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膜双垄玉米种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永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全膜双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经过多点试验示范,成功归纳总结了一套符合本县实际的较为成熟的栽培技术措施,为永登县双垄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本文介绍了双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栽培要点,有利于提升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调整当地玉米产业种植结构,为进一步推动全县玉米产业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更加适合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玉米生产的栽培模式,第五管理区进行了玉米1.1米垄上宽窄行密植栽培与1.3米垄上双行栽培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1.1米垄上宽窄行密植栽培比13米垄上双行栽行栽培增产1.94吨/公顷,效益增加2820元/公顷。玉米11米垄上宽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3.
1.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方式有几种?答:有两种种植方式,一种是将过去的两垄(垄距60厘米~65厘米)合成一大垄,在垄上种两行玉米,小行间距40厘米,大行间距80厘米或90厘米;第二种方式,将过去的三垄合成两大垄,在每大垄上种两行玉米,即由过去的三行变四行...  相似文献   

4.
开展玉米110 cm大垄纵横通透高产栽培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10 cm大垄一穴双株栽培模式在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加快玉米生育进程,促进早熟方面好于110 cm大垄双行栽培模式,更明显好于常规垄栽培模式。增产幅度明显,但人工播种,费工费时,有配套机械后可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增效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两垄变1垄,垄距为130cm或140cm,垄上种双行,火行距90cm或100cm,小行距40cm,形成宽窄行栽培。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较一般栽培增产80~100kg,同时降低玉米含水量3~4个百分点,提高了玉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玉米-米大垄高产栽培技术以提高玉米光、热、水、肥利用率为中心,以改革传统玉米耕种方式为切入点,既实现大垄与农民现行大犁垄耕习惯有效对接,便于中耕管理,同时还能克服130cm大垄中耕上不去土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1栽培技术模式 该栽培技术是改原来的窄垄(垄距90cm)为宽垄(垄距155cm),改窄垄单行撮苗种植为宽垄双行撮苗种植,形成地膜覆盖宽垄撮苗种植模式。即垄面宽130cm,垄间行道宽25cm,垄上撮苗玉米窝距75cm,行距90cm,每撮留苗4株,亩留苗4590株,比窄垄单行地膜覆盖撮苗玉米亩增590株。这种技术不仅继承了撮苗种植法的优点,又充分利用了耕地资源,省工省时,而且垄间形成通风透光通道,有效改善了窄垄劳动强度大、产量徘徊不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茬口安排:10月中旬或下旬起垄种植,垄面宽50厘米,垄底宽1米,垄高30厘米,垄沟底宽20厘米。移栽草莓,每垄定植2行,行距30厘米,株距30~35厘米。第二年1月中下旬覆盖地膜上打孔播种一行春玉米,4月上旬在垄沟两边播种芋头。草莓和玉米收获后施追肥、壅土,进行芋头生长期间的培管。  相似文献   

9.
1、技术模式 这项技术的具体方法一是把原来65cm或70cm垄的两条小垄变130cm或140cm的一条大垄,在垄上种植双行玉米,其小行距为35-45cm,大行距为100-95cm。二是把原来65cm或70cm的两条小垄变三条45cm小垄,种两垄空一垄(简称二比空),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利用边际效应增加玉米产。量此项技术可增产8—12%,  相似文献   

