kgVS·m-3d-1时,由于进入产甲烷相的有机酸含量迅速增加,造成了有机酸的积累,pH值降至6.8以下,系统产气性能受到抑制,负荷产气量和VS去除率分别降至0.51 m3·kg-1VS和76%。研究发现:中试规模下,餐厨和果蔬混合厌氧消化在低负荷下可有效避免有机酸的积累,得到较高的沼气产量;高负荷下系统稳定性被破坏,导致沼气产量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0.
蚓粪对厌氧发酵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究蚓粪对废水厌氧发酵的影响,在厌氧发酵瓶中加入了质量为废水质量5%的蚓粪,使其与不加蚓粪的发酵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从产气量、pH值、COD降解速度等方面进行了两期的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加入蚓粪初始,即第一期,试验组比对照组产气量高,pH值有利于发酵进行,但由于蚓粪的加入,厌氧发酵瓶内废水的COD浓度也增大了,这样会加大前期厌氧反应器运行负荷;而在消除蚓粪本身产气的第二期,发酵产气量、COD降解速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蚓粪对厌氧发酵微生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沼气发酵反应器中加入5%的蚓粪,可以提高沼气产率与GOD降解速率,使pH值更趋稳定。  相似文献   

11.
对历经单调加载历史和循环加载历史后的混凝土,进行了应变速率为10-5、10-4、10-3/s下的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历经单调加载历史的混凝土,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均增加;(2)历经循环加载历史的混凝土,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均增加,而弹性模量则减小;(3)在应变速率为10-5/s时,历经单调加载历史比历经循环加载历史的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大,但弹性模量相差很小;在应变速率为10-3/s时,历经单调加载历史比历经循环加载历史的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大,但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相差很小。  相似文献   

12.
利用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探讨旱地叶轮的使用参数优化问题.采用田间试验,定量地分析了叶片入土角度和入土深度对叶轮滑转率的影响,得到滑转率回归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表明:在一定牵引负荷下,入土角度和入土深度对驱动叶轮的滑转率有明显的影响,而且叶片入土深度比入土角度对滑转率影响稍大些.通过对模型的统计择优分析,并结合实际使用,得到叶轮在驱动力为1435N时入土角度和入土深度的优先选用的组合,即入土深度为53mm,入土角度为90°,此时的滑转率为18.98%.  相似文献   

13.
水稻秆颗粒冷压成型工艺条件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水稻秆颗粒为原料,以碱处理水稻秆颗粒为粘结荆,采用二次正交旋转设计,研究不同的成型压力、粘结剂添加比、含水率、原料粒径对成型燃料松弛密度以及落下强度的影响.利用SPSS 13.0的回归分析方法以及Matlab 7.1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并分析了4个因子对试验指标影响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所得回归方程显著,拟合情况良好;最佳成型压力为32 MPa,粘结剂的添加比4:1,含水率为10%,原料粒径4mm,在此条件下,成型物的松弛密度达到1.188g/cm3,成型物落下强度达65.417%.  相似文献   

14.
废水中硫酸盐生物还原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杨景亮  赵毅  任洪强 《中国沼气》1999,17(2):7-9,13
本文对硫酸盐还原菌还原青霉素废水中的SO2-4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水SO2-4浓度、COD/SO2-4及SO2-4负荷是影响硫酸盐还原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中温(35℃±1℃)条件下,当反应器进水SO2-4浓度为1600mg/L,pH为7~9,COD/SO2-4大于3,SO2-4容积负荷为7.5kg/(m3·d)时,SO2-4去除率可达85%。  相似文献   

