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选用呼伦贝尔地区常用的三种材质的机制砂、石屑进行沥青混合料的线收缩系数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机制砂的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明显优于采用石屑的沥青混合料,采用石灰岩细集料的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优于采用安山岩和辉绿岩细集料的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2.
刘旭 《林业建设》2023,(1):70-74
为了分析影响沥青混合料剪切强度各因素的显著性,设计了五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开展了沥青混合料的单轴贯入试验,采用极差和方差的分析方法,对沥青混合料剪切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分析沥青类型、级配类型、油石比、粗集料针片状含量、细集料棱角性对沥青混合料剪切强度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通过极差和方差方法对混合料剪切强度的影响大小及显著性分析所获得的规律性是一致的。五种因素在其三个水平范围内的影响显著性大小顺序分别为:矿料级配>沥青类型>细集料棱角性>油石比>粗集料针片状含量。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剪切强度,建议优先考虑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的优化设计和沥青类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纤维的加入会影响沥青的路用性能,同时又对混合料有着加筋与阻裂的作用。研究表明,纤维在混合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以及纤维的分散特性均对纤维沥青混合料有着明显影响。苯文通过对加入不同纤维用量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实验,研究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实验指标的变化,特别是最佳沥青用量和密度,同时分析其产生变化的原因,为指导纤维混合料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抗拉性能,采用Burgers模型表征沥青砂浆的黏弹性能,通过Computer Tomography(CT)扫描技术和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基于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特征的虚拟劈裂试验模型,并通过室内实测结果进行模型准确性验证。以劈裂劲度模量、拉应力最大值、拉应力平均值、拉应力方差以及应力集中性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各细观结构因素对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抗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从定性和定量方面证实了建立的沥青混合料虚拟劈裂试验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与AC-20混合料相比,AC-13混合料表现出更优的抗裂性能和应力分散能力;级配和集料分布特征均对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造成影响;采用橡胶沥青或者SBS改性沥青可以显著增强沥青砂浆抗变形能力和沥青混合料抗拉性能;空隙的存在导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因此,在进行虚拟仿真分析时必须准确地表征沥青混合料非均质的细观结构特征,才能有效地反映其宏观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杨扬  刘海苹 《森林工程》2007,23(2):33-35
沥青混合料修筑的低噪声路面,具有降低行车噪声,迅速排除路表面雨水等特点。文中对寒区铺设低噪声路面沥青混合料的集料选择及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方法进行研究,并运用飞散析漏法确定沥青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在不同温度水平和受力模式下拌和用水量和养生时间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劈裂强度试验和半圆弯曲试验进行测试,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并揭示再生料强度形成和发展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拌和用水量和养生时间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均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在高温和常温条件下影响尤为明显;当拌和用水量为最佳含水量的80%时,再生料的高温强度、常温抗拉性能、水稳定性和低温抗弯拉性能均达到最优;在养生期前3天内再生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和干、湿劈裂强度均显著增长,而其低温抗弯拉性能的快速提升期则延长到养生期前7天;掺加阳离子型发泡剂后再生料的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有所改善;在最佳拌和用水量下,再生料中沥青与旧料黏结紧密,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存在接触过渡区,无明显界面形成;随着养生时间增加,水泥水化产物逐渐与沥青胶浆相互交织形成蜂窝结构,从而提升再生料的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7.
李强  李志亮 《技术与市场》2023,(11):24-27+32
为了研究集料粒径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制备了16、20、25 mm三种最大公称粒径等级集料的沥青混凝土,探究了集料粒径对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指标和抗车辙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毛体积密度和稳定度随油石比变化存在明显的峰值拐点,最大公称粒径越小,其毛体积堆积密度越大,稳定度随最大公称粒径变化不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不同最大公称粒径等级对应的流值、沥青饱和度和矿料间隙率均随油石比增大而增大,但随着油石比的增大空隙率均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相同试验条件下,随着最大公称粒径等级的增大,动稳定度增大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同类沥青混凝土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是以乳化沥青、水泥与水作为结合料,加入到符合规范要求的级配碎石中,在经过拌合、压实与养生,得到的符合抗压强度要求的混合料。作为一种新型的路面基层材料,对这种材料的劈裂抗拉强度性能在室内试验基础上作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泥剂量的增长,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劈裂强度在增长;劈裂强度随着乳化沥青剂量的增加而减少;粗级配时混合料的劈裂强度较中值级配高;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随龄期的增长有一定增长,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易文  李德九 《森林工程》2002,18(5):41-42,44
沥青路面的材料质量保证是沥青路面施工及使用质量保证的关键,通过对临长高速公路沥青材料、粗、细集料、矿粉、水泥、碎石及沥青混合料级配的控制,提高了路面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
选用拉萨地区常见的破碎花岗岩、卵漂石为集料,将其作为沥青混合料骨料,并用密集型沥青混合料AC-25C作为试验样本。主要针对集料本身密度指标、磨耗值、压碎值以及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进行试验,验证各种集料及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路面相关规范的要求,在满足规范的同时将其性能和石灰岩作进一步的对比分析,为工程项目提供借鉴。将“就地取材”的理念付诸实践,在保证路用性能要求的同时还能节省投资。  相似文献   

11.
