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两份特定的材料嘉浙A及紫兴05A,对微效恢复基因的两种表现型(花粉育性及嵌合颖花率)进行比较,认为嵌合颖花率作为一种观察简便的表现型,更适宜作为遗传规律研究的表现型指标。利用一个含微效恢复基因(嘉浙B)与不含微效恢复基因(紫兴05B)杂交组合45个F2单株,获得了2个完全剔除微效恢复基因的纯保持系的实例,推测微效恢复基因应不是数量性状控制。  相似文献   

2.
特异同源多倍体水稻自交后代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稻桩保存的同源多倍体自交结实种子为材料 ,研究了多倍体自交后代的一些遗传特征。结果表明 :①同源多倍体自交后代大部分会保持其原来的倍性 ,但会有个别的变化 ;②自交后代的根尖中有不同倍性细胞共存的嵌合现象 ;③同源三倍体和同源四倍体之间的自交结实率没有明显的区别 ,结实率会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代蕾期人工自交后代分离的方法,选育出了7个优良观赏型羽衣甘蓝新品系,并综合评价了这7个新品系的主要园艺学性状和抗逆性表现,结果表明,7个单系中Ok-1和Ok-4的综合抗逆性较强,花期也较长,Ok-5的花色最为鲜艳独特,这些品系均能在上海地区越冬,通过对各品种F2代主要遗传性状的分离表现及部分品系间杂交F1代主要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分析表明:皱叶对圆叶,裂叶对圆叶,裂叶对皱叶表现为不完全显性遗传,花色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表现为:紫色对粉色,紫色对白 色表现显性遗传,而粉色对白色表现嵌合遗传 。  相似文献   

4.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1993年发现了油菜(Brassica napus L.)核三系保持系新材料绵7MB,在其自交以及兄妹交后代分离群体中,育性分离比例均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呈现出偏分离现象。通过对绵7MB田间遗传分析和细胞学分析,对其遗传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表明,偏分离现象可能是由于绵7MB在雄配子传递过程中引起的。绵7MB偏分离现象的产生不是由于减数分裂异常,可能由于部分基因型的合子死亡,导致后代比例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5.
水稻微效恢复基因与不育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l228个品种与V4lA测交F1的花粉育性为依据,划分品种恢保类型及系谱分析;验证生产上应用的和成型不育系的育性动态变化;确定保持系细胞核中r基因效应;用4个配组模式选育保持系转育新不育系,探讨淘汰技术方法,实践总结认为:(1)我国南方矮仔占衍生的大量籼稻品种含有r基因,与不育系测交F1出现黑染花粉率在0.1%-l0%之间,但这些品种遗传基础丰富,是选育不育系的重要种质资源;(2)r基因干扰育性遗传,表现在不育系出现花粉嵌合现象,不育系出现嵌合花粉囊越多说明保持系细胞核中含r基因数量越多;(3)要选育遗传性稳定的不育系,首先要选育好的保持系;(4)保持系细胞核中r基因的淘汰关键世代是在保持系F2-F5,不育系的B1F1-B4F1。  相似文献   

6.
改良橙是甜橙(印子柑)嫁接在红桔上得到的嫁接嵌合体,有“橙型红肉果”、“怪型红黄肉嵌合果”、“橙型黄肉果”,“嵌合桔变”知“桔变”五种变异类型。在无性繁殖情况下,改良橙的变异性状表现不断分离,而实生繁殖时变异性状则消失。通过解剖各变异类型的果实,得知改良橙的嵌合性状系源自芽顶分生组织的 L—Ⅰ和 L—Ⅲ。根据改良橙的嵌合体结构和变异性状的遗传动态,在生产利用上,既不能采用实生繁殖亦不能采用分离同质体的途径,而必须选择橙型红肉果类型的具高度嵌合的芽条,才能保持改良橙的优良特点。  相似文献   

