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石榴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测定贮藏期间石榴果皮的褐变度(BD)、总酚、单宁、丙二醛、含水量、花色素苷、电导率、pH值、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趋势,分析石榴果皮的褐变机制.结果表明:石榴在贮藏期间,果皮pH值、总酚、单宁、水分和花色素苷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与贮藏期间果皮褐变度的升高是相反的;丙二醛含量、电导率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与贮藏期间果皮褐变度的升高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石榴贮期果皮褐变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石榴贮期果皮褐变机理,探讨防褐变技术。【方法】以采后陕西临潼净皮甜石榴为试材,研究了贮藏温度、气体成分和pH对果皮褐变的作用,测定了引起果皮褐变的主要物质单宁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抗坏血酸氧化酶(AA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与果皮褐变的关系。【结果】单宁是石榴果皮褐变的底物;AAO、PPO、POD活性与果皮褐变指数呈正相关性,CAT活性与果皮褐变指数呈负相关性。石榴在pH 4.0、(5.0±0.5)℃、5.0% CO2+8.0%O2+87.0%N2的气体成分条件下贮藏,每隔5 d在(15±0.5)℃下间歇升温处理24 h,贮藏120 d褐变指数仅为0.15。【结论】石榴贮期酶促单宁变性是果皮褐变的主要原因,在适宜的pH、贮藏温度和气体成分条件下间歇升温贮藏,防褐变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荔枝、龙眼采后果皮极易褐变,主要是果皮细胞中多酚氧化酶(PPO)与酚类底物的酶促反应所致。文章系统综述了荔枝与龙眼果实采后PPO酶促褐变机理、褐变底物种类确定与化学结构鉴定、外界条件对酚类底物性质的影响及贮藏期间底物含量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除花色素苷类物质外,有关荔枝、龙眼果皮中其他酚类褐变底物理化性质的研究鲜见报道。今后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有关酶促褐变底物种类及其化学结构鉴定、外界环境因素如何影响PPO底物性质和酶活性变化、外界环境因素与不同品种褐变过程差异的关系、贮运期间PPO底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等,为控制荔枝、龙眼果实采后贮运过程中果皮酶促褐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龙眼(Dimocarpus longan)果实经过浸钙、紫外线B区(UV-B)辐射和温烫处理,探讨3因素处理后对低温冷藏龙眼果皮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浸钙和温烫处理能有效地抑制果皮褐变,而UV-B辐射处理则在后期具有良好的抑制果皮褐变效果;各因素处理均降低了果皮丙二醛(MDA)含量;温烫处理有效抑制果皮PPO活性,浸钙处理在处理早期抑制果皮PPO活性,而UV-B辐射处理则提高了果皮PPO活性;各因素处理降低果皮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不影响果皮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见,各因素处理能抑制果皮褐变和减轻果皮活性氧损伤,活性氧清除可能由其他非酶体系完成。  相似文献   

5.
荔枝采后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与花色素苷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荔枝果实外观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及其存在的状态 ,果皮褐变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荔枝果皮存在高活性的花色素苷酶 ,而同样富含花色素苷的水果如苹果、葡萄、草莓和杨梅等则不含花色素苷酶活性。容易褐变的糯米糍荔枝含有较高的花色素苷酶和PPO活性 ;不容易褐变的桂味、兰竹则含有较低量的花色素苷酶和PPO活性。在荔枝采后褐变过程中 ,花色素苷酶活性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PPO活性随褐变加重而下降 ,POD活性则逐渐升高。因此推测 ,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及果皮褐变除了与PPO和POD有关之外 ,还可能与花色素苷酶有关。  相似文献   

6.
石榴采后果皮褐变的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榴采后果皮极易发生褐变,褐变与PPO活性和单宁含量,SOD活性和MDA含量均有明显的相关性;紧盯褐变与籽粒中的TA和SSC含量测表现出相对独立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主栽龙眼品种"石硖","储良"和"大乌圆"为试材,分别研究这些品种的果实在低温条件下,贮藏期间果皮褐变度与主要褐变底物和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4℃冷藏条件下龙眼果皮的褐变度与褐变底物的变化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相一致,且PPO、POD活性高的龙眼品种果实易出现褐变。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黄冠’梨采后低温储藏过程中果皮褐变的问题,开发控制果皮褐变的稳定的、简单易行的新技术,采用5μg/L的脱落酸(ABA)浸泡处理‘黄冠’梨,探讨采后ABA预处理对梨果皮细胞抗氧化防护体系、低温贮藏期间果皮褐变、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未经ABA处理)相比,ABA预处理显著降低了‘黄冠’梨果皮褐变率、抑制了果皮酚类物质尤其是单体儿茶素的消耗和PPO酶的活性,不同程度地提高了POD酶、APX酶以及果皮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了MDA含量,能够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可滴定酸、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且食用感官综合品质在储藏和货架期间均优于对照。研究表明,采后‘黄冠’梨经ABA预处理,可以诱导性地增强果皮抗氧化防护体系,抑制PPO酶活和酚类物质消耗而降低低温储藏过程中果皮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以黄金梨、大香水、新梨七号为试材,研究了贮藏后梨褐变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和种类、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梨果实中的酚类物质以绿原酸为主,果实褐变与酚类物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特别是二者在果实中不同部位的分布特性有关。黄金梨果心与其他部位比较具有较高的酚类物质含量和PPO活性。由果皮至果心CAT活性依次降低,而果皮中POD活性极大地高于其他部位。SOD的活性与褐变的直接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褐蘑菇多酚氧化酶特性及其抗褐变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褐蘑菇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柠檬酸、抗坏血酸、亚硫酸钠等抗褐变剂对PPO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褐蘑菇中PPO测定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20 nm,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6.55,在此条件下亚硫酸钠可强烈地抑制PPO的活性,有效防止褐变,抗坏血酸也有很好的抗褐变效果,而柠檬酸只有在高浓度时才对褐蘑菇的褐变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丰水梨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低温(0~1.5℃)贮藏30 d、60 d、90 d、120 d和150 d测定果实不同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总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低温贮藏30~120 d内,丰水梨果皮和果肉的褐变指数均低于4%,且二者间无显著差异;低温贮藏120~150 d内,丰水梨果心和果皮的褐变指数均明显增加,且果心的褐变指数、PPO活性及MDA含量均显著高于果皮,而果心的POD活性和总酚含量则显著低于果皮;整个贮藏过程中(0~150 d)果肉未发生褐变。  相似文献   

