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桑瘿蚊(Diplosis sp.)在我县一年发生6代,各代危害始发期大致为,第一代6月14日,第二代7月1日,第三代7月21日,第四代8月4日,第五代8月17日,第六代为9月2日(各年因气候因素不同,各代危害始发期略有出入)。以第4、5代对桑树危害最为严重。近几年,我县桑瘿蚊普遍发生,发病严重的田块,产叶量要减少三分之二。为了尽快控制该虫的危害,我们于1990~1994年开展了桑瘿蚊发生规律的调查和防治技术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野蚕(Bombyx mandarina Leech)亦称野桑蚕,属鳞翅目蚕蛾科,分布于我国桑树种植地区,北起辽宁,西至陕西、四川、贵州,南迄湖南、江西,东达沿海各省及台湾等地均有发生。总体上,野蚕年发生代数由北向南依次增加,据报道黑龙江省年发生1代;辽宁、河北省年发生2代,5~6月份危害最重;山东省年发生2~3代,以第2代危害最为严重;陕西安康地区年发生3代,有3眠和4眠两种(彭云武等,2006)。黄尔田(1980~1984)对江浙沿太湖流域的野蚕调查表明,野蚕在浙江嘉湖一带年发生3代,个别孵化较早的越冬卵能够产生第4代,而太湖流域的吴县地区则以4代为主(李兵等,20…  相似文献   

3.
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的寄生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桑天牛卵啮小蜂 (Aprostocetusprolixus)是一个新种 ,对桑天牛有较高的寄生率。观察发现该寄生蜂 1年 2~ 3代 ,老熟幼虫以休眠状态越冬。 6月下旬越冬代的成虫开始羽化 ;第 1代成虫 7月下旬开始羽化 ,8月上中旬为盛期 ;第 2代幼虫一部分以老熟幼虫直接越冬 ;第 2代成虫 8月下旬至 9月中旬羽化 ,8月底与 9月初为盛期 ,所产小蜂幼虫从 9月中下旬开始陆续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探明了该寄生蜂的羽化时间、交配、产卵、寄生等行为习性。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BDV) X毒株细胞适应的第 5代、第 1 1代和第 1 7代毒感染 38日龄非免疫雏鸡进行致病性试验 ,确定 X毒株的毒力 ,并比较 3个代次毒的致病性差异 ,进而利用 RT-PCR扩增其VP2 基因可变区 ,测定其核苷酸序列 ,从分子生态学角度研究了非鸡胚源细胞传代培养对 IBDV X毒株毒力和抗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IBDV X毒株表现为中等毒力 ,在 Vero细胞上传代后 ,其毒力有所减弱。VP2 可变区氨基酸序列有 3个位置发生了替换 ,即第 5代毒氨基酸残基 2 62位为半胱氨酸 ,而第 1 1代毒和第 1 7代毒则变为酪氨酸 ( Cys→ Tyr) ;第 5代毒的 2 90位为缬氨酸 ,而第 1 1代和第 1 7代毒则变为蛋氨酸 ( Val→Met) ;第 5代毒和第 1 1代毒的 31 6位为赖氨酸 ,而第 1 7代毒则变为精氨酸 ( Lys→Arg)。 2 90位氨基酸替换导致该区域二级结构的改变 ,并对 IBDV的抗原性有显著影响。上述结果提示 ,这些氨基酸残基可能对维持IBDV的毒力和抗原性是必要的。通过毒株间 VP2 可变区序列的比较和系统发生树的分析 ,证明 IBDV X毒株与 Bursin-2疫苗毒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5.
江苏蚕种科技进步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鸣 《江苏蚕业》2005,27(1):11-14
<正>1江苏蚕种科技进步五十年进展概况1.1江苏省实用推广品种的选育与更新1.1.1江苏省家蚕品种的更新换代春用品种第一代品种:瀛汗×华九(华八)(1949-1968年)。特点:体质强健、茧层率20-21%。第二代品种:苏16×苏17(1969-1973年)。特点:丝质优良、体质弱、国家加价15%。第三代品种:东肥×华合(1974-1979年)。特  相似文献   

