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威海地区冬暖棚葡萄采收期集中在6-9月份,采收后的10月份至翌年5月份有半年多的设施空闲期.此时在葡萄园内套种草莓,可以充分利用设施空闲期,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冬春棚内湿度,避免葡萄抽干,实现葡萄、草莓周年不间断生产,极大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柳江县成团镇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及地理位置优势,规模发展了葡萄生产和草莓种植。该镇葡萄种植面积近1000hm^2,草莓种植逾100hm^2,近年又尝试了葡萄园套种草莓栽培模式。通过几年的果园管理,果园效益凸现,真正实现了“万元果园”的目标。目前葡萄园套种草莓种植模式面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现将葡萄园套种草莓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桂林市位于广西北部,是广西最主要的葡萄生产区,2018年桂林市葡萄种植面积1.47万hm2,占全区葡萄栽培总面积43.9%[1].葡萄属多年生藤本植物,为落叶果树.葡萄采收后,葡萄园有近半年的土地空闲期,通过套种草莓可充分利用土地、光、热等自然资源,有效提高耕地使用率、光能利用率,同时培肥地力、抑制杂草生长、增加观赏性、提高经济效益,达到多种、多产、多收的目.草莓是世界广泛栽培的浆果类果蔬,果实色泽艳丽,柔嫩多汁,营养丰富.栽培周期短,采摘期长,可跨越元旦、春节、元宵等节日,经济效益高.采用葡萄架下套种草莓模式,每667 m2除可产葡萄1800~2000 kg外,还可额外收获草莓500~600 kg,草莓按市场价格25元/kg计算,每667 m2增加产值12500~15000元.笔者从葡萄园选择、草莓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整地施基肥、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葡萄架下套种草莓的栽培要点,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参考,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葡萄行间套种草莓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葡萄行间套种草莓的好处是:1)可充分利用葡萄园空隙地,提高土地利用率;2)草莓成熟期早,在葡萄开花前草莓采收基本结束,两者所需水、肥时期可错开;3)草莓结果早,产量高,能以短补长;4)葡萄修剪较重,发芽较晚,不影响草莓通风透光,草莓也有一定的耐阴性,可正常生长;5)草莓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怕高温暴晒,种在葡萄行间,有遮阴越夏条件,可提高产量和品质。因此,葡萄行间套栽草莓是增加收入的好途径。套栽技术如下。1选良种选择丰产、耐寒、长势旺、品质好、产量高、抗病力强的品种。葡萄以巨峰、藤稔等品种为佳,草莓以元球、牛心、鸡心等品种…  相似文献   

5.
温室葡萄草莓立体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葡萄、草莓立体栽培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在室温内有限的土地上获得较高的经济经济效益。一般第一年定植葡萄,第二年便可见果,第三年进入丰产期;在葡萄行间套种草莓,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1栽培模式葡萄、草莓全部采用垄作,为了温室作业方便,有利光照,垄作南北向,垄宽60厘米。采用1:4栽培方式,即葡萄栽1垄,  相似文献   

6.
温室棚架葡萄与草莓立体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a生"京秀"葡萄和"红颜"草莓为试材,研究了温室棚架葡萄与草莓立体栽培的适宜模式。结果表明:温室葡萄、草莓立体栽培模式无论是群体总产量还是经济效益均为最佳,总产量最高达3 795.5kg/667m2,比温室葡萄单作产量提高了2倍,比温室草莓单作产量提高了31.2%;经济效益也较高,达到10.67万元/667m2,比温室葡萄单作增收7.72万元/667m2,增幅为261%;比温室草莓单作增收1.99万元/667m2,增幅为23.0%。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温室棚架葡萄与草莓立体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 为提高葡萄产量和改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1989—1990年在天津北大港农场葡萄园和庭院葡萄上进行了喷施叶面宝试验。结果表明,在加强综合管理的基础上,于花后半月喷施叶面宝可显著的提高葡萄的座果率,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试验品种有玫瑰香、蛇龙珠、白雅和巨峰,葡萄园为篱架,庭院为棚架,单株处理多次重复,以不喷为对照。叶面宝为广西产品,喷施浓度为12000倍,于花后半个月(幼  相似文献   

8.
大棚草莓、葡萄套种促熟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棚草莓、葡萄套种促熟栽培近年来,草莓、葡萄在南方发展很快,成为重要的夏季水果。南方葡萄适栽品种主要是巨峰系、白香蕉、水晶等,集中在8月上中旬成熟,果多价贱,供应期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笔者1994~1995年利用塑料大棚进行草莓与葡萄套种早熟栽培试...  相似文献   

