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不同密度对马铃薯的长势、结薯个数影响不大,但对单株结薯重量和结薯数影响较大,密度越小,单株薯重越高,随着单株结薯个数增加,总结薯数显著下降,当密度达到4500株/667m2时,总结薯数较高,商品率较高,产量最高;当密度达到5000株/667m2以上时,单株结薯个数和单株结薯量显著下降,造成总产下降。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地膜覆盖垄作侧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播种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重、单株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重、商品率等性状逐渐降低,晚熟品种青薯9号地膜栽培种植密度不宜高,以播种37 378株/hm2鲜薯产量最高,以播种34 478株/hm2商品薯产量达到最高、效益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3.
宁夏干旱区马铃薯秋覆膜栽培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宁夏中部干旱带秋覆膜马铃薯种植密度的研究,阐述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结薯性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成熟期提前,生育期缩短,单株结薯数减少,单株薯重降低。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0万株/hm2,产量可达13 626.0 kg/hm2,降水利用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4.
高海拔旱作区马铃薯密度对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高海拔旱作区马铃薯不同密度的试验,研究了马铃薯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密度范围内,马铃薯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二者呈二次曲线模式变化Y=12 487.475+5 160.417 2X-236.968 6X2。马铃薯在高海拔旱作区较佳的种植密度为7.5×104株/hm~2。密度与株高之间为正相关,函数曲线是逆模型Y=96.566-85.513/X,单株结薯重量、商品薯率2个性状与密度之间呈负相关,函数模型均为性状指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的二次曲线。商品薯率与单株结薯重量之间呈正相关,商品薯率随着单株结薯重的增大而升高,株高与商品薯率、单株结薯重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株高增加,商品薯率、单株结薯重下降。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马铃薯脱毒微型薯在安顺市秋季扩繁生产中的性状表现及适宜播种密度,以不同粒重微型薯为主处理,密度为副处理进行裂区试验,探讨了微型薯粒重与密度对秋繁原种产量及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薯3号原种扩繁中,1~5 g微型薯播种密度以8 500~9 000株/667m2、5 g以上以6 500~7 000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6.
以马铃薯脱毒苗为材料,于秋季在智能温室进行马铃薯脱毒水培薯诱导试验,不同处理配方结薯数经差异显著性分析,试验误差CV(%)=4.927.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马铃薯脱毒水培苗经低温诱导结薯,对照(CK)结薯1 037个/m2,单株结薯0.43个/株,单个薯重1.1g/个.各处理中结薯数最多、薯块最重的为配方6,结水培薯3 500个/m2,与对照比差异极显著,单株结薯为1.46个/株,结薯率比对照(CK)增237.4%;薯块重3.1 g/个.其他处理单株结薯数、平均薯块重均高于对照(CK)处理,试验中9个处理试验结果以配方6的结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特色脱毒马铃薯黑美人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脱毒马铃薯黑美人一级种薯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美人最适宜栽培密度为6.0万株/hm2,其经济性状表现最好,小薯率最低,大薯率较高,单株薯重较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以脱毒甘薯豫薯8号为试材,对脱毒甘薯的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密度与株薯数、单薯重和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株薯数、单薯重与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株薯数、密度、单薯重,脱毒甘薯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5万~6.0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种密度对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设种植密度间差异呈极显著水平;以播5 500株/667m2产量最高,为2 090.0 kg/667m2;最佳密度为5 000~6 000株/667m2,群体生长较合理。建议在余庆县大面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早熟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和早大白为供试材料,设置52 500、67 500、82 500株/hm2等3个种植密度,测定不同密度下马铃薯的产量及构成、比重、还原性糖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淀粉磷含量、淀粉粒度、淀粉热力学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马铃薯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67 500株/hm2时达到最高,而单株结薯数和马铃薯块茎单薯质量呈下降趋势;还原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直链淀粉的含量、淀粉磷含量、淀粉体积平均粒径呈下降趋势,淀粉糊化的起始温度、终值温度、峰值温度均增高。综上,52 500株/hm2时,马铃薯的单薯质量和比重最高;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平均体积粒径也高于其他密度;淀粉中还原性糖含量最低,利于高温加工;当种植密度为82 500株/hm2时,淀粉含磷量最高,淀粉的糊化温度高于其他种植密度。当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马铃薯的产量最高,而品质则介于以上2个密度之间。因此,生产中可以通过密度来调节马铃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贞丰县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大面积种植选择最佳密度,利用小区试验研究试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条件下不同密度产量及薯块性状表现。