6.
<正> 1980年12月,青海省从荷兰引进毛丝鼠100只(雄鼠26只,雌鼠74只),在湟中县多巴毛丝鼠饲养场试养,1981年4月开始繁殖第1代幼鼠。为了拟定毛丝鼠的营养标准和提高其生产力,我们于1981年7月和12月,对种鼠和第1代幼鼠进行了消化率和同化水平的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二氧化氯(ClO2)又称百毒清,二氧化氯既是一种氧化剂,又是一种含氯制剂。继第一代消毒剂漂白粉、第二代消毒剂优氯精、第三代强氯精后,被称之为第四代消毒剂。是世界公认并得到世界卫生组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1月加拿大加裕遗传公司(GENESUS)的1 080头种猪到达福建一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后,到目前为止已全部完成第1胎的分娩,其后代(第1代)的整体性能也已基本完成测定。由于近几年关于新加系种猪的性能报道较少,现简单汇报该批种猪的第1胎及第1代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和肉质等测定情况,希望能得到更多老师和同行的指导。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9.
<正>微量元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发展至今的过程可以归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的无机盐、第二代的多元有机酸盐(如柠檬酸盐)及第三代的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亦称为有机微量元素)。与前两代产品相比,第三代的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应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稳定性、易被消化吸收、生物学效价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代乳品对早期断奶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29只7日龄断奶羔羊,体质量平均在(4.88±0.22)kg,随机分成3组,A组和B组饲喂不同的代乳品,C组饲喂母乳。结果表明:第21天,A组与C组体质量差异显著;第28天和第35天,A组和B组均较C组差异显著;第42天和第56天,A组与C组差异极显著,B组与C组差异显著。第21~28天,A组与C组差异极显著;第35~42天,A组与C组差异显著。从第21~28天,A组与C组差异极显著。第35~42天,A组日增质量与C组差异显著。7~49天的日增质量A组最高为(206.1±15.51)g;B组为(193.82±16.9)g;C组最低为(188.39±16.87)g。各组羊体尺都在增加,但差异不显著,与体质量和日增质量的趋势相符。试验结果表明:对羔羊实行早期断奶,喂营养合理的代乳品,不但不影响其成活率和生长发育,而且还能促进早期断奶羔羊的生长发育,因此,用代乳品替代母乳对羔羊实行7日龄早期断奶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蜜蜂营养杂交的潜在规律,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Fabricius,简称中蜂)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Spinola,简称意蜂)进行营养杂交,测量其营养杂交后代工蜂的初生重,结果表明,营养杂交中蜂第1代工蜂初生重(99.58±5.70)mg比中蜂亲本对照组工蜂初生重(89.5±4.3)mg增加10.08 mg,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营养杂交意蜂第1代工蜂初生重(109.19±6.22)mg比意蜂亲本对照组工蜂初生重(134.8±8.7)mg减小了25.61 mg,两者差异也是极显著(P<0.01)。但营养杂交各代工蜂初生重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喹诺酮类抗菌药是指分子结构中具有 4-喹诺酮环的药物 ,本类药物自 1 96 2年第一代萘啶酸(Nalidixicacid)应用于临床以来 ,已经过第二代吡哌酸 (Pipemidicacid)到目前以环丙沙星为代表的第三代。从结构上看 ,其共同点为在 7位上连以吡嗪环 ,6位上引以F原子 ,其他部位稍加变化 ,但抗菌活性、抗菌谱却大为提高 ,毒副作用大为减少。目前应用于兽医临床上的本类药物主要有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诺氟沙星 (Norfloxacin)、恩诺沙星 (Enrofloxn)、氧氟沙星 (Ofloxacin)、培氟沙星(Pefloxacin)、沙拉沙星 (Sarafloxacin)等。本类药物属于广…  相似文献   

13.
<正>(上接2010年第10期)三大协同成分共同完美打造了远征第二代脱霉剂--赤霉净第五代猪场脱霉产品---赤霉净主要成分选择性激素受体调节剂---野葛根提取  相似文献   

