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高辽西地区水分生产潜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西部地区 ,土地面积约占辽宁全省土地面积三分之一 ,作物总播种面积占辽宁全省总播种面积的 30 .4%。所以该区农业发展状况 ,将对全省农业水平的提高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为此 ,本文试图在对影响辽西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光温水土等自然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找出制约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和途径。1 辽西地区农业资源状况辽西地区农业水浇地较少 ,旱地面积较大 ,约占总耕地面积的 98%。水资源贫乏 ,年降水量仅为 42 3~ 480mm ,以 6~ 8月降雨最多 ,占全年总量的 70 %以上。年蒸发量 1 632mm。光热资源…  相似文献   

2.
辽西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亚军  商秀霞  韩香 《现代农业科技》2007,(17):224-224,227
对辽宁省辽西地区独特的气候及地势特点和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详细介绍辽西大枣、花卉、小杂粮、保护地蔬菜等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致力于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促进辽西地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3.
谷子在辽西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谷子在辽西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也是辽西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旱作农业中,谷子属于杂粮作物,同时又是粮秆兼用的饲料作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搞好辽西地区谷子的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辽宁省辽西地区独特的气候及地势特点和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辽西大枣、花卉、小杂粮、保护地蔬菜等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致力于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促进辽西地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5.
利用辽宁1996—2005年14个地区的成灾面积资料,分析辽宁各地主要农业灾害(干旱灾害、洪涝灾害、风雹灾害、霜冻灾害和病虫害)的时空间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干旱灾害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2000年发生最重,成灾面积为1.4×105 hm2;风雹灾害1997年发生最重,成灾面积为4.4×104 hm2;洪涝灾害1998年发生最重,成灾面积为2.3×104 hm2;病虫害1996年和1997年发生较重,成灾面积为1.3×104 hm2;霜冻灾害1999年发生较重,成灾面积为1.7×103 hm2。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辽宁农业灾害影响最大的地区是辽西地区。按辽宁农业灾害成灾面积大小划分,依次为:辽西地区,辽中地区,辽北地区,辽南地区和辽东地区。农业灾害中以干旱灾害和风雹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最为严重,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辽西地区的文明起源很久远,但是直到燕秦汉时期才开始正式划归中原汉族政权统治。由于生态环境适宜,人文基础充分,历任统治者政策的扶持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得该时期辽西地区的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发展主要表现为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铁犁耦耕的发展、牛耕技术的普及推广以及作物种植和贮存的进步等。同时,辽西地区农业的发展也受到了频繁战争的破坏以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但从整体来看仍然呈发展进步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包括朝阳市的全部,锦州、阜新的部分地区,该地区由于土地面积广,光照资源丰富,是种植向日葵的优势区域。近年来,向日葵的栽植面积较大,成为农业种植的主要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威 《现代农业》2014,(6):62-63
<正>辽西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包括锦州、葫芦岛、朝阳和阜新4市,玉米种植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地区近四年平均玉米播种面积每年达75万公顷,占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的37%。虽然种植面积上具有重要地位,但玉米产量难以达到与面积相当的影响力,近四年平均单产只有5800千克∕公顷,只有全省平均单产的75%,究其原因,除去气候及环境条件的限制外,缺少适宜当地的玉米新品种也是一个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16,(7)
正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建昌县是辽西地区主要的玉米产区,玉米生产面积占全县土地播种面积的80%以上。但由于耕作制度及管理的粗放,虫害特别是玉米螟造成的危害不容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及相关行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区之一,年种植面积在130万hm2左右,约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5%。同朔地区年种植面积在20万hm2左右,约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0%。玉米丝黑穗病是山西省乃至春玉米产区主要病害之一,对产量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20.
以引自以色列、日本、台湾农友及国内引进的 8个不同类型的甜瓜品种为材料 ,在二代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条件下进行了品种对比。结果表明 ,以 Galia C- 8和蜜世界综合表现最佳 ,其次为劳郎 ,这 3个品种低温下果实膨大性能优良 ,丰产、优质、抗病 ,可在生产中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