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中尉 《世界农业》2000,(12):16-17
法国的葡萄产业包括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和相关的工业,其在整个法国农业及农业食品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法国年产葡萄酒 80万 t,用于酿酒的葡萄种植面积有 90万 hm2,其中 Montpellier地区占全国的 1/3。离该市区近 20km设有法国的葡萄品种改良中心 (ENTAN),是法国惟一从事葡萄酿酒品种研究的改良中心,有 40年的历史,现有人员 23名,该中心与全国 10个葡萄和葡萄酒生产的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有葡萄种植者、育苗者、酿酒专家和研究所行政管理部门的代表组成的理事会,理事会每年开一次例会,以确定中心的工作方向,选育材料数…  相似文献   

2.
葡萄、葡萄酒的起源及传入新疆的时代与路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葡萄酒的最初起源于“多个中心”,包括地中海东岸以及小亚细亚、南高加索等地区,涵盖叙利亚、土耳其、格鲁吉亚、亚关尼亚、伊朗等国家;而葡萄、葡萄酒的“后起源中心”大致在欧洲和北美,北美又主要包括美国、墨西哥等国家。葡萄、葡萄酒自“起源中心”伊朗,公元前2000年前后可能经伊朗高原-中亚细亚传入克什米尔地区,公元前2000-前1000年前可能经伊朗高原-中亚两河流域(阿姆河和锡尔河)传入了中国新疆北疆区及部分东疆区。不晚于公元前600年,欧洲葡萄则自葡萄、葡萄酒“后起源中心”欧洲希腊等地经小亚细亚→南高加索地区→伊朗高原→中亚细亚传到中国新疆。秦汉时期葡萄的种植、葡萄酒的酿造,可能是经由北疆传入东疆的吐鲁番地区,同时可能是由中亚经帕米尔传入了南疆塔里木盆地绿洲各城廓小国。至此,新疆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已经很普遍了。  相似文献   

3.
国际葡萄和葡萄酒组织及法国葡萄酒生产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际葡萄和葡萄酒组织(The intemational Orgarization in the Vine and Wine,简称为OIV)OIV是法国、西班牙、希腊等国于1924年在法国巴黎建立的一个政府间组织,原名为国际葡萄洒办事处(The Office Intemational du Vin),1958年更名为国际葡萄和葡萄酒组织.是一个从事与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葡萄鲜食、葡萄干及其他葡萄制品有关的科学技术活动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巴黎。该组织目前有成员国45个,成员国的葡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4.
集安市位子吉林省的最南端,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是个幅员面积3217平方公里,人口仅有23万人的边陲小市。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称。年平均气温65℃,年有效积温3142℃,年降水947毫米,岭南无霜期150~170天,可谓气候条件得天独厚,适宜发展酿造葡萄。集安市是在7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酿造葡萄的,当时的品种有公酿一号、白羽、白雅等,后来白羽、白雅相继被淘汰。80年代初又引进山葡萄进行人工栽培,80年代末期,酿造葡萄总面积达到12061亩,产量达到8385吨。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葡萄酒市场不景气,导致葡萄酒生产企业大量积压  相似文献   

5.
利用天然富硒葡萄发酵生产富硒葡萄酒,结果表明:富硒葡萄经7个月发酵,葡萄酒中硒含量约为27μg/kg,葡萄中约13%的硒迁移至酒中;3种不同发酵方式对发酵过程中的硒含量有一定影响,但最终葡萄酒的硒含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美国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由1990年的322万hm2、5035万t增加到1998年的398万hm2和59029万t,1999年将达到65569万t。葡萄酒年产量也由1599万t增加到250万t。1997年美国人均葡萄酒年消费量为772L(我国1998年为015L)。目前美国葡萄面积和产量在全世界葡萄生产国中仅次于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美国除阿拉斯加、特拉华、南达科他、北达科他和怀俄明州以外,其余各州均有葡萄栽培和葡萄酒的生产计划。然而美国葡萄主要集中栽培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三个州,以及纽约州、弗吉尼亚州、宾夕法尼亚…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现状,揭示了酿酒业发展的趋势,认为发展葡萄酒产业将是今后酿酒业的必然趋势;并在对甘肃河西走廓沙漠沿线自然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区是发展我省优质葡萄产业的理想基地;同时针对目前葡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甘肃在发展酿酒葡萄产业中应搞好酿酒葡萄区域规划,调整品种布局,建设优质葡萄苗木快速繁育中心和建立农,科,教三结合及产,供,销一体化产业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葡萄组培快繁,是利用细胞的全能性的原理,利用葡萄组织的藤、叶片、种子、花粉等器官,培养成完整葡萄植株的一种快速繁殖技术。葡萄的组培快繁过程大致有无菌短枝型、丛生芽增殖型、器官发生型和胚状体发生型等四种类型。葡萄组培快繁技术在应用中要注意基因型、外植体的选择、植体的生理状态、培养基的选择、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培养方式以及培养条件等主要影响因素,葡萄组培快繁技术更有利于及时满足人们的需求,是未来除葡萄外更多植物培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葡萄农药残留及其对葡萄酒酿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烟台地区的3个酿酒葡萄品种为材料,分析葡萄与葡萄酒中的农药残留,比较农药残留对葡萄酒发酵过程及其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气相-火焰光度检测器(GC-FPD)和气相-电子俘获检测器(GC-ECD)对样品中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进行检测。【结果】在烟台地区4个地块的赤霞珠和霞多丽葡萄品种中,均存在三唑酮,平均浓度71.09 µg•kg-1;地块1的霞多丽、地块3的赤霞珠中检测出六六六,浓度分别为2.23 µg•kg-1和4.86 µg•kg-1;地块2和地块3的2个葡萄品种中均检测出三氟氯氰菊酯,浓度在2.36-7.51 µg•kg-1,平均浓度为4.28 µg•kg-1。农药百菌清对供试的蛇龙珠葡萄酒发酵过程抑制作用最明显,当浓度高于0.20 g•kg-1时,其酒精发酵后期将出现停滞现象;供试的赤霞珠发酵结束后,葡萄原料中农药残留六六六、三唑酮、百菌清、三氟氯氰菊酯到葡萄酒中的转移率分别为32.14%、0.67%、0、0。【结论】烟台地区酿酒葡萄原料的农药残留较低,均符合中国相关标准要求;农药残留对葡萄酒的发酵过程具有一定影响,并给葡萄酒的感官质量带来不良影响;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从葡萄原料引入的农药残留种类和含量均减少,不同种类农药残留的转移率不同。  相似文献   

