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严行  包志伟  熊邓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31-12433
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战略意义,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合理配置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城市化质量、促进城市社会与经济繁荣、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由于受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因素、经济因素、组织因素、体制因素等方面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效率和效度较低,基于此,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安排:完善教育和培训制度、合理调控物价上涨幅度和工资制度、健全组织制度、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等,以此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提供良好的社会教育、经济、组织和体制环境,从而顺利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2.
张伟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072-3074
制度设置障碍是农民工市民化最主要的深层次制约因素.因此,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应创新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工会管理机制,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在行动与结构的关系视角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障碍来自于制度障碍、人力资本障碍、社会资本障碍等。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障碍就是要在当前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下整合各类配置性资源,不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期通过各种要素的相互结合和互动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不仅同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本文从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居住问题以及他们的自身素质这五个方面出发,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难以回避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讨新媒体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内容,结合新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提出新媒体就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研究方向,助力新媒体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加速。  相似文献   

6.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当前,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归纳起来,包括户籍制度、劳动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养老制度等等。只有从根本上破除当前仍存在于城市中的上述二元制度,才有可能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消除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彦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96-22098
界定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含义及其特征,论述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重大意义,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困境,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有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国家和政府也已经把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作为重要的关注领域进行了相关制度设计。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对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216-218
以贵州省毕节市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分析在毕节市城镇化背景下的市民化进程,探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有73.27%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强烈,但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只有少部分农民工能适应城市生活。婚姻、留城时间、文化水平对市民化意愿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赵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5,(34):286-288
从教育水平、回流意愿、职业愿景、子女教育这四个方面概括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点,分析了阻碍其市民化进程的户籍、社会保障、教育、用工等制度或政策原因,并从公共政策层面提出相对应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强烈的市民化需求却因就业问题而严重受阻。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有助于他们退出农村、进入和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意愿和能力也影响着他们就业。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存在的市场供需不平衡、制度不公平、渠道不完善、地域不平衡问题,从调整供需结构、构建公平环境、完善信息渠道、统筹城乡区域4个方面,提出推进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与市民化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工已经成为城镇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正逐步推进。地方政府作为市民化政策的具体实施者,却表现出政策执行的行动力不足、分担成本的意愿不高、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以及监督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此,地方政府应从强化执行力、主动分担市民化成本、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建立监督保障机制等方面强化责任,以期加速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范文国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232-235
分析了苏北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主要是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市民化任务越来越重,城乡公共服务资源格局没有调整到位,农民工落户政策存在较大的社会隐患,农民工市民化的公共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在此基础上,建议把增进农民工幸福作为市民化的宗旨,把提升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作为市民化的前提,把推进城乡区域常住人口基本服务均等化作为市民化的核心任务,把科学测算农民工市民化成本作为制定市民化政策的基础,把科学评估市民化能力作为制定市民化政策依据,把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政策作为增进农民工幸福的重要路径,把建立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作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举措,把建立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作为推进苏北外出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抓手,把加大对落后县(市)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作为推进全省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着力点,把建立健全农民工市民化考核机制作为推进苏北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熊芳 《湖北农业科学》2016,(12):3212-3216
利用Logistic模型对湖北406个农村转移人口及其家庭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落户地选择显著地受到个人年均务工收入、主要亲属所在地和乡土情结的影响。其中,年均务工收入对落户地选择的影响为负,即收入较低者更多地选择就地市民化,收入较高者更容易实现异地市民化;主要亲属所在地和乡土情结对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落户地选择均具有正向影响。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落户地选择不仅是个体的经济决策,同时还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以及乡土情结等情感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徐大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54-14056
对农民工市民化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剖析,以期对两者之间的联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一方面,农民工市民化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另一方面,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存在许多障碍,其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并不协调,需要在户籍管理体制、农民工就业体系、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破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战平  刘芳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727-12728
指出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及其面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张荣现  李占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78-16679,16682
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出现蚁族化趋势和蚁族困境形成的原因,并探究可行的针对性解决对策,即:坚持法治建设精神,依法破除制度性障碍、强化政府企业责任意识、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培训力度、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化进程并重视民间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镇养老保险不适应农民工群体的就业特点,一些专家提出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但个人账户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共济性差,基金的保值增值困难,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平等竞争及农民工的城镇化。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涉及众多的利益调整,还需更多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一个历史概念,其称谓有"盲流、打工仔、打工妹、农村外出从业人员"等概念;但"农民工"一词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其释义尚无定论,已有文献主要考虑户籍、职业、产业、劳动关系、工资和土地等条件,缺乏对这些条件与"农民工"关系的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外延和内涵两种途径,从户籍、土地、流动、目的和企业5个方面诠释"农民工"的概念,认为"农民工"是在异乡务工或从事个体经营的农村居民。这是"农民工"称谓的新释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