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禽曲霉菌病的主要病原体为子囊菌纲曲霉菌属种的烟曲霉。幼龄禽发病较多,多呈急性、群发性、发病率、死亡率高的特征形成出现,给养禽业带来了较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来,在鸡群种发生曲霉菌病的病例越来越多,大部分是发生在雏鸡群体,也有发生在育成鸡产蛋鸡。曲霉菌病的发生多数与其他疾病合并发生,在临床上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给疾病的诊断、治疗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主要针对于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基础性管理作业,通过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遏制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确保矿井生产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由于矿井设备分类较多,线长面广,所以安全管理工作的任务繁重。而煤炭机电事故的发生,可能会发生在检修、设备调试阶段,同样也会出现在设备安装阶段等,具体事件包括直流架线触电伤人、井下变供电设备故障、矿井运输掘进事故等。因此,文章主要以煤矿机电事故作为文章主要阐述研究对象,谈及了矿井机电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并与之谈及了必要的事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土耳其仅上半年发生135起,均由O型病毒引起。希腊发生95起,主要在克桑西州、莱斯沃斯岛、罗多波州等地,传染源是由于从土耳其非法引进染疫绵羊而引起的。非洲猪瘟意大利发生86起,仍在撒丁岛努奥罗的东部地区。西班牙发生13起,主要在西南部老疫区一科尔多巴和韦尔瓦地区。2月24日在塞维利亚省为首次发生。猪瘟德国发生115起,主要在北部和东部的24个地区。意大利21起均发生在撤丁岛。比利时发生48起,主要在东佛兰德省和西佛兰德省。保加利亚在1993年12月16日一1994年3月28日期间发生5次,以后未再发生。爱沙尼亚1月15日在Y小nd…  相似文献   

4.
冬季茶园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病虫绝大部分在春、夏、秋季发生为害,病害主要发生在春季新梢,害虫在夏秋季频繁发生。而此时又正是茶树生长旺盛和茶叶生产繁忙季节,这给防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无公害茶园和有机茶茶园。若在冬季进行茶树病虫害防治,则避开了生产与防治的矛盾,无农残和环境污染,维护了茶园的生态平衡。由于入冬后,气温下降,茶树新梢生长停止,而为害茶树的病虫也进人了休眠,基本上7‘再活动和为害茶树,在这段时间进行防治是最简捷方便、最经济。为此,笔者根据当地茶树主要病虫越冬特点介绍几种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猪的冬季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呕吐、腹泻和脱水。主要发生在冬季,发病急,哺乳仔猪和中小猪发病率高。2008年末至2009年初在我省各地均有发生流行,为广大养殖场和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桑树断枝病是在桑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重庆、四川和浙江等蚕区。病害主要发生在春伐桑树的新梢基部,枝条极易折断,故称之为桑树断枝病。  相似文献   

7.
牛出血性败血病的病原是巴氏杆菌,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急性病例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过程为主要特征。本病的发生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多雨、潮湿的时期发生较多,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其次是呼吸道,吸血昆虫的叮咬而传播。笔者就2008年8月在我乡发生的一起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羽中 《山东家禽》2004,(10):26-29
呼吸道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绝大多数发生在冬春两季,分为病毒和细菌两种感染类型。常见病毒感染是新城疫、非典型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细菌感染主要是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传染性鼻炎。冬春两季发生的呼吸道疾病,多数是因为环境调控能力太差,出现刺激损伤,引发了条件疾病,然后才通过交叉感染,形成了具有极强爆发力的流行疫情。  相似文献   

