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将4.5年生云南红豆杉样株的枝干径级划分为9个等级,分析相应径级样枝树皮与木质部的生物量特征,对各径级混合样中10-DAB、巴卡亭III、7-木糖-紫杉醇、10-去乙酰-紫杉醇、三尖杉宁碱、紫杉醇等紫杉烷类物质含量进行检测与对比。结果表明:当样枝直径0.50 cm时,样枝树皮所占比例大幅下降;当样枝直径0.80 cm时,样枝木质部直径明显增加;当样枝直径为0.30~1.49 cm和4.00 cm时,其树皮干质量与木质部干质量比值随径级增加而显著降低;云南红豆杉幼树枝干木质部中存在一定量的紫杉醇及其他紫杉烷类物质,其枝干直径Φ=0.30 cm是该树种枝干中紫杉烷类物质含量变化的重要节点。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将Φ0.30 cm的小枝叶作为云南红豆杉药用原料林培育、枝叶采收的主要目标,以及收购云南红豆杉鲜枝叶的重要定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天然东北红豆杉枝中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的积累特点,系统采集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营养时期和不同坡向的天然东北红豆杉枝样品,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当年生、2年生和多年生枝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随树龄增加枝中的紫杉醇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三尖杉宁碱含量随树龄增加而降低;2)雌株和雄株枝中两种紫杉烷类物质含量只在较大径级(60 cm)时有明显差异,即雌株中含量低于雄株,而在60 cm径级范围内,雌株和雄株间两种物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3)随着营养时期的变化,从4月到10月,枝中两种紫杉烷类物质的含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其中紫杉醇含量在8、9月达到峰值,三尖杉宁碱含量在7、8月达到峰值;4)在不同坡向上,只有在较小径级植株的当年生枝中,阳坡两种物质含量高于阴坡,而在较大径级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晚松不同树龄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热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晚松不同树龄的叶、枝、干各部位的化学成分和热值,结果表明:晚松在不同树龄间各种化学成分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部位间各化学成分关系如下:水分平均含量在46%左右,不同部位间水分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灰分平均含量为叶2.5%、枝1.3%、干0.6%,不同部位间的灰分存在极显著差异,表现出叶枝干的规律;纤维素平均含量为叶19.2%、枝26.9%、干33.3%,木质素平均含量为叶12.2%、枝30.5%、干31.1%,不同部位间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都表现出干枝叶的规律;半纤维素平均含量为叶11.2%、枝13.5%、干12.8%,不同部位间半纤维素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粗脂肪平均含量为叶15.3%、枝12.1%、干12.9%,不同部位间粗脂肪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叶中粗脂肪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为叶7.4%、枝2.6%、干2.1%,不同部位间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表现出干枝叶的规律;淀粉平均含量为叶2.6%、枝6.4%、干2.8%,不同部位间淀粉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枝的含量最高;单宁平均含量为叶2.3%、枝2.9%、干3.5%,不同部位间单宁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蛋白质平均含量为叶6.6%、枝2.2%、干1.5%,不同部位间蛋白质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叶的含量最高。晚松热值较高,平均为20 645 k J/kg左右,热值在不同年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树龄6年时热值最高;在不同部位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晚松还具有较高的生物质产量和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因此,晚松是一种优良的生物质能源树种。  相似文献   

4.
