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苹果属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高源  刘凤之  曹玉芬  王昆 《果树学报》2007,24(2):129-134
应用SSR技术对59份苹果属材料进行基因组的多态性分析,从20对引物中筛选出12对SSR引物扩增出17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14.7个等位基因。位点杂合度为0.4039~0.7412,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156。用3对引物(CH02a04、CH02g04和CH01f03b)即可区分全部供试材料。NTSYS软件进行相似系数计算,UPGMA法聚类分析将59份苹果属材料分为3大类群,即栽培品种、地方品种和新疆的野生苹果、野生种或其变种。栽培品种中具有相同亲本起源的品种被紧密地聚到了一起,相似系数较高;地方品种与新疆的野生苹果的聚类相互交错,呈现出新疆的野生苹果作为东亚基因中心的起源种与中国各地方品种在起源演化上的相关性;各野生种及其变种类型均聚到了一起,与传统的系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正> 最近,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承担的“河北省苹果品种资源利用与分类研究”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与南开大学生物系共同承担的“河北省果树资源染色体研究”进行了技术鉴定。苹果品种资源利用与分类研究,首次提出了我国苹果栽培品种的分类原则、依据及方法。通过调查、搜集、整理和保存,建立了我国数量最多,品种最全的苹果种质资源圃,明确了河北省原产和引入栽培的苹果属植物有14种,并发现了河北省不同地理分布的山荆子中有15个类型在形态、生物学性状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并发现一批海棠新类  相似文献   

3.
利用RAPD技术对我国北方引种的15份越橘(Vaccinium spp.)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7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条引物,共扩增出9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3个(88.3%)。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为0.5426~0.8936,表明各品种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可将供试材料分为2大类、5个亚类。聚类结果与各品种的杂交系谱相对应,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 苹果(Malus pumib Miller)由野生驯化为栽培种早在两千余年前就开始了。按原产地可分为西洋苹果和中国苹果两大类,西洋苹果原产欧洲、中亚西亚一带,中国苹果原产我国新疆一带。自十八世纪以后,比利时的J.B.Van Mons,英国T.A.Knight用天然授粉及杂交实生苗选育出许多苹果品种后,才逐渐得以发展。一、栽培品种的发展概况苹果是喜温植物,但不耐热,故世界各国苹果主产区都在北纬34°以北,我国自1871年从美国引入西洋品种以后,苹果栽培基本上以西洋苹果类的红玉、元帅、金冠、国光等为主栽品种并延续至今。洲欧苹果由于采用先进选育技术,选育出很多优良品种,并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第11期《新疆红肉苹果杂种一代的遗传变异及功能型苹果优株评价》(作者陈学森等)报道,以新疆红肉苹果与“寒富”等苹果品种6个杂交组合的杂种一代868株实生苗及从中选育出的4个优株为试材,以国外引进的红肉苹果“德红脆”及苹果栽培品种“金冠”为对照。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静宁县是我国苹果主产区之一,近30年来苹果栽培品种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目前红富士栽培面积已占到了静宁县苹果栽培总面积的60%以上,品种基本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今后应加大熟期配套和花色品种配套,加强优良品种引进和群众性优选工作,确保静宁苹果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苹果是异花授粉树种,自花坐果率很低。在苹果商业化栽培中,选择适宜的授粉品种对主栽品种产量、质量均有重要影响。金世纪和玉华早富是陕西主栽苹果品种,目前生产中普遍存在果园授粉品种选择不当、授粉树配置不足等问题。我们以金世纪和玉华早富苹果为对象,选择14个苹果属野生或栽培品种资源,系统调查了苹果不同种间花粉对其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了日本红富士苹果。该品种以果大、色泽艳丽、甜酸适度、风味极佳等明显优势迅速取代了小国光等传统栽培品种,成为第一大主栽品种。目前威海红富士面积已占苹果总面积的85%。90年代初以前,威海富士苹果全部实行无袋栽培。1992年起,威海率先在国内进行了富士苹果套袋试验和生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越橘属栽培品种及野生资源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筛选差异SNP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变异,了解不同类型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基因交流、群体结构,为越橘种质创新提供遗传背景依据。【方法】以越橘属9个种的62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特异性位点扩增片段测序技术(SLAF-seq)获得的基因组SNP标记比对到品种Draper参考基因组上,进行供试材料遗传研究。【结果】测序获得169.87 Mb reads数据,平均Q30值94.99%,包含172 513个多态性SLAF标签,筛选到高质量SNP标记4 133 595个,均匀分布在越橘12条染色体上。基于SNP标记的系统进化树准确反映了供试野生、北高丛和南高丛类群遗传差异以及品种间系谱遗传关系,反映出野生类型与栽培品种遗传差异显著,供试野生种具有独立的遗传背景且种间无基因交流发生,但野生种到栽培种存在单向的基因流;栽培品种类群存在明显的亚群结构,亚群间存在普遍的基因交流;半高丛品种北陆和南高丛品种军号与北高丛类型紧密聚类,矮丛品种美登、半高丛品种北村、黑珍珠遗传背景倾向于野生种。【结论】栽培品种近亲杂交和骨干亲本高频率使用导致品...  相似文献   

