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兰尼定受体1(Ryanodine Receptor1,RYR1)基因中的单个氨基酸(R615C)是导致猪应激综合征、影响肉质的重要原因。采用RFLP方法,以大白猪、二个杂交猪群(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和长白猪×大白猪)为对照,研究了糯谷猪、萝卜猪、柯乐猪、宗地花猪、香猪、关岭猪和黔南黑猪7个贵州地方猪种RYR1基因突变的分布类型。结果表明,从柯乐猪中检测到一例杂合基因型RYR1Nn,杂合基因型的发生频率为2.08%,其余6个贵州地方猪种糯谷猪、萝卜猪、宗地花猪、香猪、关岭猪和黔南黑猪均为正常的基因型RYR1NN,对照组中,外三元、外二元杂交猪和大白猪中均检测到RYR1Nn基因型,杂合基因型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1.11%、12.12%和5.77%,说明贵州地方猪种中RYR1基因的突变频率低于商品猪,但也存在一定的比例,应加强对地方猪种的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采用PCR-RFLP技术测定了ESR基因和RYR1基因在监利猪、大监猪和大白猪3个猪群中的多态性分布,并将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SR基因在监利、大白和大监猪中都具有多态性,同前人的研究相似,国内地方品种监利和大监猪都具有较高的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71和0757。RYR1基因在大白猪中存在多态,而在监利猪、大监猪中只含有等位基因N。监利猪、大监猪携带较高频率有利于产仔数提高的基因型B,及抗应激等位基因N。  相似文献   

3.
试验检测猪黑素皮质激素受体4基因(melanocortin-4 receptor, MC4R)在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申农猪和梅山猪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群体遗传学指标。结果表明:MC4R基因在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和申农猪群体内检测出AA基因型、GG基因型和AG基因型,在梅山猪群体内检测出GG基因型和AG基因型。在杜洛克猪和大白猪群体内A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优势等位基因;在长白猪、申农猪和梅山猪群体内G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为优势等位基因。群体遗传学指标分析结果显示,MC4R基因在杜洛克猪和大白猪群体内PIC值在0.25~0.5之间,表现为中度多态;在长白猪、申农猪和梅山猪PIC值小于0.25,表现低度多态。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猪Ⅰ型胶原α1亚基基因(Collagen typeⅠalpha1,COL1A1)的多态性,检测该基因在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群体遗传学指标。结果表明,COL1A1基因在3个猪群体内呈现3种基因型。在杜洛克猪群体内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优势等位基因;在长白猪和大白猪群体内A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G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COL1A1基因在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群体内PIC值在0.25~0.5之间,表现为中度多态。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对6个猪种群的ME1基因进行研究,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其多态性.结果表明,307个样本中检测到5种单倍型,其中,长白猪和大白猪各检测出5种单倍型;马身猪、杜洛克猪和山西白猪分别检测出3种单倍型;山西黑猪检测出4种单倍型.大白猪、长白猪、马身猪和山西黑猪均属于高度多态性.研究结果可为寻找与繁殖性能相关遗传标记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猪肉中部分矿物质元素与肉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3个亲本品种即梅山猪、长白猪和大白猪及4个杂交组合即梅山猪×大白猪、大白猪×梅山猪、长白猪×大白猪和大白猪×长白猪等杂种猪的背最长肌K、Na、Ca、Mg、Cu和Zn的元素含量,并与肉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元素含量具有品种差异,K、Mg含量差异显著(P<0.05),Na、Cu、Ca和Zn则无明显差异(P>0.05).梅山猪K和Mg含量都低于两外来品种.在与肉质关系上,各元素有降低肉质的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7,(1):1-5
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1(α-1,2-Fucosyltransferase gene,FUT1)是可以调节大肠杆菌F18侵染猪小肠、并引起仔猪水肿和腹泻的一个抗性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FUT1基因在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马身猪、山西黑猪、晋汾白猪6个猪种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这3个引进品种中,存在A、B、C 3种单倍型,A单倍型的平均分布频率为0.58;而在地方品种马身猪及其培育品种山西黑猪和晋汾白猪中只发现了单倍型A。经测序比对发现B单倍型第5位碱基发生了C→A的转换,第145个碱基处发生了T→C的突变;而单倍型C的第372位碱基A发生缺失。大白和杜洛克2个种群Hardy-Weinberg不平衡,FUT1基因在国外引进猪种大白、长白、杜洛克种群多态性丰富。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PCR-RFLP法研究了三江白猪、大白猪、长白猪、长×大猪群体OB基因3469位点的多态性及其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试验猪群进行遗传平衡检测结果显示,三江白猪、长白猪、长×大猪群体OB基因3469位点均达到平衡,而大白猪群体在此位点未达到平衡,即处于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OB基因与母猪产仔数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OB基因型对试验研究的3个繁殖性状的影响都符合一个规律,即产仔数表现出BB>AB>AA的趋势。OB基因对产仔数的遗传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加性-显性效应,且B等位基因具有明显的增加产仔数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试验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山西马身猪、山西白猪、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品种共490头猪的DE-CR1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结果显示,DECR1基因外显子2位点存在多态性,表现出AA、BB和AB 3种基因型。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5个猪种都是等位基因B为优势基因;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显示,山西白猪和杜洛克猪处于平衡状态,山西马身猪、长白猪和大白猪处于非平衡状态;各品种猪的多态信息含量均为中度多态。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RFLP技术对大白猪、长白猪和松辽黑猪3个品种共447头猪(长白231,大白107,松黑109)的α1_岩藻糖转移酶基因(FUT1)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Hin6Ⅰ-RFLP位点上,3个猪种均存在多态,表现为3种基因型(GG,AG和AA),其频率在3个猪种中分别为长白:0.05、0.47、0.48,大白:0.02、0.35、0.63,松辽黑猪:0.02、0.20、0.78。