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西北地区棉田一代玉米螟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鲁西北地区春玉米面积减少,麦套棉面积不断扩大,一代玉米螟在棉田为害日趋严重,成为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一般减产10%左右,为害严重的减产达30%以上。自1984年以来,我们对鲁西北地区棉田一代玉米螟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棉田玉米螟的序贯抽样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河南省棉区春玉米面积大量缩减,使得本来危害春玉米为主的第1代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转入棉田危害。受害株率一般可达10%~30%,已成为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1]。为了有效地指导防治、准确地划分防治对象田,选择合理的抽样方法是必需的。序贯抽样技术,是判别接收(不需防治)或拒收(需要防治)的有效的统计检验方法。我们在明确棉田玉米螟卵块空间分布型的基础上,对其序贯抽样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作者从1988年以来对中宁县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的初步研究结果。对玉米螟危害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造成中宁县玉米螟大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以清除玉米残秆、切断冬虫源和抓好对1代幼虫的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 玉米螟是春、夏玉米的主要害虫,其次还为害高粱、谷子等禾谷类作物。但是近年来,经田间观察及饲养鉴定,姜田也发生玉米螟。据1988~1989年在我县安丘、郚山、关王、白芬子、临浯、凌河等六处乡镇调查,姜田玉米螟发生面积已达10000余亩,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该虫主要蛀食生姜茎秆,一般受害率在20%左右,个别严重地块达50%以上;生姜减产20~40%,严重威胁当地生姜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国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自然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农业比较发达,所以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大国,玉米的种植数量比较大,玉米螟的危害也大。笔者在本研究中阐述了研究玉米螟防治技术的必要性以及玉米螟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发展方向,为相关部门加强玉米螟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3年对太原市阳曲县大盂镇大盂村的实地调查、分析,总结了玉米螟的发生规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为防治玉米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玉米螟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总结玉米螟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结合当地实际,分析玉米螟重发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和气候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北方棉区春玉米面积的急剧锐减,棉田玉米螟的危害也逐年加重,严重威胁棉花的生长。 一、生活习性 据调查,玉米螟在我市棉田一年发生三代;幼虫五龄,以幼虫在玉米秆内越冬。  相似文献   

9.
苏北沿海棉田玉米螟发生特点及猖獗因子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苏北沿海地区1980~1999年各年份棉田二代、三代玉米螟发生基数、卵量和危害程度进行调查与统计,总结了近10a玉米螟暴发出现的新特点。猖獗因子分析表明:寄主面积的变化、玉米品种的更替、栽培新技术的应用、天敌寄生率的下降和农药的兼治是玉米螟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玉米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玉米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玉米螟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我国除西藏、青海尚未见报导外,其余各地均有发生。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有玉米、高粱等200多种。但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初龄幼虫蛀食嫩叶成排孔状花叶,3龄以后蛀入茎秆。为害花苞及雌、雄穗,受害植株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1、生活习性(1)发生代数。玉米螟在我国1年可发生1~7代,年平均气温高的地区发生代数比年平均气温低的地区多。如东北地区每年发生1~2代,河南、河北每年3代,云南、贵州每年2~4代,四川每年3~4代,广东、广西每年5~7代。同一地区地势和气候的…  相似文献   

12.
13.
分析了玉米螟不断发生的原因,包括寄主量增大、防治不力、产生抗药性、越冬虫源丰富、防治认识不够等,并提出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李福林 《农林科学实验》2014,(1):182-182,185
分析了玉米螟不断发生的原因,包括寄主量增大、防治不力、产生抗药性、越冬虫源丰富、防治认识不够等,并提出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症状、危害程度、发生规律、提出了具体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玉米螟俗称箭秆虫,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同时还能危害高粱、谷子等作物.玉米是新民市的主栽作物之一,历年播种面积都在6.7万公顷左右.轻发生年一般减产玉米8%~10%,重发生年可减产玉米20%~30%以上.特别是2000年、2002年玉米螟在我市属于大发生年,玉米平均受害株率高达90%以上.仅此一项,全市损失玉米约5千万千克.由于玉米螟为害重,玉米品质下降,部分玉米籽粒被害后常常发生霉变,引起大牲畜食后中毒死亡.近几年笔者通过观察、调查,初步摸清了玉米螟在我市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夏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玉米螟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害分布范围之广,危害作物之普遍是其他害虫所不可比拟的。该虫害主要是引起玉米的品质变劣,产量降低。由于受玉米种植结构的改进以及全球性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玉米螟发生规律逐渐改变、预测预报的难度逐渐加大,对玉米螟的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姜洪有 《吉林农业》2010,(11):85-85
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保证玉米生产的正常进行,是广大农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然而,近年来,玉米螟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玉米生产,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分布与全国各地,各地的春、夏、秋播玉米都有不同程度受害,尤以夏播玉米最为严重。文章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简要阐述了玉米螟的特性及危害特点,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