10.
玉米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是一项突破性的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集垄面集流、覆膜抑蒸、垄沟播种于一体,使土壤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土壤水分、土地积温增加为玉米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在变化的条件下进行密度试验,探寻同心县旱作玉米种植区最佳种植密度,是挖掘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增产潜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在该县旱作玉米种植区进行了密度试验,为完善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玉米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技术就是通过改变传统农业玉米垄距70cm、单行连片垄垄种植的栽培模式,实行缩小垄距至65cm,种2垄玉米隔1空垄种植早熟矮棵作物,通过高、矮秆作物间作的栽培方式,提高光合效率、充分发挥土壤肥力的效能和边际效益优势,增加玉米的栽培株数,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于洪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多年来,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清种形式,有部分的比空栽培和比麦栽培,亩产在500-600kg/667m^2左右徘徊,为了探索玉米增产新途径,1996年于洪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解放乡万金台村、平罗镇平罗三村、老边乡开隆村共落实200hm^2大垄双行栽培田进行试验。平均亩产667.9kg/667m^2,比常规清种栽培田471.2kg/667m^2,平均增产196.7kg/667m^2,增产幅度为41.7%。大垄双行栽培形式就是把过去的清种小垄,两垄合为一条垄。以60cm垄为例,把原来60cm的小垄,改为120cm宽的大垄,在大垄上种两行,大垄的垄距为80cm,而大垄上的玉米行距为40cm,这样就形成了一宽一窄的群体结构,通过大垄双行的栽培形式,不但可以增加10%-15%以上的密度,同时还形成良好的通风条件,人为的造成边行优势,改善了群体环境,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是玉米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机械化技术是吉林省近几年推广的农业机械化玉米栽培新技术。该项技术是将传统的单行播种改变为大垄双行播种,从而减小株距,增加行距和玉米株数,是一项实用性强的农业增效工程技术。因此,2001~2003年永吉县农机部门结合旱作农业项目工作在桦皮厂镇、太平乡、一拉溪镇进行了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机械化技术试验,专题研究了该项技术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玉米垄侧减免耕保墒栽培技术,不同于以往玉米传统的栽培模式,玉米垄侧栽培使玉米在生产程序上由精细到简单,在经济效益上由减产到增收,又不完全等同于玉米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从少耕向免耕,从传统模式向新型保护性耕作过渡的生产方式,增产机理明确,操作简便易行。玉米垄侧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模式相比,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省工省时、增产潜力大的特点,适用于山区、半山区、平地、坡耕地,对改善土壤结构和环境,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持续高效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玉米与大豆不同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率及种间竞争等方面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2(4垄玉米、2垄大豆),3∶2(3垄玉米、2垄大豆),2∶1(2垄玉米、1垄大豆)3种玉米与大豆间作模式,以及玉米单作、大豆单作共5个处理.经过1年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作处理,间作系统中玉米在产量、土地当量比、水分利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玉米播种面积不断扩大,而且有些玉米是在冬天收获的,这样的玉米田未能实现秋整地,而春整地又弊大于利,所以玉米茬原垄卡种大豆技术也越来越被广泛应用。笔者结合本单位2008年应用玉米茬原垄卡种大豆技术以及进行机械改装方面的经验,谈几点机械改装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开展了玉米不同垄向增产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垄、东西垄、东北西南垄向分别比东南西北垄向玉米增产12.9%、8.9%、5.1%,经差异显著性测定差异不显著。玉米南北垄向的土壤温度、叶面积系数、干物质重各期也高于其它处理,南北垄向优于东西垄向,东西垄向优于其他垄向,南北垄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密度,行向,起垄方式和甘薯品种对甘薯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相互作用。上荐玉米采取高密度(>3000株/亩)时,东西行向用得于甘薯高产;反之,则以地北行向为宜,。玉米在行间薯的光,温条件以行间中心为最优,甘薯对起垄方式和行间小气候的适应性因品种而异,迟熟长蔓型品种适宜于大垄双株种植,而早熟短蔓型品种则适宜于双垄单株种植。  相似文献   

19.
山坡地大垄双株玉米能高产毕再昌刘翠华河北省抚宁县地处燕山东麓,是一个丘陵山区县份,近年来针对山坡耕地土层瘠薄、缺水干旱、养分贫缺、水土流失的特点,在总结群众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推行了玉米种植小垄改大垄、单株改双株的“两改”工程,即把原来的小垄距50厘米改...  相似文献   

20.
玉米140cm大垄地膜覆盖通透栽培,可以解决玉米海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的问题,提高地温、土壤含水量、延长生育期,增加产量和效益.试验证明:140cm大垄地膜覆盖通透栽培与70cm垄栽培比较,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亩增产314.8kg,亩纯增收134.4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