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蒽酮-硫酸法测定酵母多糖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的方法被各种测糖的专著收载,而文献报道的酵母多糖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的都是苯酚显色法。作者旨在采用蒽酮 硫酸法测定酵母制品多糖的含量,为酵母多糖含量的测定提供一种新方法。结果,摸索出一套适合酵母多糖含量测定的蒽酮 硫酸比色法,采用本方法对酵母培养液进行测定,得到了准确的多糖含量,且本方法具有简单、易掌握、快速等优点,对生产上检测多糖含量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酮病     
肖定汉 《动物保健》2006,(6):26-26,49
酮病是由于碳水化合物,脂肪代谢障碍致使血糖含量减少,而血酮含量异常增多,在临床上以消化机能、神经系统紊乱等为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了柞蚕蛹暖茧阶段20-羟基蜕皮酮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20-羟基蜕皮酮的含量,在雌雄蛹中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但血淋巴20-羟基蜕皮酮有一个峰,整体蛹20-羟基蜕皮酮有两个峰。血淋巴20-羟基蜕皮酮与积温为曲线回归关系(p<0.01),血淋巴20-羟基蜕皮酮的含量变化可作为鉴别蛹体发育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柴晓杰  李栋才 《蚕业科学》1996,22(3):179-182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柞蚕蛹暖茧阶段20-竣工在蜕皮酮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20-羟基蜕皮酮的含量,在雌雄蛹中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但血淋20-羟基蜕皮酮有一个峰,整体蛹20-羟基蜕皮酮有两个峰。血淋巴20-羟基蜕皮酮与积温为曲线回归关系,血淋巴20-羟基蜕皮酮的含量变化可作为鉴别蛹体发育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酮病是由于碳水化合物、脂肪代谢障碍致使血糖含量减少,而血酮含量异常增多,在临床上以消化机能、神经系统紊乱等为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在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只是血酮含量增多的酮血病,尿酮含量增多的酮尿病和乳酮含量增多的酮乳病等,对这类酮病统称为亚临床酮病。一、病  相似文献   

6.
奶牛部分肝功能指标检测及其与血酮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酮病的发生与产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有人认为在许多严重酮病病例可以借检查脂肪肝的严重性来预后酮病。但国内外对奶牛血酮含量与肝功能指标间相关性研究目前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饲养条件下奶牛血液酮体含量变化以及血酮含量与部分肝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这不仅对研究酮病的发病机理,或以酮病为对象的其他试验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对牛场管理者清楚地了解牧场牛群的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奶牛酮病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酮病奶牛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研究酮病的发生机理,选择荷斯坦奶牛作实验动物,应用酮粉法和改良式水杨醛比色法随机检测分组,Ⅰ组为10头阳性牛、Ⅱ组为10头对照牛。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奶牛血清中的NO含量及NOS活性均显著大于阳性组。由此可知,酮病可导致奶牛血清中NO含量降低、NOS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桑对组织总糖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组织总糖含量测定方法很多,蒽酮比色法以其灵敏度高,可靠性强,误差小等特点,常作为定量测定的经典方法而被广泛采用,但该方法较难掌握,本介绍了植物组织总糖含量蒽酮比色法的测定技巧。  相似文献   

9.
韩超 《山东饲料》2013,(23):216
目的:考察蜜炙前后款冬花中款冬酮含量的变化。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品款冬花、蜜款冬花中所含款冬酮的含量,比较10批款冬花蜜炙前后款冬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蜜炙后款冬花所含的款冬酮含量明显增加,且增加比例基本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改良的水杨醛比色法检测奶牛血酮、尿酮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采用改良式水杨醛比色法与水杨醛比色法测定11头对照组奶牛、8头尿酮阳性奶牛及5头酮病奶牛血酮,尿酮含量。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在测定血酮、尿酮方面差异不显著,改良式水杨醛比色法的回收率为108%,线性范围为3—389μg/mL,批内变异为2.94%-8.97%,批间变异为3.48%-11.07%。稳定性试验l周,血酮,尿酮无显著变化。因此,改良的水杨醛比色法测定血酮、尿酮具有简便,准确性较好,线性范围宽,稳定性较好及批量测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奶牛酮病是乳牛典型的生产病之一,奶牛酮病是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致使血液中糖含量减少,而血液中酮体含量异常增多,多发生在泌乳初期,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引起的酮尿、酮乳、酮血症及低血糖症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喹啉类添加剂和不同浓度梯度喹羟酮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喹羟酮和喹烯酮显著提高了肉鸡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对肉鸡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明显提高了肉鸡肌肉中RNA和DNA含量。在肉鸡日粮中添加50mg/kg或75mg/kg喹羟酮可显著提高肉鸡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粗蛋白的表观利用率,可显著降低小肠重量。上述结果证明,喹羟酮可促进肉鸡生长,有利于氮的利用。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mg/kg喹羟酮可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试剂盒测血清β-羟丁酸含量大于1.2mmol/L作为亚临床酮病奶牛的诊断标准,采用酮粉法、试剂法、ROSS法和试纸法分别对血酮、乳酮和尿酮含量进行检测,并将定性检测的结果与定量检测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酮粉法测血酮的符合率最高、为88.54%;试纸法测尿酮次之、为87.50%;ROSS法测尿酮的符合率和阳性率最低,分别为79.17%和13.54%。酮粉法测血酮敏感性最高,为70.37%;ROSS法测尿酮的敏感性最低,为37.04%;试剂法测乳酮、ROSS法测尿酮和试纸法测尿酮三者的特异性均为95.65%,高于酮粉法测血酮的特异性(94.20%),酮粉法测尿酮特异性最低、仅为88.41%。从操作难易度和成本上考虑,酮粉法测定乳酮含量比较适合牧场亚临床酮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奶牛酮病生化特征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酮病是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浓度降低,血液、尿液和乳汁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进而发生酮血症、酮尿症和酮乳症,呼出气体以及乳汁带有丙酮气味,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个别牛出现神经症状。一般于分娩后10天至6周内发病最多.  相似文献   

