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简单回顾了福建省活性炭工业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并分析了福建省活性炭工业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走集团化道路、建立活性炭行业协会和改造现有生产工艺、设备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工业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 随着活性炭工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的需求, 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生产各种类型的活性炭, 年生产能力约50~75万t.本文着重就活性炭生产技术、新品种及其应用、再生技术和市场动态进行了阐述, 并对活性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活性炭生产规模小,产品品种少,应用领域窄,与世界先进国家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本文介绍了日本活性炭生产技术与应用科研动态,以供我国活性炭生产单位借鉴与参考。日本活性炭工业比较发达,生产能力仅次于美国。1945年后,通过开拓活性炭的新用途,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种,扩大生产规模等手段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目前,日本主要活性炭生产工厂有16家,年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初步探讨了活性炭工业发展的国内外形势,讨论了贵州的含碳资源优势和活性炭企业存在和面对的问题,提出了今后贵州活性炭发展中科研和生产对策。  相似文献   

5.
活性炭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吸着剂,目前,我国活性炭分粉状和颗粒两大类型.由于粉状活性炭原料来源广、工艺简单、产量较大.但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以及大气污染、水质污浊等方面原因,对颗粒活性炭的需要量增长.通常,颗粒炭的生产是原料粉碎、成型、炭化、活化而制得,工艺繁杂.为此,本试验就粉状活性炭与一定量的粘结剂直接制成颗粒活性炭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对粘结剂种类和配比的选择,制备的颗粒炭吸附性能和球磨强度等均能达到历来颗粒炭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活性炭工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我国活性炭工业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回顾,对发展我国活性炭事业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活性炭的制备技术和活性炭的应用两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活性炭近20年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活性炭的化学活化法和物理活化法的发展状况,对制备技术中的最新突破——物理法-化学法活性炭一体化生产工艺进行了介绍,并且简述了活性炭工业生产中无公害化、低消耗、预处理的生产技术,以及吸附达饱和活性炭的再生生产技术,同时总结了活性炭在气相吸附、液相吸附和作为催化剂载体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提出了目前活性炭生产应用技术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活性炭产业发展的出路与对策,指明了活性炭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活性炭分会首届九次常务理事会暨中国林学会林化分会活性炭专业委员会五届五次常委会"于2014年1月11日~12日在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领导有: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秘书长石峰、副秘书长孙志刚,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宋湛谦院士,林化所所长蒋剑春研究员,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活性炭分会顾瑞生秘书长等。会议主题是活性炭分会和活性炭专业委员会换届、活性炭行业技术交流和生产管理问题探讨。参加会议的有活性炭常委会委员及来自全国活性炭企业的代表、嘉宾等60余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我国活性炭工业和科学研究在制造、应用、结构和性质、吸附理论以及其它各个方面近年来的成就和进展。  相似文献   

10.
有史以前,人类就借助于木炭的机能,进入二十世纪,活性炭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现在,它的用途,涉及食品工业、化学工业等非常广泛的范围,作工业吸着剂占居首位。 最近,作为防除大气污染、水质污浊、土壤污染、恶臭等公害的材料,令人注目,需要量有希望大幅度扩大。活性炭工业新的事态是准备在原料确保、制造技术和利用技术开发等方面给予进一步的努力。此外,国外有力的活性炭厂商和国内的大企业,在估计上述将来的新需要的增长范围,计划活性炭市场的进出口,只是这几年发生活跃的动向。  相似文献   

11.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目前我国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VOCs包括烃、醛、醇、醚、酮、酯、羧酸等。活性炭吸附VOCs已成为目前的主要环保技术,然而,在活性炭吸附VOCs过程中,由于吸附热的产生容易导致活性炭床层温度升高,从而引发活性炭床层起火是重大安全隐患。因此,本文从活性炭的结构、性质,吸附操作方式和条件,以及VOCs组分等方面,具体综述和分析活性炭的生产原料、制备方法和后处理过程等影响活性炭着火点的主要因素,以及气流的湿度、氧气含量等性质,气体流速、活性炭床层厚度、吸附工况等吸附工艺对活性炭床层温升产生的影响,为系统掌握和评价活性炭在气相吸附过程中应用安全性提供了参考。在此基础上,针对活性炭吸附床吸附净化含VOCs废气的安全使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最后,指出了在该领域还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磷酸法活化工艺制造优质颗粒活性炭,经研究证明是完全可行的。制造的具有中孔占优势的颗粒活性炭完全可以取代木质粉状糖用型活性炭。对优质木屑严重缺乏,而玉米芯资源丰富的北方地区发展活性炭工业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磷酸法木质活性炭生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性炭作为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已被广泛地应用。自本世纪初用气体(物理法)和药品(化学法)两种方法工业化生产活性炭以来,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方面都有很大发展。目前世界年总产量达85万年我国年产量约9万t,其中煤质活性炭、木质活性炭各占4万t,果壳炭1万t。近十年来为减少污染,传统的氯化锌法已逐步转向磷酸法生产工艺。我省活性炭生产在安徽农业大学林产工业研究所的推动下于1994年在宁国市建成兴林活性炭有限公司,在安徽省首家采用磷酸法工艺。现在全省已有20多家活性炭厂,生产能力达9000t,木质炭占50%,其中9家厂采用磷酸…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活性炭国际市场竞争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提供了历史数据和预测情况。详细地介绍了美国、西欧、日本活性炭的供需增长数据和各国间的合作以及全世界活性炭消耗情况。最后结合国内活性炭工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部分园区内多数中小企业排放的有机废气因其排放量小、排放浓度低等特点而首选活性炭吸附技术。但活性炭的吸附饱和特性,注定企业需要时常更换活性炭以及处置废活性炭,给企业造成了很大负担。从当前工业园区存在的这种现象入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园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是一类传统的、可工业化生产的多孔质炭材料,由于它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孔隙结构与表面化学性质、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良好的导电性,因此,活性炭不仅在环保、化工、食品和医药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具有储存电能和电催化转化燃料的潜力,在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等新型能源器件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笔者综述了活性炭作为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主要研究进展。在超级电容器方面,活性炭是作为储存电能的材料,主要综述了活性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历史,气体活化法、化学药品活化法、碱金属活化法等常规方法制备的活性炭储存电能的性能,活性炭表面含氧、氮、硫和磷表面官能团对超级电容器活性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活性炭表面改性技术在超级电容器活性炭方面的应用。在燃料电池方面,活性炭是作为阴极反应的催化剂材料,主要综述了活性炭作为碱性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研究现状,炭材料催化燃料电池的阴极反应,即氧气还原反应的表面结构特点与反应机理。通过分析总结,明确了活性炭作为新型能源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活性炭是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碳中性材料,其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有助于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为促进生物质活性炭产业发展,综述了炭化、活化、改性和再生等生产工艺,讨论了其在吸附净化、催化反应和能源储存等方面的应用,从拓展原料、优化工艺、开发新装备、研制新产品和开展“碳中和”战略规划及标准化研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快生物质活性炭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活性炭国际市场竞争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提供了历史数据和预测情况。详细地介绍了美国、西欧、日本活性炭的供需增长数据和各国间的合作以及全世界活性炭消耗情况。最后结合国内活性炭工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竹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多级的孔径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特别是改性后的竹活性炭,表现出高机械稳定性、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使其在能量储存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分析了竹活性炭的结构与性质,综述了近年来竹活性炭电化学性能改性方法,揭示改性处理对竹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表面性质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归纳并提出竹活性炭改性的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内活性炭应用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活性炭发展的现状,针对我国活性炭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未来活性炭将会得到重点发展的一些领域,对我国活性炭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