张众  孙德庆 《森林工程》2003,19(3):45-46
通过近几年在沥青面层施工工作中的实践 ,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碾压、基层的平整度等方面分析了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平整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干拌法制作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将搅拌好的沥青混合热料在搅拌锅中进行闷料处理,温度恒温在165℃,分别闷至0 min、15 min、30 min、45 min、60 min,用每个时间段的沥青混合料制成试验用的试件进行高温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闷料开始阶段,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随闷料时间的增加逐渐提高,当闷料时间为15 min左右时,混合料的稳定性达到最大值,随后,稳定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
火烧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具体取决于火烧烈度和土壤类型等因子。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主要是指土壤结构抵抗外界机械应力破坏的能力,土壤团聚体是反映土壤健康的一个参数,因为它与土壤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性质密切相关。火烧对团聚体的影响是复杂的,这取决于火烧对与其相关的土壤有机质、斥水性和土壤矿物等因子的影响。许多研究者关于火烧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观点不一,而关于火烧后土壤团聚体性质的改变对土壤系统功能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选择适当的原沥青,对其进行加速老化试验,测试其在不同老化时间下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分析沥青的老化趋势。通过加入不同剂量的再生剂,分析再生剂对老化沥青的影响,确定再生剂的用量。最后确定出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剂用量。  相似文献   

15.
姜利  盖晓连 《森林工程》2007,23(5):48-49,73
主要根据砾石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对混凝土进行室内试验,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多次调配,得出合理配合比,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得出:水泥用量越大其抗析强度越高、集料粒径对混凝土的影响也很明显,砾石混凝土的抗析强度完全能满足路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播种基质与催芽方法对迎红杜鹃出苗率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迎红杜鹃种子为材料,采用双因素4次重复随机排列试验设计进行了不同播种基质和不同催芽方法对播种出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与不同催芽方法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迎红杜鹃播种出苗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播种基质为腐殖土与沙混合,比例为2∶1,上面再铺一层1 cm厚粉碎的旱苔藓,催芽方法为播种前10d混湿沙,种沙比为1∶6,置于温室或小拱棚内摊开,每天翻动2次并适时喷水这个组合出苗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轮作、灌水和掺沙对普陀水仙商品球栽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种植普陀水仙商品球的田块掺沙以及采取栽培水稻、灌水浸泡等措施,结果表明在7、8月高温季节灌水浸泡或栽培水稻的田块,其球茎的漏底率明显降低,而商品率和大球率有所提高,其中灌水浸泡的效果要优于栽培水稻;掺沙后对普陀水仙的商品率基本没有影响,但大球率下降明显,尤其是掺沙后未灌水浸泡的田块,大球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水泥稳定砂克基层属半刚性基层结构的工艺简单,施工方便。料源丰富。是目前我国公路上常用的一种结构型式。本给出了此种结构的施工工艺流程图。并就影响其施工质量的几大要素(混合料拌合、现场摊铺,碾压时间的控制,接缝处理,养生,含水量和水泥掺量的控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工程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influence of hot mix asphalt plants on vegetation with special regard to vapours from asphaltic bitumen . Vapours from asphaltic bitumen can be neglected as a factor injurious to plants because of the small amount generally exhaled by hot mix asphalt plants. Vegetation damage observed was due to sulfur dioxide, dust and soot.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condensed vapours from asphaltic bitumen deposited on plant surface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