9.
家兔口炎又称传染性口腔炎或流涎病。以口腔发生纤维素性渗出炎症为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春夏秋发病较多,主要侵害1~3月龄的幼兔,成兔也可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唇、舌及上颚和口腔粘膜发生充血,继而在口腔粘膜上发生白色假膜,假膜脱落后形成溃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十多年来的系统调查,掌握了野蚕的发生规律,并对消长原因进行了分析,野蚕的发生与气候、繁殖率、种群、防治等因素有关,同时提出了野蚕的主要暴发危害代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一过性胃肠道传染病。发病集中在冬季和冬末春初这两个季节,其他季节很少发生,特别是夏季几乎不发生此病。随着天气逐渐变暖,此病迎来了又一个小高潮,目前主要的发病地区以河北、山东、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最为严重。以呕吐、水样腹泻、脱水为主要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养殖武昌鱼体色与鳞片黑色素细胞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水产养殖,尤其是使用配合饲料养殖的淡水鱼经常会发生鱼体体色的变化,这是困扰淡水养殖和水产配合饲料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发生体色变化的鱼类以前主要是无鳞鱼,如黄鳝、塘鲺、黄桑鱼、斑点叉尾鲴、长吻鲍等。目前发现在有鳞鱼类,如武昌鱼、草鱼、鲤鱼等中也经常发生体色变化。体色变化的主要特征是颜色变浅(变白),同时,在体色变化时体表粘液减少或没有了粘液,体表有一定程度的出血,在一些地方将这种变化称为“鱼体发毛”。目前针对养殖生产中出现这类问题的研究报告不多,  相似文献   

13.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仔猪,以1~4月龄者发生较多;主要特征是大肠发生坏死性炎症。近年来,本病在大、中型猪场较少发生,但在小型猪场和农村养猪户巾由于饲养管理欠佳,时有发生。笔者于2006年11月诊治了一起仔猪副伤寒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猪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在仔猪或断奶仔猪群中,其临床表现因日龄而异,1~7日龄仔猪感染后发生仔猪黄痢、7~30日龄发生仔猪白痢、断奶仔猪发生仔猪水肿病。不论哪种临床型,其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而且用药物治疗较困难,还易产生抗药性,已成为养猪场主要传染病之一。猪场特别是大型猪场一旦发生此病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为了在较大猪群中控制该病的发生,我们参照了吉林农业大学微生物教研室胡希荣、刘清河等人于 1984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免猪血清γ-球蛋白注射液防治仔猪白痢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母猪产后高热综合症及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产后高热综合症,简称产后高热症,是指母猪在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高热稽留、不食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理现象。本病主要发生在夏季、冬季生产的母猪,一般产后数小时至10天内多发,严重病例在生产中发病,引起母猪泌乳机能下降甚至停止泌乳,有时可能使母猪发生脓毒血症,休克或衰竭死亡,是目前母猪死亡或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1病因(1)产褥感染。即母猪在产仔过程中或产生感染了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溶血性或厌氧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棒状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支原体等,可能引起呼吸道感染或子宫内膜炎等生殖泌尿系统感染或乳房…  相似文献   

16.
2010年4-10月份,我国安徽省首次报道部分蛋鸭场发生一种以产蛋率严重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以来,农业部人畜共患病重点开放实验室对该病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鸭黄病毒感染,并根据黄病毒命名的通行规则,参照病毒分离地点,将其命名为黄病毒(BYD病毒),公布了鸭黄病毒感染在我国的发生与流行情况。随后国内部分地区对该病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及其危害等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表明在我国各主要养鸭省(区)市,如浙江、福建、山东、广西、广东、江西、江苏、河南、河北、北京等的生产蛋鸭群中均有该病的广泛发生与流行,给我国养鸭产业造成了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17.
研究报道了危害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的主要害虫种类及3种主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蓼龟象甲1年发生2代,主要以成虫在寄主根部附近土层中越冬,亦有少数蛹及老熟幼虫在寄主根内越冬,成虫咬食叶片,幼虫钻蛀于根部危害;黎叶蜂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作茧越冬;甘蓝夜蛾1年发生2代,以蛹在田埂和根部附近土下5-10cm深度越冬。可采取轮作、诱杀、药剂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秋、冬季节家禽疫病流行的规律性比较明显,以温和型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为主要疫病,且主要以混感形式发生。虽然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在家禽疫病发生时的处理上,普遍表现为疗效差,易反复,治愈率低等特点。对此,部分兽医、技术管理者十分纠结和困惑,在此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引起这些现状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青海省草地鼠害发生危害情况,并对青海省在“十五”期间开展鼠害防治取得的主要成效、采取的主要方法和措施进行了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20.
猪“高热病”发病急、传播速度非常快、死亡率较高,危害极大。主要发生在夏季和初秋高温、高湿季节,其他季节也有发生,呈地方性区域流行。不同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主要发生在育肥猪和部分母猪,其中母猪占发病总数的20.3%。其中哺乳仔猪发病后死亡率最高可达61.4%,育肥猪和母猪次之、而公猪最低,平均死亡率为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