15.
麝鼠又称北美鼠、青根貂、水老鼠等,属于哺乳纲、啮齿目、仓鼠科、麝鼠属、麝鼠种.是毛皮兼药用的小型珍贵草食动物。由于其被毛呈深褐色,低绒细密,针毛稀疏光亮.其毛皮制品保温耐用.沥水性好.美观大方.是优质的裘皮原料。麝鼠肉,细嫩味美,营养丰富(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684%、19.5%、36%和1.8%),蛋白质含量与牛肉相当,而脂肪含量低。成年雄麝鼠香腺中分泌的麝鼠香含有麝香酮、降麝香酮、十七环烷酮,与天然麝香大体相同.并具  相似文献   

16.
建立吡喹酮混悬注射液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采用紫外光谱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吡喹酮混悬注射液进行鉴别。吡喹酮混悬注射液的粒度、分散性、装量、无菌等检查项目按照2010年版《中国兽药典》进行。采用HPLC法测定吡喹酮混悬注射液中吡喹酮含量。结果表明,吡喹酮混悬注射液的各项检查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质量要求。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灵敏、重复性好,平均回收率为99.24%,RSD为0.77%,吡喹酮混悬注射液中吡喹酮含量为标示量的99.8%~100.5%。结果表明,吡喹酮混悬注射液质量可靠,质控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酮病复方制剂(KTP)对荷斯坦奶牛酮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筛选,选取广西某牛场16头荷斯坦奶牛,酮病组奶牛8头,临床健康奶牛8头作为对照组,按照治疗方案,对酮病奶牛每天灌服400mL KTP治疗,连续5天,对照牛不做处理。结果表明,在治疗前,酮病组血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糖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酮病组的血酮含量在治疗后极显著低于治疗前,血糖含量极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两组牛血糖、血酮差异不显著(p>0.05),KTP对奶牛酮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某奶牛场16头乳牛产前10d至产后56d血样的瘦素、酮体、葡萄糖、脂肪水平及其动态特征和相关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血浆瘦素、血酮、血脂含量在不同乳牛和不同时间点之间均有显著差异。酮体在产后14~49d出现高峰,瘦素和血脂从产后第0d到产后第56d内逐渐升高。瘦素水平与血脂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血酮与血糖呈极显著负相关。亚临床酮病组乳牛的瘦素和血脂水平分别极显著或显著低于血酮正常组,其瘦素、血酮和血糖在试验期内的波动频率明显减少,跨度变长,瘦素在试验期内仅出现一个两端接近0、波峰不超过1.5ng/mL的波。证实,产后乳牛瘦素、血酮、血糖含量的低频率波动变化和产后8周内血浆瘦素跨时持久的单峰动态变化与乳牛亚临床酮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奶牛酮病是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使血液中糖含量减少,而血液中的酮体含量异常增多,在临床上以消化机能障碍(消化型)和神经系统紊乱(神经型)为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但也有在临床不显示任何症状,只是血液中酮体含量增多的酮血病、尿液中酮体含量增多的酮尿病或乳汁中酮体含量增多的酮乳病等,对这种类型的统称为隐性酮病。近几年来,随着传统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  相似文献   

20.
奶牛酮病是指奶牛血液中酮体含量过高而引起奶牛全身功能紊乱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本文就一例奶牛酮病实际病例,通过查阅资料,综合分析,针对奶牛酮病的常见病因,提出了该病的有效防治措施及诊疗体会,期望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