7.
七、非染色体遗传和雄性不孕性象经典力学中的牛顿三大定律不能概括一切力学现象,而需要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力学补充一样,经典遗传学的三大定律也不能概括所有的遗传现象。早在孟德尔定律重新发现之初,柯伦斯(1908)就认为一切生物好象都具有一个以上的遗传体系,核遗传体系和质遗传体系。由于前者的突变型多,分离和重组现象又很规律,易于着手研究,因而其发展远超过质遗传的研究。但近年来的研究有许多确凿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柞蚕雌雄嵌合体形态特征与发生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属雌雄异体动物 ,但偶尔也有雌雄同体的嵌合现象发生 ,由于同一个体上同时存在雌雄两性个体的特征 ,长期以来引起了胚胎学家和遗传学家的广泛兴趣。自然出现的昆虫雌雄嵌合体多见于直翅目、鳞翅目和膜翅目[1 ] 。作为家蚕(Bombyxmori)发育遗传学研究的一个对象就是嵌合体。胜木 ( 1 92 8)首次报告了遗传嵌合体系 ,在这一蛾系正常个体中 ,出现若干嵌合体 ,有雌雄性嵌体 ,也有体细胞组织性状的嵌体 ;蔡堡及张本华在贵州三眠虎斑与三眠素斑的杂交种中也曾发现 ,每头蚕半侧为虎斑半侧为素斑 ,其中一头羽化成蛾 ,并为雌雄嵌合体[2 …  相似文献   

9.
通过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来自安徽省4个草鱼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位点均具有高度多态性(PIC=0.863~0.926),4个草鱼群体均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e=0.886 1~0.911 4)。AMOVA分析显示,大多数遗传变异存在于草鱼群体内(97.6%),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为2.4%。遗传分化和遗传距离分析显示,4个群体整体分化水平较低(Fst0.05),怀远和滁州群体遗传分化最小(Fst=0.013 7),遗传距离最近(Dn=0.269 8),池州和无为群体遗传分化最大(Fst=0.042 5),遗传距离最远(Dn=0.591 6)。系统进化树显示,怀远和滁州群体亲缘关系最近,与池州最远。此外,4个养殖场内部草鱼均存在近亲繁殖现象。建议4个养殖场及时更新亲本,增加繁殖亲本的数量,避免近交衰退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的脑心肌炎(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 EMCV)嵌合病毒是研究该病毒体内外生物学特性的有力工具。因此,本研究基于前期构建的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性克隆,在EMCV基因组2A蛋白序列之后插入EGFP基因片段,并将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获得携带EGFP的嵌合病毒。通过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及半数组织细胞感染量测定(Median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 TCID50)等方法对拯救病毒的基因组复制、蛋白表达及病毒粒子的感染性进行测定,结果证实嵌合病毒能够在BHK-21细胞上成功表达EGFP并产生完整的病毒粒子。然而,相较于野生型亲本拯救病毒,嵌合病毒在BHK-21细胞上的复制能力降低,并且在连续传代后逐渐失去绿色荧光信号,表明嵌合病毒中EGFP...  相似文献   

11.
为丰富枫泾猪与小梅山猪的种质特性,评价其保种效果,制订有效的保种方案,对枫泾猪与小梅山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ISAG/FAO联合推荐的3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2个猪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枫泾猪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信息含量(PIC)、基因杂合度(He)、基因丰度(R)分别为(3.012 9±0.875 5)、(0.568 4±0.161 8)、(0.635 6±0.157 3)、(4.266 7±1.337 4),小梅山猪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中除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与基因丰度外,其余均低于枫泾猪;2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与遗传距离(D)分别为0.005 3、0.008 7;枫泾猪与小梅山猪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遗传分化程度小,均出现杂合子过剩现象,建议加强纯种繁育。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技术有助于番茄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改良,其中转基因后代的筛选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工作量大的环节。本研究基于番茄油体蛋白基因家族序列分析和番茄基因表达数据库SGN-TEA搜索结果,克隆了一个种子特异且高水平表达的油体蛋白基因SlOLE1(Solyc06g034040)。利用无缝克隆的方法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TagRFP的编码区序列插入到SlOLE1基因的终止密码子前,形成一个嵌合基因SlOLE1-TagRFP。将嵌合基因插入到pBI121双元载体,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SlOLE1-TagRFP,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番茄品种‘Money Maker’,T0代植株的自交种子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出明亮红色荧光或无荧光。PCR分子标记进一步验证发现,红色荧光种子萌发的幼苗均存在TagRFP序列,表明在种子阶段检测红色荧光筛选转基因番茄后代的准确率为100%。由此,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利用SlOLE1-TagRFP嵌合基因,可以通过种子红色荧光可视化分析,简单快速、低成本地鉴定转基因番茄后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前沿动态     
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获得转基因动物单倍体细胞及其发育而成的个体是研究隐性遗传基因的理想模型。针对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进行基因操作可以将基因修饰直接遗传给后代,从而避免了其他转基因方法对种系嵌合等方面的要求,可以极大提高基因修饰的效率极其应用范围。但哺乳动物中除配子外并不存在天然单倍体细胞。近日,研究人员获得了由孤雄单  相似文献   