以3年生普通型红富士为试材,研究拉枝加环割夏季修剪对苹果树枝条内含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枝135°+环割处理下,木质部中可溶性糖含量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对照(拉枝50°)韧皮部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直立枝韧皮部、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均最低。在拉枝90°+环割处理下,木质部中部、梢部含量最大,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拉枝90°处理韧皮部中淀粉含量最高;在拉枝90°+环割处理下,韧皮部中还原糖含量最高;在拉枝135°+环割处理下,木质部中还原糖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拉枝90°+环割处理下,木质部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拉枝135°处理下,韧皮部中梢部、中部、基部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最高。由此可见,拉枝角度不同,枝条中可溶性糖、淀粉、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所不同;不同营养物质在枝条中的积累部位不同。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着生在不同颜色木质部枝条上红肉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肉的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颜色木质部枝条红肉脐橙果皮的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单"S"型曲线,果皮蔗糖含量变化均呈一单峰曲线.但红色枝条木质部果皮的蔗糖含量最大值较白色枝条的推迟半个月出现,且明显高于白色枝条,果实成熟时果皮各糖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不同颜色枝条果实果肉糖含量的变化存在着明显差异,果实成熟时着生在白色木质部枝条上果实果肉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总糖含量均显著低于着生在红色枝条上的果实.由此表明,从果实糖的方面看来,着生在红色木质部枝务上的果实具有更加优良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李天才  陈桂琛  周国英  李锦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22-4322,4324
矿物质元素对于种植青海大黄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营养作用。采集青海群加地区种植大黄根茎,分为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和髓部4部分,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试其不同组织中钾、钠、钙、镁、磷的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各种矿物质元素在不同组织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钙元素在不同组织中含量相差高达10倍;钾元素含量较低且在根茎不同组织中含量较为接近,钠元素主要分布在皮层和髓部,镁元素主要分布在髓部,磷元素主要分布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不同生长年龄期的种植大黄对矿物质元素营养的种类和数量需求不同,随着生长年龄增加,种植大黄对磷、镁元素营养需求量增加,对钾、钠元素营养需求量略减。  相似文献   

7.
以湘南梨为试材,对根与枝木质部和韧皮部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枝和根系的木质部及韧皮部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验证梭梭的胚胎休眠是否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有关.【方法】以3年生盆栽梭梭幼苗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降水方法设置3个降水梯度,观察了梭梭胚胎解剖特征,测定了不同降水处理下梭梭同化枝生长动态以及木质部NSC含量.【结果】3种降水处理下,6~9月梭梭处于胚胎休眠状态.各降水处理5月同化枝单位增量最高、7月最低、9月又有明显的增长(P0.05).3种降水处理7月和9月的梭梭同化枝有部分脱落,然保留下来的同化枝在干旱胁迫的条件下仍有一定程度的生长并进行光合同化作用.梭梭木质部NSC含量表现出9月最高、7月次之、5月最低的规律(P0.05).尽管降水增加100mm的梭梭同化枝增量、单位枝长同化枝数量、木质部NSC、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P0.05),但在7~9月梭梭的胚胎始终保持休眠状态.【结论】梭梭的胚胎休眠与NSC储量无关.  相似文献   

9.
以‘黄花梨’(Pyrus pyrifolia(Burm.)Nakai.cv.‘Huanghua’)为试材,对其根与枝木质部、韧皮部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枝与根的木质部及韧皮部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呈波动性变化,枝条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根部,休眠期枝与根中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而且根和枝中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火炬树单宁含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水浸渗滤,EDTA络合滴定方法测定不同年龄火炬树三个不同部位单宁含量,并通过方差分析探讨其最佳采集时间和部位。结果表明,火炬树单宁含量以叶中含量最高(26%~30%),皮次之,茎枝中最低。落叶中单宁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研究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天然林不同部位(枝、叶、壳、皮)凋落物浸提液在0.200、0.100、0.050、0.025 g·mL~(-1)含量下格氏栲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凋落物浸提液对格氏栲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影响的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组相比各浸提组发芽指标存在显著化感作用.0.100 g·mL~(-1)壳、枝凋落物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随着含量的降低抑制作用减弱;叶、皮凋落物高含量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低含量浸提液的抑制作用较弱.(2)不同部位凋落物浸提液含量对胚根生长的化感作用差异显著.枝、叶浸提液对胚根的影响总体上随含量的升高抑制作用减弱;高含量壳浸提液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弱,中等含量浸提液的抑制作用较强,低含量浸提液的抑制作用较弱;0.2g·mL~(-1)皮浸提液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随着含量的降低抑制作用减弱.(3)皮浸提液对种子发芽及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强,其他部位的影响弱.  相似文献   

12.