显然,在3个猪种中,对大肠杆菌F18易感的基因型(GG和AG)均占绝大多数(95%以上)。但A和G的频率在3个品种中有显著差异,松辽黑猪中G的频率(0.88)显著高于大白猪(0.72,P<0.01)和长白猪(0.80,P<0.05),长白猪中G的频率显著(P<0.05)高于大白猪。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检测猪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山西白猪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影响。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山西白猪、山西黑猪和马身猪6个猪种392个个体ADIPOQ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并采用GLM程序分析了ADIPOQ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与山西白猪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ADIPOQ基因外显子2的89 bp处检测到G→A错义突变,引起缬氨酸(Val)向异亮氨酸(Ile)的转变。ADIPOQ基因外显子2存在3种基因型:AA、AB、BB,2个等位基因:A和B。杜洛克猪中只有BB基因型,长白猪、大白猪、山西白猪和山西黑猪中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马身猪中AA基因型频率最高。在引入品种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中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96、0.96和1.00;在地方品种马身猪中A等位基因频率(0.52)略高于B等位基因(0.48);在培育品种山西白猪和山西黑猪中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6和0.78,介于引入猪种和地方品种之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在马身猪、山西白猪和山西黑猪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杜洛克猪与长白猪、大白猪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长白猪和大白猪间差异显著(P<0.05),任意一个引入品种与马身猪、山西白猪和山西黑猪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ADIPOQ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对断奶重有显著影响,其中BB基因型个体28日龄断奶重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P<0.05),AA和AB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其他性状无显著影响,说明该位点只在个体发育早期阶段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RFLP技术对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山西白猪、山西黑猪和马身猪等6个品种(系)482头猪进行了氟烷敏感(Hal)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在山西黑猪和马身猪中,只检测到氟烷敏感阴性纯合子(NN);而在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和山西白猪群体中,均检测到NN、Nn两种类型的个体,Haln的基因频率分别4.1%、1.8%、1.4%和1.7%。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加强对氟烷敏感基因的检测,选育抗应激群体。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分析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基因部分SNP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关联性。选取国外瘦肉型猪种大约克夏16头、长白猪21头和中国脂肪型地方猪种梅山猪22头以及"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213头为研究材料,利用PCR-Eco88I-RFLP方法检测PTP-1B基因第7内含子序列存在G/A突变的多态性,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白和长白猪种为单一的A等位基因,而梅山猪种以杂合子GA基因型为主,对213头"大白×梅山"F2代资源家系进行性状关联分析,该位点与猪板油质量、内脂率、胸腰椎间背膘厚等脂肪沉积性状显著相关(P<0.05),且杂合子GA基因型个体的板油质量和内酯率都最低(GA基因型个体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和卵泡刺激素β(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β,FSHβ)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PCR-RFLP方法对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共487头母猪进行了PRLR和FSHβ基因多态性检验,并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LSD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窝重和断奶窝仔数等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RLR基因在大白猪和长白猪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717和0.548,大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长白猪BB基因型断奶窝重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FSHβ基因在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804、0.760和0.789,长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呈现BB>AA>AB趋势。因此,PRLR和FSHβ基因对荣昌猪场母猪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可作为母猪繁殖性能分子选育的候选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猪α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遗传变异初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实验采用PCR RFLP方法对 5个瘦肉型猪种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汉普夏猪和皮特兰猪共计 2 5 0头猪的α1 岩藻糖转移酶基因 (FUT1)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本研究中的 5个猪种在该FUT1基因座位存在多态性 ,均分布着三种基因型 (AA ,AG和GG) ,抗性基因型AA分布频率为 0 .0 2 8,易感基因型AG与GG分布频率分别为0 .2 4 4和 0 .72 8。