14.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gag-gp120基因导入到苗龄为5 d的北京生菜无菌苗的子叶片中,同时针对影响农杆菌遗传转化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北京生菜适合的卡那霉素筛选的浓度是7.5 mg/L,添加乙酰丁香酮对农杆菌的浸染影响不大,农杆菌的浸染时间以30 min为宜,农杆菌适宜的浸染浓度为OD600值在0.4~0.8之间,培养时间以3 d效果较好。通过PCR和PCR-Southern分析证明,gag-gp120嵌合基因已经整合到生菜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5.
以青海省不同核桃分布区的222株地方核桃嫩叶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I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2条引物共获得167个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127个。供试材料物种水平上的多样性指数为:多态性位点127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76.05%,等位基因数1.760 5,有效等位基因数1.384 9,遗传多样度指数(H)0.233 2,香农指数(I)0.357 7。基于Nei’s(1978)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的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_st)为0.081 7,表明有8.17%的遗传分化存在于居群之间,说明核桃居群之内的遗传分化高于居群之间。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025 7,估测的居群间基因流为5.619 8,表明供试核桃居群间存在较大的基因交流。AMOVA方差分析也表明核桃的遗传变异主要分布于居群内。  相似文献   

16.
以红苞凤梨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细胞学观察结合叶绿素及其合成前体物质的含量测定,阐述嵌合叶片绿、白组织在组织细胞学和叶绿素合成代谢上的差异,以探索嵌合性状形成的结构和生理基础。组织细胞学观察发现,嵌合叶片绿色部分细胞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而白化组织中基本没有观察到叶绿体。红苞凤梨金边、金心嵌合叶片的白化组织以及全白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都低于全绿植株叶片(对照);红苞凤梨金边嵌合体与金心嵌合体叶片白化组织的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均在UroⅢ开始下降。全白植株的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则从ALA开始就显著低于全绿植株。叶绿素合成代谢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导致出现白化现象,金边、金心等品种植株叶片则表现出嵌合特性。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栽培种色素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近一个世纪以来二倍体马铃薯栽培种(2n=2x=24)和四倍体马铃薯栽培种(2n=4x=48)的色素遗传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比较分析了Salaman遗传模型和Dodds遗传模型的异同,认为色素在二倍体和四倍体栽培种中的遗传位点是相同的,以Dodds的二倍体遗传理论为基础发展和完善后的色素遗传模型可以解释色素在二倍体和四倍体栽培种中的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18.
芨芨草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芨芨草间遗传多样性。[方法]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分别对芨芨草进行7个居群间和2个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芨芨草在居群间遗传上的聚类与地理位置直接相关,居群内的遗传分化与生境相关。[结论]PAPD技术可用芨芨草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利用RAPD技术对江苏省及上海地区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10个幼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15个谱带(200~2 000 bp),其中77个表现出多态性,占66.96%,遗传多态度在0.039 6~0.115 3之间,说明该蟹类遗传变异水平较低;遗传距离在0.064 7~0.270 7之间,说明各群体间发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进化关系,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bicus)、吉富罗非鱼(GIFT)和3种红罗非鱼(中国台湾红罗非鱼、马来西亚红罗非鱼、以色列红罗非鱼)7个群体为材料,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的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比对,分析7个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在324个样品中检测出180个多态性位点和98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944,核苷酸多样性为0.036。中性检验Tajima’s D值显示GIFT、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群体在经历瓶颈效应和/或纯化选择后种群规模扩大。7个罗非鱼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0.071,种群遗传分化指数(Fst)值为0.016~0.994。AMOVA分析显示,大多数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70.78%)。研究还发现,本实验中的奥利亚罗非鱼遗传多样性最低,其余6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利用COⅠ基因对7个罗非鱼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丰富了罗非鱼种群特别是红罗非鱼的遗传背景数据,对其种质资源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