9.
<正>蓟县鲜食葡萄主要品种有:巨峰、红提、玫瑰香、京秀、87-1等。葡萄味美多汁,极富营养,老少皆宜,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鲜食葡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葡萄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葡萄生产中,必须加强葡萄园综合管理,才能获得葡萄优质、丰产、稳产、低耗,进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笔者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蓟县成龄鲜食葡萄园综合管理技术,为广大林业工作者和葡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走出红提葡萄施肥的四大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重化肥轻有机肥 有不少果农每年只重视给葡萄施化肥,而很少施有机肥.有的果农一连三年没施过有机肥,导致葡萄园土壤板结很严重,土壤通气性差,葡萄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不高.葡萄施肥应做到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并以有机肥为主,以化肥为辅.  相似文献   

11.
受海洋性气候的调节,烟台市蓬莱区冬季最低温度一般不低于-15 ℃.目前该区葡萄建园主要采用的是欧亚种的自根扦插苗,在不埋土的情况下,可以正常越冬.但自2020年以来,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蓬莱区葡萄园冻害时有发生,且呈逐步加重之势,严重影响了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和果农的积极性.为总结经验教训,减少经济损失,笔者对蓬莱区葡萄...  相似文献   

12.
新老葡萄同或庭院葡萄间作一些适宜的相亲作物,可提高园田经济效益,但如果配伍不当,与相克的作物混种混栽,轻者降低葡萄品质,重者减产、难熟,甚至枯死。 葡萄宜与草莓间作,因为草莓本身也是一种酸甜作物,性状相似。另外,草莓所吸收的氧分、散出的气味  相似文献   

13.
葡萄园套种春马铃薯立体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静 《上海蔬菜》2014,(3):90-90
<正>2013年长兴县葡萄栽培总面积达2480hm~2,投产面积达2353hm~2,约占湖州市葡萄栽培总面积的85%,占浙江省葡萄栽培总面积的10%,平均667m~2产值和平均667m~2效益达8078元和4278元,经济效益稳定,已成为长兴县主要特色水果产业。随着长兴葡萄产业的发展,栽培面积逐渐增加,许多葡萄种植户自2012年开始尝试在葡萄园内套种春马铃薯,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现将葡萄园套种马铃薯立体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邳州市农民利用葡萄园内葡萄行间空余土地,套种大蒜、夏白菜、普通白菜,在保证葡萄产值的同时,每667m^2增收大蒜740kg,夏白菜900kg,普通白菜400kg,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葡萄园套种蔬菜是广西柳州市柳江区近年来摸索出的高效农作物间套种模式。通过该套种模式,改变葡萄园传统的单产模式,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葡萄园综合经济效益、助农增收的有效措施,可促进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地种植习惯与市场需求,广西柳州市柳江区开发了4种葡萄园套种蔬菜高效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显著,每667 m2净收入在4 250~17 000元,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邳州市农民利用葡萄园内葡萄行间空余土地,套种大蒜、夏白菜、普通白菜,在保证葡萄产值的同时,每667m2增收大蒜740kg,夏白菜900kg,普通白菜400kg,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1999年秋冬季,在宝鸡县钓渭乡张家村三组五户农田中,建立塑料中棚5座,面积共4.5亩,栽植京亚葡萄,行间套种草莓。经过一年的精心管理,葡萄、草莓双获丰收。产量高,效益好,成熟期比露地栽培提前25~30天,平均每棚产葡萄1450千克,产值7540元,产草莓290千克,产值1760元,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7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开展生长季增施有机肥,提升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试验,结果表明,在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条件下,在葡萄园增施有机肥,结合含氨基酸、腐殖酸的水溶肥叶面喷肥,完全能达到果粒膨大效果,并且果实着色整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实现了红地球葡萄优质、无公害、高效的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有很多葡萄种植户,由于定植当年管理不善,葡萄幼树结果期推迟,经济效益受到影响。钟山县燕塘镇葡萄示范园采用定植当年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取得了第1年栽树第2年丰产的理想效果。现就具体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高质量建园葡萄园的选址和设计直接关系到葡萄种植的成功与失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日光温室,大棚葡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温室栽培葡萄有效利用了能源,生长期提早,采收期提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但采收后土地闲置时间过长,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我们进行了不同的轮作模式试验,最终选择了种植葡萄与草莓轮作栽培模式,为葡萄与草莓发展探索出了一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