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凌云白毫茶既是茶树品种名,又是茶叶产品名,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最负盛名的特产,因其芽叶全部密披白色茸毛而得名,历史悠久,驰名中外。1985年凌云白毫品种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良种;1985年7月,由广西桂林茶科所使用凌云白毫品种鲜叶原料研制加工成的“凌云白毫茉莉花茶”被农业部评为优质产品;1990年凌云白毫品种被载入《中国土特产品辞典》;1991年9月凌云白毫茶  相似文献   

2.
凌云白毫是广西的名茶,产于桂西高原凌云、乐业的云雾山中。凌云白毫芽叶肥壮、白毫遍体,冲泡后滋味浓厚,汤色清沏、香气清香。凌云白毫茶原属野生,一九六二年建立凌云白毫场起,野生的茶树开始变为人工栽培。十多年来,凌云白毫茶场的工人经过精心的选  相似文献   

3.
明溪县地处闽西北山区,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森林覆盖率高达81.3%,享有"绿海明珠"之美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县,是新兴的乌龙茶、绿茶、红茶多茶类生产区,属福建省乌龙茶地理标志保护区域。2011年"明溪野生茶"被列入福建省茶树种质资源管护品种,品种编码号:闽GY007。因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资源,明溪至今尚保存着丰富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实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百色市凌云县、乐业县及西林县等主要产茶区的凌云白毫茶品种特异性、品种来源、种植分布和品种纯度开展了全面调查,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两大问题,主要为种质资源保护开发重视不够及茶农对产业发展信心不足,并提出了规划引领、加强茶园田间管理、建立凌云白毫茶种质资源圃和加强野生茶资源的调查与保护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10,32(1):45-46
野生茶树大理茶种质资源现状调查 2006年10月-2007年5月对野生茶树大理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理茶种主要存在于滇西和滇西南地区,目前发现的分布点有44个。  相似文献   

6.
采用凌云白毫茶树品种鲜叶作为原料,以铁观音制作工艺为基础,根据白毫茶原料的特点,创新乌龙茶制作工艺,研制出了白毫乌龙茶,其品质滋味鲜纯、“有清香”,经对审评结果的分析表明,该品种制作的乌龙茶达到乌龙茶的标准.该工艺的成功研制,为凌云白毫茶树品种创新了产品,丰富了广西茶叶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凌云白毫乌龙茶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凌云白毫茶树品种鲜叶作为原料,以铁观音制作工艺为基础,根据白毫茶原料的特点,创新乌龙茶制作工艺,研制出了白毫乌龙茶,其品质滋味鲜纯、“有清香”,经对审评结果的分析表明,该品种制作的乌龙茶达到乌龙茶的标准。该工艺的成功研制,为凌云白毫茶树品种创新了产品,丰富了广西茶叶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贵州野生茶树资源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81份树龄约100年以上的贵州野生茶树资源为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探究其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81份资源分为茶组植物4种2变种,9份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主要分布于温湿度较高的贵州西南部;9份秃房茶(C.gymnogya)主要分布在气候条件相似的贵州西北部;1份厚轴茶(C.crassicolumna)位于金沙马路;3份阿萨姆茶(C.assamica)分布在温湿度较高的广西贵州交界处;59份茶(C.sinensis)主要分布于贵州中西部,境内分布广泛。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气候要素影响了81份资源的分布,如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对秃房茶分布影响较大。秃房茶、厚轴茶及大厂茶乔木型、植株高大,叶大、革质或薄革质;阿萨姆茶小乔木型,叶大、无革质;59份茶以中叶种为主,品种多,形态多样,叶面积与年极端最高气温相关系数r为0.28(P<0.05)。贵州可能存在野生茶树资源秃房茶、大厂茶和茶的分布中心,气候要素影响了其分布、演化及部分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广西野生和栽培的凌云白毫茶鲜叶样品在400~4 000 cm-1范围内进行分析,得到了相应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的凌云白毫茶鲜叶在3 373 cm-1、2 918 cm-1以及指纹区处吸收峰的峰位置或形状或吸收峰大小方面出现差异,故可以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实现野生和栽培的凌云白毫茶鲜叶的鉴别。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以及聚类分析法对鲜叶样品进行分析,可将不同地域的鲜叶进行分类,从而快速准确地应用于古茶树鲜叶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广东茶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地处华南中心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地方品种和野生茶资源,如粤北的白毛茶、粤东的高香型凤凰单丛、粤中的可可茶、粤西的白云茶以及分布在各茶区的客家中小叶茶资源和特色苦茶等。经过几代茶人的努力,目前收集和保存了1200多份茶树种质资源,为茶树品种的创新选育、深加工利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了闽东茶区宁德市的部分至今幸存的稀有野生茶资源状况,观察记载了梅鹤姑娘坪的门头厂、乌坑和八都镇洋头村大车坪等多种“苦茶”的生物学性状;同时介绍了产地自然环境条件;提出了保护利用野生茶资源的建议意见。为今后深入研究我省茶树物种起源及遗传育种提供宝贵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区茶叶品质优异,名优茶品类繁多,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为了加快大别山区茶树地方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与安庆市农业局等有关单位合作,对大别山腹地岳西县的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仅对岳西县优良类型茶树品种的特点及其利用作一初步分析。一、品种资源调查岳西县是皖西重点产茶县,具有悠久的茶树栽培历史,主产区属《茶经》中所载的“寿州”和“舒州”。  相似文献   