10.
<正>苹果是遗传性高度杂合的多年生木本植物,芽变频率较高,在栽培过程中极易产生芽变,人们利用芽变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获得了大量新的栽培品种,据统计全世界主推苹果品种中大约有一半左右来自于芽变育种。富士苹果品种是我国主要栽培的品种,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富士品种产生了大量的变异类型,在我国各苹果产区获得了推广利用。现将富士苹果品种芽变类型及选育出的主要新品种情况总结介绍如下。1富士品种的芽变类型  相似文献   

11.
朱元娣  曹敏格  许正  王昆  张文 《园艺学报》2014,41(2):227-239
 以新疆地区不同居群的52份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9份中国苹果品种(Malus × domestica subsp. chinensis Li.)、1份森林苹果(M. sylvestris Miller)种质为试材,进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和叶绿体成熟酶K(matK)基因的测序分析。从GenBank中获取了11个苹果栽培品种、14个塞威士苹果、26个苹果属其它种及1个外类群欧洲梨(Pyrus communis)的ITS及matK序列。利用MEGA(ver. 4.0)计算不同序列间的碱基组成频率、简约信息位点数、转换/颠换比率、序列间成对距离,以最大简约法与邻接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采集的“新疆野苹果”与“中国苹果”的ITS序列长度在589 ~ 594 bp,含有148个简约信息位点,转换/颠换比率(R)为1.029;MatK序列长度为1 451 ~ 1 461 bp,没有复制子Ⅱ序列,含有16个简约信息位点,转换/颠换为1.442。ITS分析将中国苹果、新疆野苹果(来自中国新疆)和塞威士苹果(来自GenBank)聚类于一个大的发育枝内,新疆野苹果5个居群的系统演化按新源、巩留、霍城和塔城的先后次序发生。MatK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中国苹果和新疆野苹果聚类在一个大的发育枝内,但自展支持率低。由此说明,中国苹果由新疆野苹果驯化而来。matK不适于栽培苹果种内的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12.
缺锌胁迫对苹果砧木幼苗形态及其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缺锌胁迫下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和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 Cheng et Jiang)两种苹果砧木幼苗生长量、根系构型参数、根系活力和锌积累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缺锌条件下,两品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植株矮小,新生叶片黄化且簇生,节间缩短,根尖膨大等缺锌症状,小金海棠表现缺锌症状比平邑甜茶延迟7 d 左右。长期锌缺乏使平邑甜茶根系生物量显著降低。两品种缺锌植株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从21 d 开始均低于对照;60 d时平邑甜茶较对照分别下降45.47%、44.2%、47.18%、43.14%,小金海棠分别降低38.95%、31.90%、32.58%、35.52%,平邑甜茶被抑制程度大于小金海棠。根系平均直径处理大于对照,且小金海棠表现根系膨大症状较平邑甜茶晚10 d。锌缺乏条件下小金海棠根系活力达最大比平邑甜茶晚15 d。处理和对照幼苗锌含量均表现为根系 > 茎 > 叶片,且小金海棠处理植株 > 平邑甜茶处理植株。平邑甜茶对缺锌胁迫较敏感,根系易受到伤害;小金海棠在缺锌胁迫下锌含量下降速率慢,对缺锌胁迫有较强的抵御和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苹果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凤之  王昆  曹玉芬  高源  龚欣 《果树学报》2006,23(6):865-870
简要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苹果生产及贸易现状,并概述了我国4个苹果种质资源圃的建设情况和苹果属植物资源收集、保存工作。从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矮化性和无融合生殖等方面对苹果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鉴定评价,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501份苹果种质资源的性状鉴定和评价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建成苹果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目前苹果种质资源创新及利用主要体现在苹果新品种、矮化砧的选育和苹果无融合生殖利用3个主要方面,并提出今后我国苹果种质资源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世界及中国苹果属植物的分布情况和分类概况,并有针对性地叙述了苹果属植物的应用分型情况,即砧木种类、食用种类、观赏种类和基因资源类,提出了各分型的部分代表植物及其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根据我国苹果4大主产区的生态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空间等内容,对应苹果属植物的应用分型特点,为今后各主产区的发展方向及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2个苹果优势区域带应以鲜食苹果为主,加工为辅进行发展;另2个主产带应以发展加工、早熟及观赏类型苹果为主,并辅以进行基因资源类型的保存和利用工作。最后对苹果资源的保存及观赏苹果类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苹果种质资源对苹果树腐烂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全面了解苹果种质资源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抗性情况,利用2个不同来源的苹果腐烂病菌株,连续2 a对204份苹果种质资源进行了枝条离体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接种后不同的种质资源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均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西洋苹果资源(Malus domestica Borkh.)中发病率较低-极低的品种和类型所占的比例较高(16.6...  相似文献   