12.
1-MCP对八月红梨防褐保鲜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测定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的八月红梨果实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脂肪氧合酶(LOX)活性和膜透性,果实常温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以及果实品质和品味,研究1-MCP对八月红梨的防褐保鲜效应.结果表明:1.0 μl/L 1-MCP处理可使果实保持较高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TA)含量,明显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1-MCP处理的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相对电导率和LOX活性均低于对照,但PPO、POD活性均高于对照;1-MCP能完全抑制八月红梨果实黑皮病的发生,显著降低果心褐变率,推迟果实的后熟和衰老,延长贮藏和货架期.结果还表明:酚类物质含量和POD活性均为果皮大于果心、果肉;PPO活性为果皮、果心大于果肉,果心褐变时间较果皮早,褐变程度较果皮重;八月红梨组织褐变是果实衰老造成的,组织褐变与酚类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PO活性变化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涩柿果实采收后须经人工脱涩才能用于鲜食,其中高体积分数CO_2脱涩处理应用最广泛。经高体积分数CO_2处理后,柿果实在贮藏过程中也会发生褐变。多酚氧化酶PPO作为酶促褐变最关键的基因,在各种果蔬中的研究较多,而关于PPO基因是否参与涩柿果实脱涩后褐变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以"恭城水柿"为材料,经95%CO_2处理2 d后切片,通过可溶性单宁含量测定、褐变程度观察、PPO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研究CO_2处理对"恭城水柿"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95%CO_2处理后,柿果实的可溶性单宁含量明显下降,柿果实完成脱涩。脱涩后的柿鲜切片于20℃下放置12 h后发生明显褐变。本研究克隆获得PPO基因部分片段序列,聚类分析表明,该PPO基因与苹果PPO基因较同源;基因表达分析显示,该PPO基因在CO_2处理后的鲜切柿片中的表达量比对照低,表明该PPO基因可能与柿子脱涩后的褐变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石榴采后果皮褐变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榴采后果皮的褐变是限制石榴贮藏的主要因素。本文从石榴贮藏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及石榴的采收期、果皮PPO活性、酚类物质含量等方面,综述了影响石榴果皮褐变的因素,并提出石榴采后果皮褐变的发生似乎有一个临界期。  相似文献   

15.
天红蛋石榴采后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红蛋石榴在普通仓库贮藏时,萼筒对果实的呼吸强度和蒸腾失水有一定的影响,果皮对籽粒中的水分有重要的保护功能,石榴内源乙烯发生量极低,果皮褐变可能与单宁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处理对‘黄冠’梨果皮褐变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MeJA抑制‘黄冠’梨果皮褐变的机制。分别用1、10、100 μmol/L的MeJA水溶液浸泡处理‘黄冠’梨,经商品化包装后低温贮藏,观测贮藏期间果皮褐变情况,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L-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保护酶的活性以及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00 μmol/L的MeJA处理,显著降低了‘黄冠’梨果皮褐变率及褐变指数,降低了PPO、PAL酶活以及总酚含量,提高了POD、CAT、APX等保护酶活性以及DPPH总抗氧化能力,降低了H2O 2含量。采后MeJA处理,通过降低果皮H2O2的积累、增强梨果皮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抑制PPO酶活和酚类物质的消耗,显著抑制了低温贮藏下‘黄冠’梨果皮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乙烯与1-甲基环丙烯对荔枝采后果皮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乙烯处理虽然诱导了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荔枝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但对果皮褐变指数和果实营养成分没有显著影响;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荔枝果实的呼吸、乙烯、PPO、POD及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影响,也不能延缓果皮褐变,表明荔枝果皮褐变是一个对乙烯不敏感的生理过程,也表明了果皮褐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PPO及POD催化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樱桃在贮藏中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褐变现象,对引起褐变的PPO酶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大樱桃PPO酶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4.0,PVP加入量为1.75 g时酶的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鸭梨果皮为试材,研究其褐变过程中细胞膜透性及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自由基清除酶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果皮褐变程度的加深,果皮细胞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大,上述两种酶的活性明显降低,同时,褐变果皮中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也显著增加,试验认为自由基对细胞膜的伤害和有关清除酶系统的保护作用削弱是造成鸭梨果皮褐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铁棍山药褐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了铁棍山药的褐变特性,包括酚类物质的分布与褐变的关系,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与褐变度的关系及pH和温度对其非酶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酚类物质的分布情况与褐变发生部位相一致;PPO、POD和PAL的活性与褐变度呈正相关,其相关性依次为PPO>POD>PAL;酸性条件有利于抑制非酶褐变,低于或高于40℃,非酶褐变均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