13.
广西金秀野生茶树的形态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于1952年,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东的大瑶山主体山脉上,地处东经109°50'-110°27'、北纬23°40'-24°28'之间~([1])。大瑶山山脉从东北至西南方向纵贯,最高的圣堂山主峰1979米,为广西第五高峰。2012年10月至12月由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和金秀瑶族自治县对该县野生茶树资源进行了考察,共收集资源47份,对野生茶形  相似文献   

14.
连城县发现野生茶树较早,1963年张天福同志曾在该县的罗坊和塘前作过调查,但具体资料未见报道。1983年连城县展开了果茶资源调查工作,在县境内多处山地发现野生茶树,1987—89年我们对此项资源作了具体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连城自然条件与野生茶分布 连城县位于东经116°32′—111°09′、北纬25°13′—25°56′,四面环山,西部有松毛岭山脉,东部为玳瑁山盘踞,地势由东到东南向西到西北倾斜,山岭重叠、沟谷纵横。最高点莒溪狗子脑海拔1795米,最低点新泉西村海拔279米,高差达1516米,山区特色十分明显。境内河流纵横由中部向四周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感官审评和仪器分析方法,对铜仁市野生、古茶树茶的感官、理化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茶树绿茶、红茶和野生绿茶感官品质有一定差异。古茶树绿茶外形呈兰花形、扁平,香气有板栗香,滋味较浓带苦涩;野生绿茶外形条索疏松、卷曲,香气是高火香,滋味尚浓醇;古茶树红茶外形乌褐色、汤色红亮,香气高甜香,口感醇和。三种茶叶感官品质正常,外形及内质较好。野生茶和古茶树茶的化学成分分析,水分、水浸出物含量符合国标,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均较符合要求。结论:野生与古茶树茶叶品质各有特色,野生茶树茶滋味甘甜鲜爽,口感平和;古茶树茶滋味浓烈,口感较涩。本研究为选育我市茶树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然四倍体野生茶树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倍体对于以叶用为目的的茶树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国内外利用自然选择、人工杂交及物理、化学的诱变法,已在茶树多倍体育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一些学者还对多倍体茶树进行了细胞遗传学观察。作者在全面调查收集四川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时,首次发现了一株自然四倍体茶树“9006”。经鉴定,属张宏达分类系统中的秃房茶(Camelliagymnogyna Chang),现将具体细胞染色体分  相似文献   

17.
广东、广西、海南、台湾是华南茶区茶叶生产的主要地区,其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及野生茶树资源非常丰富,是作为茶树选种、育种非常重要的原始材料。因此对华南茶区茶树种质资源品种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可以更好地促进华南茶区茶叶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三、主要野生大茶树性状简介现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江西、广东、福建、海南等省区61个有代表性的野生大茶树主要形态特征和利用状况作一简介。由于目前仍处在发掘和整理过程中,对野生大茶树的研究也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它们的综合利用价值还不十分清楚。无疑,这些珍贵资源仍是今后生产、育种和山茶属植物系统研究的重要材料。 1.澜沧大茶树产于云南省澜沧县怕令黑山原始林中,产地海拔2190m。该茶树为乔木型,直立。树高26.5m,树幅9.1m,基部干径60.0cm,最低分枝高10.1m。叶片呈长椭圆形,平均叶长15.6cm,叶宽7.8cm,叶色黄绿,新梢色绿带微紫色。花大,平  相似文献   

19.
江华苦茶是湖南省珍贵的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之一.近年来,对永州野生茶树资源的调查主要围绕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多个乡镇,对其他县区涉及很少.从永州地理及自然环境特点上看,适合野生茶的生长区域应更为广阔.因此,对其具体分布情况和种群特征作进一步研究十分必要.对永州3条山系分布的原始型茶树资源进行采样比对分析,所调查区域的野生茶资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当代茶叶科技工作者的调查研究成果,简述福建省这个茶树物种起源演化区域,历史上许多地方的原始森林中曾有高大的乔木型的野生大茶树,后引为人工栽培。福建茶区对山地和山林开发利用较早、较充分,随着栽培品种的选育丰富,森林砍伐使大量野生茶树资源不断遗失。据近五十年的调查发现,福建仍现存有许多野生大茶树(苦茶),他们分别分布于8个县(市、区)的50多处,大体划分为闽东北野生茶分布区和闽西南野生茶分布区。同时记叙了部分苦茶的生物特征特性及生化成分。从而揭示了福建亦是我国野生茶树重要的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