16.
苹果属植物种质多样性的SLAF-seq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源  王大江  王昆  丛佩华  李连文  朴继成 《园艺学报》2020,47(10):1869-1882
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特异性位点扩增片段测序技术(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SLAF-seq)对509份苹果属植物种质进行测序,获得586 454个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SLAF标签463 612个;经过序列比对,根据完整度> 0.94、次要等位基因频率(MAF)> 0.05,过滤筛选得到46460个多态性单核苷酸(SNP)位点;基于这些SNP位点构建苹果属植物不同种的系统发生树并分析主成分。结果表明,通过SLAF-seq技术能够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快速开发高通量的SNP标记,并直接用于苹果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34种509份苹果属植物的多样性水平较高(He=0.318,I=0.488,Ae=1.520),在多于1份试材的种群中,变叶海棠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中国苹果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综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苹果属植物分为5个基本的类群,Ⅰ山荆子类群,Ⅱ苹果属植物野生种类群,Ⅲ苹果栽培品种类群,Ⅳ以中国苹果、八棱海棠、花红、楸子和海棠花为主...  相似文献   

17.
SH1苹果矮化砧是从国光×河南海棠的杂交实生苗中选育而成。经30 a的田间调查及区试鉴定表明,其做中间砧与基砧八棱海棠、山定子和红星、红富士等苹果品种亲和性好、树体矮化、结果早,尤其是果实着色、风味品质、耐贮性及抗逆性等主要经济性状均超过了M26。SH1矮化砧适宜在黄土高原或气候类似的苹果产区栽培。  相似文献   

18.
几个早熟苹果品种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极早熟苹果新品种早丰甜及贝拉、辽伏等早熟苹果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3种早熟苹果含醇类等12类136种香气成分,其中1-己醇、(E)-2-己烯醛、乙酸丁酯、乙酸己酯等成分均在1%以上,总含量占测定芳香物质总量的93.81%,为参试苹果品种的主要香气成分;(2)β-大马酮及草蒿脑可能是早丰甜特有香气物质;(3)根据香气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可将早丰甜与贝拉分别划为“酯香型”与“醇香型”苹果;(4)3个早熟苹果品种间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均存在差异,苹果香气成分是早熟苹果品种选育标准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栽培苹果起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婷婷  周志钦 《果树学报》2007,24(2):199-203
苹果是一种重要的温带落叶果树。研究栽培苹果的起源及其与苹果属植物野生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对未来的苹果育种及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关于栽培苹果起源问题,现主要有2种观点:一种认为栽培苹果是由塞威士苹果直接栽培驯化而来,另一种观点认为塞威士苹果与其他苹果属植物野生种之间的杂交产生了现今的栽培苹果。综合有关文献,深入分析这2种观点,概述了近年来有关栽培苹果起源研究方面相关的实验证据,包括细胞学、孢粉学、分子标记以及DNA序列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应当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