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石榴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测定贮藏期间石榴果皮的褐变度(BD)、总酚、单宁、丙二醛、含水量、花色素苷、电导率、pH值、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趋势,分析石榴果皮的褐变机制.结果表明:石榴在贮藏期间,果皮pH值、总酚、单宁、水分和花色素苷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与贮藏期间果皮褐变度的升高是相反的;丙二醛含量、电导率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与贮藏期间果皮褐变度的升高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石榴采后果皮褐变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榴采后果皮的褐变是限制石榴贮藏的主要因素。本文从石榴贮藏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及石榴的采收期、果皮PPO活性、酚类物质含量等方面,综述了影响石榴果皮褐变的因素,并提出石榴采后果皮褐变的发生似乎有一个临界期。  相似文献   

3.
石榴贮期果皮褐变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石榴贮期果皮褐变机理,探讨防褐变技术。【方法】以采后陕西临潼净皮甜石榴为试材,研究了贮藏温度、气体成分和pH对果皮褐变的作用,测定了引起果皮褐变的主要物质单宁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抗坏血酸氧化酶(AA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与果皮褐变的关系。【结果】单宁是石榴果皮褐变的底物;AAO、PPO、POD活性与果皮褐变指数呈正相关性,CAT活性与果皮褐变指数呈负相关性。石榴在pH 4.0、(5.0±0.5)℃、5.0% CO2+8.0%O2+87.0%N2的气体成分条件下贮藏,每隔5 d在(15±0.5)℃下间歇升温处理24 h,贮藏120 d褐变指数仅为0.15。【结论】石榴贮期酶促单宁变性是果皮褐变的主要原因,在适宜的pH、贮藏温度和气体成分条件下间歇升温贮藏,防褐变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石榴果皮褐变相关因素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天红蛋、净皮甜、大红甜为样品,对石榴采后果皮褐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褐变与品种及贮藏温度有显著的相关性;3个品种对果皮褐变的敏感性为大红甜>净皮甜>天红蛋;3个水平贮藏温度下果皮褐变指数由大到小的排序为(4±1)℃、(0±1)℃、(8±1)℃;用0.03mm厚PE袋单果包天红蛋石榴,对果皮褐变有显著地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天红蛋、净皮甜、大红甜为样品,对石榴采后果皮褐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褐变与品种及贮藏温度有显的相关性;3个品种对果皮褐变的敏感性为大红甜〉净皮甜〉天红蛋;3个水平贮藏温度下果皮褐变指数由大到小的排序为(4±1)℃、(0±1)℃、(8±1)℃;0.03mm厚PE代单盯包天红蛋石榴,对果皮褐变有显地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贮藏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与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以“淮枝”的材料,着重研究了分析了荔枝(LichichinensisSom)贮藏过程中果皮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其同工酶谱的变化,结果发现,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PP)和过氧化物酶(POD)均具有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式,它们在果皮褐变过程中活性的变化规律有所差别,随着果皮的褐变,PPO和POD均有新的同工酶带出现,新酶带与酶活性的变化和果皮褐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褐蘑菇多酚氧化酶特性及其抗褐变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褐蘑菇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柠檬酸、抗坏血酸、亚硫酸钠等抗褐变剂对PPO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褐蘑菇中PPO测定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20 nm,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6.55,在此条件下亚硫酸钠可强烈地抑制PPO的活性,有效防止褐变,抗坏血酸也有很好的抗褐变效果,而柠檬酸只有在高浓度时才对褐蘑菇的褐变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石榴采后果皮褐变的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榴采后果皮极易发生褐变,褐变与PPO活性和单宁含量,SOD活性和MDA含量均有明显的相关性;紧盯褐变与籽粒中的TA和SSC含量测表现出相对独立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麦多酚氧化酶(PPO)的特性及其褐变的控制方法,为提高小麦品质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对洛阳地区5个品种小麦籽粒PPO的催化特性、热稳定性和pH值稳定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抑制剂对PPO的褐变抑制作用。[结果]小麦PPO活性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6.0;柠檬酸、抗坏血酸、半胱氨酸等抑制剂均可有效抑制PPO的活性,且随着抑制剂浓度的增大PPO活性降低越明显。[结论]可通过调节合适的温度、pH值和添加一定浓度的抑制剂有效地防止PPO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阿魏菇中多酚氧化酶特性及其抗褐变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阿魏菇储运保鲜中的褐变问题,以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阿魏菇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特性,还研究了柠檬酸、抗坏血酸、亚硫酸钠等抗褐变剂对PPO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阿魏菇中多酚氧化酶测定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18nm,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6.6,在此条件下亚硫酸钠可强烈地抑制PPO的活性,有效防止褐变,抗坏血酸也有较强的抗褐变效果,而柠檬酸只有在高浓度时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杏多酚氧化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影响杏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因素研究表明,25℃、pH6.8对杏PPO活性最强;85℃和100℃下,杏PPO完全失活的时间分别为150s和35s,抗坏血酸和L-半胱氨酸对杏PPO活性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2.
果蔬多酚氧化酶的抑制及褐变的防治因素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多酚氧化酶(Polyphen oloxidase,PPO)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果实和蔬菜收获后,PPO所引起的反应常常会使果肉发生褐变、产生异味和损失营养.前文论述了PPO的作用[1],本文就PPO的抑活和影响该酶作用的因素进行阐述,为果蔬贮藏和加工中酶促褐变的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莉  陈乃富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2):29-30,34
多酚氧化酶(PPO)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体中,它引起食品的褐变,严重损害食品的感官质量。本文介绍了多酚氧化酶催化的反应及其在酶促褐变中的作用,着重阐述了多酚氧化酶酶学性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现状,简要介绍了控制酶促褐变的几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荔枝贮藏过程中果皮的电导率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的研究,得出果皮细胞渗透率的变化是荔枝采后果皮褐变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高低并不是荔枝果皮颜色变化的决定因素.不同采后保鲜处理的荔枝,当果皮细胞渗透率大于30%时,荔枝果皮就发生大面积褐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富士苹果多酚氧化酶(PPO)的特性。结果表明,试验最大吸收波长为400 nm,在4℃的条件下贮存的富士苹果多酚氧化酶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富士苹果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 H为6.5,最适温度为35℃,在80℃以上失活。不同抑制剂对富士苹果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不同,抑制能力由高至低依次为抗坏血酸、柠檬酸、D-山梨醇、D-果糖、Na Cl、EDTA-2Na。当抗坏血酸的浓度为1 mmol/L时,富士苹果多酚氧化酶的相对活性仅为5.10%。  相似文献   