对糠椴(Tilia mandshurica)花蕾、花、叶、枝皮、木质部和干皮的多糖、可溶性糖、黄酮和总酚含量进行了测定,以及季节性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糠椴的花蕾和花中的多糖、可溶性糖、黄酮和总酚含量都要高于其他器官(6月6日糠椴不同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除外),糠椴的叶、枝皮、木质部和干皮的多糖、可溶性糖、黄酮和总酚含量都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即糠椴叶、木质部和干皮多糖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总体趋势是增高,枝皮的多糖含量总体上则是下降;叶、木质部和干皮的可溶性糖含量总体趋势是增高,枝皮的可溶性糖含量从采样至11月中旬一直都在增高,而后下降;叶和枝皮的黄酮含量总体上是增高,而木质部黄酮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则是下降,干皮则在生长季结束时达到最高值,其质量分数为28.68mg/g;糠椴叶的总酚含量总体上是增高,其他器官的变化规律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不同叶量、负载量对银杏枝、叶、种实中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叶量、负载量增大,6月份以前枝中N、P、K含量提高,而6月份以后,枝、叶中K含量仍随负载量增大而升高;2.叶中N、P、K含量三者间均有极显著正相关,短枝中仅N、P相关达显著水平,枝与叶、枝与种实中的N、P含量间分别有极显著正相关和较显著(α=10%)以上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木荷无性系苗期生长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广东20多个县市的211个木荷优树培育嫁接无性系为试材,分析无性系苗期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和无性系间的变异情况,探讨苗高、地径等生长量及叶片SPAD值与优树原产地气候、地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年生木荷苗高、地径、冠幅的平均值为45.57、0.72、30.00 cm;各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和无性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粤中丘陵山地种源的苗高生长较快;选出10个生长表现较好的无性系,其树高、地径和冠幅比群体均值提高58.4%、28.5%和42.4%。相关性分析表明,木荷无性系大部分性状间的相关性在中等以上,而与气候、地理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性。木荷种源间、无性系间叶片SPAD值的差异性极显著,说明不同木荷种源间、无性系间的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也有差异。SPAD值与生长性状、气候、地理因子均没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叶绿素相对含量不受生长性状以及原生地气候、地理因子影响。而叶片不同部位的SPAD值差异极显著:叶基叶中叶尖。各部位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6以上,叶中与叶片SPAD均值的相关系数达0.99,可直接测取叶中部位的数据进行分析,快速测定叶片SPAD值。  相似文献   

15.
丛枝菌根真菌对君迁子贮藏营养及抗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3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Nicol. & Gerd.)Gerd. & Trappe,Glomus intraradices Schenck& Smith和Glomus versiforme(Karsten) Berch接种对君迁子生长、贮藏营养和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提高了枝干木质部和韧皮部的贮藏营养水平,木质部和韧皮部淀粉、韧皮部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木质部可溶性糖、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同时,接种后极显著提高了君迁子1年生苗的抗冻性,这与贮藏营养水平的提高相一致;接种后显著促进了君迁子苗木的生长,苗高、二次枝数、地上部干重、鲜重极显著高于对照,苗高提高了24 5%~50 7%,二次枝数增加了2 14~2 37条,地上部干重为对照的2 9~4 4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同一物种在不同生态区域钙组分特征的差异,选择我国北方沙地重要建群种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内蒙古杭锦旗、乌审旗、阿拉善左旗以及宁夏盐池县和陕西榆林市榆阳区不同沙地类型、不同生长阶段的油蒿样品,利用连续组分法测定分析了油蒿的钙组分特征.结果表明,在油蒿的不同器官中,叶水溶性钙和醋酸溶性钙均显著高于枝和根,叶与根盐酸溶性钙均显著高于枝.