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其造成的生态环境退化,挤占了人类生存空间,恶化了发展环境,加剧了贫困,危害了社会稳定,荒漠化及其引发的土地沙化已严重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标本兼治,通过养草治沙、创新治理模式等全面改善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通过介绍各国防治土地荒漠化模式、造成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因素,介绍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荒漠化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影响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涉及全球大约 9亿人口、1 0 0余个国家与地区和 36亿公顷土地 ,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 1 /4。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资料 ,全球因荒漠化年均直接经济损失为 42 3亿美元。荒漠化不是由逐渐扩张的沙漠所造成的 ,因此在地质时期形成的沙漠、戈壁、盐漠和高寒荒漠不包括在内 ,我国有 1 53万km2 在地质时期形成的荒漠。荒漠化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丧失 ,造成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削弱了人类社会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而提供充足粮…  相似文献   

3.
马军  朱庆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45-10447
我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荒漠化呈现分布广泛、成因复杂多变、类型多样、发展迅速、危害严重等特点。近年来,虽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使荒漠化和沙化扩延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整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笔者论述了我国土地荒漠化危害、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与荒漠防治学科水土保持与荒漠防治硕士学科点于2002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正式招生。本学科设有土壤侵蚀规律研究、流域综合治理、荒漠化原理与防治3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海晏县荒漠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海晏地区荒漠多年的治理试验,提出了以防治为主,防与治结合的对策,试验结果表明,在综合防治荒漠化过程中,以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才能更有效治理本区的荒漠化。  相似文献   

6.
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问题是研究气候和小气候形成及其变化机制的重要问题 ,也是维持现有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 ,而且对防治荒漠化起着重要作用 .该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及系统小气候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从水量平衡与水文动态、水热交换与传输以及热量平衡等 3个方面 ,评述了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研究的若干方法 .最后 ,该文对水热平衡理论和研究方法、水热平衡耦合模型以及荒漠生态系统的水热结构优化模式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问题作了分析 .  相似文献   

7.
荒漠——绿洲过渡带的生态系统稳定性直接影响着过渡带的演化方向,对于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搜集的方法,指明了新疆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从过渡带植物多样性特征、群落结构分布格局、土壤、水文条件等方面对新疆荒漠-绿洲过渡带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总结了防治经验,指出以后的研究方向应该是系统研究荒漠-绿洲过渡带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机制,研发水土高效利用、地下水联合利用、荒漠植被与人工植被融合及过渡带生态保育等关键技术体系,研发绿洲生态产业技术,构建绿洲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因此,针对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自然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深刻意识到其危害程度,提高对水土保持与土地荒漠化的防治力度,从自然环境特性出发,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概念及成因出发,基于两者产生的危害,探讨其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荒漠化危害预警原理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防为主的荒漠化防治策略是荒漠化危害预警的基本出发点 .从区域综合预警的角度 ,按照明确警义、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排除警患的预警程序 ,阐述了预警思想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建立了包括荒漠化地区生态脆弱度、荒漠化发生的危险度评价的荒漠化危害预警模型 .荒漠化危害预警评价是荒漠化危害预警的核心环节 ,它是分析警兆和预报警度的前提 ,直接关系到预警的成败 .生态脆弱度评价模型尤其适用于中小尺度预警评价 .建立普遍适用的荒漠化评价模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相似文献   

10.
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土地荒漠化形势,探索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荒漠藻类是荒漠治理中的先锋拓殖植物,研究利用荒漠藻类成为荒漠地区生态治理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荒漠藻的种类及应用优势,分析了沙土—植物—微生物荒漠生态模式,以微生物促进藻结皮生长,以期为荒漠化的有效治理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是一项长期、庞大的系统工程。根据毕节市石漠化的现状及危害,探讨了其防治措施,提出了实施石漠化防治工程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期防治,并将生态重建工程、农田基本建设工程、水利水保工程、农村能源开发工程、生态移民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采取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措施,以推进石漠化防治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龙本楼  张继辉 《现代农业科技》2010,(22):275-277,286
黄平县地处我国三大生态脆弱区的西南岩溶地区的东南部,岩溶地区严重缺土、缺水,石漠化治理已迫在眉睫。该文论述了黄平县石漠化现状、形成原因,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石漠化生态治理措施,为保证岩溶地区植被顺向演替、生态逐步恢复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是中国严重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开展对石漠化的治理是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试验以重庆市岩溶石漠化山地为研究对象,依据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结合石漠化生态恢复治理中环境造林的原则与要求,选择生物学特性表现为适应性强、阳性速生、耐旱、耐贫瘠、适合在喀斯特石漠化山地生态恢复治理中种植的先锋植物山桐子为造林树种,具体介绍了山桐子在石漠化治理中的造林技术,从而为岩溶石漠化山地的植被恢复及生态重建提供造林经验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地处沙漠化扩展的边沿,尤其晋西北土地沙漠化已很严峻。分析了山西省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及沙漠化的动态变化,指出了沙漠化的危害,提出了防治沙漠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毕节地区土地石漠化的不断加剧和贫困落后互为因果,在岩溶山区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根据毕节地区石漠化成因以及石漠化危害,结合已开展过的石漠化防治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加快石漠化生态治理及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菌根桑能与石漠化地区贫瘠、干旱等主要生态障碍相耦合,有利于减轻贫瘠干旱胁迫,成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的一种新的有效措施。在综述丛枝菌根真菌的结构、生理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石漠化恢复过程中菌根桑的可利用性以及在调查桑树根系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影响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关键因子、筛选优良抗性菌株、丛枝菌根真菌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桑树的共生机制等几个方面开展前期研究工作,旨在从全新的角度探讨菌根桑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对策以及为岩溶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机理奠定基础,从而保证菌根桑在石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重庆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为更好地认识石漠化发生的成因、演替模式、驱动力因子及相应的生态重建技术、模式,根据岩溶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研究重庆岩溶地区地质背景和分析土壤类型,对重庆岩溶地区的石漠化类型和等级进行了简单划分,依据重庆岩溶地区自身特点,借鉴近年来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的治理成果,提出了重庆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修复一直是脆弱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贵州省作为我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典型代表,分析了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措施,为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其他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石漠化为我国南方湿润石灰岩岩溶地区特有,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现象。石漠化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丧失,使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威远县是四川省石漠化危害严重县,近年来就石漠化治理开展了探索。对威远县石漠化概况、成因、危害及治理情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0.
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系统现状分析及生态恢复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7年秋作者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宝绍岱苏木查干诺尔嘎查进行了生态环境调查和实践活动,对当地草场严重退化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土壤状况、植被层及食物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用自然力和绿化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育苗基地、转移物种、坚持绿化工作等途径恢复当地沙地植被,建立生态系统适时监测系统,观测生态系统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