16.
高山花椰菜多酚氧化酶特性及酶褐变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硫酸铵分级盐析及透析法分离提纯高山花椰菜多酚氧化酶(PPO)。用分光光度法测定PPO活力,分别测定了花椰菜PPO的最适pH、最适温度及vmax和Km值。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花椰菜的最适pH值为6.7,最适温度为55℃,vmax值为340.1unit.min-1,Km值为4.7mmol.L-1。温度适应范围广泛,与底物亲和力特别高。并据此结合山区气候和栽培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预防花椰菜酶褐变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多酚氧化(PPO)酶是导致切分马铃薯变色的主要原因。以大西洋马铃薯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其PPO的特性。结果表明:该酶仅作用于邻苯酚,与对苯酚、间苯酚和一元酚无作用。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该酶的最适pH值为5.5,最适温度为5℃。除氯化钠和EDTA外,供试的其它5种浓度为0.01mol/L的抑制剂均可不同程度地对该酶产生抑制。  相似文献   

18.
板栗多酚氧化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解决板栗加工褐变的问题,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板栗果肉中多酚氧化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分别求出该酶的适宜温度为40~60 C,最适pH值为4.0和7.0,Vmax=0.93吸光度/min,Km=76.15mmol/L.并探讨了该酶的热稳定性以及抑制剂氯化钠、柠檬酸、四硼酸钠、亚硫酸氢钠和抗坏血酸对酶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石榴叶片富含多酚物质,为抑制石榴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β-巯基乙醇(BME)、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亚硫酸氢钠(NaHSO3)、四硼酸钠(Na2B4O7)为PPO抑制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PVP+1%BME对石榴叶片中PPO活性的抑制率为26%,4%PVP+6%BME的抑制率为45%,4%PVP+1%BME+1.5×10-2 mol/L NaHSO3的抑制率为78%,4%PVP+1%BME+1.5×10-2 mol/L Na2B4O7的抑制率达100%。因此,4%PVP+1%BME+1.5×10-2 mol/L Na2B4O7为最佳PPO抑制剂组合。  相似文献   

20.
荣保华  王清章  李洁  严守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67-10269
[目的]研究藕带中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性质。[方法]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pH值、温度和抑制剂对藕带PPO活性的影响,并建立酶促褐变动力学方程。[结果]藕带PPO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30℃;Km为0.0344mol/L,Vmax为172.41U/ml,70℃热保温60minPPO的活性基本丧失;抗坏血酸、柠檬酸、L-半胱氨酸和氯化亚锡均能抑制藕带PPO的活性,其中,L-半胱氨酸和氯化亚锡为最佳抑制剂,其次是柠檬酸和抗坏血酸,0.20g/LL-半胱氨酸和氯化亚锡均能有效抑制PPO的活性。[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利用藕带资源和科学控制其深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