14.
为了成功分离培养家兔毛乳头细胞(DPCs),为体外开展家兔毛囊发育的相关机制研究提供良好模型,本研究采用中性蛋白酶与胶原酶两步消化法,分离并纯化长毛兔DPCs,观察体外生长的DPCs细胞形态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长毛兔DPCs在第47天进入对数生长期;体外培养的DPCs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波形蛋白(VIM)表达均呈阳性,证实分离培养的细胞确为毛囊真皮源性的毛乳头细胞。ECCK-8比较第3代和第9代DPCs的增殖特性,显示在120h和144h生长高峰时,第9代的细胞密度显著低于第3代的细胞密度(P0.05);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在72h、96h、122h和144h时,第3代DPCs的G0/G1期比例显著低于第9代(P0.05),而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第9代(P0.05),表明传至9代以后DPCs不再适合体外培养。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长毛兔毛乳头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为体外研究家兔毛囊发育机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从组织培养法到细胞培养法,再到悬浮培养法;从全抗原疫苗到基因工程疫苗,再到DNA疫苗,三次疫苗变革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未来将迎来以无疼痛、高效价、使用方便为特点的第四代疫苗技术革命。1796年英国(Jenner)医生总结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经验,从此开始了疫苗的科学发展之路,而真正将疫苗学发展壮大的,是被称为疫苗之父的巴斯德(Pasteur)。19世纪中叶,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内布拉斯加大学的研究,对高排卵率的青年母猪经九个世代选择后,选择系比对照系多排卵3.4个,但在分娩时平均每窝仅多1头仔猪,改进不大。研究以青年母猪人工授精,在怀孕23~31天(9代和10代)和68~72天(10代)进行屠宰,记录排卵率(根据卵巢上黄体数)以及胚胎与胎儿的数量和状况。结果发现,怀孕30天时选择系母猪怀仔数的优势(第9代多1.7个胚胎,第10代多2.6个胚胎)即小于其排卵率的优势。可见,这一期间选择系母猪的胚胎损失大于对照系(第9代为2.7%,第10代为5.2%)。这一趋势持续至怀孕30天之后。第10代选择系母猪从怀孕30天时多怀2.6个胚胎下降到20天时只多1个胚胎,在此期间选择系母猪的胎儿死亡率比对照系高5.2%。第9代选择系青年母猪怀孕70天时多怀的仔猪数与多分娩的仔猪数相同(1头活仔猪)。这  相似文献   

17.
选用从雷州半岛近岸海域分离鉴定的2株海洋红酵母(胶红酵母J6和黏红酵母J2)作为出发菌株,进行亚硝基胍(NTG)和紫外线(UV)复合诱变,以期筛选出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突变株。先用NTG处理出发菌株的菌悬液60min,再用UV照射120s,且要连续诱变3次;每次复合诱变后的菌悬液经短时间的液体培养后涂布于红酵母琼脂平板培养,从中筛选出一定数量的第1、2和3代突变菌株;将突变菌株接种于红酵母发酵培养基,经培养、离心和烘干,制备出干菌体细胞;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干菌体细胞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筛选出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突变株,并进行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胶红酵母J6的正向突变率为56.57%(56/99),6株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突变株中,第3代3株,第2代2株,第1代1株,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突变株是胶红酵母J6-82,比出发菌株提高了99.56%;黏红酵母J2的正向突变率为53.01%(44/83),6株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突变株中,第3代4株,第2代2株,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突变株是黏红酵母J2-75,比出发菌株提高了93.64%。本试验采用的NTG和UV 3次复合诱变的方法有利于海洋红酵母的变异及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提升,且突变菌株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1喹诺酮类药物简介喹诺酮类药物(Quinolones)是指一类具有4-喹诺酮环结构的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已成为很多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使用频率仅次于青霉素类[1],按发明先后及抗菌活性不同,已发展至第4代。自1987年以来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司帕沙星(Sparflo  相似文献   

19.
桑白毛虫在重庆市一年发生2代,越冬后的蛹在5月中旬进入羽化期.第1代桑白毛虫各虫态历期:卵期3.9天,幼虫期21.2天(25.99℃),蛹期61.5天,成虫寿命5~7天;幼虫发生盛期在5月中旬~6月中旬,每头幼虫全龄食桑量9234.73mg,经6个龄期而化蛹;成虫羽化盛期在8月下旬~9月上旬,每雌平均产卵量447粒,雌:雄=1:1.48.第2代桑白毛虫幼虫发生期从8月下旬开始至11月底结束,盛期在10月中旬~11月中旬,幼虫全龄经过46.22天(17.48℃),幼虫食桑量与第1代相近似,化蛹期集中在气温较低(15℃~16℃)的11月份.  相似文献   

20.
高产优质耐高温的优良牧草——杂交狼尾草的栽培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n X·P·PurPureum)是江苏省农科院于1981年从美国引进。它是美洲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n)和象草(P·PurPureum)种间杂交的第一代。由于母本美洲狼尾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