卡方检验结果表明 ,长白猪与大白猪基因型频率差异极显著 (P <0 .0 1) ,与皮特兰猪之间差异显著(P <0 .0 5 ) ,其它猪种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小梅山猪种质指标测定与杂交利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梅山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猪,纯种小梅山猪体型小而紧凑细致、繁殖力高、杂种优势明显,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利用这一优秀种质资源,本试验对小梅山猪育种中心纯种小梅山猪的种质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其杂交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该猪场现有猪群的群体近交系数为0.1953,头胎平均总产仔数为(13.57±3.70)头,头胎平均产活仔数为(12.75±4.23)头;2胎及2胎以上平均总产仔数为(14.09±4.17)头,2胎及2胎以上平均产活仔数为(13.39±3.92)头,后肢畸形率为0.40%,黑脚为0.60%,杂毛为0.20%,驼背为1.40%;纯种小梅山猪日增重、饲料转化率、胴体瘦肉率分别为324.4g/d、4.01∶1、46.23%,而培育的长白×小梅山二元杂交猪和大约克×长白×小梅山三元杂交猪日增重、饲料转化率、胴体瘦肉率分别为553.7 g/d、3.31、53.33%和622.3g/d、3.18、57.83%。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的高寒低氧极端环境影响动物的正常生存和物种繁衍,藏猪在长期的适应性驯化中对低氧环境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本研究对高海拔猪种藏猪(甘孜藏猪、迪庆藏猪、西藏藏猪和合作藏猪)和八眉猪以及低海拔猪种烟台黑猪、长白猪和大白猪EGLN1基因exon 4及部分内含子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EGLN1基因exon 4序列的266bp处发生了C→T的颠换,藏猪和八眉猪在该位点均为C,而烟台黑猪和引入的选育猪种长白猪、大白猪在该位点出现了C/T杂合现象;基于变异位点的等位基因C和T共界定了3种基因型(CC、CT、TT),C和CC分别是高海拔地方猪种藏猪和八眉猪的唯一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而在低海拔选育猪种中,CC基因型频率仅为0.20,其他2种基因型均为0.40,T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达到0.60,而等位基因C的频率仅为0.40。本研究认为,高海拔猪种(2 300 m以上)藏猪和八眉猪与低海拔猪种烟台黑猪、长白猪和大白猪在EGLN1基因上存在特征性遗传变异,根据等位基因(C和T)及基因型(CC、CT、TT)在海拔上的特征差异,推测可能与不同地理区域条件下的长期适应性驯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RYRl基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 PCR- RFL P法检测 2 2 5头大约克母猪的 RYR1(ryanodine receptor,RYR1)基因 ,它具有 NN、Nn和 nn3种基因型 ,其频率分别为 0 .76、0 .14和 0 .10 ;等位基因 N和 n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0 .83和 0 .17。该基因处于遗传不平衡状态 (P<0 .0 1)。具有 NN、Nn和 nn基因型母猪第 1胎产仔数分别为 10 .2 1、9.6 2和 8.2 2头 ;断奶仔猪数分别为9.2 1、8.13和 7.11头。等位基因 n使仔猪断奶应激效应具上升趋势 ,对增重有不利影响 ;降低母猪的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 ,对繁殖性能有不良的遗传效应 ,有必要从母猪群中清除该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9.
The porcine stress syndrome or malignant hyperthermia is an inherited autosomic recessive disease, which results in neuromuscular disorders leading to death in homozygous individual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deterioration of meat quality. The defect in susceptible animals results from modifications in the calcium release channel or Ryanodine Receptor (RYR1), with a mutation leading to a C to T transition in nucleotide 1843 of the gene.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develop a method based on analysis of SNPs to detect the mutation described in the RYR1 locus in pigs, and study polymorphisms of the gene in four exotic (Large White, Landrace, Duroc and Pietrain) and three native (Bísaro, Alentejano and Malhado de Alcobaça) breeds of pigs in Portugal. The method was successful in identifying the mutation by analysis of SNPs, and results indicate a high incidence of the mutant allele in Pietrain (0.75) and, to a lesser degree, in Malhado de Alcobaça (0.34) and Landrace (0.28); frequencies in Alentejano, Bísaro and Large White ranged between 0.04 and 0.09.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need to establish breeding programs aimed at eliminating the susceptibility allele from those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20.
不同猪种肉质相关基因Hal、RN和FTO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肉质相关基因氟烷基因(Hal)、酸肉基因(RN)和脂肪肥胖相关基因(FTO)在国内外不同猪种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特性,本研究以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和金华猪等猪种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PCR-RFLP技术分别检测了Hal、RN和FTO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了FTO基因上2个多态位点g.276G>T和c.594C>G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1)在杜洛克猪中发现了Hal的基因型HalN Haln,其频率为0.166,但未发现基因型Haln Haln,其它猪种群体中仅检测到了基因型HalN HalN;(2)在已检测的所有猪种群体中只检测到RN基因的rn/rn基因型,未发现rn/RN和RN/RN基因型;(3)在FTO的g.276G>T位点上,金华猪呈现单态,其它猪种群体均呈现多态.在FTO的c.594C>G位点上,4个猪种群体均呈现多态,3个外来猪种群体均以CC基因型频率较高,而金华猪则以GG基因型频率较高.研究结果提示,由于Hal基因在养猪生产中的利弊双重性,因此在某些猪种群体中仍然存在较高频率的HalN Haln基因型.此外,结合FTO基因的生理功能和已有的研究结果,可在特定的猪群中将其作为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发现FTO的基因型分布在我国优良地方猪种金华猪与国外3个种猪群间存在较大差异,为深入研究不同品种猪的肉质形成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