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饲料世界》2004,(11):72
我国消费者今后不必再为买不到传统天然牛黄而发愁了。由武汉生物化学制药厂主持的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体外培育牛黄原料药项目”取得成功,“体外培育牛黄”不久前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作为国家一类新药正式生产。有关中药专家指出,体外培育牛黄质优价廉,与天然牛黄具有相同的疗效,是天然牛黄理想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2.
牛黄为常用的贵重中药。进行人工培育牛黄的试验,有些地区已经开展,并取得很大成绩。关于人工培育牛黄所进行的胆囊手术方法及其部位确定,各地方法不  相似文献   

3.
<正>前言 培植牛黄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从活牛胆囊中经过一定的培育后取出的一种可代替天然牛黄使用的药品。培植牛黄取出后的清洗、干燥、脱床、除杂等环节是影响培植牛黄质量的不可忽视因素。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经理论分析总结,将如何加工培植牛黄成为一种合格的药品这一技术进行探讨。 培植牛黄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从活牛胆囊中经过一定的培育后取出的一种可代替天然牛黄的药品,影响培植牛黄质量的因素除植黄成黄等技术环节外,  相似文献   

4.
武汉唯一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体外培育牛黄技术,经过近半年的投产运行,其体外培育牛黄的年产量可达到5000kg,数量和品质可替代全国的名贵中成药天然牛黄。昨日,武汉市委宣传部对外宣布这一消息。  相似文献   

5.
人工培育牛黄是一项新兴的致富门路,目前全国不少地方已开展此项工作。但由于产量普遍偏低,经济效益尚不能令人满意。当前人们正在深入探讨提高牛黄产量的方法,绝大多数着重于核心物的改进和大肠杆菌的筛选,而对降低牛黄产量的不利因素的回避,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某些治疗药物,特别是中草药和某些饲料添加剂,对牛黄的形成、沉积和增长过程,具有阻止和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牛黄的产量。在人工培育牛黄期间,禁止应用此类药物和添加剂,也是提高牛黄产量的重要条件。现将可影响人工牛黄产量的药物和饲料  相似文献   

6.
乐陵中药材科技开发公司和山东农业大学联合研究发明的一项天然牛黄人工培植技术,通过外科手术将耐胆汁牛黄菌种埋于牛体胆囊内经过一段时间培育成牛黄。培植的牛黄药理药性及所含主要成分和天然牛黄一致,需求量大,市场手术操作简单,适宜以农户散养的牛为载体进行常规培育。早在1986年,乐陵中药材科技开发公司便开始开发生产天然牛黄,开展这项富民兴企工程。公司主动与农户签订牛体植“黄”合同,无偿为农户提供牛黄菌种和核体,免除麻醉、消毒药品以及手术植“黄”、取“黄”的费用。同时,他们郑重承诺:手术刀口愈合前,因植“…  相似文献   

7.
通江牛黄菌种的分离、鉴定和驯化李富育,余伯贵,吴厚明(四川省通江县畜牧局,635700)陈尚林,王珍兰(四川通江县卫生防疫站)人工培植牛黄是一项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当前,如何培育优良的致黄菌来提高牛黄产量和质量成了研究的核心。本文从产天然牛黄的黄牛胆汁...  相似文献   

8.
天然牛黄形成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牛黄形成机理探讨任成林(河北省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075131)天然牛黄是牛体内胆囊、胆管和肝胆管中的结石,是名贵的中药材。天然牛黄形成率很低,仅在0.1%左右;产量少而医用需求量大,历来供不应求。因此,国内许多单位推广应用在活牛体内培育牛黄...  相似文献   

9.
牛黄是牛的胆结石,名贵中药材,在牛体中的自然机遇率仅万分之一,在我国产量最高的年份也只有100多公斤,但我国每年对牛黄的需要量在70吨左右,差额多靠高额的外汇进口,实际上还是未满足过市场需求。基于这种情况,科技工作者在70年代初试验成功了在活牛体内培育牛黄的新技术,并荣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最近从在北京和洛阳召开的两次人培牛黄会议上获悉,截至目前已有29省市区开展了此项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植黄牛数达30多万头,培育牛黄达1000多公斤,其中植黄最多的省区有云南(10万头)、河南(8万头)、陕西(6万头)、内蒙(4万头)、四川(2万头)和山东(1万头)。现将  相似文献   

