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经营毛竹笋用林的目的是增加竹笋产量提高经济收入。我市有竹林6.67万hm^2,其中笋用林占30%~40%,而且大多数是花年竹林,产量从1980年的500多万t达到目前1000多万t(包括鞭笋、冬笋)。经营花年竹林有以下好处:产量可迅速提高;全年均衡产笋,可为竹笋罐头厂源源提供原料;吸纳多余劳力,提高竹山经济效益,为农村致富服务。经营花年竹林要抓住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立竹结构和施肥对笋用苦竹林笋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苦竹笋用林立竹结构和施肥试验,采用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苦竹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立竹结构对出笋数量和笋产量有显著影响,当密度达11 250株/hm2、一年生与二至三年生竹比例为1∶2时,苦竹林的笋产量达最大值;施肥能提高苦竹林的出笋数量和笋产量,但施肥量过大时会产生肥害,使竹林产笋量下降,施N、P、K混合肥1 250 kg/hm2、N∶P∶K为3∶2∶1时笋产量最高;施肥量对笋产量的影响大于N、P、K比例对笋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绿竹笋芽提前萌发促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绿竹林高产、高效、优质和可持续经营为目标,为促成笋芽提前萌发,采用3种措施对比试验表明:林地覆盖和提前晒目竹笋早出效果明显.3月初晒目20d,可提前出笋36d,笋期延长32d;2月中旬以砻糠覆盖30cm厚可提前出笋57d,笋期延长17d;土壤水分供应对笋期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高出笋数量和竹笋产量、质量.绿竹林地覆盖和提前晒目可作为竹业实用技术推广,指出应就竹林土壤水分精准化供应和长期立地生产力维护等技术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2 100~2 550、2 700~3 150、3 300~3 750株/hm2 3个立竹密度和复合肥、饼肥、配方肥3种施肥种类双因素试验设计,分析不同处理间鲜笋地径、笋高及鲜质量差异,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鄂南地区毛竹笋用低产林竹笋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经营措施后,竹林竹笋产量显著高于CK。立竹密度和施肥种类的交互作用对毛竹笋地径有显著影响,其中,以高密度、复合肥处理的地径值最大,为9.65 cm,随着毛竹林立竹密度的增大,其形态特征由“胖、矮” 型逐渐变为 “瘦、高” 型。立竹密度对毛竹笋产量的影响较施肥种类更为明显,较低立竹密度的竹林更有利于竹笋产量的提高。在不同处理中,产量最高的为低密度、复合肥处理,毛竹笋产量为2 174.40 kg/hm2;产量最低的为高密度、饼肥处理,为1 299.15 kg/hm2。在自然立竹密度处理中,以配方肥的产量最高,为1 721.55 kg/hm2,综合考虑经营成本等因素,在该地区毛竹笋用林的经营初期可考虑施用配方肥。  相似文献   

5.
对茶杆竹出笋成竹规律及其合理立竹密度进行研究,表明茶杆竹出笋量随时间的变化进程为“少-多-少”。茶杆竹笋期呈“S”型曲线。不同笋期的茶杆竹高生长方程相关系数为0.9371-0.9418.经检验,达到显著水平,表明用Logistic方程回归效果较好。茶杆竹立竹密度试验表明茶杆竹林分密度应以11250株/hm^2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不同经营密度红哺鸡竹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哺鸡竹林中设置大(12000株/hm^2)、中(9000株/hm^2)、小(6000株/hm^2)密度,经试验.中密度林分的发笋数、成竹数、成竹率等优于低密度和高密度林分;低密度林分平均胸径、平均竹高较大,但其发笋数和成竹数偏低,而高密度林分发笋数和成竹品质(胸径、高度)均不理想。在丰产栽培中,竹林密度控制在9000株/hm^2是合理的,笋产量及质量均最好。  相似文献   

7.
绿竹属禾本科竹亚科绿竹属丛生竹种.是我国南方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之一.因其笋形似马蹄.故俗称“马蹄笋”。马蹄笋是食笋用笋家族中的上乘品种.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绿竹笋用林以促进产笋、提高笋产量为目的,现将绿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9,(23)
本研究通过对绿竹的密度(立地密度和立竹密度)、年龄、叶面积指数等生长因子调查,研究其生长因子与绿竹出笋情况的关系,旨在为绿竹笋用林的丰产栽培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毛竹冬笋春笋鞭笋三笋高产高效培育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市在毛竹笋用林、笋竹两用林建设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03年全市竹笋总产量达17.95万t,其中毛竹笋12.06万t,原笋总产值达2.741亿元,其中毛竹笋产值1.469亿元。宁波市毛竹林面积较大,但毛竹冬笋春笋鞭笋三笋高产高效笋用林还不多,毛竹冬笋春笋鞭笋三笋高产高效的培育关键技术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绿竹林丰产结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不同年龄组成的绿竹丛产笋量对比、丛立竹数和该丛当年笋产量的回归关系、以及绿竹丛立竹数 ( N)与丛冠幅 ( CW)的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组成的绿竹丛平均单株产笋量差异显著 ,由 1、 2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平均单株产笋分别比由 1~ 3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和 1~ 4年生竹组成的绿竹丛多 0 .1 638kg和 0 .1 979kg.丛立竹数为 4~ 7(株 /丛 )的绿竹林 ,在相应最大密度下可获得最大笋产量 (笋产量大于 4650 kg/hm2 ) .研究结果提出了绿竹林丰产结构指标 ,可为绿竹丰产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以赣县3种不同施肥处理及不施肥对照的硬头黄竹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和测定其单丛分株数、立竹年龄结构和生物量,研究施肥对硬头黄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地提高硬头黄竹林的立竹数量和地上部分群体生物量。与对照相比,矿渣肥、毛竹专用肥和复合肥处理立竹数分别增加了26.33、20.50株·丛-1和8.5株·丛-1,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09.24、22.92 g·株-1和162.63 g·株-1;不同处理单丛生物量表现为矿渣肥>毛竹专用肥>复合肥>CK。矿渣肥肥效时间较长,1 a竹所占比例比CK提高了5.31%,而毛竹专用肥和复合肥对竹林年龄组成的调节作用较弱。复合肥处理分别对3 a秆、2 a枝和1 a叶生物量提高的作用最强,矿渣肥分别对2 a秆和3 a枝、叶生物量提高的作用最强。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施肥处理、不同年龄和不同构件间差异均显著(P<0.05)。随着年龄和竹高的增加,秆生物量的增加速率最大,其次分别为叶和枝。硬头黄竹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中,秆生物量占的比例最大,叶的生物量次之,略大于枝生物量所占比例。因此,在硬头黄竹林的经营管理中,除了进行施肥外,还应合理采伐,使竹林保持合理密度。  相似文献   