10.
秦皇岛市卢龙县和昌黎县,是国家葡萄酒产品的核心地带,由于这里的土壤、气候等诸多自然因素特别适宜葡萄的生长,使得这里生长的葡萄糖酸平衡,成熟良好,酿造的葡萄酒享誉国内外。  相似文献   

11.
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华  赵现华  刘晶  付瑞鹏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5):3204-3213
 【目的】分析中国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探索可持续发展葡萄园与葡萄酒生产的管理模式,为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例访问、案例调查和文献查询等方法,从葡萄和葡萄酒生产以及葡萄园废弃物循环利用和生态农业一体化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国内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方向。【结论】真正实现中国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巨大的挑战,各方面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中国葡萄酒产业健康、稳定、长久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 山葡萄是东北长白山区野生资源中的瑰宝,是酿造高档葡萄酒的优质原料,也是我国葡萄抗寒育种的宝贵种质资源。它不仅具有抗寒性极强、色素浓艳、含酸量高等特点,而且酿制的山葡萄酒酸甜适口、浓郁醇厚、馥香爽口,在葡萄酒中独树一帜,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因此,加速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不仅是日新月异的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蓬莱市将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作为"百年立市"产业倾力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品种发展滞后、管理水平低等问题。本文针对蓬莱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状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以藤稔葡萄幼嫩枝条的顶芽或嫩芽作为外植体,先无菌剥离0.2~0.4 mm的芽原基,然后组培快繁,再对试管苗进行热处理,最终得到脱毒苗。本研究建立了葡萄组培快繁体系,提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的几个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5.
法国酒葡萄区域化栽培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保鲜中心修德仁经过千百年的栽培,法国的葡萄酒型、品种、环境工艺、设备已融为一体。一、酒型与品种法国的酒用品种几乎都属于欧亚种西欧品种群。地中海沿岸各国,特别是法国已成为该品种群的次生起源中心。千百年的栽培与酿...  相似文献   

16.
关于北京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在北京郊区得到了各个区县的高度重视,成为部分乡镇和村庄的主导产业,而且葡萄酒在北京市场上的销售增长极为可观.但是,北京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还存在缺乏整体规划、产业内部的联接机制需要健全、产业链需要进一步延伸、市场销售比较传统、专业人才极度缺乏、缺乏产业扶持的相关政策等问题,对之应该采取提高认识、科学规划,优化机制、提高效益,注重营销、强化宣传,培育人才、建立支撑,政策扶持、促进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作为重要的经济活动,曾对不同时段、地域的文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古罗马时期尤为明显.罗马人继承希腊人、埃特鲁斯堪和迦太基人的葡萄知识,发展出优秀的农业科学,创造了其葡萄产业的黄金时代,葡萄酒文化深入社会各阶层,并流传至今;但受利润驱使而对葡萄种植的过分偏向,给罗马带来了粮食短缺、葡萄酒生产过剩等危机;行省葡萄产业兴起,以及罗马本土“大地产”对中等种植园和农民土地的继续兼并,引发复杂的经济基础演变,“意大利终于被毁灭”.  相似文献   

18.
对国内葡萄酒市场状况进行了分析 ,认为我国加入 WTO(世贸组织 )在即 ,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即将向世界开放。面对着机遇与挑战 ,我国的葡萄酒酿造业及其相关产业应发展高档葡萄酒 ,建立自己的葡萄原料生产基地 ,适当地、部分地实现葡萄酒的产地化、类别化和年份化。同时还指出葡萄酒的生产必须以市场为中心 ,生产出适应中国国情、具有世界高水平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国际葡萄和葡萄酒组织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葡萄和葡萄酒组织(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n the Vine and Wine,简称为OIV)是法国、西班牙、希腊、匈牙利、意大利、卢森堡、葡萄牙和突尼斯于1924年在巴黎建立的一个政府间组织,原名为国际葡萄酒办事处(The Office International du Vin),1958年9月4日更名为国际葡萄和葡萄酒组织(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n the Vine and Wine),简称仍为OIV,是一个从事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葡萄果实、葡萄干及其他制品的科学和技术活动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法国巴黎。该组织目前有成员国45个,涵盖了全世界96…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叶幕管理模式不仅会影响酿酒葡萄的品质与产量,进而影响葡萄酒的品质,而且会影响酿酒葡萄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以及翌年树势。目前,在鲜食葡萄的栽培技术上,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叶幕管理体系。由于酿酒葡萄在葡萄用途与品质要求上与鲜食葡萄差异较大,故有必要对传统的叶幕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本文从葡萄新梢摘心、去除老叶、疏穗等3个方面总结了叶幕管理技术对酿酒葡萄与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酿酒葡萄的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