10.
试验模拟牛体内牛黄形成机理设计牛黄发生器,在体外进行培植牛黄并对体外培植牛黄的形成机理加以探讨。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的作用下,正常胆汁在培育10 h后即转化为成黄胆汁,胆汁颜色由草绿色变为墨绿色,继而变为黄绿色和桔黄色;胆汁pH值、胆汁黏度、胆红素、胆酸、糖蛋白和Ca2 的浓度逐渐下降;向胆汁中添加Ca2 ,可促进成黄胆汁的形成;45~55℃是体外植黄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最近规定:对人工牛体育黄提取的牛黄,要按《药品管理法规》和《新药审批办法》有关规定进行报批。未经批准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收购、销售和使用。为此,中国药材公司要求各地药材公司和医疗单位,对人工牛体培育牛黄开展临床实验,进行药理、药化等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前牛胆囊切开术还没有应用于临床,但在牛体培育天然牛黄中开始应用,作为某些科学实验也有一定的价值。自1978年以来,我们进行了100余头次的牛胆囊切开术,  相似文献   

13.
我场是从1981年5月开始人工培育牛黄试验的。三年来通过参考有关资料报导和我们自己的努力模索,基本掌握了这项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至1983年8月底止已按预期计划完成了这项试验任务。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试验目的牛黄系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牛科动物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早在公元前200年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详细记载。书中写到“牛黄是百草精华凝结为黄,能解百草毒而消痰  相似文献   

14.
牛黄(Calculus bovis)为牛科动物牛的胆管、肝管和胆囊内的结石,系病理性产物,又名丑宝、胆黄、土精等。系名贵中药材之一。目前,牛黄分为天然牛黄、人工合成牛黄和人工培植牛黄三种。天然牛黄系自然产生于牛体内的胆结石,所以称为天然牛黄。天然牛黄自然发生率为0.2%左右。天然牛黄产量少,国内外均以人工合成牛黄补充天然牛黄之不足,因此,世界上人工合成牛黄应运而生,我国于1956年由天津制药厂首次合成。其药理及药效远不如天然牛黄。人们便寻求其它方法获取与天然牛黄相同的牛黄。林如忠等(1974)首次在牛体内培植牛黄成功,  相似文献   

15.
牛体育黄是通过手术的方法在牛体胆囊内培育天然牛黄,即将牛保定麻醉后,通过手术,切开胆囊,放置塑料网架和注射特定菌种,利用异物和细菌的作用,使之产生牛黄,故称牛体育黄手术。几年来,笔者在参加该项工作中积累丫点滴体会,也曾遇到过一些异常的问题(事故),现就育黄手术的体会和出现的问题,分述于下,以求同道赐教。  相似文献   

16.
牛黄是中国医药常用的贵重药品之一。从五十年代开始,国内科研部门就根据天然牛黄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试验,用猪、牛、羊胆汁等人工合成牛黄,称人工牛黄。1972年12月全国人工牛黄总结工作会议上,转发了北京市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关于人工牛黄代替天  相似文献   

17.
许多环境因素都会影响牛黄的形成。牛经常采食含胆碱类成分高的牧草,会使牛黄的形成量降低;在干旱地区,牛的饮水受到限制,牛黄产量较高;水中含钠多时,牛黄产量少;红壤地区牛黄多,沙壤地区较少;应激反应可以促进牛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管理科学院牛黄培植研究中心研究工作者经过多年努力,在牛黄培植、牛黄保鲜、水解牛黄等方面取得突破,这将极大促进我国牛黄培植及牛黄产品开发业的发展。牛黄是牛的干燥胆结石,珍稀昂贵,药用价值极高。从70年代起,我国科学工作者就开始了培植天然牛黄的探索研究,但进展一直不大。1990年,中国管理科学院成立了由陈裕容研究员牵头的牛黄研究机构,几年来,经过360次牛黄菌种提纯驯化,他们成功地把牛黄菌核培植技术由原来的第三代提高到第八代,在家养牛体中培植出高纯度,高质量天然牛黄。这个研究中心还突破了牛黄保鲜技术难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培植牛黄技术,自1974年问世以来,在十余年的探索研究中得知,牛黄床是影响牛黄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县培植牛黄研究会设计的增收牛黄床,在不加大黄床外围体积的情况下,采取椭圆沟回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通过作牛的胆囊手术,进行人工培育牛黄,在有些地区已经开展,并取得一些成果。但手术方法比较复杂,为简化手术,我们对1头2个月的小牛和4头成年荷兰牛作了试验,又于79年5月初,配合商都县兽医站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