15.
液氮充注方式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液氮温度较低,可对金枪鱼蓄冷配送箱进行充冷。为了解不同冷源引入参数对金枪鱼蓄冷配送箱蓄冷特性的影响,搭建金枪鱼蓄冷配送箱试验平台,采用二次旋转回归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液氮充注量、蓄冷板传热面积和蓄冷板装载量对蓄冷配送箱蓄冷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液氮充注量、蓄冷板传热面积和蓄冷板装载量都对蓄冷配送箱蓄冷特性有影响;箱内空气的降温速率随着液氮充注量和蓄冷板传热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蓄冷板装载量对降温速率产生的影响不大,当液氮充注量为14 kg、蓄冷板传热面积为0.12 m2时,降温速率可达最大值;箱内蓄冷板的蓄冷效率随着蓄冷板的传热面积和装载量的增大而提高、随着液氮充注量的增大而降低,当液氮充注量为6 kg、蓄冷板传热面积为0.12 m2和蓄冷板装载量为70%时,蓄冷效率可达最大值。研究结果可对蓄冷配送箱冷源引入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历经不同单调荷载历史后混凝土试件在不同应变速率(10-5/s、10-4/s、10-3/s)下的动态单轴受压试验,对比分析了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并采用改进后的Weibull统计模型分析了单轴受压损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荷载历史下,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混凝土峰值应力及弹性模量明显增加,峰值应变变化不明显;在相同的应变速率下混凝土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随荷载历史幅值的增加而降低,历经85%的单调荷载历史幅值后,混凝土残余强度降低显著;当单调荷载历史低于某一槛值时,荷载历史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小,但是加载历史高于某一槛值时,混凝土损伤变量随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增加,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山核桃破壳机加载锤头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现有的山核桃破壳机多采用点、线等单一的加载接触形式进行破壳,使得工作过程中山核桃受力大小分布不均,从而导致低破壳率、高果仁损伤率的现象,设计了多种不同加载接触形式的锤头类型,以山核桃破壳后破壳率、果仁损伤率、露仁率、裂纹分布为评价指标,通过试验探究了不同加载接触形式下的破壳效果。通过有限元分析探究了不同窝眼个数的锤头对破壳过程中裂纹分布和扩展的影响,并以锤头结构参数和加载方向为试验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锤头结构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凹槽式锤头结构能够降低加载方向因素对破壳效果影响的显著性;凹槽中附加的窝眼能够使破壳后的果壳产生大量局部裂纹点,并沿窝眼棱线扩展产生裂纹,具有裂纹引导作用;窝眼个数增加,山核桃破壳后的裂纹数增加且裂纹分布均匀、范围广,有效提高了山核桃的破壳质量;当凹槽直径为28 mm,窝眼个数为7时,破壳效果最理想,破壳率、一露仁率、二露仁率、果仁损伤率的均值分别为98.88%、37.05%、57.24%、5.71%。  相似文献   

18.
荔枝果肉微波真空干燥特性与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荔枝果肉微波真空干燥特性,探讨不同微波功率、相对压力及装载量对荔枝果肉干燥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和装载量对荔枝果肉干燥速率的影响较大,而相对压力的影响不明显。干燥试验数据用于对12种可利用的干燥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求解,并确定模型系数。结果发现Modified Henderson andPabis模型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R2、较低的残差平方和(SSE)及均方根误差(RMSE),该模型能较准确地表达和预测荔枝果肉微波真空干燥过程的水分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豆制品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本试验利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中温处理豆制品废水,对其启动过程和提高负荷运行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ABR处理豆制品废水优势突出:其启动过程快,易培养出颗粒化的活性污泥;稳定运行时,容积负荷可达到14.3gCOD/(L·d),COD去除率能保持80%以上;具良好的抗冲击负荷和抗低pH的能力;MPN计数表明不同时间、不同区段的三大类菌群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高浓度变性淀粉生产废水厌氧生物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克勋  张扬  王太平  张振家 《中国沼气》2005,23(3):23-24,31
利用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厌氧生物处理高浓度变性淀粉生产废水,通过逐步提高厌氧反应器的有机负荷在65天内完成厌氧反应器的启动,主要标志为颗粒化污泥的出现以及稳定的有机物(以COD表示)去除效果(达到74%),有机负荷达到6kg/m3.d.通过工程实践表明EGSB厌氧反应器可以有效地降解高浓度变性淀粉生产废水中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