在不同生态区域,降水量较多的地区油蒿体内水溶性钙含量较多,降水量较少的地区油蒿体内盐酸溶性钙含量较高.分析得知,降水条件较好的地区较高的水溶性钙主要体现在油蒿的叶中,而降水条件较差的地区较高的盐酸溶性钙主要体现在油蒿的叶和根中.油蒿在不同生长阶段钙组分没有显著差异,但不同类型沙地上油蒿的钙组分却有显著差异.可见,不同生态区域的油蒿,生境条件越好体内水溶性钙含量越高,生境条件越差体内盐酸溶性钙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境内东北红豆杉天然群体紫杉醇含量变异规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了中国境内东北红豆杉天然群体和同一群体内不同单株的紫杉醇含量,以及不同树龄或不同季节的紫杉醇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不同群体之间紫杉醇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群体间差异高达2.7倍; 群体内个体间紫杉醇含量的变异与群体间相当,同一群体(汪清)内不同单株之间紫杉醇含量差异高达4.3倍. 说明紫杉醇含量变异来自于群体间和群体内,其变异组成是群体间为84.6%,个体间为15.0%, 并且东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广义遗传力(H[[sup]]2[[/sup]])为82%。 因此,群体选择或单株选择可望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同时,紫杉醇含量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升高;在生长旺季植株内紫杉醇含量较低,进入休眠期含量较高。 紫杉醇含量与生长量、积温、无霜期、降雨呈负相关(-0.646 8、-0.479 6、-0.240 5、-0.119 2),与针叶长度显著正相关(0.717 7),与经度和纬度正相关(0.277 8和0.332 1)。 随着纬度升高,生长量降低,紫杉醇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植茶年龄对丘陵区茶园土壤和茶树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土壤养分供应和茶树养分含量之间的关联性可为茶园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以江西典型丘陵区不同植茶年龄(10年以下、10 ~ 20年、20 ~ 30年、30~40年、40 ~50年、50年以上和对照荒地)茶园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化学特性和茶树不同部位养分含量以及两者之间关联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两层土壤的pH值均随植茶年龄的延长而下降,而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C、全N和全P均呈增加的趋势,且随植茶年龄增加表层(0~20 cm)和下层(20~ 40 cm)土壤化学特性的差异性减少(P<0.05).除植茶年龄>50年的茶园外,其它茶园茶树根、茎、当年生枝、成熟叶和茶叶N和P含量均随植茶年龄增大而增加,且成熟叶和茶叶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根、茎和当年生枝中的含量(P<0.05).根、当年生枝、成熟叶和茶叶N、P含量与土壤pH、CEC、有机C有较强的相关性,但与土壤全N和全P含量相关性弱.成熟叶和茶叶C、N、P化学计量比与土壤全N含量显著相关,但与土壤全P含量不相关.可见,土壤特性与茶树体养分含量及其计量比的关联性因观测变量和植物体部位不同而各异;土壤有机质管理是茶园肥力维持的关键环节,土壤N、P供应失衡,N相对缺乏,而P相对富余,因此,增施富N有机肥是科学经营茶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迎春5号、1344、银中杨、小黑14和施×斯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系韧皮部还原糖含量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而木质部还原糖含量在健康和被害两种情况下的差异性都显著(P<0.05).被害韧皮部的还原糖含量与被害率有较强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营养胁迫对曼地亚红豆杉生长、生理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于休眠期对曼地亚红豆杉幼苗进行氮、磷、钾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共9种营养胁迫处理,于生长期测量其生长、生理指标及紫杉醇含量.结果表明:(1)休眠期营养胁迫促进了曼地亚红豆杉生长期的生长;(2)休眠期不同营养胁迫均提高了曼地亚红豆杉叶片中叶绿素含量;(3)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升高;(4)可溶性糖含量随氮肥用量增加先升后降;(5)紫杉醇含量与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叶绿素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