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闽江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全省1/3地区的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对全省农业的持续发展乃至福建的生态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省内任何一条河流都无法与之相比。近年来,闽江流域水土流失控制艰难,森林生态功能下降,多种污染源侵害,自然灾难增加,已危及闽江流域乃至福建的生态安全。水土保持是防止生态退化,保障生态安全的先决条件。本文对闽江流域生态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了生态补偿、森林生态功能改善、加大水土流失治理、点、面源污染治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水环境面源污染的严重性已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面源污染业已成为国际上水环境问题研究的活跃领域。从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机理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与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对于面源污染的控制,最佳管理措施(BMPs)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人工湿地、前置库、缓冲带、水陆交错带、水土保持和农业生态工程等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3.
施卫明  王远  闵炬 《土壤学报》2023,60(5):1309-1323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发生分散、随机,排放不确定性,污染物浓度波动大、类型复杂,污染面广量大的特点,其综合防治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当前,我国面源污染防控首要的问题为污染“家底”不清,不同部门或研究学者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差别大。基于几十年定位、全程的科学观测数据,本研究认为,虽然国家污染普查数据和很多学者的估算数据,均高估了种植业源排放量占面源污染总量的比例,但种植业源排放总量仍然很高,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防控。结合中国30多年的面源污染防控经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学者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3R(“减源—拦截—修复”)和4R策略(“源头减量—生态拦截—循环利用—生态修复”),并伴随着防控技术升级和组合优化、技术产品化和装备化,逐渐完善扩展为4R+,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应用指导,在一些典型地区进行工程化实施后,形成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成功经验和案例。然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深入了解土壤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将尤为关键。此外,为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使用,还必须进一步提高氮、磷等关键污染物的净化与回收效率,确保在增加农业产值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期面源污染治理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农业是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石,在保障了粮食安全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过去10 a,中国面源污染治理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农业源的贡献仍居高不下。该研究阐述了新时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面临的挑战,结合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以"生态循环、流域统筹"为核心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思路;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卡脖子技术,提出了以"种养结合、产业链循环"为核心的污染治理实现路径;深入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运维机制不通畅的原因,提出以"农民和农业企业为主力军"的多元主体治理及运维机制;结合典型案例,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实现路径和应用效果,以期为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环境风险研究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钦普 《土壤通报》2016,(6):1506-1513
为了促进我国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环境风险防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对国内外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的环境风险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通过对相关文献系统调研和梳理,将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环境风险研究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氮磷面源污染风险源识别与风险机理研究,二是氮磷面源污染环境风险模型模拟研究,三是氮磷面源污染环境风险控制研究。研究认为我国面源污染研究对国外模型的局限性关注不够;缺乏面源污染风险评价和控制技术标准;氮磷面源污染环境风险发生机理和防控机制研究不够深入。今后我国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环境风险研究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1)农田面源污染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2)面源污染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和防控技术标准,特别是农田氮磷施用环境安全阈值研究;(3)农田氮磷面源污染风险与农户行为的关系研究;(4)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对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资料分析基础上,调查唐山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其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探讨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及可视化功能应用到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中,提出针对唐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建议:将GIS技术应用到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过程中;构建基于WebGIS农业面源污染信息系统;提高农...  相似文献   

7.
丹江口市丹江口库区面源污染监测站2007年5月投入监测运行,已经为整个丹江口库区防治面源污染提供了大量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洱海流域上游面源污染“源-汇”风险格局进行研究,为保护洱海生态和快速识别面源污染“源-汇”风险的关键区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2005,2010,2015和2020年数据为例,构建阻力基面评价体系,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建立阻力面,划分面源污染风险等级并探讨洱海流域上游16 a来面源污染的风险等级变化。 [结果] ①阻力因子的空间异质性使阻力基面的分布存在区域性差异,而“源”的分布则影响阻力面的分布,2020年比2005年阻力面值提高了7 485.40。 ②研究区极高风险区面积所占比例达30%,而中风险区以上所占比例超过60%,面源污染风险等级偏高;16 a间,极高风险区面积减少最多,为35.74 km2,而中风险区面积增加最多,为38.69 km2。 ③面源污染风险等级距离“源”越近,风险等级越高,表现为中部高于边界,南部高于北部,而极高风险区是面源污染的关键区域。 ④16 a间中风险区转出面积最多,为80.93 km2。茈碧湖镇、凤羽镇和右所镇三镇交界处以及牛街乡的北部是面源污染风险等级转移的主要区域。 [结论] 关键区域的景观优化、种植业调整等措施对减少氮磷的流失及风险等级格局的改变具有更积极的作用,可进一步改善洱海未来水环境。  相似文献   

9.
千岛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随着对点源污染管理力度的增大,农业面源污染已逐渐成为千岛湖区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以千岛湖区域为研究对象,从畜牧养殖、种植耕作、水产养殖和农村居民生活产生的废物等4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千岛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并从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秸秆和农膜污染、农药与化肥污染、农村居民生活废弃物污染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千岛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10.
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及其防控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水土流失是面源污染发生的重要形式和运输的主要载体,开展水土流失面源污染防控研究对于保障区域或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阐述了水土流失、面源污染与水体环境的因果效应,在概括水土流失面源污染防控和模型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