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也呈增加趋势,密度为6 000株/667 m2时,产量最高达2 290 kg/667 m2,其生育期和薯块性状表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冬作马铃薯丽薯6号为参试品种进行不同密度试验,探讨不同密度对冬马铃薯丽薯6号生物性状及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不显著;株高随着密度增加随之增高;植株分枝和茎粗随种植密度增加反而减少;单株结薯个数增多,单薯重量减轻,单株产量降低。种植密度为135 000塘/hm2时产量最高,折合单产达56 968.73 kg/hm2;其次为120 000塘/hm2,折合单产达56 031.67 kg/hm2;种植密度为120 000塘/hm2时产值最高,折合单产值达139 995.15元/hm2;其次为105 000塘/hm2,折合单产值达138 534.48元/hm2。通过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在玉溪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冬马铃薯丽薯6号最佳种植密度在105 000~120 000塘/hm2,在此种植密度条件下马铃薯丽薯6号的田间生长综合性状较好,同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13.
对本所培育的脱毒马铃薯新品种"艾玛土豆2号"微型薯不同大小处理3~5、5~10、10~15 g种植对原种扩繁马铃薯植株性状、结薯性状、商品薯率、产量等作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处理5~10 g之间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最大,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与其他两个处理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冀张薯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标  雷尊国  李飞 《农技服务》2014,(10):60-61
通过不同种植方式与栽培密度试验对马铃薯优良品种冀张薯8号的生育期、植株性状、商品薯率和产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在威宁种植冀张薯8号可采用多种种植方式,合理的栽培密度在2964~3459株/667m2之间,密度为3459株/667m2时,亩产量最高可达2584.42kg。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马铃薯早熟品种费乌瑞它在桂北的适宜肥料种类和种植密度,设置肥料种类和种植密度2个试验,均为随机区组排列。收获时调查小区产量、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商品薯率。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和恩泰克长效肥能极显著增加费乌瑞它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薯重逐渐减小。种植密度为82 455株/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费乌瑞它施用控释肥和恩泰克长效肥,种植密度在82 455~89 325株/hm2时,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钾肥施用量对脱毒马铃薯鄂薯3号结薯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华 《农技服务》2009,26(9):26-26,38
进行了不同钾肥用量对脱毒马铃薯产量和结薯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钾肥能显著提高大薯比率、单株薯重和产量,以施钾肥300kg/hm2产量最高,单产达29320.78kg/hm2。  相似文献   

17.
紫色甘薯新品种龙津薯1号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紫色甘薯龙津薯1号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种植3500株处理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较为协调,单株结薯数较多,大中薯比例较高,群体与个体协调性最好,产量最高,每667 m2鲜薯产量3448.5 kg。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甘薯新品种龙紫4号适宜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为加快新品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探讨不同种植密度、施肥量对甘薯产量和薯块性状的影响。[结果]甘薯产量和大中薯数比例随种植密度提高先增加后降低,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时甘薯产量最高(37.52 t/hm2)。薯单株薯重、大中薯重比例和单株结薯数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降低。甘薯产量、单株薯重、大中薯数比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施肥量为525 kg/hm2时,甘薯产量最高(38.78 t/hm2)。[结论]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和施肥量能增加甘薯产量。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施肥量为525 kg/hm2时龙紫4号能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黄卫群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6):15-16212
通过对地膜栽培马铃薯品种早大白,密度,氯化钾施用量,及不同收获时期的单穴重、商品薯率、商品薯产量的研究分析,在密度达到5 300穴/667 m2,氯化钾施用量达15 kg/667 m2,在5月1日左右适时采收,可显著提高地膜栽培马铃薯的产值效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田间试验研究探讨马铃薯品种丽薯10号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丽薯10号生育期影响不大,对其产量及经济性状均有影响,单株薯块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有降低的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其产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当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时平均产量最高,为28 102.5 kg/hm~2。丽薯10号适宜种植密度为5.25~6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