12.
竹丛结构状况直接影响着竹子的生长环境。通过丛初植立竹数、立竹空间分布和丛立竹数等对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秆形变异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竹畸形秆率随丛初植立竹数和栽植后年份的增加而降低,丛初植立竹数以2~3株为宜;出笋后的丛立竹数与竹丛外围、内围新竹数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与新竹畸形率呈负相关;竹丛畸形秆新竹数随丛立竹数(出笋前)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丛立竹数与新竹畸形率呈负相关,人工栽培的丛立竹数应控制于4~6株。图1表2参10  相似文献   

13.
以每丛插植不同谷粒数苗、不同插植密度、不同施氮量和同氮量下不同时期追肥比例等来研究光优6063的有关高产栽培措施,结果表明:丛插1粒谷苗与2粒谷苗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插植密度为20cm×16.7cm 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光优6063是个较耐肥的组合。每公顷施氮量180kg 的产量最高。且在较高氮肥水平下每公斤氮的稻谷转化率高于低氮水平下的。  相似文献   

14.
以大型丛生竹龙竹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采伐(常规采伐、1/3丛采伐、1/2丛采伐、全丛采伐),分析丛状采伐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恢复影响。结果表明:采伐方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林下植物丰富度,提高了物种多样性。伐前样地调查共计有植物39种,隶属于25科38属,伐后林下物种增多,恢复至第3年,物种共计植物71种,隶属于37科65属,总物种数较采伐前增加了82.05%。采伐方式对龙竹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影响表现为1/2丛采伐>常规采伐>1/3丛采伐>全丛采伐。4种采伐试验区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以1/2丛采伐最优,常规采伐的次之,其次是1/3丛采伐,全丛采伐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最低。4种采伐试验区林下植物生物量随恢复时间增加而增加,以1/2丛采伐最高,且显著高于常规采伐和1/3丛采伐,全丛采伐最低。因此,1/2丛采伐综合各指标表现为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最优,在对龙竹林进行采伐经营时,可以将1/2丛采伐作为其林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参考实施采伐作业。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对浙南马蹄笋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种肥料组合研究施肥对马蹄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对马蹄笋出笋数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以春季施复混肥,夏季施无机配方肥的效果最好,较不施肥处理的出笋数量与产量分别增加68.00%和70.24%,较施用复合肥的高27.3%和26.5%,且春、夏二次施入较春季一次施入更有利于出笋;同时对笋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提高笋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改善了笋体品质。经综合分析认为:春季施复混肥(4.8 kg·丛-1),夏季施无机配方肥(尿素04 kg·丛-1,过磷酸钙0.59 kg·丛-1,硫酸钾0.44 kg·丛-1)对提高马蹄笋产量和品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赤霉素(GA_3)对甘蔗实生苗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GA_3处理8个甘蔗实生苗组合,观察并测定处理后甘蔗丛有效茎数、株高、茎径、锤度等指标。[结果]对甘蔗实生苗叶片喷施不同浓度GA_3后,丛有效茎数、株高和茎径差异显著,锤度没有明显变化。GA_3处理能显著提高甘蔗实生苗产量,但对提高糖分无显著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甘蔗育种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将15个杂交组合3832株实生苗于4—5叶时分别假植于塑料纸营养钵内,成活后剪下+1叶,经适当的处理,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解剖特征.取样的每个植株,收获前分别测定株高、茎粗、有效茎数、丛重和锤度.结果发现,每毫米叶宽含有的叶脉数与丛产糖量有极显著的遗传负相关,遗传通径分析表明,主要是通过影响丛重和含糖分而影响丛产糖量的.应用这个方法进行苗期预测,与常规的在生长后期目测选择并测定锤度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不同机插密度对陵两优102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插密度对双季早稻陵两优102的分蘖消长、生长发育、穗粒结构和产量均有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陵两优102机插株行距宜选择10 cm×25 cm的规格,实插2.55万蔸/667m~2左右,每蔸插2~3苗,如此构建的群体结构较合理,单产较高,可达517.8 kg/667m~2。  相似文献   

19.
为了集成双季稻吨粮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便大面积推广应用,对双季稻不同育秧方式、抛插密度、施氮量及氮肥后移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作试验研究。种植超级稻良种,采用配套无盘育秧、每公顷抛插32万蔸115万苗左右、每公顷施纯N195kg、N:P2O5:K2O=1:0.5:1.2、晚稻氮肥适当后移、补施偏施肥料促进全田平衡生长、水气平衡管理、病虫综合防控等双季稻吨粮高产栽培措施,对提高水稻的产量最为有利,可实现每年每667m2产吨粮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